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報告(一):初來乍到
這次實習從通知到啟程只有一周的時間,時間短,自然準備也就不是很充足,不過物質條件看來都是次要的,心里的承受能力反而更加重要。之前我對生活條件的猜想基本準確,不過實際條件仍然比我想象的差,工地的條件則是始料不及的,接下來逐一闡明。我們是2月26日中午到達工地住處的,我們住在當地一戶普通農家的2層小樓里,我們的房間只有兩個椅子和一個破沙發,還有兩張看似剛剛做好的木質折疊床(這個床幸虧是我們女孩子睡,后來有個男孩把床睡塌了,呵呵~)。吃過午飯,我們就開始整理房間,原本以為生活用品會比較齊全,沒想到,洗衣粉、洗發水等等都沒有,雖然這里不能洗澡,但是這些東西還是需要的。整理完畢,我們把一些生活上必須但又缺少的東西向領隊提出來,他一口答應了我們的要求。生活上的這些短缺對于我們來說其實并不算什么,最大的沖擊還是我們使用的廁所和水,那可能就是農村的特色,廁所就是幾塊木板搭的茅坑,飲用水、使用水都是各家各戶打井的井水,也就是地下水(這種水在大雨過后則格外混濁,我們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使用,幸運的是我沒有拉肚子)。當天下午我們就去工地上工作了,第一次去工地還真有長途跋涉的感覺。我們上坡下坡,曲曲折折的來到了工地,泥濘和大坡度的山路讓我格外的小心,同時也讓我下了決心把腳下的鞋奉獻給這片土地。晚上的洗漱對于我們來說又是一大挑戰,忙忙碌碌上上下下的打水把洗漱變成了一件累事,我們使用的水要從一樓廚房里的大桶里舀到我們自己的桶里,然后提到樓上去使用。還好,我們用幾天的時間就摸到方法,不用折騰幾次下樓提水了~出來乍到,南方陰冷潮濕的氣候也讓北方人很不適應,第一個晚上,我們都覺得房子四處透風,除了自己根本沒有發熱的東西。待續.........
實習報告(二):所謂田野考古
提到考古學,可能大多數人都是一種莫名其妙的狀態,因為這門學科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而我,偏偏是這門邊緣學科的實踐者。說說我做考古的個人感受~田野考古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從領隊到工地主管,下到每個探方的方主,最低層的就是民工,也是最貼近考古現場的人。作為實習生,需要全面的了解和體會考古學,因此,我們的工作就是看方,也就是探方的方主,管理自己所屬探方的幾個民工,并且指揮和監督他們干活。這種工作乍看起來好像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好像工作性質如同工頭,剛剛來到工地的我也是這么感覺的。其實,學問自在其中,考古學既然能成為20世紀重要的學科之一,必然有其內在的科學性。當我們考古工作的日漸深入,對于地層的判斷、對于出土物的分析以及層位的疊壓關系,尤其是當有遺跡出現的時候,對于遺跡性質的判斷和對于下一步發掘計劃的制定都是相當考驗考古學功底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所學就顯得十分薄弱,自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學到很多相關的知識。
田野考古是一個十分辛苦的工作,一次發掘最少要持續2個月左右,而往往發掘地點都是在現代文明不是十分發達的鄉村地區,因此,做一次發掘就要克服許多意想不到的艱苦,對于從事考古的人來說,不洗澡,毒蟲叮咬,水土不服都是家常便飯,還有很多難以預測的艱難。從一個側面來說,考古工作者的應變能力都很強的。而對于一個遺址進行一系列的主動性發掘的時候,就更考驗一個人的耐性和韌力了,這種發掘往往要持續2-3年,其生活之艱苦無聊可想而知。已經提到無聊,順帶也要說幾句,條件的艱苦多少是物質上的,而精神上的就更難克服,由于物質條件的有限,考古生活除了每天在工地上工作,其他的業余時間只有睡覺是好的消遣,生活極其無聊單一,而睡覺之余只得找幾本有限的書籍充實一下,有時候我們會開玩笑說,不如呆在屋里數頭發了~
實習報告(三):鄉土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