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與經濟環境變化是密不可分的。諸如經濟模式變化、經營環境變遷、經濟國際化發展、經濟增長率、經濟景氣度、經濟建設速度等。當經濟振興時,百業待舉,新的行業不斷出現,新的組織不斷產生,機構增加,編制擴充,為人們的就業和晉升創造了條件;同時,一些職業會被淘汰,出現部分人的職業轉移,例如,從農民轉為工人,或服務員。
重要的影響有:
(一)行業興衰與從業人數需求的影響
自我國加人WTO后,新的競爭機制帶來的行業興衰,導致傳統產業人才過剩,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不斷發展,形成了新的增長點;隨著移動通訊、網絡的出現和日益成熟,人們對服務速度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快速、方便的服務成為當今人們的追求。在這一環境下,第三產業的快遞公司、網絡銀行、網絡商城、網絡物流配送、網絡書店等等應運而生。網絡成為一個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場。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與日俱增,不僅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健康和美。因此,房地產業、汽車工業及與之相配套的服務行業異軍突起,而一些服務性的第三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美容美發師、旅游經紀人、保健按摩師、服裝設計師、保安人員、物業管理人員、健身中心經理成為熱門職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衣、食、住、行諸方面的改善,人類抵御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人類的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為應對老齡化社會的需求,醫學與健康保健行業得到壯大,遺傳工程師、保健師、人造器官專家、烹飪師、營養師、家政服務員、護理人員、醫療器械設計師、各類修理人員等職業的需求空間迅速擴大。
(二)經濟模式的變化對人才提出新要求
經濟模式由過去的工業經濟正在逐步轉向知識經濟。知識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人是創造知識、傳播知識和運用知識的主體,所以具有知識的人力資源,即人才資源是知識經濟的主體。而知識經濟時代所需的人才,并不同于工業經濟時代,所以,在制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時需要加以分析和考慮。
(三)社會經濟發展政策
社會經濟發展政策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數量和規格兩個方面。
社會經濟發展制約產業結構,影響到人力資源的需求。例如,改革開放后,國家要求各行業既要注重經濟效益,又要注重環保。這一政策對那些高能耗、低效益、高污染的行業,如鋼鐵業、采礦業、造紙業、紡織業等造成了負面影響。由于要實行技術更新、管理創新,又要注重企業的規模效益,許多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安全措施不完善的企業都被要求關閉。小煤礦、小造紙廠、小紡織廠等領域的從業人員數量自然也就隨之減少。
另一方面,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產業發展迅猛,且回報非常高,由此導致了信息產業的從業人員中人才相對緊缺,許多人在上學選擇專業及畢業后就業時,就選擇了與計算機相關的專業與職業。除了信息產業外,生物工程、環保工程、現代管理、法律等領域的人才需求也呈上升趨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求職者注重職業聲望高、回報高的行業,注重知識經濟已成為眾所周知的事實,這使高等教育呈現出了空前發展的態勢,尤其近幾年高等院校擴大招生及研究生的擴招,使得高校教師的需求增加。同時,學生數量的增加又導致學校后勤集團的管理人員及其學生公寓的管理、勤雜人員的需求量增加。
此外,經濟國際化的發展,經濟貿易國界的消失,對人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經營人才不但精通專業技術知識,還要精通外語,熟悉國際貿易法規以及外國風俗習慣等等。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經濟的發展更需要大量的國際化人才,需要我們在職業規劃時更多地考慮學習、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