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職業規劃之入行三步走:
1、確認自己真的想做產品
2、明確自己現在的位置
3、幾個可行的切入點
經常被問這樣的問題:
“我快畢業了,對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特別感興趣啊,怎么入門?”
“產品經理都是招有幾年經驗的,我原來做技術,要轉行怎么做?”
……
經?吹竭@樣的帖子:
研發轉產品,真的很痛苦!
我是軟件產品項目經理,如何成功轉型做產品經理?
……
第一步,確認自己真的想做產品。
很關鍵,想清楚自己為什么想做產品,主要證明給自己看,下面都以互聯網、軟件產品舉例,因為是做這個的,熟悉一些。
做產品的大前提是要喜歡產品,不然將來你痛苦,團隊痛苦,用戶也痛苦,是不是?網絡上那么多好玩的應用,是很有意思,通常覺得自己想做產品的同學都會去嘗試、注冊各種各樣的產品,去用,去玩,去想(什么,你不是這樣?那真要好好想一下大前提了),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你喜歡產品的原因,到底是喜歡做用戶,還是喜歡做產品經理?
當我們對一個產品感興趣的時候,回想一下腦中縈繞的問題是用戶的角度,還是產品經理的角度,就可以基本確定上面的問題了。用戶的角度是怎么用這個產品才能產生更大的效用,而產品經理的角度則是在背后,怎么設計這個產品才能更好的平衡用戶目標與商業目標。舉個例子,SNS里的搶車位游戲,很多人喜歡,用戶角度的問題就是,我應該怎么樣才能賺更多的錢?怎么最快的買到想要的車?怎么玩最爽……而產品經理角度的問題則是,為什么每個人是4個車位?如果車位多了會怎么樣?不同檔次的車為什么停車費是一樣的?如果高檔車停車費高了,會有什么優缺點?這些設計有人做過分析,都是和產品的商業目標有關的,舉例說,車位多了,停車費高了,對好友數量的需求就會降低,意味著站內用戶互動的減少,與商業目標矛盾,而反過來,如果粗暴的試圖增加互動,用戶又會不爽,也不行。
如果到這里,你覺得自己真的更多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想問題,一想到這些問題就熱血沸騰、欲罷不能,那很好,我們接著往下看,不妨先做個測試,看看下面的內容特別是我標粗,加了注釋的句子,自己有這些職業病的癥狀么?如果能看到很多讓你莞爾的句子,那么我很期待你的加入,整個行業需要你!舉幾個很經典的癥狀吧。
你很想知道iPhone的產品經理是怎么給iPhone的功能排優先級的;很想知道常用的互聯網應用里每個新功能都花費了多少工程師資源;很喜歡猜測手邊的任何產品即將出現的3個升級是什么。比如不是很好用的msn,你很想要“最近聯系人”這個功能,然后就會想可以通過什么方法來驗證這個想法是否靠譜?用戶研究?選什么樣的人群?問什么問題?
你對描述事物背后邏輯的東東很感興趣。比如看到一些影視節目,電視購物啦、快女啦,你的欣賞角度總是與眾不同的,你會看到一個情節,然后大叫:“嗨,這個環節設置的不錯,文案設計的很到位!真想和他們的策劃聊聊”。
你的婚禮上會有一個PPT演示。也許,之前還有一張mindmap、一個project文檔,一個feature list、還有……婚禮完了,會想把這些文檔打個包,起名叫standard_wedding_docu_template_toolkit_by_yourname.beta1.0(額的神,千萬別讓你老婆知道你還打算升級版本號……),放到自己的blog上讓別人下載。
你總是問“為什么?”比如接到一個任務,你不會馬上考慮怎么做,而是首先想問:“為什么要做?能不能不做?為什么要我做?為什么現在就要做?”很不讓老板省心,是吧?通常這類問題,我們大多數在心里問問自己就好了,實在沒想通的,也請問的委婉一點,呵呵,進入下一個話題。
第二步,明確自己現在的位置。
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資源,找到一條最近的入行之路。
先簡單說說應屆生吧,機會不可謂少,很多公司在校園招聘的時候言明要產品經理,但其實剛畢業的同學只能先跟著學學,因為學校里根本沒有很對口的專業么,也許把類似的職位叫做“產品助理”更準確,我自己就是應屆生直接入行的,不過開始的職位是“需求分析師”,比產品經理更偏技術一些,技術可以速成,但是商業感覺沒個三五年是磨不出來的。
這類職位應聘主要看面試,要是我來面的話,最在乎的是這個人是否夠機靈、好學,思維邏輯是否清晰,溝通表達是否順暢,其他的都次要一些,比如對行業的熟悉,既然是招應屆生,這塊不會很看重,關鍵是潛力而不是實力,如果有類似助理職位的實習經歷,當然更好,小結一下,這其實算一個非技術的職位,相應的經驗到處都是,就不贅述了。
我發現確實有不少,而且越來越多的同學在學校里對這行就已經相當有感覺了,加之半年到一年的實習,剛畢業就能獨當一面的也有,但還是太少,不具普遍性。
然后,談談工作了幾年的人,都可以算是轉行的吧,做產品的有個特點,那就是從做啥的轉過來的都有,身邊就很亂:技術人員,比如開發、測試、架構;商業人員(泛化為非技術人員),比如市場、運營。這些信息至少能給人信心,不管現在做什么的都可能轉化做產品,對比一下,做產品幾年以后,正常人類是不可能再去做技術的。我想這和產品經理需要照顧產品的各個方面有關,所以一個產品團隊的構成,我們也希望有各種背景的產品人員,可以讓群體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更加全面。
第三步,幾個可行的切入點。
確定自己想做,知道自己的位置以后,就剩下怎么去的問題了。也許你要失望,因為真的沒有銀彈!
在想轉的時候,我的建議是先在本職工作上找到與產品有關的事情做一些嘗試,并且考慮先從產品經理周邊的職位做起。
比如你是做開發的,那就經常要參與需求評審,不妨比別人多用點功,每次都預先了解需求,多多思考,然后在評審會上對需求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議,時間長了大家都會覺得你很有想法,做產品也許不錯。關于職位,可以從“需求分析師”切入,說白了有些像系統分析的工作,比如業務邏輯、流程圖這種,都是已經很熟悉,整天看的,慢慢培養商業的感覺,重點體會商業上的某個需求,是怎么轉換成產品需求的。
又如做運營的同學,有時候會要專門做一些活動的頁面,通常是把需求提給用戶體驗部門的同學,這樣的事情其實就是在做一個小產品了,你可以改變原來用word隨便寫幾句要求,甚至口述溝通的方式,而是把這個活動當作一個產品做,自己練習寫一下BRD、PRD,雖然這類文檔可能對一個小活動沒啥必要,但這個過程幫助自己在以后碰到較大產品的時候,心里有點底。所以原來偏商業的同學,可以先做“運營專員”,對已有的產品做一些推廣策劃類的工作,增強自己對產品的理解,做一段時間,相信就能提出自己的對產品的想法了。
而項目經理也比較好切入,我們這里有很多項目經理直接過來做的,我經歷過的團隊,產品經理也是要帶項目的,所以找個項目經理來也算先得個便宜,不過也正如《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的區別》里說的,有其特定的優勢和弱點。
最最不濟,你做過上面的這些事情以后,至少面試的時候可以多點談資。還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研究招聘廣告,我一直覺得把這事兒做成一份漂亮的調研報告去應聘產品經理是個很靠譜的事,原來在這里也說過,可惜還沒見過有人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