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專業選擇”,供您參考!
今年的高考已經結束,進入評卷階段,“打算讓老師幫忙選一個專業。”“只要能進名牌大學,選什么專業無所謂。”“我想報英語專業,爸媽覺得沒前途,讓我學經濟。”“這么多專業也不知道該選哪一個。”……高考結束,意味著學生走到了人生又一個轉折點,也面臨著人生的一次重大選擇:填報志愿。
從高中生成為大學生,從基礎教育邁入專業領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專業選擇,是人生職業生涯的起點。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理想,一個目標,希望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從事什么職業。學生選擇什么專業,意味著今后將從事什么行業,在哪個領域發展。如今,“讀大學”已經不是一件難事了,但是,畢業后找一份心儀的工作,卻成了許多大學畢業生的一塊“心頭大石”。記者了解到,一些學生缺乏自我認知,對所報專業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渾然不知大學畢業后的職業方向。迷茫、憑感覺、盲目跟從成為選擇專業時的普遍現象。
專業選擇要考慮發展前景
日前,某網站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9.5%的人不滿意當年自己所選大學專業。教育數據咨詢和評估機構麥可思公司發布的調查數據也顯示,大一新生對專業的滿意度為32%,對專業“非常滿意”的僅為2%,而對專業不滿意的占30%。
齊琪是某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當年只是想考到大連,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并不清楚報考的專業學的是什么,更沒有想到今后工作的事兒。那時,覺得考上大學就算完成任務了,就能給父母一個交代了。”記者了解到,社會工作專業在國內是新興專業,雖然有很好的職業前景,但目前在我國還存在薪酬待遇偏低、職業發展空間不足、對口崗位不多等問題。全國有200多所高校開設社會工作專業,每年培養的社工人才約為10000人,盡管按照社會需求,這些人遠遠不夠用,但實際上卻僅有10%-30%的學生選擇了相應的社會工作。不少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覺得自己“就業前景太不樂觀”,對于專業的選擇,齊琪覺得自己對專業的選擇過于草率,悔不當初。
齊琪并不是個案,很多學生都是稀里糊涂填了志愿。為到某地域、某名校就讀,一些學生放棄對專業的要求,學之無味,于是4年的學習只是混了一張文憑,而沒有真正學到東西。還有一些學生和家長,只看到眼前的“熱門”,在報志愿的時候選的是熱門專業,但畢業后發現這個專業的人才已經飽和甚至過剩,沒有考慮到專業的發展前景。
“我喜歡學英語,但老爸希望我學會計,說‘會計越老越吃香’。”所以小王報了會計專業。如今小王已經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經常馬虎的她覺得會計并不適合自己,掛科后,則更厭煩學習了。像小王一樣,一味聽從家長安排的學生比比皆是,報志愿的時候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而選擇專業,上學后才發現自己不適合。
專業選擇要考慮多方面因素
“讀書就是為了孩子今后能有出息,能有一份好工作。”一些家長表示。希望是好的,但具體如何幫助孩子選擇專業,幫助孩子規劃職業生涯,作為“過來人”的家長要給孩子良好的意見和建議。
“丹青不知老將至。”刻苦學習的前提是熱愛,熱愛則是學習的動力。只有對所學的專業感興趣,熱愛它,學生才能自覺的、長久的學習,才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滿足感。
興趣、性格是影響專業選擇的重要因素。家長幫助孩子對其性格和專業性質做出準確的判斷,使兩者達到良好的匹配。另外,也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及優勢來選擇專業。
專家建議:在選擇專業時,可以從孩子的興趣、性格和能力三方面考慮。學生和家長可以通過聽取任課老師的建議,吸取往屆畢業生的經驗,咨詢高校招生的情況等,獲得全面信息。
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專業的選擇,對孩子未來的職業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現在的專業選擇并不能僅僅考慮學習的地域、學校,而要把眼光放得更遠一些,這樣選擇起來才會更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