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朗讀者開場白臺詞第十期
朗讀者第十期的主題詞是“味道”。下面朗讀者開場白臺詞第十期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朗讀者開場白臺詞第十期
如果你要問我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學作品是什么?
我可能會想到《紅樓夢》。
因為在《紅樓夢》里,
既有著讓劉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只雞配著燒的茄鲞,也有著元妃省親的時候,派專人賞了寶玉的糖蒸酥酪,這些都是能夠在飯桌邊上嘗到的味道。
《紅樓夢》最觸動人心的是字里行間的人生況味。
《好了歌》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是一份心酸和無奈。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為人處事的一份智慧。
一個是妄自嗟呀,一個時空勞牽掛,這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命中注定的 愛斷情殤。
味道落到筆上就成了風格,吃進胃里就成了鄉愁,刻在心上那就成了 一輩子都解不開的一個結。
就像法國作家法朗士曾經說的,“讓我們盡情地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 ,我們感受到的越多,我們便生活得更長久。”
朗讀者:味道。
談及味道,立馬就想到梁實秋、汪曾祺一類的大家談吃。那些吃食的味道里都是他們的快意人生,可謂“人間有味是清歡”。
一. 一餐愛情——張小嫻&《愛情的餐桌》(張小嫻)
一直覺得,面對愛情時,不少人都成了盲人。像盲人一樣在摸著“愛情”這頭大象。抓緊一處,便匆匆地認定那是愛情的全部模樣。所以,現在的我大抵是描述不出愛情真正的味道的。挺認同張小嫻說的,現在的女性都比較獨立,也有很多或隱藏或顯露的自我,男男女女能在不苛求改變自我的情況下,包容和接納彼此,倒也真不容易。
這一餐愛情,我們從年少品嘗到蒼老。
到了那一天,如果無法與你同飲,我喝不了的酒,請一定替我干了。
張小嫻《愛情的餐桌》
愛情從餐桌開始,也在餐桌上消逝。
第一次約會,總是離不開餐桌,也許是兩個人一起吃的一頓晚飯,也許是一杯咖啡,也許是喧鬧酒吧里的一杯雞尾酒。
這樣的第一次,我們總是努力展現自己最美好的一面。
從此以后,我們在餐桌上共度無數時光。
當然并不是每一次都快樂。
我記得我在餐桌邊流過不少眼淚。但是,明天的明天,我們還是會一起吃飯,忘了流過的眼淚,忘了上一次為什么吵架。
直到一天,我們不再相愛了,一起吃的最后一頓飯變成了最后晚餐。
有人說,只要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后一天來活,便會快樂許多。可是,當你愛著一個人的時候,根本就不可能把和他一起吃的每一頓飯都當成是最后晚餐。
我們總是希望永遠沒有最后晚餐。
要是可以,我要一直跟你吃到永遠,看著我們彼此在餐桌上漸漸凋零,眼睛老了,看不到賬單上的小字,胃口小了,只能吃那么一點點,牙齒終于也掉光光了。
到了那一天,我但愿我是首先倒下去的那一個。就像認識你以后我們一起吃的每頓飯那樣,我喝不完的酒,這一天,你也替我干了吧。
二. 味與道——胡忠英&《吃膽與口!(古龍)
味道味道,味與道是兩種概念。味是酸甜苦辣,種種滋味,道首先則是一種方法,當已臻化境之后,即菜無定味,適口者珍,博采眾長,兼收并蓄,融會貫通,則演化為一種“民以食為天”的飲食文化。如此一想來,廚師也是一份多么有魅力的職業。
“吃得是福”,在和不少自詡為“吃貨”的朋友的相處里,我一向是“肝膽相照”。即使是看著她們狼吞虎咽、開懷大嚼,也心生痛快滿足。
但同樣,我也無比贊同,在所有做菜的作料中,情趣是最好的一種。過去聽“夫子”講課,偶然說到自己以前的學生,在橘子皮上題詩,再和幾人一起分而食之。剝橘子瓣時總是出口:“我欲食‘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這一二樂事,僅讓我們聽者,都覺得不亦快哉!
在有情趣的時候,和一些有情趣的人在一起,不管吃什么都好吃。
古龍《吃膽與口!(節選)
我從小就聽人說“吃得是福”,長大后也常常在一些酒樓飯館里看到這四個字,現在我真的長大了,才真的明白這四個字的意思。
吃得是福。能吃的人不但自己有了口福,別人看著他開懷大嚼,吃得痛快淋漓,也會覺得過癮之至。
“會吃”無疑是種很大的學問。做菜是種藝術。從古人茹毛飲血進化到現在,有很多佳肴名菜都已經成為了藝術的結晶,一位像大千居士這樣的藝術家,對于做一樣菜的選料配料刀法火工的挑剔之嚴,當然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菜肴之中,的確也有不少是要用最簡單的做法才能保持它的原色與真味。所以白煮肉、白切雞、生魚片、滿臺飛的活蝦,也依舊可以保存它們在吃客心目中的價值。
當代的名人中,有很精于飲饌的前輩都是我仰慕已久的。他們談的吃,我非但見所未見,而且聞所未聞,只要一看到經由他們那些生動的文字所介紹出來的吃,我就會覺得饑腸轆轆,食欲大振,半夜里都要到廚房里去找點殘菜余肉來打打饞蟲。
后生小子如我,在諸君子先輩面前,怎么敢談吃,怎么配談?
我最多也不過能領略到一點吃的.情趣而已。
在夜雨瀟瀟,夜半無人,和三五好友,提一瓶大家都喜歡喝的酒,找一個還沒有打烊的小館子,吃兩樣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的小菜,大家天南地北的一聊,就算是胡說八道,也沒有人生氣,然后大家扶醉而歸,明天早上也許連自己說過什么話都忘了,但是那種酒后的豪情和快樂,卻是永遠忘不了的。
我總覺得,在所有做菜的作料中,情趣是最好的一種,而且不像別的作料一樣,要把分量拿捏得恰到好處,因為這種作料總是越多越好的。
在有情趣的時候,和一些有情趣的人在一起,不管吃什么都好吃。
三. 輕描淡寫——張艾嘉&《走出非洲》(卡倫·布里克森)
60多的女人,眼里卻沒有透露出一絲暮氣。這或許是內心的充盈讓她和時間達成了和解吧。
張艾嘉說過:“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個時候終于明白,它是可以輕描淡寫的。”所謂輕描淡寫,也是在看清舍得后,與時間的和解吧。
卡倫•布里克森(丹麥)《走出非洲》(節選)
就這樣,我成了最后一個意識到自己不得不離開莊園的人。當我回首在非洲的最后歲月,我依稀感到那些沒有生命的東西都遠遠先于我感知到我的離別。那一座座山巒,那一片片森林,那一處處草原,那一道道河流,以及曠野里的風,都知道我們即將分手。當我開始與命運達成協議,當變賣莊園的談判拉開序幕,大地的景觀對我的態度也開始變了。在那之前,我一直是其中一部分:大地干旱,我就感到自己發燒;草原鮮花怒放,我就感到自己披上了新的盛裝。而這會兒,大地從我這里分開,往后退著,以便我能看得更清晰、看到它的全貌。
山巒在下雨前的一周里,會作出同樣的表示。在一個傍晚,你凝望著它們時,它們會突然劇烈運動,卸去一切遮蓋,變得豁然開朗,無論造型還是色彩,都格外清晰,格外生動,仿佛它們決心將蘊含的一切都向你和盤托出,仿佛你能從你坐著的地方一直步行到綠油油的山坡上。你會想:如果一頭野豬從空曠地冒了出來,我可以在它轉動腦袋時,看見它的眼睛,看到它耳朵在動;如果一只小鳥停落在樹杈上,我能聽到它婉轉歌唱。在三月,山巒間這種惜別的景象意味著雨水將至,而現在,對我卻意味著分離。
我以前也曾在其他地方有過類似的經歷。當即將離別之際,大地的一切向你袒露,但其中含義,我已淡忘了。我只是想,我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可愛的國土,似乎僅僅凝視著它,就足以使你終生歡樂。光與影將大地交織,彩虹聳立于天際。
從站臺向西南方遙望,我又見到了恩戈山。巍巍的山峰,像波濤起伏在平展展的大地環抱之中,一切都呈現出天藍色。它們是那么遙遠。四座峰巔顯得那么渺茫,令人難以分辨。這景象與我從莊園里見到的迥然不一。迢迢旅途,猶如一只神手,將恩戈山的線條磨圓了,磨平了。
四.深淵下也是前程萬里——吳純&《貝多芬傳》(羅曼·羅蘭)
我其實是主張人應當受苦的,且要善待那些不堪和痛苦的經歷,因為苦難往往造就出豐厚的經歷和豁達的態度吧。但另一方面,又無比懇求善良之人能過得不那么艱難,少一些非常人遭遇。我在這兩者間久久郁結,盡管我又無比的清楚,苦難的降臨和多少都不是我能決定的。
無后路可退的境況下,義無反顧地向前走吧,所謂無底深淵,跳下去,也是前程萬里。
羅曼•羅蘭《貝多芬傳》
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個明凈如水的早晨。僅僅有幾陣懶懶的微風。但在靜止的空氣中,已經有隱隱的威脅。然后,突然之間巨大的陰影卷過,悲壯的雷吼,充滿著聲響的、可怖的靜默,一陣復一陣的狂風,《英雄交響樂》與《第五交樂》。然而白日底清純之氣尚未受到損害。歡樂依然是歡樂,悲哀永遠保存著一縷希望。但自一八一〇年后,心靈底均衡喪失了。日光變得異樣。即是快樂本身也蒙上苦澀與獷野的質。黃昏將臨,雷雨也隨著醞釀。然后是沉重的云,飽蓄著閃電,給黑夜染成烏黑,挾帶著大風雨,那是《第九交響樂》底開始。——突然,當風狂雨驟之際,黑暗裂了縫,夜在天空給趕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底清明重又還給了我們。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五.又夢紅樓——葉錦添&《紅樓夢》(曹雪芹)
我是在初三的暑假才完整看完了《紅樓夢》,在八月的驕陽下,在書店坐上那么一下午或者一天,全全然癡迷于大觀園那一群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女子和她們所構建的那個詩意理想王國。以致全書看完,仍不作罷,把87版和10版的電視劇都翻出來看。確實《紅樓夢》往小了讀是兒女情長,往大了讀是朝代盛衰,但在那樣的年紀讀來,更念念不忘,久久難舍的也不過是那寶黛之間木石前盟的愛斷情殤和大觀園里才華各異詩情畫意的女子以及那樣的理想生活。
進入高中,夫子帶給我很多紅樓夢的新啟讀。至今仍難忘,高考前一天,在那樣如離弦待發的境況下,夫子給我們上了關于《紅樓夢》的高中最后一課。時至今天,此刻,寫著這些文字的我,仍心潮澎湃如往昔。
在幾百年《紅樓夢》的論辯與探討里,我仍是最喜歡劉再復的《紅樓夢悟》,“悟”的方式乃“禪”的方式,是明心見性、直逼要害的用生命和靈魂去閱讀,一旦刻在了心里,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當寶玉寫下禪語“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云證。無可云證,是立足境”時,黛玉立即給予點破:“無立足境,方是干凈。”在尋求感情的印證時中,“你”、“我”、“心”、“意”仍舊屬于具象的實體,從“無有證”開始,就一步一步走進抽象中,寶云在“無可云證”處止步,即什么都無可印證,無需印證,則到了萬境皆空的立足之境。但是黛玉,連這“立足之境”也一并摒棄了,所有的禪境、精神世界都不要,才是完完全全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凈”。永遠行走,永遠漂流,才會放下占有的欲望,才不會陷入沽名釣譽的泥濁世界之中。這段黛玉和寶玉的對話,是有借禪說愛之意,更有心靈境界的交融。他們的每一幀畫面,每一次對話,都是那么的全然各異,嗔怒的、活波的、詩意的、摯情的。
除此以外,紅樓夢中營造的詩意眾合國也是我心馳神往的理想國。無論是中秋夜宴傳花行令賦詩,蘆雪庵賞梅,還是螃蟹宴瀟湘妃子魁奪菊花詩,劉姥姥櫳翠庵“飲”茶,無不建構了詩意生命的意象系列。劉再復說:“曹雪芹以生命方式抒寫歷史,又以生命為參照系批判歷史,讓生命氣息覆蓋整部小說。在歷史家眼中“身為下賤”不值一提的小丫鬟,曹雪芹卻發現其“心比天高”的無窮詩意。一個民族大文化的詩意是否尚存,只有一個尺度可以衡量,這就是生命尊嚴與生命活力是否還在。文化的精彩來自生命的精彩,當負載文化的生命主體變得勢利十足、奴性十足,從腰桿到靈魂都站立不起來時,這個民族的文化便喪失詩的光澤!都t樓夢》作為詩意生命的挽歌,也給中國文化敲了警鐘。”
關于《紅樓夢》,還有很多很多思考和研究。
但我相信,每個人心里都有一部屬于她自己的《紅樓夢》。
【朗讀者開場白臺詞第十期】相關文章:
朗讀者開場白臺詞06-21
朗讀者開場白臺詞07-04
精選朗讀者開場白臺詞07-04
朗讀者第十期主題開場白06-21
朗讀者開場白臺詞大全08-11
朗讀者開場白臺詞遇見09-19
央視綜藝《朗讀者》開場白臺詞06-29
《朗讀者》董卿開場白臺詞09-09
董卿《朗讀者》開場白臺詞07-03
董卿朗讀者開場白臺詞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