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實習生來說,自己其實肩負著雙重角色的使命:一方面得遵守規章制度跟正式員工無異;另一方面,又不能明顯地享受正式員工的福利待遇不僅不能,連面對辦公室的人際交往也最好給自己披上隱形衣,默默地去蹲會兒墻角。表情發狠一門心思籌劃著打通職場人脈這招對實習生其實不適用,因為你的位置對于公司來說,連足球隊替補都排不上,頂多算場外吹號送水的。專心學習技能才是實習的目的,明白這一點,比什么都重要。
學習技能要比拉攏人際關系重要得多
初入職場,也許多數實習生都會產生除了“實習工作經歷”還要“實習人際交往”的認識。事實上,對于后一種來說,意義是微乎其微的。問工網CEO、資深職場專家魏君一說:“實習生其實不用太在意職場人際關系。學習工作技能才是你最需要關心的技巧。實習是大學生從學校向職場過渡的一個必經階段,通過實習而了解相關職業的操作過程、技巧,從老員工那獲取工作經驗,就是實習的意義所在。至于人際交往,并不用太刻意,相反越簡單越好。”
可是實習生難免會抱著實習完后留下來的期望,難道不應該在實習期間跟人搞好關系,到時候拉點贊同票么?而且即使現在不學,真留下來變成正式員工才考慮人際會不會遲了點?
在魏君一看來,這是實習生又一個容易踏入的誤區:搞好人脈,有利于轉正。“其實不然,”魏君一表示,“利于轉正的最有效因素,是你的辦事能力。”光和上司、員工拉關系不能給你帶來什么特別優惠,處理不當還容易讓人反感,倒是會對留下來產生負面影響,拉關系這條路,實屬一項危害多過利益的風險投資。不過如果實在想鍛煉職場交際的技能,魏君一說:“最好還是默默地在一旁觀看職員和上司間互相交流的方式就好,不要過多參與。少說話,然后多聽、多看、多做。”
無論你再怎么隱形,上司都會留意到你
既然實習生面臨的是這種境遇,那就踏踏實實做一個合格的職場隱形人好了?可是,總處于隱形狀態,上司會留意到自己一直在敬業地默默做事嗎?做了事卻不被發現,這隱形未免也隱得太吃虧了。
關于這一點其實不用太擔心,根據魏君一多年的職場經驗:放心,你在默默做事的時候,上司也一定會在旁邊默默地觀察著你。盡管上司們看起來總是一副專注的忙事情抑或專心地喝茶放松的狀態,壓根沒有注意誰的傾向。但永遠不要低估了他們的腹黑指數,很有可能暗地里早已分了好幾條注意力在辦公室內橫空織了張大網對每一個人進行著考察,即使是初來乍到的實習生,也統統在他的視線范圍內,即使你想刻意隱形,上司的目光也會像一管顯形藥水,你隱形到哪兒就澆到哪兒。所以身為實習生,盡管踏實做事就好了。
對于公司內部機密、人際八卦要保持沉默
“作為實習生,好奇心不要太重,過多介入公司內部外加四處打聽,一定會迅速招致上司和同事反感,”魏君一點評道,“即使你的辦事能力很優秀也不行。”
如果厭倦隱形狀態,非要主動出擊的話,積極方向就一條:主動做事。這比較容易增加上司和同事對你的好感,既保險又有效。“但不能主動交際,”魏君一補充,“可以參加人多的同事聚會、唱K等活動,但私人交際還是能免則免,尤其不要跟上司或者異性同事私底下單獨約會,容易招致閑言碎語,完全沒必要?偟膩碚f,實習生只需記住一條,從實習單位學到有用的技能,就是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
當然啦,如果你特別有人格魅力,試一試也未嘗不可,正式員工、前輩乃至上司都可以歸入被調戲范圍,每天在辦公室歡聲笑語、離開了還會被人惦記這事聽起來也不錯。可是,有人格魅力的人就像一塊熱賣款的蛋糕,剛出爐別人自己就湊過來了,壓根不需要去計謀如何拉攏人脈。對于自以為是交際小可愛的實習生來說,你那些拙劣的手段和心思全被上司們看得一清二楚呢,處心積慮拉關系這種弱者心態還是盡早掐死在萌芽狀態算了。收拾一下面部肌肉,閉嘴,專心做事!
初入職場,最好三年不跳槽?
近期,一個有關跳槽的新說法在悄然興起初入職場的人,最好三年不跳槽。理由很簡單,對于職場新人來說,一年信息接收太短,兩年工作經驗攢不夠,而耗四五年又會太遲。用三年作為一個轉接點,就像一鍋卡好時間煲出來的濃湯,力度、口感都剛剛好。
還有一種說法稱:“三年不跳槽,未來發展含金量會更高。”因為現在加入的年輕人,多數心浮氣躁追求快速性工作回報,在一個崗位待不到半年就謀劃著跳槽,太不穩定;再不就是職業目標不清晰,壓根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在職場,需要的就是時間積淀,能做到三年不跳槽的職場人,很明顯會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三年不跳槽更適合相對穩定的行業
“不過跳槽是一件富有靈活性的事,沒必要對時間做硬性分段。”問工網CEO魏君一先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三年跳不跳槽這事必須因人而異。”如果進了一個與自己氣場不搭的公司,多待一天都是種折磨,這時候再參考三年不跳槽,除了浪費時間和精力,還有什么用?
而展動力獵頭公司C EO郭展序認為:“三年不跳槽這個理論,更適合競爭不高、相對穩定的如制造業、能源、醫藥等產業。除此之外,專業性較強如工程技術類、會計、醫生等職業也可以"三年不跳槽"。”而在金融、房地產、服務業之類快速消費的行業,人員流動性本來就很大,機遇潛伏在各種轉角中,死守“三年不跳槽”理論,或許會有熬出頭那一天,但更容易浪費快速晉升的機會。
三年不跳槽只是底層員工的跳槽標準
郭展序還認為,對于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第一份工作很有可能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是自己由學生向社會職員進行角色轉換的過渡,并不符合自己的長久規劃,“要跳槽,可以,而我的建議是,在6個月內換工作。”不擅長或者不喜歡的事情,就沒必要在上面浪費太多時間,先穩定下來再在業余尋覓其他工作,6個月的時間已經很足夠。除去上述情況,根據郭展序的經驗,“底層員工的跳槽周期一般為三至四年。”他接著提到,“到了32至33歲,跳槽時段最好拉長至五年,如果是中層以上的管理層,工作五六年再跳槽比較合適。”
如果籌劃三年后跳槽,該準備些什么?所謂三年不跳槽,還可以有另外一種翻譯“我先穩定三年,三年之后必跳槽。”這三年的時間,就是職場新人通關記,從熟悉職場開始,到積累人脈,郭展序說:“要盡可能廣泛地接觸工作流程,前、中、后端都參與作業了解,對公司的運營操作有整體概念。”于是,主動做事一定得成為這三年中的必修課,不僅做,還得高效,別人知不知道的層面都督促自己去學。時機成熟后,該榨取的都榨取了,跳起槽來底氣充足。而且,在面對上司挽留時,這三年的優秀表現也可以成為加薪的籌碼。
說到底硬要追究“三年不跳槽”,說不定比的還是腹黑度:要么帶著目標處處留意厚積薄發,要么混日子無所謂,五年不跳槽也沒問題。反正職場這個東西,又善變,又情緒化,跟它玩還是不要太守規矩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