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學逐漸升溫的今天,專家提醒學生,出國前最好做好職業規劃,打算回國就業的學生最好瞄準國內人才需求,畢業后留在海外工作一兩年積累些經驗,對于回國后找工作會更有利。
【就業】
有洋文憑還是找不到工作
兩年前,從加拿大留學回來的冷若煙由于還沒找到滿意的工作,現在每天在一家事業單位實習,她開始有些擔憂:“現在出國留學的人越來越多,回國找工作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了!”
冷若煙的擔憂不無道理。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從1978年到2009年年底,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162.07萬人,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49.74萬人。2010年,我國回國留學生人數約達50萬人。
隨著留學回國人數的增多,就業在很多留學人員眼中就成了一件頭疼的事。
以前“海龜”在國內可能更多的是當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者去外企工作。
然而,現在回國創業或在民營企業就業的人越來越多。
冷若煙說,兩年前,和她一起回國的同學中,多數剛找到工作,大都在一些民營企業就業,“海歸就業的優勢不再明顯,找工作僅靠一張洋文憑肯定是不行了”。
“海龜”就業更重能力
雖然洋文憑不再是“海龜”應聘的“金字招牌”,但一個對近7000名海歸展開的網絡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留學生是可以就業的,“海帶”僅占很小的數量,而且成為“海帶”的原因主要是自身不愿意調整既定目標,或者對某些工作沒有就業意愿造成的。
鄭州中學辦公室副主任華勇分析,多數“海帶”是成功留學,而不是留學成功,那些不是國外名校畢業的海歸,就業形勢確實不很樂觀。
如今,出國留學早已是件很容易的事,即使成績很差也能找到學校接收。也就是說,留學生的素質也不一定高,更多企業意識到國外非名校的洋文憑有些是“灌水”的。
“多數通過"洋高考"考上國外名校的學生,回國后找工作都很容易。”華勇說,現在國內很多公司都很注重國際化,因此在招聘人才時自然很注重人才的國際化背景,而海歸的留學經歷恰恰符合用人單位這方面的需求,當然還要看留學生的能力。
【待遇】
月均8000元,9年難收回出國成本
就業形勢嚴峻,“海龜”也越來越多,而送孩子到國外讀大學,動輒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花費讓許多父母感到迷茫,那么留學能否“收回成本”呢?
花緯出國7年,在德國讀金融碩士,雖然德國不收學費,但每個月的生活費需要1000歐元,7年僅生活費就花去了80多萬元人民幣。
2008年,她回到鄭州找工作,“有實力的單位不招人,招人的單位待遇不高”,用人單位提供的月工資只有3000多元錢,“不吃不喝大約得20年才賺回留學費用”。
回國的幾個月,她感覺:“很崩潰,幾十萬元的留學費用花進去了,如今連個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單從這方面考慮,她甚至懷疑當初選擇留學的正確性。
幾個月后,因為德語好,花緯被北京一家外企錄用,一個月8000元,按這樣的工資計算,如果不吃不喝,想收回成本也需要9年時間。
據一家教育機構的調查顯示,近五成“海龜”的薪酬在5000元以內,其中近三成處于“小白領”水平,在3000~5000元之間,所占比例最高。
緊隨其后的是“海龜”一族中的高收入“金領”,超兩成人月薪在1萬~3萬元之間,另有一成多人月薪超過了3萬元。
【建議】
出國前最好做好職業規劃
好不容易從國外“鍍金”回來,如何才能獲得好的工作呢?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宋向清說,孩子留洋要看重所讀的大學。此外,“能力更重要”。
鄭州一家教育機構顧問楊世超說,想要回國就業路更加順利些,就要在出國前根據自己的情況,理性規劃學習目標和職業生涯,從而選對適合自己的專業。
當然,海外教育背景、名牌大學畢業證書僅僅是就業的敲門磚。"海龜"能否在就業大潮中"存活"下來,關鍵還要看他們在工作中的實際表現,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很關鍵,回國后,能否俯下身子,一步一個腳印干工作也是關鍵。”
洋文憑重要工作經驗更重要
楊世超認為,沒有工作經歷的海歸回國就業優勢不明顯。
而對于那些在國外已經工作多年的高端人才,收入會明顯與沒有工作經驗的海歸拉開差距。冷若煙講述了她一個海歸朋友的應聘經歷:“我朋友去一家企業應聘,參加面試的是3個人,其中兩個是有研究生學歷的海歸,最后被錄用的是國內畢業的本科生,因為他有工作經驗。”
楊世超建議,海歸們通過在國外實習或者工作,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競爭力就會大很多。
此外,從數據來看,海歸的薪酬在同等學力、同等工作經驗下,無論是預期,還是實際收入都高于本土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