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和畢業初期,普遍存在穩定性較差的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正確的對社會就業形勢的了解和自我認識,沒有明晰的職業理想及有效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找不準自已的社會定位。因此,中等職業院校迫切需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了解專業和職業發展需求,客觀地評價自己,對自身準確定位,樹立明確的職業目標和正確的就業觀,對個人職業生涯進行管理,為未來成功就業和個人終身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含義
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是個人依據職業生涯發展的主客觀條件,結合職業生涯發展的階段,確定相應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擬定實現目標的工作、教育、培訓計劃和行動方案,賦予確定的時間期限,并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計劃和行動方案,以適應職業發展的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認知、認識環境、職業選擇、職業規劃、自我調整等能力。
二、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現狀
1.自我認知不清晰
認識自我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大部分中職學生對自我認知僅停留在興趣愛好、優缺點等方面,對于自己的價值觀、能力、態度等方面的心理品質缺乏認知。
2.缺乏職業認知
由于大多數中職生年紀較小,沒有工作經歷和社會經驗,對所學的專業和將從事的職業缺乏了解,導致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較弱。
3.職業目標定位模糊
中職生缺乏相關職業知識,自我評價和職業發展期望過高,不能把自己的特長、專業與未來職業很好地聯系起來,無法正確地進行職業選擇、確定職業目標。
4.職業規劃意識不強
中職學生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即使有了確定的職業目標,也不能劃分實現職業目標的具體階段,制定具體發展措施,職業規劃不切實際。
5.自我調整能力弱
由于中職學生認知上的偏差,造成中職學生職業目標過高,當理想和現實嚴重脫節時,學生不能客觀準確地分析現實環境,對職業缺乏合理定位。
三、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是一個系統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不是就業教育內容的簡單拼湊,它應有自己的體系。學校要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學習任務、心理成熟度和職業探索的內在規律,按照全程性與階段性相結合的原則,對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使之貫穿于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學習過程,如下圖所示。
第一、二學期:開展入學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著重進行職業認知和社會認知教育。通過入學教育和邀請相關企業的人員到校開展專題講座,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或企業參觀,讓學生了解專業課程體系結構及培養目標;了解行業現狀、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以及社會、企業對本專業學生的需求;了解個人優勢和特點,對自己做客觀評價,樹立職業理想,明確職業目標。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職業目標能力和初步職業規劃能力。
第三學期:安排學生進入與所學專業相關的企業進行為期三個月的企業頂崗實習,實現生產任務課程化,將企業文化、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成本意識、團隊意識融入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當中,使學生對所選擇的職業進行實際體驗,獲得基于工作實踐的職業認知和經驗積累,對前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
第四、五學期:在職業實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前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調整,并開展就業指導訓練。通過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整,使學生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并能針對社會環境和自身發展的變化,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和調整奮斗目標及實施的措施,進行有效的職業生涯管理,確保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性。通過開展就業心理教育、職業禮儀教育和求職擇業技巧訓練,使學生掌握面試技巧,擺正就業的心態,增強心理的自我調適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應變能力。
第六學期: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要加強對頂崗實習學生和用人單位的跟蹤調查,通過定期回訪等形式了解頂崗實習學生在用人單位的情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素質的評價和意見反饋,通過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迅速實現從校園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