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公司法律顧問,該如何進行職業規劃呢?
一、自我造成的執業尷尬
現在的執業尷尬,實際上很多不是什么國家政策不明確或者企業老板看得中看不中的問題。實際上的問題出自我們自己!我們不是執業律師,而我們卻一直想做律師的工作(很多企業法律顧問一直想在幾家單位擔任法律顧問,卻忘記了我們是企業雇員,我們只能在一家企業執業!)
我們是管理者,但是我們卻常常抱怨沒有事情可作,因為我們是搞法律的!所以我們就只作法律工作,因為搞法律的要打官司,但是老板只信任律師,我們沒有官司給我們打,讓我們表現一下.....呵呵,所以很多同行因此陷入了迷茫與落寞......
我個人觀點:企業法律顧問、律師是法律服務業這個產業食物鏈中的環節。律師是專業的法律工作者,所以他們的法律知識是豐富的,由于長期與司法機關業務往來,所以他們對法院的熟悉程度比我們高,而且訴訟是需要實戰經驗的,因此我們很少出庭的話,可能什么時候提交證據,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能夠說服法官,甚至庭辨中急中生智辯駁等等都是訴訟法文書中所沒有的實戰經驗。
我曾經看到某同行說,我只能給律師斟茶倒水(因為不能上臺表演).....哈哈,何必看輕自己?我很多律師朋友,他們都說:“在我們眼里,法務就是老板......”為什么?因為我們也是搞法律的,某種角度上我們也是內行,律師們是“承攬人”,而我們往往是發包人或者說我們也要驗收監督他們工作的。也許法庭經驗不如他們,但是法律關系判定,證據審核以及風險的評估方面,我們或許是他們的“老板”,如果我在老板面前指出那律師的不負責任的地方的話,只要有理有據,那律師還不心慌?當然,說話是要技巧的哦.....很多老板委托的律師,往往是其好友(包括牌友、校友........)
那么我們究竟是干什么的?《執業資格管理辦法》列舉了十一條職務內容,但是就我看來,實際可操作的余地不大,因為這里很多東西是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的職權范圍,同時要做好這些事情,對于很多法學院出來的同行們,還是有難度的。因為這里有很多是企業管理中的問題。
我們很多同行的抱怨,我總結下來,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1.待遇低——據我調查(以上海為例),法務專員的月薪一般都只在2000~3000之間,高端點也就4000~5000,法務主管年薪一般在5萬~8萬之間,法務經理(總監)級別在10萬到20萬之間(不過80%以上企業根本沒有這個職位)。
但是注意的是,剛出校門的法學生,能夠做到專員就很不容易了,一般許多是做法務助理開始,1000到2000左右。而法務主管需要起碼5年以上的專業經驗,而且很注重是否有律師所的工作背景,或者在企業法律工作的經歷。
現在很多的法學畢業生(或者不滿2年的職場新人)我勸各位不要抱多大希望,你們真的很嫩!我曾經請過名牌法學院畢業生做助理,結果很讓我為難。因為不切實際的想法太多了,而且總要和什么同學(律師)比較,后來我干脆告訴她:如果你在律所做律師助理,而且沒有通過司法考試資格,你的薪水不會比我開出的1500元高。
那么待遇真的很低嗎?其實企業開出的待遇是根據工作性質決定的,這就是我說的第二問題:
2.工作少——這里的工作少不是什么沒有事情干的“少”,而是我們認為“應該我干的”少!很多企業一年也未必有幾件案子(注意,我們很多同行只把訴訟作為案子來看),同時審查合同也是,只要做好范本讓業務部門填空就行了......哪里有什么事情?上班無聊啊.....說句玩笑話:能工作時間經常上網討論的,看來工作量不會大啊哦):果真如此?那么你的待遇肯定會低。老板不是傻的,不會就因為你是名牌法學院出來的,因為你是學法律的,就給你高薪!老板永遠需要能做更多事情的人。如果你只能“等”著來事情做,那么我估計長此以往,你連這點薪水也拿不到!績效考核肯定有問題了......工作少,就意味著不被人重視,那么我們就繼續下面第三問題:
3.不重視——由于工作少,而雜事多,所以會有這種感覺:“老板也沒有把我當回事,作為企業法律顧問,我應該是顧問啊,可是老板老不問我,或者問了后對我寫的報告,放在一邊,看都不看!.......”果真如此?那么你就走吧,不重視人才啊!二十一世紀最貴的是什么?人才啊!連賊都知道,老板太差了;呵呵,不可否認,會有這樣的事情。但是,我希望換位思考!
我曾經也見過某些同行寫的《法律意見書》,要說是很用心寫的,真是“專業”,有好幾個名詞我都一時反映不過來——“禁治產人”——老天,我的國際私法功課要補了!但是太專業了,老板都看不懂!法言法語,那是給誰看?
另外,還有不得要領。我們說——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還有要解決問題!發現問題并不是很大功勞,能夠發現后進行分析最后解決,才是最主要的。而提出的解決問題必須站在企業利益的角度上,必須讓企業利益最大化!
這就需要我們對企業營運、管理非常熟悉,對企業文化了如指掌,否則空談多了就會讓老板對你失去信心!
二、反思職業定位
我對“企業法律顧問”的定位理解:我認為“企業法律顧問”不只是法律工作者,與其將其勉強放在“律師”或者“法律工作者”類別中,不如重新審視!我所理解的企業法律顧問其實應該成為——職業經理人Professional Executive!
所謂職業經理人,是指在一個所有權、法人財產權和經營權分離的企業中承擔法人財產的保值增值責任,全面負責企業經營管理,對法人財產擁有經營權和管理權,由企業在職業經理人市場(包括社會職業經理人市場和企業內部職業經理人市場)中聘任,而其自身以受薪、股票期權等為獲得報酬主要方式的職業化企業經營管理專家。
企業法律顧問或者是企業法務經理、法務主管、法務專員,這個職業(職位)他的性質是:
1.“企業”——說明了我們所面對的服務群體只是企業,這是區別與律師等法律業者面向社會各階層提供法律服務的“特征”。
2.“法律”——我們不是什么都管,我們只是對企業經營管理中可能涉及到的公法與私法領域內進行服務。比如在執業資格考試中,我們很明確對于象婚姻家庭法等其他私法領域,不是我們企業法律顧問的服務區域。
3.“顧問”——我們只是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的內部雇員,這個顧問實際上是內部提供法律咨詢意見,進行合同或者規章制度的審查制定,以及一些法律手續的辦理。我們與律師不同在于:我們是雇員,我們與企業之間是勞動關系,而不是律師與企業之間的勞務關系!綜合來看,企業法律顧問實際上是企業的內部雇員,是個經營管理者,而不要把自己單純定位于法律工作者。從某種角度上說,我們是“企業管理者”與“法律服務者”復合的“邊緣人”。如果我們不能將自己定位明確,那么很有可能我們就面臨一種“尷尬”,我們怎么向企業所有者——就是我們的“老板”解說我們。我們能否給自己制作一份讓“老板”以及“同事”都明白的《職務說明書》?
企業經營管理中需要法律服務的地方很多,并不是只有合同審核。在企業戰略制定實施,在人力資源管理,在市場營銷,在項目策劃上,我們是大有作為。關鍵是看我們如何定位。
比如在人力資源上,很多HR經理,對勞動法體系了解并不多;在市場營銷公關關系上,對于反不正當競爭的風險策略也需要我們進行參與或者我們應該轉換思路。我們是復合型人才!!!這點是我們的優勢!
律師是法律專業人士,而我們要比律師在某些領域更加專業!事實上,我有很多律師朋友,在面臨象勞動爭議中社會保險實務操作上,在商業秘密保護的某些課題如競業禁止方面都與我進行合作。因為很多法律規定需要實踐操作!我們對企業經營的熟悉,以及管理經驗的優勢更能出色!但是,在目前現實中,我們也要與時俱進,進行必要的思路轉換!我們的職業生涯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三、職業生涯中的轉換
前面我們說了很多問題,那么現在我們要解決問題了——沒有辦法,在法學院養成了這種三段論的思維方式了....呵呵。根據我本人的經驗以及對許多同行的跟蹤了解,我發現,其實目前我們企業法律顧問或者說“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的持有者,其職業生涯是有很多可以發展的地方。試列舉以下,供同仁參考:
1.律師(公司律師)
對于大多數自認是法律專業人士的同仁而言,公司律師制度是比較好的發展機會。不要固守“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想辦法通過司法考試,拿到律師資格。這樣你就能在未來的公司律師中大展拳腳,由于你對企業管理有經驗,加上你的法律功底,即使企業不能滿足你的發展要求,那么經過幾年企業法務實戰經歷,你也能在某些專業領域拓展開。
我認識很多律所合伙人,都有在企業法務執業經驗。尤其注意:律師業也是種產業,營銷推廣以及資源組合等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同樣適用律師業。如果你有很好的管理經驗以及營銷策略能力,那么你將比只在律所工作出來的律師更勝一籌......市場競爭都是同一道理的!
2.行政總監/經理/主管/辦公室主任
事實上很多法務要做的事情,和行政系列職位是共同的,如:法律規定的行政許可手續、工商登記、規章制度的制定完善,甚至政府公關方面,作為企業法律顧問,我們的法律根底使我們在行政工作上游刃有余。
3.人力資源總監/經理/主管
人力資源是企業重要的管理部門,而人事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規,浩如煙海,稍有不慎就會迷失方向。尤其是我國勞動法是強行法,法定責任優先的。作為企業法律顧問,我們需要學習HR理論的時候,將比其他人理解更多更快!呵呵,我就是例子哦!
4.市場營銷部門經理/主管
這里的市場營銷,包括了推廣、宣傳、廣告、公關、銷售等等,我曾經認識一位外企高層公關主管,年薪數十萬。她也是法學院畢業,思路明晰,有的放矢,對于反不正當競爭方面,她可是真正高手!
5.知識產權部門經理/主管
這個不需要多說了,新世紀后企業在商標、著作權、專利權、商業秘密保護等方面競爭白熱化,而技術專家們缺乏法律知識,導致風險與糾紛頻繁發生,我們在該領域絕對是有發展的!建議大家好好考慮!
最后,還有個職位將是我們企業法律顧問所甘心從事的——董事會秘書!,但是我看來,能做董秘的畢竟不多。不過,這應該是我們企業法律顧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