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要做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有什么用?
職業規劃不能當飯吃,但是它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找到好吃的飯。
有的教材里把職業規劃說的非常復雜,甚至有分成9步之多。我們認為,職業規劃不是背書,而是富有實操性的活動。如上圖呈現的三步循環:
1.自我探索
成功是什么?成功是不是讓烏龜跑的比兔子快?如李開復博士的書名,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自我探索讓你重新發現:我是誰?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點擊 這里 開始你的探索之旅。
2.職業定位
有句話說:“我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但我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么。”在現有的幾百類職業之間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職位是不是有些象海底撈針?。我們提供了基于個人職業興趣的職業信息;如果你已經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那就馬上開始 定位你的職業吧。
3.行動求職
什么是最好的求職?胸有成竹的求職。成功的應聘是一次高手交鋒,而它的背后則是博大精深的內功。作為一個在校的學生,如何修煉自己的內功和招式?到這里 看看職場人物和專家是怎么說的?
在開始自己的職業規劃之前,很多我們的來詢者會問我們一個問題:“職業規劃能幫我找到工作嗎?”我們通常的回答是:“我不能直接給你一份工作,但是職業規劃可以告訴你,為什么你找工作會這么難。”
大學生找工作難已經是盡人皆知的事實,這一點從各大學就業指導老師的臉上,從同學面試歸來的困惑表情,甚至Google上搜索“大學生找 工作 難”得到的四百萬個結果便可以看出來。
可是,我們又同時在各種網站,雜志和資料上,看到很多非名牌大學非名牌專業的畢業生,成功找到了讓人眼紅的工作。
WHY?
拋開這些成功案例中的灌水和花樣不說,回頭再看一遍這些例子,這些例子告訴了我們什么?
其實很簡單:早探索,早規劃,早準備,早行動。
越早探索,越有能力優勢,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長短;
越早規劃,越清楚好工作在哪里,因為他知己知彼;
越早準備,越能胸有成竹地去求職,因為他“能”;
越早行動;越可以走在前面,把壓力甩給跟風者。
職業規劃幫助你探索,規劃,準備和行動。
其實“職業規劃”這個概念并不陌生。我相信每一個人都為自己將來的前途而操心。但是真正展開科學步奏去實現的卻并不少。有的人甚至認為:找工作=職業規劃。
大錯特錯!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俺發現,通常,同志們知道它很重要,但是因為缺少對它更進一步的認識,不知道該怎么做。
那還猶豫什么?趕快來繼續探討吧!
我們一定問過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是怎樣一個人。古希臘把這句話當成了終身任務:認識你自己。那么,你了解了自己多少?你能夠描述出自己的主要特點來嗎?需要想多久?你覺得準確嗎?。。。。據我的了解,不是有太多的人了解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了解自己真那么重要嗎?
那么。該如何去了解呢?
二、自我探索
我該如何探索自我?
自我探索的四個方面:興趣,個性,價值觀和能力
有人說,成功就是數不完的錢;也有人說這算什么,要名震天下才是成功;也有人覺得平淡就是成功-可見我們對成功的要求各有不同。
只要稍微細想,我們就可以想見什么樣的職業可以讓我們覺得成功:
1.我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2.我們喜歡這里的工作環境
3.它給我們的回報要滿足我們的需要
4.我們有能力把這件事情做好
要規劃出自己理想的職業,就先得了解自己的興趣,人格,價值觀和能力。
了解自己看起來很容易,但要描述自己并不容易。在我們的課程上,我們經常會請同學用10個詞描述自己,而通常的結果是每人只能想出3-5個詞,每個維度一個都不夠-可見雖然大多數人都覺得對自己已經非常熟悉,但是了解也還是停留在模糊的階段。
了解自己的方法包括正式評估和非正式評估。正式評估是有正式計分和量化結果的個人探索工具,非正式評估更多用于確認正式評估的結果。
我們常用的評估工具包括:(點擊各內容可以看到關于此工具的介紹 項目\類型正式評估,非正式評估)
興 趣 Holland職業興趣測評興趣島/晚會游戲
人 格 MBTI測評/16PF人格測評 動物測評
價值觀 職業錨測評 拍賣游戲/價值觀清單
能力創造力測試/專長測試
俺覺得上面這篇文章沒有說清楚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即:為什么要了解自己。(打算另立主題發一篇)不過,它在“如何了解自己”的途徑上給了大家一個很好的提示:原來,應該從這樣一些方面來了解自己!原來,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了解自己!
用我的話來說,了解自己有三個途徑:1,通過自己(反思,內省,歷史);2,通過他人(他人評價等),3,科學工具(測評等)。
了解自己嗎?開始行動吧!
或許有人會覺得“了解”自己,好玄乎的一件事情。還不如直接告訴我怎么樣可以找到工作來得快!我覺得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一種做法。
不過,當你了解了自己之后,必然會更加清楚,“我適合找一個怎樣的工作”。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職業定位吧!
三、職業定位
如何定位我的職業?
職業定位就是找出最匹配你的職業選擇
職業定位,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我要找個怎樣的工作。”
作為80-90年代出生的我們,見證過無數次職業風潮的改變。從父輩回憶的“工農兵”時代到后來的下海潮,又到現在的公務員和外企熱潮。
但指導我們的從來不是我們對自己的認識,而是模糊不清的“好”和“壞”。
典型的模糊化思維(和真實的本質)包括:
外企都很好(是的,只是會有大陸員工和非大陸員工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