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學反思1
近年來,教學反思活動在各個單位的教育實踐中得到廣泛開展,它逐漸成為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正是認識到了反思教學的重要,我們幼兒園圍繞教學反思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組織教育筆記評比交流、組織參加鄭州市反思教學研討會、組織全市幼兒教師教學反思課件培訓及評比活動。下面就歷次活動的情況進行回顧總結如下:
一、組織教育筆記評比交流活動。
為了使幼兒教師及時總結一日活動各環節中的經驗教訓,使好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得以推廣交流,避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走彎路,我們于20xx年11月28日進行了幼兒教師教育筆記評比交流活動。本次活動突出的優點是:①書寫認真,字體工整,干凈整齊,能夠完成10篇教育筆記的任務。②大部分的內容都有恰當的小標題。結尾部分有教師的感想或對此事的看法。對整個事情做反思回顧。如一個教師所寫: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偏愛與博愛》一篇中寫道:過分偏愛一個孩子,你就會失去所有的孩子。又如:小飛的"闖禍"并不是他的初衷,他只是想用自己的雙手嘗試著解決一點問題,"破壞"也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只是想用自己的頭腦探求一點道理。用愛心去溫暖他,用耐心去傾聽他,用恒心去等待他。當孩子與老師發生沖突時,教師放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與幼兒對峙也是愚蠢的,只有了解并掌握了幼兒對抗的原因與特點,方可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很慶幸,自己做了一會"懶"老師,沒有"辛辛苦苦"地剝奪了孩子們發展的機會。
要成為一名具有高反思水平的幼兒園教師,首先要有反思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有探究問題的熱情、質疑的精神和教學的主體意識。同時,外界的各種教育支持和幫助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教師群體的反思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不同教師群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應體現不同的特征。在對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的構想中,筆者將需要得到幫助的教師群體定位為“反思實踐者”,而將能給予“實踐者”幫助的教師群體定位為“反思支持者”,這些“支持者”包括教師同伴和幼兒園園長,也包括大學專業教師或科研機構的教育專業研究人員。以下是筆者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進行反思能力培養的初步構想。
一、入職期教師的培養——從觀察描述入手,積累教學經驗,了解反思思路本文中入職期教師是指教齡1年以內的新教師。這類教師的知識大多屬于陳述性知識而較少屬于程序性知識。這些陳述性知識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體實例的支撐;少量的程序性知識則顯零散而不系統。因此,對于新教師群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應該從觀察開始,通過觀察優秀教師的大量教學實例,積累各種“背景性知識”,理解組織教學的原理和一般教學經驗,探究優秀教師的教學與他們的知識結構之間的聯系,同時通過聆聽“反思支持者”外顯的、展開式的反思活動,了解反思的基本思路。具體方案舉例如下:
一、反思實踐者反思支持者
定期觀摩現場教學或錄像,并嘗試把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講述出來,盡量詳盡、全面。因為講述過程本身就是對他人的教學過程進行歸納、概括、反思、評價和再理解的過程。如某新教師在觀摩優秀教師組織的小班打擊樂活動“大雨小雨”后,對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和行為作了如下描述:“這位教師先請幼兒復習歌曲《大雨小雨》,又請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唱‘大雨’時做幅度較大的自上而下抖動手臂的動作,唱‘小雨’時做兩手指輕輕觸碰的動作,最后請幼兒用兩種打擊樂器——鈴鼓和小鈴分別為
兩段歌詞伴奏!睂π陆處煹闹v述進行補充,并且采用提問的方法幫助新教師關注關鍵問題。如:“這位教師在請幼兒為兩段歌詞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伴奏時用了什么方法?她最先提的問題是什么?(想一想,什么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在下‘大雨’?什么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在下‘小雨’?)幼兒回答不出來時,她又提了什么問題?(現在老師這里有兩種樂器——鈴鼓和小鈴。請你敲敲小鈴,搖搖鈴鼓,聽一聽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下‘大雨’,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下‘小雨’?)當某某小朋友回答不出來時,這位教師走到他面前,對他說了什么話?(鈴鼓發出來的聲音像下‘大雨’,小發出來的聲音像下‘小雨’,對不對啊?)請總結一下這位老師的提問策略!
逐一回答“支持者”所提的問題,比較自己的描述和“支持者”描述的不同,看哪些教學環節被自己忽略了,并做好記錄。
聽取“支持者”對教學中各環節的解釋,積累各種“背景性知識”,即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支撐其選擇和判斷的知識。對現場教學或教學錄像中執教者的教學行為進行解釋,并向新教師指出執教者用以調整教學策略的非言語線索,幫助新教師總結在什么情況下,利用什么教學策略可以解決什么樣的教學問題。如“當教師提出的問題幼兒難以回答時,教師應該隨時調整問題的難度,如將問答題改成選擇題,甚至改成是非判斷題,從而使無效問題變成有效問題!
在“支持者”的幫助下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分類總結,記錄關鍵環節,并形成書面材料向全園發布。這可以為回顧、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提供原始素材。因為只有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是合理的,才能為教學反思提供基本的參照物。幫助新教師分項歸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分析優秀教師各種教學行為的類型、特點、效果。
二、傾聽“支持者”的理論分析,形成書面材
料大學專業教師或專業研究人員從理論角度剖析教學中的問題,幫助新教師將觀察到的教學實踐與原有的知識(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聯系起來。這種方法可以使新教師獲得接近實際的經驗。這樣,教師同伴運用教學經驗,專業教師運用教育理論,共同幫助新教師分析當時的教學情境,使新教師逐步形成反思的理論框架,積累經驗材料。
幼兒園教學反思2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恒的話題,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復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我們都知道,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很多時候不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那樣,眼觀六路,耳聞八方。時刻不忘對孩子提出要求,孩子的一切行為都不能離開老師的視線。
在一次室內活動中,孩子們在各個區域玩耍,老師一轉身就有孩子哭著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某某拿玩具砸到了我。”我一看,扶安康小朋友的右胳膊上有些小擦傷。幾秒鐘的時間里,我的一個轉身就發生了。對于孩子之間在一起玩耍,經常有爭搶玩具的現象,老師一不留神孩子間有會有事情發生,面對變化萬千的狀態,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怎樣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呢?我們可以開展有關安全教育的談話活動,如“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志”等。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了安全意識。
作為幼兒教師,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松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這不僅關系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快樂。
幼兒園教學反思3
“蛤蟆種瓜”是一個小班的語言活動,是關于有一只蛤蟆想自己種瓜的故事。
活動一開始我就拿來了哈密瓜給寶貝們看看,引起他們的興趣,因為實物感知最適合小年齡的幼兒。起初我還擔心寶貝們蛤蟆和青蛙分不清楚,所以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讓寶貝們說說蛤蟆和青蛙的區別。壯壯一聽,胸有成竹地說:“蛤蟆是身上有很多點點的,青蛙沒有點點!甭牭綁褖褜氊惖脑挘孀屛页泽@,看來這小家伙們懂得還真不少。氊悅兊呐d趣被成功吸引!第一遍聽故事了,要求寶貝們通過聽故事后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有:說說故事的名字?蛤蟆見種子沒長出來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來發現了什么?他是怎么說的?等等。結果有些問題孩子們答不上來。沒關系,那就帶著問題進入第二遍故事吧!于是我事先提出要求剛才的問題仔細聽,故事聽完了誰能回答出來誰就是小耳朵最靈的寶寶!我在講第二遍故事時根據掛圖,讓幼兒邊看掛圖邊聽故事,這樣,寶貝們帶著我的要求來聽故事,更加深了對故事的印象,效果明顯比第一次回答問題要好得多!
綱要中指出:在語言活動中要讓幼兒成為語言的主動學習者、建構者,我們就應該為幼兒創設敢說、愿說、會說的.語言環境和交流與表達的機會。今天的語言活動中,由于我事先準備好了哈密瓜等教具,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很好的促進了幼兒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和良好的傾聽能力,也同時讓小朋友們知道了種瓜的不容易及要愛護糧食等多方面的知識促進。
幼兒園教學反思4
《蘑菇房子》講述的是小兔子發現草地上一只小蘑菇,看到蘑菇很小,就不忍心采摘,耐心等待蘑菇一天一天的長大,直到最后,蘑菇長到像房子那么大,也沒有采摘蘑菇,而是高興的把它作為房子,住在里面。這個故事富有重復性的語言,簡練、形象的'比喻,深深地吸引孩子。所以,很適合小班語言課。同時,作為蘑菇,小朋友也非常喜歡,作為藝術類繪畫活動也可以。
當我拿到美珊老師給我教案的時候,我感受到的是一節語言活動。在故事之后,是繪畫活動。看到美珊老師的活動過程設計很有邏輯,前后遞進很好,只有目標設計的不夠合理,還是仿照網上設計,有傳統的通過什么,幼兒學到什么,而沒有做好更改。
當我聽完美珊老師的課后,感覺她的聲音、教態、教具準備等都很好,而且能認真對待此次活動,注意到個別孩子的反應,及時給予應答。但是,也發現出了問題。問題一:教具雖然形象逼真,但是做的太小。問題二:此次活動講完故事以后,孩子直接進入繪畫蘑菇。這時候,孩子既沒有理解故事內容,也沒有感受到小兔子因為等待而獲得更大的收獲。當然,孩子在繪畫蘑菇的時候,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小班孩子繪畫,除了用彩筆畫輪廓,最好的涂色豐富,就是用油畫棒。而美珊老師忽略了此點。
幼兒園教學反思5
故事活動作為幼兒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有其一定的教育價值。每個故事中蘊涵的深意需要通過老師的挖掘和合理引導讓孩子獲得,如何采取有效的互動策略,讓幼兒在欣賞故事的同時,主動積極地理解故事背后蘊涵的道理呢?我在故事活動《面包房里的帽》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1、鼓勵幼兒自主觀賞掛圖,猜測故事內容后再聽講故事。
這種方式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幼兒傾聽故事的興趣,明確傾聽故事的目的性。
孩子在觀察過掛圖后,理出的線索有:(1)貓生活在面包師的家里。(2)貓越變越大,房子里也住不下了。(3)變大的貓走在路上嚇壞了司機,影響了交通。(4)貓累了就躺在河上休息,看身邊的小朋友在湖上搭橋(第四張)。當我把故事講給孩子聽后,孩子很快發現:前三個線索找對了,可是第四張掛圖的理解出錯了,原來貓躺在河上不是懶而是為了擋住涌向城市的洪水。猜測的.過程不但大大提高了幼兒對故事的興趣,而且這種形式對大班孩子的觀察、思維、理解力上都有了進一步的挑戰。
2、尋找故事中的矛盾點(莫格變大是好還是壞?),鼓勵持有不同意見的孩子進行辯論。
大班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觀點和辯駁別人的傾向了,所以當故事中有矛盾沖突點時,我給予了他們辯論的機會,最終孩子的辯論分為兩派:
認為莫格變大是好事的說:莫格可以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洪水,保護人們。
認為莫格變大是壞事的說:莫格會影響交通,會把房子撐破,會把別人都食物都吃完等等。
通過辯論這種互動形式,孩子們了解了對方的理由,給了自己另一個思考的方向,讓孩子們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傾聽分析別人的意見和想法,同時也讓孩子看待問題也變得更為全面了。
最后孩子們認為:莫格變大既是好事也是壞事,要讓莫格盡量避免身體上的巨大為別人帶來的麻煩,多利用身體上的優勢為別人服務。
3、給予幼兒創編故事的空間。
抓住莫格變大的特征,我鼓勵幼兒進行合理的想象:莫格能為大家做些什么好事呢?以此讓孩子意識到:任何人都能利用自身的優勢在某些方面幫助到大家。
孩子創編的內容很有趣、也能夠把握住莫格體形的特征合理創編:(大致的內容)
應銘:變大的莫格救了爬上大樹而下不來的人。
金張誠:變大的莫格用自己的大力氣幫助人們搬石頭造房子。
邵伊人:變大的莫格用長手把掉到井里的孩子救上來。(這是孩子在新聞中獲取的經驗引發的想象。)
從幼兒的活動情況來看,策略比較得當有效,目標達成狀況比較理想。
幼兒園教學反思6
《大家來上幼兒園》是一首讀來朗朗上口,節奏輕快的兒歌,內容上淺顯易懂,用擬人的手法,將小動物們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景展現在幼兒面前,利用圖片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兒歌內容,并讓幼兒知道上幼兒園是一件開心的事,引導幼兒積極融入到集體中去。
小班幼兒來園已經三周了,課堂組織起來還是比較順利的,活動中,我出示了動物的圖片,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孩子們在好奇動物們也來上幼兒園的同時,學習短句“……來上幼兒園”,我帶著他們多說幾遍,幫助他們熟悉短句,隨后我便提問讓幼兒猜測這些動物來幼兒園會發生些什么,幼兒能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猜測,有的說在幼兒園做游戲,有的說在幼兒園唱歌,還有的說和小朋友在玩玩具等,這時我出示之后的幾張圖片,并有感情的朗誦兒歌,并提問聽到了什么,但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并不能夠完整的說出來,我在幼兒說的時候適時給予引導,盡量讓幼兒把話說完整,最后再加上動作,邊說兒歌邊表演,幼兒也有很大的`興趣,能跟著老師的步伐一起做。通過動物們來上幼兒園引出“我”也來上幼兒園,將情感遷移,讓幼兒感受到上幼兒園的樂趣,從而喜歡上上幼兒園。
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喜歡朗誦兒歌,同時也通過兒歌培養幼兒喜歡幼兒園的情感,在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
1、幼兒不理解跟讀的意思,朗誦的時候不是很整齊;
2、部分幼兒注意力不夠集中;
3、在兒歌講解上還不夠詳細,有的地方銜接的不是很好。
針對以上幾點,我認為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因為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教師在講話時,要更加簡單易懂,有些不理解的地方還要反復多講幾遍;
2、在課堂教學中要與幼兒多一些互動,鼓勵幼兒多說,多動。
幼兒園教學反思7
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只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阿文的小毯子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于小班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在上阿文的小毯子時,提了一個教不醫回答的問題,我說:阿文在午睡的時候悄悄的對小毯子說了什么?對于提出的問題發現幼兒沒有一個答的出來,因為問的句子什么意思其實幼兒都還沒聽明白,以至于幼兒都不知道。其實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師范,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系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愿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啟發和提示,盡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幼兒園教學反思8
“為什么說這是一個難忘的擁抱節呢?”
幼兒紛紛舉手回答說:“因為大熊改正了缺點,有了好朋友!
“小動物原諒了大熊,和它還是做了好朋友!
“那我們小朋友有沒有做錯過事,有沒有和小朋友鬧過矛盾呢?現在你們原諒他們了嗎?如果你已經原諒了他,那么就輕輕地走過去和他擁抱一下,親一親!
幼兒在音樂聲中,和同伴抱一抱,親一親,有些幼兒都感動地哭了出來。
現在的幼兒多數為獨生子女,在家為龍為鳳、驕橫霸道,與小朋友相處也是自私自利、不懂謙讓。常?吹接械暮⒆幼鲥e了事情還不知悔過,從而失去更多朋友。為了讓孩子們學會交往、善待朋友,我設計了《大熊的擁抱節》這一活動方案,讓幼兒在欣賞故事的同時,知道霸道的.行為會讓自己失去很多朋友,使幼兒領悟到“知錯就改”還是會得到朋友的原諒的,以此教育幼兒要珍惜友誼,與同伴友好相處。
幼兒園教學反思9
學習有條理地收拾、整理物品,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根據目標我為此活動的重難點定為:根據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我以觀看ppt拉開了活動,想要觀看這些圖片使幼兒感覺到“亂”這個詞,激發起幼兒整理的欲望。之后是豆豆家很亂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整理,我一次出示各類物品的圖片,請幼兒說說物品的名字并說說它們的用途,那里反復的要求幼兒說它的用途有點啰嗦。課后教師們與我交流到這環節是否先將這些物品出示在三張背景圖上,請幼兒分類,再說說為什么這么分的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物品大分類,請幼兒自我把這些物品合理的送到每間房間里,并說說它的用途給物品分類,有幼兒在說水壺是放在煤氣灶上燒的,我沒有準確的找到這點,提及幼兒物品擺放的合理性。第三環節是我會整理,我在請幼兒放了5種物品后說:“那里還有許多物品,此刻請小朋友們一齊來整理一下。”有次過渡到幼兒自我整理,我要求幼兒每放一種就說說它的用途,貼的時候要整齊貼,細心疊放,經過孩子討論而得出的結果,孩子們的印象也比較的深刻,也明白去遵守這個規則。
我根據兒歌的資料進行了活動前教具的'準備,用圖片的形式將兒歌表現出來,順利地引導幼兒理解并掌握了兒歌的資料,簡便地解決了活動的重點。在我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我的照片、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并能說說"自我在家會做哪些事"。經過讓幼兒自由講述,滿足了孩子們"我要說、我想說"的欲望。之后我就借助課前根據兒歌的資料制作了相關的圖片(爸爸、媽媽、奶奶、我、衣服、小腳、桌子、花燈),在我朗讀兒歌時,按兒歌順序一一出示,這樣幼兒就能很容易的看著圖片把整首兒歌念出來。我還在活動中帶孩子們團體朗讀,并且采用了接力朗讀和單人朗讀的方式,激發了幼兒朗讀的興趣,加深了幼兒對兒歌的記憶。
幼兒園教學反思10
在這節課中,從課前的復習到課內的展示交流,我都注重了學生的自主探索以及與同伴的交流,而教師只是作為學生出現問題的引導者。在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圖形分類依據時,在有序提出要求的基礎上,先留給學生自主觀察、發現的時間和空間,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在交流碰撞中發現知識,使活動有效地展開。
在這堂課中,我設計了兩組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活動。通過搭建已認識的平面圖形,學生不僅能加深對平面圖形特征的認識,而且發現四邊形不穩定與三角形穩定的特性。另一組活動是在前一次活動基礎上,讓學生想辦法把四邊形變得穩定,學生利用本節課發現的知識解決了這個問題,動手操作活動的設置使學生興趣濃厚,勇于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充分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課堂延伸,使學生收集生活中三角形、四邊性的特性,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幼兒園教學反思11
一、活動的優點
1。注重操作和游戲的趣味性
xx認為:智慧發端于動作,活動是聯結主客體的橋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從動作開始。學習序數,不是僅僅滿足于幼兒掌握了序數詞,而應注重讓幼兒在積極操作的過程中,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因此,在活動的設計上,我注重通過操作和游戲進行鞏固,并盡可能多的考慮趣味性!靶游锱抨牎、小動物住樓房”、“翻花片”等一些列的操作活動和游戲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活動中孩子們思維活躍,積極參與,師幼互動良好。
2。關注序數詞的掌握
序數詞的掌握是序數教學的重點,活動的第一環節,教師充分抓住幼兒注意力集中的關鍵時間,結合直觀的課件演示,幫助幼兒理解序數的含義,學習使用序數詞正確表示物體的排列次序,較好的把握活動重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2。
3。利用標志直觀地說明判定物體位置的方向
我們知道,物體所處的位置與判定的方向是有關聯的,因起始的方向不同,物體排列的位置也不同。但是,中班幼兒對于“左右”空間方位的判別還比較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注重運用手勢、標記或箭頭標志等輔助指導語,幫助幼兒直觀形象的理解“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開始數。在游戲鞏固環節,我為幼兒提供了帶有標記的操作板,很好的解決了因為幼兒座位方向不同導致左右方向的變化問題。為幼兒的操作和自我檢驗排除了干擾。
二、不足之處和改進措施
1。要進一步引導幼兒區分基數和序數
在序數教學中要引導幼兒區分基數和序數。我知道要抓住這個要點,但是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還是比較困惑。經過這次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可以在“翻花片”的游戲環節來突破?梢栽O計以下幾個問題:
請從紅旗的標記開始翻出x個紅花片,把從右邊開始數第二個花片翻過來。
數一數,紅花片有幾個?(x個)從左邊開始數紅色花片排第幾(第三)?
通過這樣的`操作和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有幾個”是問東西一共有多少?“第幾個”是問物體排在第幾個位置。
2。要進一步滲透物體排列位置的相對性
序數判定中的相對性:即物體排列的位置不變,但對于其所處位置的判定會因為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變。
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
從星星的標記開始數,小狗排哪里?(第二)
從月亮的標記開始數,小狗排哪里?(第四)
為什么小狗一會兒排第二,一會兒排第四?
小結:原來,同一個東西從不同的方向數,它的順序就不一樣。
幼兒園教學反思12
為什么要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身的教學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育行為、策略以及由此產生的教學效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旨在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觀察水平來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以后的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的成長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吾日三省吾身,不斷反思成名師。
教育案例
x老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幫水搬家”的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杯子、水管、漏斗、地板革等工具,要求幼兒小組合作,不直接用杯子舀水,而要想辦法用其他工具將水輸到另一個箱子里;顒又,x老師發現,幼兒用杯子、漏斗往誰管理輸水,很快就完成了水搬家。x老師認識到活動目標對于幼兒來說過于簡單,沒有挑戰性,于是將兩個水箱的距離加大,引導幼兒用其他工具再來試一試。幼兒發現了問題:“不行,管子太短了,水送不到”。x老師啟發說:“有沒有辦法讓它邊長呢?”一組幼兒將水管子接到一起,另一組幼兒將到地板革搭到一起,課時到連接處時水直往外流。于是,x老師引導說:“你們的辦法不錯,但是太浪費水了。怎樣才能既不浪費水又能很快把水搬到另一個箱子里呢?”幼兒想出了辦法,用不干膠將地板革粘到一起,用繩子將管子綁到一起。
第一次云水,幼兒只用了簡單的工具,沒有對其他材料進行探究嘗試,x老師認識到問題后,調整了教育策略。
第二次運水,x老師加大了水箱間的距離,讓幼兒想辦法將材料鏈接在一起,從而使工具的使用、連接的方法成了幼兒探究的焦點。
活動中,教師能認真觀察幼兒的行為,較為準確、及時地發現活動中的問題,用“做中學”的理念來審視幼兒的行為,進行有效反思,及時調整和改變教育策略,注重對幼兒各種能力的培養,取得了較好的活動效果。反思其實不難,它就在每一個教師的身邊。
教學反思小竅門
做好教學前反思。教師在組織教學前要思考如何組織教學,如何將活動內容較好地呈現在幼兒面前,如何突出重點和難點,如何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等。
做好教學中反思。面對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和突發的問題,思考如何應對和調整,滿足幼兒當前需求,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做好教學后反思。在教學活動后,對活動的情況進行整體回顧和評價,發現和明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問題的癥結,假設一種或多種解決辦法、途徑,再運用于實踐中,嘗試解決類似的問題。
幼兒園教學反思13
我很喜歡自己班的孩子,因為他們的思維很活躍,第一個環節,尋找小貓臉上的正方形有幾個,這只是一個引子,也是訓練孩子的擴散性思維,孩子有很明顯的爭論,不過這個爭論打開了孩子的思維方式,為他們后面的學習鋪墊了基礎。
在下面的認識正方體環節中,我讓孩子觀察正方形與正方體盒子的不同來正確認識正方體,孩子們竟然能夠從各個方面去分析和比較,比如他們發現了正方形是平面的,正方體盒子是立體的`;正方形只有一個面,正方體卻又六個面,而且一樣大;正方形只有四條邊,正方體卻有12條邊;正方形只有四個角,正方體卻有8個角;在發現的過程中,我讓孩子自己來動手操作記錄它們的不同,孩子的動手操作很重要,因為他們只有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獲得知識,這些正方體特征的獲得與總結恰恰是孩子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且比我教師原先預設的要豐富的多。
最有趣的是最后的數正方體,我的圖片提供由易到難,在數遮擋部分的正方體時,孩子就明顯有了爭議,沒關系,我讓孩子嘗試用桌子上的小正方體擺出圖形,然后再數,有過自己的操作,孩子一下子就理解了遮擋部分的正方形去哪里了的原因,解決了孩子的空間問題,孩子的興趣越來越高,到最后一張圖形時,由8個小正方體拼成的大正方體到底有幾個時,很多孩子都一口同聲地說是8個,也有個別的孩子說9個,其實圖上的正方體是有8個小正方形合起來的大正方形,我覺得對于大班上學期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我就把最后一幅圖片做為了活動延伸,讓孩子在活動后,再去探索。
幼兒園教學反思14
上午我在太陽一班執教了本學期的教研課,這次活動我們是以“蝴蝶樂”為主線,整個過程都以蝴蝶貫穿始終。下面來介紹一下我組織完前兩個活動“親親熱熱:蝴蝶找朋友”“說說唱唱:三只蝴蝶”后的感想。
活動的一開始我先唱起“坐下來”歌請寶寶和家長圍成圓圈坐下,與寶寶打完招呼后便出示“蝴蝶”,以蝴蝶找朋友的方式請寶寶逐一上前做自我介紹。但這次與以前有所不同的是,改為寶寶帶著蝴蝶去找朋友,在這個問候環節中,讓寶寶自己去找朋友,能夠增進他們對同伴的了解和感情,促進寶寶的社會性能力的發展。活動后我還對家長進行了家庭中的延伸指導:在生活中家長也要鼓勵寶寶自己去找朋友,以此來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考慮到使活動之間的環節能更自然地過渡,我加入了“蝴蝶飛呀飛,飛去找寶寶做朋友,蝴蝶飛呀飛,也飛到老師的大書上,找老師做朋友了”的過渡語,使寶寶與家長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我手中的大書上來,之后就引出故事《三只蝴蝶》。在欣賞大書封面的時候我請寶寶和家長一起觀察:封面上有幾只蝴蝶?它們分別是什么顏色的?通過點數、講述顏色,寶寶們很自然地感受到數量與色彩,一帶而過地接受了數學方面的知識。雖然對故事進行過處理,但故事內容還是有點長,課前我還有點擔心寶寶的注意力不會持續太久,但活動中寶寶們那專心與認真的神情讓我出乎意料,我想這是與老師在講述故事時那夸張的語氣、豐富的表情以及色彩鮮艷的書本畫面分不開的。于是,在此刻我便向家長介紹了本環節的發展價值及家庭延伸:經典、簡短的小故事可以培養寶寶的傾聽習慣,對文學活動的喜愛,增進寶寶的認識能力。在家中家長也可選擇一些配有色彩鮮艷、形象可愛的插圖的圖畫書,還可用夸張的語氣、表情、動作等非語言手段來培養寶寶對閱讀活動的興趣。
接下來的“蝴蝶找花”游戲,重點是讓寶寶愿意聽著音樂和老師、家長、同伴一起進行游戲,其實這其中也暗藏著一個顏色匹配的環節。游戲前,我讓寶寶和家長對自己的角色進行確認:我們也變成蝴蝶一起做游戲吧,看看你是什么顏色的蝴蝶。并以他們是某蝴蝶的`角色跟他們打招呼,如“紅蝴蝶你好!”。接著,以“避雨”的情境,引導寶寶進行顏色的匹配對應。當太陽出來后,蝴蝶高高興興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戲。在這個游戲中我指導家長以身示范,用優美的動作來吸引寶寶愿意跟著音樂學習蝴蝶飛舞的動作,當聽到“打雷下雨”的聲音后趕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顏色的花朵避雨,如發現寶寶找錯了家長可以用語言指導寶寶進行檢查,感知顏色的匹配對應。最后還讓相同顏色的蝴蝶抱在一起,充分體驗到與家長、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
幼兒園教學反思15
內容摘要:
培養幼兒學會與人合作的品質已是當前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大班幼兒由于年齡特征影響,在以自我為中心現象,合作機會的缺乏,合作意識的淡薄,合作要求不明確,教育要求不統一幾方面存在著問題。針對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從幼兒與教師的合作,幼兒與家長的合作兩方面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反思,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
1,合作環境的創設。
2,強化幼兒的合作情感體驗。
3,正式教育與隨機教育相結合。
4,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5,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
6,鼓勵為主,懲罰為輔。
7,對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性和一貫性。
8,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人來到世上,一個重要的生活和生命課題就是:學會合作。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教育必須圍繞四種基本能力來培養新一代,這四種基本能力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其中"學會共同生活"便指要培養孩子在人際活動中能與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由此可見,培養幼兒學會與人合作的品質已是當前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幼兒期是人生初級階段,也是培養良好習慣,促進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而"幼兒合作"既體現出幼兒社會性交往發展的水平,又是人生存最基本的條件。在未來社會中,只有能與人合作的人,才能獲得生存空間;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贏得發展。人的合作性必須從小加以培養。
縱觀現幼教界對"幼兒合作能力培養"的重視度,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就充分顯視出了。如教育內容與要求中,五個領域處處體現出了"合作"的精神,健康領域:"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觀,樂觀,合作的態度。"語言領域:"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社會領域:"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科學領域:"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藝術領域:"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而在一片紅紅火火的"對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研討聲中,我結合實際情況,對自己執教的大班幼兒間的合作現象及問題進行了實實在在地反思,同時也提出了一點自己的拙見。
首先,讓我們來理解"合作"的意義。所謂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包括言語和行為)而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對于幼兒來說,在游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協調關系,從而確;顒禹樌M行,同時每個人都從相互配合中實現了目標,這就是合作。
目前,有些教師雖然意識到幼兒合作的重要意義,但對合作的含義了解不夠,對幼兒的指導也顯欠缺。幼兒既缺乏合作的意識,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會協商,不會分工與交流,游戲過程中發生矛盾時常以告狀或攻擊性行為來解決,遇到困難往往求助老師而不知從同伴那里尋求幫助,同伴遇到困難時也沒有意識去協助解決。大班幼兒由于年齡特征和一二年的集體生活的影響,在與人合作的方式方法上,在一定程度上較小,中班幼兒有些進步,但在很多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合作態度",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
一,以自我為中心現象。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他們集長輩的疼愛于一身,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久而久之,有的幼兒心目中只有自我,毫無旁人。如分配玩具時,幼兒各自搶一大堆,自管自玩:外出散步時兩人拉手,走得快的根本不管走得慢的是否能跟上。這種缺乏合作精神的行為,對于他們將來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二,合作機會的缺乏。
因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居住環境改善了,大多以獨門獨戶為主,家長們忙于工作,生活,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陪孩子,教育孩子。作為獨生子女的他們整日一人呆在家里,無語言,無溝通地獨自玩玩具,做游戲,更難談得上與人合作了,久而久之,在幼兒園也養成了一人坐著看書,對著魚缸里的小魚自言自語,拿著新積木不知怎么搭,也不會問旁邊搭出好多造型的同伴。如果增加幼兒平時的合作機會,積累了經驗,我想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吧。
三,合作意識的淡薄。
正是由于合作機會太少了,幼兒腦中對于"合作"印象模糊,意識淡薄,從而導致他們做事事半功倍,不能圓滿完成任務。就像在一些主題活動中,我要求幼兒用棉簽畫各種顏色的菊花,每個幼兒只發了兩根棉簽,而每組桌上卻有五種顏料,且顏色不能搞混,怎么才能畫出又多又好看的菊花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幼兒,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得出合作的好處。但從上交的美術本反映,部分幼兒限于棉簽的數量,只畫了兩種單調的顏色;部分幼兒用兩根棉簽重復使用多種顏色,使得顏料變色,畫面烏七抹黑,自己身上,臉上一團臟;只有極少部分幼兒想到了互相合作,交換棉簽顏色,畫得又快又好。
四,合作要求不明確。
雖說大班幼兒有自己的主見,但他們畢竟還小,社會經驗不豐富,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須大人認真的指導,提示,且幼兒的合作意識淡薄,更需要成人在教合作方法的同時,明確講清合作的要求,這能幫助他們更好的建立合作關系。不過,我們有些教師和家長,在疏忽中,往往忘記了交代清楚,只是口頭上不斷催促"你們自己好好合作一下!互相合作!"怎么合作,從何開始,幼兒搞得一頭霧水。有次我就親身經歷過,在娃娃餐廳的區域角剛布置好,開始活動時,由于我正忙于教學活動的準備,有幾個幼兒過來問我:"老師,這些碗干什么用,可不可以拿到娃娃家里去誰做廚師,誰做服務員呀"我應付道:"你們自己商量,合作著玩吧!"結果,等我忙完了,回頭一看,娃娃餐廳亂七八糟,幼兒爭做廚師,正鬧得不可開焦,此次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失敗了。
【幼兒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06-09
(精選)幼兒園教學反思07-06
幼兒園教學反思[精選]07-06
幼兒園教學反思03-18
幼兒園教學反思06-12
[精選]幼兒園教學反思07-06
(精選)幼兒園教學反思07-10
幼兒園教學反思(精選)07-08
【精選】幼兒園教學反思07-09
幼兒園教學反思【精選】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