勞動力市場就業競爭日趨激烈,職場優勝劣汰,加薪、升職困難重重,人們的工作壓力不斷加大,結果是職場人心理上的疲憊和身體的長期超負荷。出于對自身的關愛,人們越來越多地在休息時間加強體質上的保健,打球、游泳、慢跑,瑜伽,條件好的還可以去健身房。可是,相比之下,又有多少人意識到,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更需要保健。
強健的體魄是為了更好的工作,而保持“健康”的職業規劃則是事業穩步發展的基本保障。按照職業匹配理論,一個人從事符合自己能力、氣質、興趣的職業,更容易獲得成功,職業的幸福度也會比較高。關于這一點,很多成功人士的例子都已證明。當然,這是從理論上來說的,在現實的職業選擇中,人們還會碰到很多不確定的外部因素。
一、短期自我保健(一般周期半年)
個人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增進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得到體現。個人在公司的影響力,人際關系,以及工作職能進一步要求的較大變化也不太會在短時間之內發生。一般隔半年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進行一次保健是比較合適的。主要采用的方式是根據相關職業規劃保健自測題進行自測,發現問題及潛在不穩定因素,及時制定有關補救措施加以矯正,以防在不知不覺中職業規劃“出軌”。
二、長期專家評估(請職業規劃師把握關鍵點)
在特定的職業生涯關鍵點上給予有針對性地提供一些相關建議和指導。
1.剛參加工作時職業生涯規劃的專家鑒定和審核(當局者迷,很多人往往由于最初對自身認識不清,把握不準,導致后來走了很多彎路);
2.工作兩年左右職業規劃的專家矯正(一般工作兩年后,個人對職業規劃的適應性會有所體現,通常需要局部加以矯正);
3.工作十到十五年左右,職業規劃的專家拓展(當職業生涯發展到一定高度時會進入一個職業瓶頸期,期間,如沒有尋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進行有效突破,職業發展將陷入停滯不前的狀態)。
提醒每位職場人士,處在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我們都有必要經常問問自己,我給自己的職業規劃做過保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