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
在語言教學中設計的提問一般比較多,不同的提問設計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一個好的提問設計不僅能培養孩子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擴展孩子的想象空間,促進幼兒擴散性思維的發展,又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起幼兒從多角度認識事物,引發幼兒產生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教師的提問往往太表面化、模式化。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我們的語言活動失去了興趣,甚至讓他們不再去關注別人的發言。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對幼兒已有水平的了解上對教案進行深入的剖析,提升問題的有效性。
比如在語言教學活動《小蝌蚪找媽媽》教學過程中,按照教案教師有感情地講完故事后,按照故事的情節發展先后提出了下列問題:小蝌蚪遇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么說的?為什么會把它們當成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最后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后,我認為:這些問題太過于表面化,完全是讓幼兒在回憶故事的內容,沒有給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間,只要把故事的內容的記住就能回答出問題,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過于簡單,不利于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我覺得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
1、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媽媽?為什么會認錯媽媽呢?
2、小蝌蚪的媽媽究竟是誰?為什么小蝌蚪和媽媽長得不像呢?
3、小蝌蚪為什么問了那么多動物都沒有找到媽媽呢?隨著這些問題的層層深入,能改變幼兒消極被動地接受故事的狀態,逐步引導幼兒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特別是最后一個問題是幾個問題的綜合,在問題的答案中隱含著事物的局部與整體之間關系的道理。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2
我們班的班特是繪本閱讀,所以孩子們特別喜歡聽故事。每到語言課講故事時,孩子們便迫不及待的坐在位子上等我來講故事。由于故事《勇敢的獅子王辛巴》里面有許多的小動物,于是我想能不能讓孩子來扮演這些小動物的角色。利用情景劇的模式演繹這個精彩的故事內容。
我先將故事進行分段講解,讓幼兒能對故事進行大致的了解。然后,我把故事中的小動物角色進行分配,請肢體動作表現較豐富的幼兒先進行表演示范(效堯——獅子王、孫美琪——小鹿賓波、趙強鴻——小猴子等等)。
角色分配完后,我來念故事,請這幾名小演員根據故事的內容做出相應的動作表情。原以為孩子們需要我手把手的進行指導動作,但令我感到詫異的是孩子們不但能對大部分的故事情節做出相應的動作,時不時的還能接上幾句對白,不足的是表情不夠豐富。其他坐在位子上的“小觀眾”們也看得津津有味,對于這樣的語言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表演結束后,我便根據故事內容對孩子們進行提問,了解孩子們是否能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故事。實踐證明,通過情景劇的形式載體更能形象生動的表現故事,比以往我用枯燥的語言講故事更能讓孩子接受、理解,也更受孩子們的歡迎。
原以為這樣的課堂教學創新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孩子們愉快的課堂氣氛給了我勇氣和鼓勵。此節課后,我也看到有許多不夠成熟的地方和一些因此而衍生出來新的教學模式下的問題。
1.在情景劇的表演過程中,老師起著主導作用,即老師說什么,孩子做什么動作,使孩子失去了寶貴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不成熟的地方:我講一遍故事后,讓孩子來進行情景劇表演。對于孩子和我來說都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和創新,所以我們也都處在一種摸索的階段。對于一些表演過程中出現的技巧、技能性的問題也十分突出。如:效堯在表演獅子王時,有個情節是在草叢里踩到猴子們設下的陷阱——獸夾。這時,效堯就只是蹲在地上,沒有豐富的表情,也沒有語言表達。只是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缺少表演中的技巧。
3.在開展情景劇式的語言教學活動時,前期的準備、材料的投入都不充分,可以增設一些環境小布置、動物頭飾、背景音樂等。
整個活動不夠精致,略顯粗糙。接下來,我也會在課余的時間去深入的研究如何讓情景劇式的語言教學活動更成熟,更具魅力。如何提高幼兒在表演中的技巧和技能等等。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3
《我想要快樂》這一故事講述了兩只熊寶寶想知道什么是快樂,于是在不斷地尋找快樂,感受快樂的歷程。故事語言簡潔,圖片清晰,內容有趣,情感積極,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的興趣,拓展孩子的思維,適合中班的孩子閱讀。
在出示圖片2中,很多幼兒都高舉著小手,看到了他們想要積極表達的愿望。有幼兒說:“看到了有很多很多的水果。”有幼兒說:“看到了一只小熊正張著大嘴巴在吃蘋果!庇杏變喊l現了一只小熊伸著舌頭在舔蜂蜜,有幼兒發現罐子里的是蜂蜜,蜂蜜都倒出來了,也有幼兒說:“他們在笑吃的可開心了。”讓我們獲得了:“吃東西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边@一信息!八麄冞會找到什么樣的快樂呢?”幼兒們都迫不及待地說看下一張,看下一張。
在本次語言活動中,在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時,我運用了集體閱讀與自主閱讀相結合的方式,為幼兒提供了獨立的閱讀、想象的空間。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提問、分享閱讀內容、角色互動,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故事蘊涵的主題。在自主閱讀時其實也是一種閱讀方法的培養與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我還組織幼兒進行了對話的學說。在這個故事中每一幅圖畫都有一段簡短的文字,加上熊寶寶在尋找快樂時遇到了好幾個小動物。于是,為了讓幼兒學說起來更方便,更易記憶與角色表演,我將每次找到的快樂都用句式一樣的話進行小結;“我會……,我像……一樣快樂!边@樣,相同的形式,幼兒前面的句子熟悉了后,后面的內容他就會自己進行總結了。
在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時,我還通過說一說、學一學、做一做,讓幼兒以模仿熊寶寶的方式來切身地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題。現場的氛圍一下子活躍了,幼兒的積極性也充分地被調動起來了。角色模仿的運用,動靜的結合,也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
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中間環節的安排可以更緊湊些。在自主閱讀,加深理解這一環節,我以多種形式幫助幼兒去理解故事內容,如:自主閱讀、學說對話、角色表演。而在這次的尋找快樂中熊寶寶又遇到了三個小動物,所以,這樣一來我安排的內容可能多了些。這樣一步一步下來,環節很清晰,幼兒學的也更有趣更快了,但時間好像有些長了,所以在活動時各環節之間可以更緊湊些,這樣可能會更好。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4
這學期的實踐課我組織了中班的語言活動《機器兵》。前后一共組織了三次,每一次都呈現給我截然不同的效果,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第一次是在正式執教之前,我借用了中4班的孩子。這也是我的一個習慣,在每次展示自己的教學之前,我總喜歡一個人先試著上一上。這樣的效果比坐在辦公室背教案要好很多。走進中4班就感覺很親切,許是平時總是在一塊場地上活動的緣故。于是我大膽地邀請全班的孩子一起來;顒又,孩子們的`熱情很高,總是能很理智地思考和回答。整個活動中我的自我感覺很不錯。于是我信心滿滿地準備迎接第二天的正式上課。原想也進行整班性的教學,但是想想那幾個調皮搗蛋的家伙,也就不敢嘗試,終于放棄了。
第二天,我請了班級里的24個孩子圍坐在活動室中。沒有任何滲透和課前準備。憑我對這些孩子的了解,估計他們會喜歡我的這個題材,并且也會很投入地加入到討論學習的行列。果然不出我所料,一聽“機器兵”這三個字,孩子們就來了勁。紛紛學習主人公的動作神態,猜測故事的發展,在講講看看的過程中最后大家都發現原來在我們每個人的家里都有這樣勤勞的機器兵,他們任勞任怨地為我們服務,我們也要愛護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們自己發現和揭示了故事的主旨。最后的學做機器兵(舞蹈)環節,孩子們更是樂此不疲地表演者機器兵的本領,活動也就在歡樂輕松的氣氛中結束了。在實踐課的點評中,老師們都給予了好評。而此時我也沾沾自喜選對了教材,了解了學生,也就收獲了優質的教學……
第三次,給我的感覺比較緊張,聽課的是郭老師。為了能有更好的效果,我來到了久聞大名的中一班(一向都聽說中一班的孩子語言能力很強)想在課前進行一些完善的準備。我精心準備了諸如“平時誰最愛你,他會幫你做什么?”“你會做什么?”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并且把機器人的動作也進行了滲透?粗⒆觽兡苷f會道的樣子,我想明天的課準錯不了。結果卻讓我很失望。因為有了課前準備,孩子們的回答就局限在我之前的準備中,沒有了發散,也就沒有了教師的教育機制,整個活動都框得死死的。
活動后,郭老師提出了很多的建議,我覺得說得都很好。三次執教,給我最深的啟發是:不同的孩子面對同樣的教材會表現出不同的反應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把這種差異作為挑戰自己教學能力的機會。我們要懂得相信孩子,不要把呈現出來的課堂效果作為首要的追求。自然真實的課堂才是最有魅力,也是最靈動的課堂。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5
詩歌的語句溫婉和諧,讓人感受到了一種美的意境。
通過本次的活動,通過王老師的評課,讓我感觸很多,作為一個教師,需要學的實在是太多了,需要反思的也很多……
一、目標定位偏難,幼兒基本掌握
針對三個目標來說,第一個目標偏難,但是在幼兒的掌握情況來說還算不錯,不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太過于去抓住目標進行教學,顯的有些死板,不夠靈活。第二個目標是感受夜晚大自然的美好意境,但是在活動中不太能體現出來,月亮本是夜空中的精靈,體現一種純凈寧靜的美,但是在活動中沒有營造起這樣的氛圍,這是有點欠缺的?梢栽诨顒娱_始的時候播放一點關于夜晚的輕音樂,讓幼兒仿佛置身于夜空中。
二、內容主體單板,幼兒興趣不大。
整個活動按照總分總的順序,比較老套,缺乏新意。導入部分過于著急的想去進入下一個環節,所以幼兒思考的比較少,幼兒的主體性體現的還不夠,可以讓幼兒來說一說會在哪里看到過月亮,看到的月亮是怎樣的?赡苡捎谖医听g不長,我怕把問題拋出去之后會收不回來,還是要在以后的更多活動中自己獲取經驗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請幼兒第一次欣賞完詩歌的時候,我提問的問題可以在廣泛一點,不要把問題框死在詩歌中,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發揮想象力,讓他們想一想聽到了什么,他們的思維肯定還會更加廣闊。
在活動中應該肯定幼兒的每一個回答,不能去否定幼兒的想法,在活動結束后我才發現,我過分的去強調了詩歌的題目是《月亮》,而一直去否定幼兒提出的“月亮和我好”,這也是一大忌。
三、延伸環節倉促,主題沒有升華
過于倉促的去結束活動,忽略可以很精彩的主題升華部分,可以在結束部分讓幼兒在說說,可以給月亮找哪些好朋友,在活動中也要突出夜晚的情感,安靜純凈。突然的讓幼兒出去給月亮找朋友也顯得有點不切實際。可能我的教育手法比較稚嫩,在幼兒面前也不太能放開自己,顯的有些拘謹,情感的表現還不是很到位,不能以感情以聲音來吸引幼兒,這也是我在以后需要繼續發展的方向。
關于這次的活動,王老師給予的意見和評價也是我以后繼續前進的動力,我相信在這樣一片和諧的環境中,我也一定會繼續努力,不斷吸取成熟教師和有經驗的老師的良好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努力為八幼的持續發展添磚加瓦。
還有,在活動中,我的目標達成度不夠,沒有詩歌的意境美;教師教的痕跡也較多,幼兒理解不夠;對幼兒的表述細節,教師關注不夠,“飄”“盛”,沒有及時糾正。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6
《大家來上幼兒園》是一首讀來朗朗上口,節奏輕快的兒歌,內容上淺顯易懂,用擬人的手法,將小動物們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景展現在幼兒面前,利用圖片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兒歌內容,并讓幼兒知道上幼兒園是一件開心的事,引導幼兒積極融入到集體中去。
小班幼兒來園已經三周了,課堂組織起來還是比較順利的,活動中,我出示了動物的圖片,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孩子們在好奇動物們也來上幼兒園的同時,學習短句“……來上幼兒園”,我帶著他們多說幾遍,幫助他們熟悉短句,隨后我便提問讓幼兒猜測這些動物來幼兒園會發生些什么,幼兒能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猜測,有的說在幼兒園做游戲,有的說在幼兒園唱歌,還有的說和小朋友在玩玩具等等,這時我出示之后的幾張圖片,并有感情的朗誦兒歌,并提問聽到了什么,但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并不能夠完整的說出來,我在幼兒說的時候適時給予引導,盡量讓幼兒把話說完整,最后再加上動作,邊說兒歌邊表演,幼兒也有很大的興趣,能跟著老師的步伐一起做。通過動物們來上幼兒園引出“我”也來上幼兒園,將情感遷移,讓幼兒感受到上幼兒園的樂趣,從而喜歡上上幼兒園。
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喜歡朗誦兒歌,同時也通過兒歌培養幼兒喜歡幼兒園的情感,在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
1、幼兒不理解跟讀的意思,朗誦的時候不是很整齊;
2、部分幼兒注意力不夠集中;
3、在兒歌講解上還不夠詳細,有的地方銜接的不是很好。
針對以上幾點,我認為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因為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教師在講話時,要更加簡單易懂,有些不理解的地方還要反復多講幾遍;
2、在課堂教學中要與幼兒多一些互動,鼓勵幼兒多說,多動。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相關文章:
幼兒園語言期末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07-01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01-20
最新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04-27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精選15篇)10-05
幼兒園語言期末教學反思(精選5篇)07-01
幼兒園語言活動教學反思(精選9篇)06-11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學反思06-24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學反思01-20
小班語言《點點愛上幼兒園》的教學反思范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