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越來越多的人在稱自己是"窮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階層,甚至是拿著每月近萬元收入的辦公室白領,還有的有了自己的公司。近 年來,隨著物價的升高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成了"窮忙族。"窮忙族"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每天腳不離地地忙著,甚至超時工作,一個字:忙!忙卻 不知忙些什么,為什么而忙,兩個字:迷茫;忙的要死,到頭來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看不到效果。
在一家私企做行政的周先生每天都忙得四腳 朝天--采購、分發辦公用品、發貨、訂機票、收發快遞、維修、衛生、安全維護等等瑣碎事情一律由他負責。但是細想起來,自己已經3年沒有加薪了。每月那幾 千元薪水,一眨眼就花光了,不要提買房,日常生活似乎都難以維持,他感覺自己"越忙越窮",沒有絲毫成就感,仿佛陷入了一個怪圈。其實,周先生只是現在新興的龐大的"窮忙族"中的一員。
兩大類人在"窮忙"
資深人力資源分析師、普匯創展管理咨詢機構高級合伙人況杰認為,"窮忙族"可以細分為兩大類。
"月光型窮忙族":賺錢不多,又不會理財,賺的錢都花光了,基本上屬于"月光族"。前述的周先生就屬于這類人。和他相似的一位在希臘使館下屬公司工作的 劉小姐,每月工資五千元。看起來不算多,其實她單身,每月房租、吃飯、交通等生活費用其實最多也就是三千多,每月怎么也能省下一千元。可是她沒有儲蓄和理 財的觀念,每月的錢幾乎花得一分都不剩。工作3年后她發現,同學、同事都或多或少有點存款,自己卻是窮光蛋,想結婚、買房根本沒錢,才開始著急。
"高收入無規劃型窮忙族":主要是指廣告、公關、媒體這種特別苦的行業的某些從業人員。他們的收入并不低,但是每天都特別忙,沒有時間給自己做規劃,甚 至沒時間仔細想想自己在做什么。5、6年之后,他們就開始出現職業倦怠,感覺自己的收入沒太大變化,好像也沒攢下多少錢,工作呢也總是在原地踏步。
況杰分析,擺脫"窮忙"狀態,關鍵是要做好規劃,包括理財規劃、職業規劃,乃至人生規劃。
"月光型窮忙族"首要任務學理財。
比如,先從記賬開始,每天記下自己的花銷,看看錢都花到哪里去了,然后分析哪些是固定費用,哪些是可以節省下來的。比如那位劉小姐,每月拿出一千元做個基金定投,利滾利,三年過去,怎樣也有將近5萬的存款。
除了學習理財之外,就是再忙也要擠出時間積極給自己"充電",增強競爭力,才可能逐步升職、提高薪水,取得成就感。
"高收入無規劃型窮忙族"做好職業和人生規劃。
通常來說,成功的職業規劃,是要給自己確定目標:第一階段,工作兩、三年,要得到上司乃至單位大多數人的認可。
第二階段,工作5年左右,要做到這個職業圈子里的人差不多都認識你,才算成功。假設你是個部門經理,至少你離開單位出去單干,有人能跟你一起走,信任你、認可你,才可以。
到第三階段,工作10年左右,要有獵頭公司來挖你,或者說,你跳槽的話,很容易找到另一家好公司。比如說,你在貿易公司工作,經常出去開展覽會,在會上出去遛達一圈,幾乎所有的人,包括你的客戶、供應商,甚至競爭對手都認識你,那才算是有了理想的知名度。
不少"窮忙族"只埋頭做事情,每天都忙得不得了,不給自己制定詳細、明確的職業規劃,后來就發現,自己的行業不錯、公司也不差,但是總沒什么進步。
因此,無論你以前的基礎有多好,在一個充滿競爭、科技更新迅猛的年代,都要不斷對自己投資--即不斷學習和進步,才能不被社會淘汰。
第二類"窮忙族"中,還有一部分人是入錯了行,在大學畢業兩、三年后,才開始認識到,自己真的不喜歡這行,或者是很努力,但是缺乏這方面的天賦,總是沒有成果,一直在"窮忙"。那么,就要考慮及時轉行。
例如,有一位趙先生,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系,曾在ge(通用電氣)的某部門工作,按說這個工作不錯,可是他仔細思考自己的職業前景后,感覺到,自己更喜 歡金融行業,可能在那個領域會發展得更好,于是就在一年后毅然辭職。他花了半年時間學習金融知識,結交金融圈里的人。現在,他已成為中信建投證券公司某部 門的經理。
所以,對這類"窮忙族"來說,準確給自己定位、及時轉行,就會獲得成功,就可以避免一直在一個不喜歡的行業里"窮忙"。
"窮忙族"遍布世界各地
"窮忙族"在英文中就是"working poor"。目前,日本已經有將近400萬的家庭處于這種狀態。中國臺灣的"窮忙族"也已日漸成形,人數不斷增多。但是,"窮忙族"一詞的源頭并不是日本或者中國臺灣,而是從歐洲傳到日本,由日本再傳到韓國、中國。
據估計,美國有500萬人過著"辛勤工作卻朝不保夕"的生活;在德國,窮忙族人數超過100萬。"窮忙族"已在世界各國蔓延,從歐美、日本、韓國到中 國,他們隨著產業調整(勞動力市場變化)、金融風暴(失業率增加)、知識經濟時代(無技術含量勞力貶值)、保障制度缺失(缺乏臨時工作保障)而來。據日本 專家統計,過去10年,美國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中國增加了4成。
國內的一項在線調查結果也令人觸目驚心--75%的人自認為是"窮忙族"。這個比例顯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群體。中國人口眾多,也就意味著"窮忙"族人數的龐大。
中關村(000931)的"加班族"在北京聞名遐邇,以致中關村附近寫字樓"左岸工社"的廣告就是一只黑蟲子(據說靈感來自卡夫卡的《變形記》),推崇理念是工作即娛樂的16小時工作論。
多種原因導致"窮忙"
"窮忙族"是隨著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而產生的,其產生的原因很多。不過,除了因薪水少而窮忙的人,那些為了填補空虛生活而大肆花費,為了花費而重返空虛的"窮忙"人群,也被認為是"窮忙"族。
也就是說,"窮忙族"不一定就是指失業者或者低收入在職者,也可能是身兼數職的高薪白領,有很多全職的高薪受雇者也可能淪為工作窮人。這些人或者為了養家糊口,或者為了追慕虛榮、滿足消費的欲望,而犧牲了自我提升的投資甚至身體健康。
臺灣一位人力資源專家認為,臺灣"窮忙族"產生的原因在于,面對大陸強大的經濟成長力,臺灣被邊緣化,很多工作機會外移,加上兩岸開放政策未明,內需產 業不振,產業競爭力滑落,導致不少企業薪酬"m型"化趨勢明顯。不僅低階員工薪水少,某些產業就連高學歷的社會新鮮人薪資也少得可憐。不少企業因為效益 差,減少用人成本,一人當兩人用,行銷兼事務性的工作使"窮忙族"的忙碌無法轉化為財富,繁雜的工作也沒法滿足個人成就感,結果越窮越忙,腦力退化速度越 來越快,個人價值難以提升。
"窮忙族"與富者的分化越來越明顯--富者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有多余時間吸收新知,懂得多元渠道投資、累 積財富,閑暇時還能考證照,念emba,加強專業能力,升遷更迅速;而前者還停留在勞動時代,忙于處理事務性工作,對公司產值貢獻度不大,薪資水準無法和 付出的勞力成比率,他們為了養家活口,甚至要兼好幾份工作,沒有時間投資自己,到最后變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