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的過程中,很多人都在思考:到底成功有沒有捷徑?很多人都會說成功沒有捷徑,需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積累。難道除此之外,成功就真的沒有捷徑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大量的事實已經證明:如果提早2年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確有提早5年成功的可能。我們不需要一次制定特別詳細的職業規劃,然后按步實施。但是,盡早明確大目標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職業規劃案例一:劉俊—想成為CIO而不是CTO
卓越網副總裁劉俊說:“我在貝塔斯曼工作時,逐漸明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要成為CIO,而不是CTO。”畢業后到浦東區環保局做技術工作的劉俊,本以為可以最大限度發揮自己計算機與環境科學雙學士的專長。但是卻事與愿違,過了兩年無所事事的生活。后來他跳到日本東星軟件公司,當時的規劃就是做一個技術人員。 劉俊說,真正的職業規劃是從進入貝塔斯曼公司之后。“當時雖然仍是做技術,但我接觸到了企業的流程,并且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貝塔斯曼的企業流程是固化在程序里的,很多新員工不知道企業如何運作。而劉俊因為懂技術,可以了解他們的程序,從而得以了解企業的運作。“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逐漸明確了自己的方向,技術人員通常有兩條路,要么一直朝純技術方向發展,成為CTO,要么把技術作為了解企業的一個手段,發揮技術優勢,運用在管理上,成為CIO。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了后者,確定大目標后,今后的每一步發展及充電都是為了這個大目標而努力。”
盡早確定大目標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做技術的人常?紤],今天是WINDOWS2000,明天是WINDOW2003,希望技術越走越深。而懂技術的管理人員,更多考慮如何使企業的效率最大化。如果你的目標是CTO,應該去讀軟件工程碩士。而我的目標是CIO,所以去讀MBA。”劉俊因為很清楚自己的大目標,所以在工作中會有意識地向這個方向傾斜。
在貝塔斯曼看程序時,劉俊更多的不是看技術,而是看流程。仔細研究哪些是德國人做的好的,而哪些是在中國不太適用的。劉俊花了一年的時間把貝塔斯曼從澳大利亞引進的整個流程看清楚,之后又到中美合資的太平洋安泰保險公司,去學習不同領域的管理流程。而在安泰公司的10個月,劉俊一直在準備考MBA。 一方面傾向管理,一方面利用技術優勢。深厚的技術背景讓劉俊在卓越做業務時嘗到了甜頭。
劉俊說:“其實技術能為你節省很多人力成本。做市場時,我希望看到各種各樣的統計,如果不懂技術,根本不知道有些數據其實可以統計出來。我在做俱樂部時,我們主要通過寄會刊達到銷售目的。我給誰寄,寄什么樣的商品,寄的頻率是多少,完全是靠數據分析出來的,絕不是憑感覺拍腦袋拍出來的。如果給卓越會員發EMAIL,幾乎不需要成本;但如果是寄雜志,就有印刷費、郵寄費、信封費,成本非常高;而寄給根本不需要的人,就是在浪費、在燒錢。我一個星期寄一本,很有可能有3本是浪費的。這個頻率怎么控制?我寄出去后,希望多少人有反饋才是賺錢,甚至做多少頁才能收到最好的反饋,都是通過數據計算出來的。我知道怎樣分析,怎樣提取數據,我至今還是自己提取這些數據,這就是技術帶給我的優勢。”
一切從大目標出發才不會被瑣事困住手腳
如果一個人心里始終不忘自己的大目標,就不會被身邊的小事困擾,也不會經常覺得受委屈,會很坦然地面對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難。 劉俊在回憶當初離開貝塔斯曼時,感觸頗深。“在貝塔斯曼工作一年后,我對系統改造方面開始提出一些意見,但當時感覺自己的提議根本不被重視。他們給你的感覺是,我這個東西已經100多年了,別來跟我搗亂。我當時年輕氣盛,總想的是 ‘大不了就不干了’,于是就離開了那里,F在回想起來,當時的確學到不少東西,如果不那么沖動,可以學到更多。”“而現在在卓越,偶爾也會遇到一些瑣碎的煩心事,關鍵是看你的心態。如果你不停地把煩心的事累計起來,就會覺得沒法生活了,就只會有一個念頭:‘放棄’。而為了一口氣,把最終的目標都忘了,這其實是最可怕的。如果你心中固守著大目標,根本不會覺得眼前的小事是委屈!正是卓越給了我一個更大的空間去展示自己,讓我覺得有種歸屬感。”現在劉俊會對下屬聊這些事情,以自己的經歷勸他們不要因為小事忘記大目標。不過他意識到,很多事情一定要親身經歷才會明白。
職業規劃案例二:李靖—在聯想的兩年半職業規劃
現任卓越助理總裁的李靖是南開大學國際貿易系97級畢業生,畢業后被分配到經貿委直屬企業。李靖說:“當時沒有什么職業規劃,只是想專業對口,學有所用。剛到單位時滿腔熱血,想的是我一個人能為國家創造什么成績,進出口達到多少。但是后來發現現實與自己想象差距太大。”每天跟朋友打打電話,下午4點半下班,中間洗澡吃飯再花2小時,過于輕閑的工作讓李靖感到害怕,不想自己到40歲還要過這樣的生活。想到要跳槽,卻不知道跳到哪里。工作2年后,一次偶然的招聘會上,學文科的李靖居然被聯想看上,被招到聯想做網站。這一跳,完全跨了行業。
不能偏離自己的軌道
去聯想做網站編輯前,李靖幾乎沒上過網,聯想電話通知面試時,家里人說她正在外面學Word。李靖真正的職業規劃在進入聯想的頭半年。“那個環境給了我一個思考的空間,去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于是就開始思考,互聯網是什么樣,自己是什么樣,我在這個環境是什么狀況,在團隊里面處于什么位置。那時候正是互聯網泡沫時期,聯想的FM365網站大有滅掉其他網站的架勢。每個人的規劃也都跟著泡沫起來,恨不得立刻買房買車。后來泡沫破滅后,也及時調整了心態,規劃也跟著務實起來。” 進入聯想的頭半年,是李靖成長最快的時期。當時學習了很多東西,包括業務方面以及與人溝通的技巧等。所接觸的新鮮事情太多,這時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方向,很容易走入誤區。
而李靖很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進入聯想半年時間,我一邊學習,一邊思考。我漸漸清楚,網站整體是我要研究的方向,而不是技術本身。所以在具體的工作中,我不會成天想著Dreamwaver怎么做,或者學習其他什么軟件,那樣就偏離軌道了。我知道那不是我的發展方向,那只是我的工具而已。我個人更感興趣的是網站的架構、界面,店面的布置、擺放,包括互聯網還有沒有其他的應用價值。思考的東西不一樣,做法也就不一樣。在落實具體工作的同時,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其他位置上,不然就會把自己圈定在很有限的范圍。”
2次跳槽3份工作,每次都在向更專的方向發展
從1999年到2002年底,李靖一直在聯想做網站方面的工作。2002年下半年,隨著對IT行業和公司戰略的了解,李靖覺得瓶頸出現了。她感覺到,聯想正在淡化和放棄互聯網業務,對于聯想來說,主營業務還是PC,而自己在這里沒有太大的舞臺,于是她又開始了自己的半年規劃。 “當時有很多機會,比如去航空公司或其他企業,但我不想再換行業了。因為我對自己很了解,每個選擇都是更進一步,而不是重新開始?赡苡腥司邆渲匦聛磉^的素質,我對自己性格很了解,我不適合創業,不能重新到一個領域開拓,以后的方向一定是互聯網。我愿意做互聯網拓展工作,于是到了卓越。”李靖認為自己的發展是個良性的過程,工作變換不算頻繁,2次跳槽3份工作,感覺更高更專業了。
2003年進入卓越,她開始擔任市場部經理。她并不滿足市場的拓展,因為她最大的興趣是卓越的核心業務,即原來的網上事業部。因此平時在做好市場的同時,她更關注核心業務是怎樣運營的。因為李靖根據自己的興趣有這樣的規劃和準備,所以在去年5月份公司提升她做主營業務時便感覺如魚得水。 李靖說話語速很快,但思路很清晰,她會滔滔不絕地講述著自己的職業規劃,而一旦你開口說話,她馬上很有禮貌地注視你,表示十分愿意傾聽你的提問。
職業規劃案例三:陸逢兆—以地產為終身職業
現任戴德梁行執行董事的陸逢兆在房地產界已經有20年的工作經驗。前10年在香港發展,后10年來內地開拓。當問到這20年來有沒有考慮過更換職業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從來沒有。”
個人興趣與行業發展的完美結合
“我喜歡與人溝通的職業,我不怕麻煩。”現為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的陸逢兆1984年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主修測量地產實務。在進入大學選擇專業時,陸逢兆已經確定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當時想過做會計,不過我實在對數字沒感覺,去做律師,又覺得自己沒時間看書。而房地產是與人打交道的行業,我就是喜歡和人說話。”香港地產發展比較早,大學里地產專業設置也比較成熟。地產實務分為學科地產評估、地產代理、物業管理等。大學期間,陸逢兆除了廣泛射獵各領域的知識,還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就是物業管理,這也是跟自己的興趣有關。
因為物業管理強調全程介入的概念,工程還沒開始,物業就要進行各方面的協調工作。而相比來說,中介工作主要集中在樓盤的銷售和租賃,評估接觸的面就更窄。“物業管理工作非,嵥,但是我這個人就是不怕麻煩,我特別喜歡看到亂的東西變成有系統有規律的東西。”陸逢兆說。
如果選擇一份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所在行業又處在蓬勃發展的階段,再做20年又何妨?“我比較幸運。80年代正好是香港房地產迅猛發展的時期,我選擇了一個高速增長的行業。而香港房地產的發展與英國發展很相近,我們在大學里讀的都是英國的東西,考英國的測量師。我經常到圖書館看英國的雜志,了解他們的發展狀況。后來在工作中,我作為測量師,就可以借鑒英國的經驗。而1994年到中國,我又趕上了中國房地產發展的黃金期,在香港的那一套比較成熟的發展模式在中國又派上了用場。那時候,內地還沒有物業管理的概念。”
在變化中求不變,這就是職業規劃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