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經濟形勢的影響,被職業焦慮困擾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在互聯網上“吐槽”,形成當下“焦慮帖”泛濫的現象。30歲上下的職場人尤其受焦慮的困擾,對于他們,焦慮為何而起,又因何才能解呢?
職業焦慮成為一種“時尚”
龔先生,在廣告行業工作了9年多,從一個最基層的業務員做起,慢慢提升為總監級的中層領導。在旁人眼里已經很成功的他,上個月作出了辭職的決定。龔先生的公司不大,業務基本由他帶著大家干。在公司里,決策層一般由總公司委派,像他這樣由基層成長的人最多做到中層總監,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公司的薪水偏低,月薪4000元,外加少量的提成,實在無法養房、養車、養老婆孩子。這種焦慮從30歲以后愈加強烈,今年,龔先生決定,無論怎么樣都不能這么不明不白地干下去了,他注冊了一家小公司,希望白手起家。
龔先生的“30歲遭遇”并不是個案。某網站一項調查顯示,超五成職場人受“職場危機”困擾,表現為發展無方向、升職沒機會、工資上不去,許多事業處于發展期的“70后”“80后”因為“職場危機”而陷入焦慮。
30多歲職場人焦慮尤甚
職場有“30歲”或“35歲”現象,有人認為“到30歲還不成功,你就沒希望了!”“到35歲還不升職,你就沒戲了!”與此對應的是,30歲或35歲是職場焦慮的高發期。
剛過三十有二的謝先生也很焦慮。他焦慮的倒不是現在的工資與薪水,而是未來10年的職業發展太過于不樂觀。據說職業生涯有“內生涯”和“外生涯”之分,“內生涯”是指個人內在的經驗、技能、理念等,“外生涯”指公司背景、薪酬、職位等。謝先生個人很努力,“內生涯”的發展并不擔心,但“外生涯”就憂慮重重了,謝先生所在行業屬于走下坡路的行業,由于業務不景氣,未來十年都不太可能有升職的空間,對此,謝先生豈有不擔心之理。
職場人遠離職業焦慮方法
1.首先要調整心態。要把眼光從別人身上往回收一收,和自己比,一步步積累。
2.職場上要減少抱怨,要更主動去面對困難,這樣將來可能會有更多的機會青睞你。
3.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這會讓30歲職場人更容易獲得機會。
4.結合自身條件及市場需求做好長期職業規劃。有了明晰的長、短期職場規劃,就以避免在關鍵時刻陷入迷茫,遠離職業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