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是緊俏的黃金職業,同時專家也指出,職業規劃在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不規范給許多前來咨詢的職場人士帶來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心理傷害。一方面是急需職業規劃指導的職場人士,一方面卻是對不規范的咨詢市場的“戒備心理”,這讓職場人士和職業規劃咨詢機構同時陷入了雙重尷尬的境地。因此,如何規范職業規劃咨詢市場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案例1:
Angela在同事的極力推薦下,在滬上一職業規劃咨詢機構進行職業咨詢,雖然對于工作、企業文化、管理等方面,Angela充滿了困惑和不解之處,但是對于自身,她自認為有比較客觀、理性的認識:理性、有敏銳的觀察力、理解力,但缺乏交際的欲望和嫻熟的交際技巧,屬于比較偏靜的性格。而在這家咨詢機構所的咨詢師通過職業性向測試告訴她,她屬于社會性性格的人,善于交際,適合作跟人打交道的工作。這讓Angela從此對職業咨詢大惑不解,對于咨詢師為她提供的職業規劃也就半信半疑。
專家分析:
職業性向測評是通過外顯行為及業績來了解與把握個體素質的。它已成為現代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科學基礎,也是職業規劃師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手段。
職業規劃師通過人員素質測評,可以正確認識求職者的特長素質、一般素質等,結合真正合乎行業要求的職位方向;職業規劃師可以根據人員素質測評的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咨詢、輔導,并且可以為提出相應的培訓與開發的建議提供科學依據。
但是從目前我國的職業咨詢業從業人員專業度上來看,目前我國的職業規劃行業處于起步階段,職業隊伍良莠不齊,頂尖的職業規劃師在市場上還處于稀缺狀態,許多咨詢機構完全靠一個電話線、幾臺電腦拼湊出的職業規劃公司,其從業人員很多么有經過專業化學習和訓練,咨詢質量難以保證。更有甚者,許多咨詢公司過分依賴從國外翻譯過來,甚至在國外已經棄而不用的測評工具作為其整個職業咨詢的重中之重,咨詢時只能憑字面含義來斷章取義,照搬教條,很容易產生與實際情況不符的結果的。因此這樣的職業規劃很難給職場人士滿意的答案和建設性的意見。
案例2:
從報紙上看過職業規劃師嚴密和科學的分析,為客戶答疑解難,讓David對職業規劃咨詢給予厚望,于是他根據網絡、報紙的介紹慕名來到滬上一家知名職業規劃咨詢公司尋求幫助。從這家職業規劃走出來的David如釋重負,兩個小時的寶貴時間就在職業規劃師時而云霧繚繞的海侃、時而一知半解的“搗漿糊”的“忽悠”過去,咨詢后的David實際問題并未得到解決,忽然發現自己比所謂的職業規劃師更了解自己的行業、職業和公司文化,反而是自己給他進行了一次土木工程行業的“普及課”。以后David總是時不時地跟想要進行職業規劃咨詢的同事調侃,“咨詢他們還不如咨詢我吧”。
專家分析:
從專業技術的層面上看,咨詢本身是一門藝術,但也是門學問,除非你天生就在這方面具備一定資質,一般人均需要經過專門的訓練才能掌握好。而不少職業顧問機構采取“捆綁”一些企業的一般人力資源從業者來組織自己的“資深”專家顧問團,或憑豐富的閱歷來給客戶提供咨詢。而這些專家顧問型的職業規劃師由于其本身工作的局限,往往對許多行業缺乏了解,也缺乏在企業中管理經驗。因此,“顧左右而言他”的咨詢現象在一些職業規劃咨詢機構中屢見不鮮。
案例3
星期一,Sophie神采奕奕的回到公司,喜悅和對未來的憧憬之情洋溢臉上,同事都好奇地打探Sophie遇到什么好事了,莫非是中彩票了。Sophie在中飯時,神秘兮兮地告訴同事,她禮拜天去做職業規劃了,有了自己的目標所以很開心。同事聽說她以近數千元換來的咨詢后,都難以置信,許多列舉自己的某某親戚進行咨詢的價位證明她受騙了。這讓Sophie的心情如霜打的茄子再也明朗不起來了,至今她還不明白同樣程序的咨詢為何差價如此之大,并再也無心咨詢了。
專家分析:
職業規劃這個行業正處于市場培育期,同時行業準入門檻模糊,使得許多職業咨詢公司遍地開花,雖然不少公司名聲在外,但實際上是以職業咨詢為名,以攫取劃暴利為實,一些職業顧問公司動輒就是近萬的咨詢費用,而結果去又常常不是很樂觀,使得整個行業在外間看來面目模糊,難辨是非。如此,嚴重影響了整個行業在職場人士心目中的形象。甚至還出現一些公司打出了“咨詢+就業”一條龍服務的旗號。一方面可以招攬顧客,另一方面多一項服務也可多賺一筆錢,可謂一舉兩得,殊不知破壞了整個行業的形象,給整個行業長遠的發展帶來了許多不良影響。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規范行業發展的體系來規范職業規劃咨詢行業,為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長遠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