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報道在每年的招聘會上,都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畢業已數年,卻至今仍待業在家,或是頻頻跳槽,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面對企業HR的疑問,他們多少有些尷尬與不坦然,他們被稱為畢業生招聘會上的“邊緣人”。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體現在應屆大學生身上,往屆畢業生遇到的問題似乎更大。
據了解,不少非應屆畢業生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能及時就業,在畢業一兩年后再求職時,他們往往被職場人士稱為“過期就業者”。據統計,在前不久的某場應屆生雙選會上,前來參加應聘的“過期就業者”約占二成。這類求職者由于經歷復雜、壓力又大,與今年即將畢業的應屆生比起來,他們求職無明顯優勢,略顯尷尬。
往屆生成職場“剩男剩女”
“你2006年就畢業了,怎么現在還在找工作?”面對用人單位的詢問,往屆畢業生小夏趕忙用較模糊的語言回答道,“我一直忙于其他事情,沒顧得上聯系工作單位。”但對于這一解釋,用人單位明顯很不滿意。小夏說:“像我們這種既不是應屆生,又沒有工作經驗的人,被很多人戲稱為職場的剩男剩女。”
王琴是武漢某高校法學專業的2007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后即來廣州找工作,沒找到工作的她做過兼職筆譯翻譯,但沒過幾天就辭職了。如今,她又開始在招聘會上尋尋覓覓,但這一年多的“待就業”經歷讓她處境尷尬。“投簡歷時,基本上所有單位都會問及我這一年的待業經歷,一些單位還帶著懷疑的眼神。”
據了解,現在不少大學生畢業時忙于考研、考公務員、準備出國考試等,一旦失敗,就錯過了就業的最佳時期;還有部分畢業生由于院校、專業、證書等方面競爭力較弱,于是成為“過期就業者”,不得不與下一屆的應屆生同臺競爭。
在家待業者
企業對其“空白期”很在意
由于“身份”特殊,待就業畢業生在求職群體中處境頗有些尷尬,因為用人單位對他們的待業經歷有些“感冒”。
“一方面,這一階段我們沒有招聘往屆畢業生的計劃;另一方面,這些學生畢業這么久了還沒落實工作,有點奇怪。”某廣告公司的人事主管張小姐向信息時報記者坦言道。而張小姐的想法,在用人單位尤其是中小企業中頗具代表性,不少單位招聘負責人認為,畢業生一直求職不利,自身多少存在一些問題,企業也不想招“別人挑剩下的”。
廣州某軟件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王丹認為,“過期就業者”有可能是在求職過程中一直高不成低不就,也可能是自身能力不足,“所以我們企業要么招應屆生,要么是找有工作經驗的,一般不考慮過期就業者。”
“他們可塑性不強,工作上手也不夠快。”某物流公司招聘負責人陳先生表示,“我們倒不是完全排斥這部分學生,但他們應聘時,最好能說清楚‘空白期’的經歷,并提供有相關證明。”
頻繁跳槽者
離職原因令企業疑心重重
另一方面,那些跳槽“經歷”過于豐富的往屆生,也令用人單位疑心重重。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相比一些擁有“豐富經歷”的往屆生,用人單位反而更青睞“白紙一張”的應屆生。
小顏是某高校市場營銷專業2006屆畢業生,參加工作近一年,卻已換了4份工作:剛畢業時進了一家商業企業,因不滿工資太低,試用期剛過就跳槽了;接下來的8個月,他相繼跳槽到廣告公司、機械公司、科技公司,行業跨度之大令人吃驚。而比小顏早畢業一年的張文,兩年里更是換了5份工作。元旦長假剛完,他又在醞釀跳槽,因為假期中同學聚會,看到大家似乎都混得比他好,他難以安心留在目前公司。
據悉,不少往屆生們都認為,嘗試不同工作,積累各行各業的工作經驗,以后找工作會更容易。然而,多數用人單位的招聘人員均表示,所謂的工作經驗并非以時間判定,這種淺嘗輒止式的工作經歷太多,只能說明經驗不夠精。與其招聘這樣的“半吊子”,還不如招些“白紙一張”的應屆生,更好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