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兒園教學的反思匯總
幼兒園教學反思――過渡環節孩子也是主人
在組織幼兒一日活動中,為環節過渡,我一直費心不少,因為幼兒在這段時間的“行為問題”總是不斷。
通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學習,以及工作實踐,我認識到,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老師環節過渡組織得不合理,而不是孩子的問題。因此,我對環節過渡進行了一些改進,并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區域活動后的環節過渡
每天早上區域活動結束時,我一般是先收玩具,然后進行游戲評價,接著集體盥洗、喝水,最后進行下一個活動,自始至終都是集體行動。在這段時間里,經常是動作快的等動作慢的,收完的等沒收完的。評價的時候,幼兒由于對別的活動區的情況不了解,往往無話可說。幼兒在廁所聊天、在盥洗室打鬧的時有發生。老師們常常為這些行為問題大傷腦筋。
現在,我同樣是利用音樂作為環節的轉換信號,但把放音樂的時間延長了,并將環節過渡中的單一化活動內容改變成了可依個人需要進行多項選擇的活動內容:幼兒可以聽著音樂收玩具,然后去盥洗、喝水,喝完水后可以去各個活動區參觀,或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活動情況。最后,教師根據幼兒完成情況結束音樂。幼兒聽到音樂結束回到座位,進行活動評價。這樣一改,幼兒收玩具時的等待現象沒有了,混亂現象減少了,評價時也有的可說了。
同樣是利用音樂作為轉換信號,原先是5分鐘之后就可以開始評價,而現在卻要在15、 20分鐘之后才能開始評價。從時間上看,前者看似用時很短,但實際上卻浪費掉了幼兒相互等待的時間。這種隱性的時間浪費,在原來的組織過程中被忽視了,F在,我們讓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選擇活動內容,把過去相互等待的時間留給孩子自己去安排,使孩子成了環節過渡的主人。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對于即將進入小學的他們來說尤為重要。
午飯前的環節過渡
午飯前,每天都有15- 20分鐘的安靜活動時間。以往在這段時間里,我都會組織集體活動。但是由于內容單一,不能適合每一位幼兒,活動枯燥無味,F在我們對這一環節也進行了改進。
首先,給幼兒創設寬松的活動環境。我們和孩子一起在臥室的一角布置出了一個圖書講述區,給孩子提供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由于營造了一個寬松愉快的活動氛圍,就連平時膽小的孩子也樂于在這里大膽表現。
第二,鼓勵幼兒自帶玩具,交換著玩。這既豐富了幼兒在園的活動,又增進了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第三,豐富玩具材料,促進幼兒與玩具材料間的互動。教師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手頭操作材料,如釣魚、夾球、摸箱等,并針對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利用這個時間進行觀察、指導。
由于這一環節的活動內容多了,活動材料豐富了,孩子可以自己去支配時間,飯前的這段時間就不再難挨了。
每個孩子個性不同,需要不同,選擇活動的內容就會不同。而原先在過渡環節的組織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需要,也就坐失了培養幼兒個性發展的良機。而今,不論是哪個活動后的過渡環節,教師都把時間交給孩子,讓孩子自主選擇活動內容,既滿足了孩子的合理需要,又照顧到了個體差異。
教學反思:閱讀能幫助孩子語言的過渡
在孩子的生命初期給孩子閱讀是孩子獲得語言的主要途徑,同時能給孩子帶來情感、想象、表達等多方的愉悅體驗。通過大量圖文并茂的讀物,幫助孩子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對他們的思維、語言、想象、個性、習慣等方面都有益處。
因此,作為一名小班教師,我也清楚地意識到:對于處在語言發展關鍵期的小班孩子來說,閱讀是生活,閱讀是游戲,更是學習。那么小班孩子開展早期閱讀到底該選擇什么樣的內容?選好內容后又該如何解讀教材,設計活動?
一、思考的問題:如何選擇小班孩子早期閱讀的教材?
1.鮮明的視覺形像:小班孩子喜歡鮮明的色彩和形象,對于抽象的、混沌的畫面,因無法理解而不感興趣。線條的變化和形狀的構成,應有明確的關聯,因為他們的感覺是敏銳的。畫面應有突出的主題或人物,孩子能通過觀察抓住主要特征和有鮮明感受。
2.象征的、典型的形態:孩子們喜愛以象征的、典型的形式來表現的圖畫。
3.融合在畫中的想象力:畫面內容要有符合孩子心理的想象,想象愈豐富、愈貼近孩子生活的愈受歡迎。
4.故事情節清晰:故事的情節應清晰,故事角色不宜過多,情節簡單明了,便于孩子體會和理解。要符合兒童的生活經驗,能幫助兒童擴展理解力、想象力、思考力。
5.故事語言必須有自然的、美妙的韻律,便于孩子模仿,從而進行情感交流及表現表達。
在考慮以上這些因素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很受孩子歡迎的一種圖畫書,那就是繪本,繪本是運用文字和圖像一起創造的書,包含豐富精彩的畫作和修飾精練的文字。繪本可以算是圖畫書的一種,圖畫書大都是為閱讀能力尚不流暢的孩子們而制作,它是在書中陳述內容,而繪本更強調視覺傳達的效果,所以圖畫版面大而精美,不僅具有輔助文字傳達的功能,更能增強主題內容的表現,在閱讀的同時,給孩子帶來了視覺和心靈的沖擊,如:十分有愛的感染力的《莎娜的雪火車》、尋找自信的棒棒仔系列、充滿童真童趣的《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等等。
二、對小班早期閱讀教材的理解
思考的問題:如何挖掘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充分體現教材價值?
經過思考,把可以用來作為早期閱讀教材的分成了幾類,以便于自己把握重點與難點:
1.賞讀型
賞讀型的圖畫書一般故事性不太強。這一類圖書閱讀重在反復,欣賞語言的神韻與聲韻,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此類繪本的圖畫往往也用抒情優美細膩的筆觸,美得令人心醉,所以還要多引導孩子靜靜地欣賞畫面,在視覺的感知與聽覺的感受中,使心靈柔軟起來、敏感起來。
2.表演型
有一定故事情節,人物形象鮮明,起碼有兩人或以上的對話,適合讓孩子進行表演型的閱讀。如:《小黃雞和小黑雞》等等。
3.想象型
想象是閱讀的一個特質,想象也是閱讀的重要方法。如:《我的爸爸》《我的媽媽》等,但是我覺得在小班選擇這類圖畫書作為教材似乎有些難度,脫離了生活經驗,小班孩子的想象力畢竟有限。
4.綜合型
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圖畫書往往融合了以上多種類型,有賞讀,有表演,有想象,可以選取一個重點,融合其他要點,在多法融合中培養孩子的綜合素養。
幼兒園教學反思:記住孩子名字也是一種愛
正揮汗如雨時,隔著玻璃門遠遠看到一個小女孩朝我奔跑過來。她急切地推開門,高興地喊著:“沈老師!沈老師!”一臉的欣喜和興奮。我一看,好臉熟,肯定是我們幼兒園的孩子?墒且粫r間,我就是想不起來她在哪個班,叫什么名字,我有點尷尬。這時,她母親也跟了過來,說:“沈老師,她老遠就看見你,高興得不得了呢!碧炷模@位母親我也沒什么印象,我更尷尬了。當時這樣的情景,我只能含糊過去,說:“哦,你們也來鍛煉啊!”
母親帶著孩子離開了,我看到孩子走進了“托幼中心”。她到底是誰呢?我終于忍不住好奇,走過去問到:“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孩子一下子愣住了,輕輕地說:“阮伊樂!迸,想起來了,在幼兒園舉行的講禮儀故事比賽中,她獲得過優異的成績,在不久前出刊的《五彩貝》園刊上,刊登過她媽媽的文章,剛才我怎么沒想起來呢?當我回過神來時,我驀然發現孩子臉上再也沒有剛才的神采,看我的眼神有點陌生、有點冷漠。我心里頓時咯噔一下,孩子一定在想:我那么喜歡老師,老師怎么會連我的名字也不知道!她心里一定充滿了失望。
我為今天的事感到內疚,我對自己說:“用心記住孩子的名字吧,那也是一種愛孩子的表現!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根據孩子的現場表現,給予有效的回應
12月12日上午,我們在實驗幼兒園相聚,與上海名師張紅老師面對面交流探討教學的真諦,感受上海名師的風采!來自上海市的名師張紅老師為我們帶了兩個精彩的教學活動,分別是小班科學活動《糖果屋》和大班的科學活動《身邊的筷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張紅老師的在課前的熟悉,那精彩的語句,師:聰明的小二班在哪里?幼:在這里!師:聰明的小二班,來,過來碰碰我!(把手張開)不要太高嘍!師:能不能用好聽的聲音問老師們好?幼:老師好!師:舉起雙手,打招呼,和老師們比比誰舉的高!大班的孩子則更幽默老師和孩子們約定:還記得之前和你們的約定嗎?檢查自己所帶來的東西,今天我們要做到“聰明、干脆、有力”。師:舉起首長的手,首長是誰?幼:……師:上海市市長是誰?幼……是平湖市市長師:對啊,怎么說成是上海市市長拉(隨意答辯)幼:客人老師好!師:客人老師好,客人老師辛苦拉!……為教育服務!……這樣的開場,是對孩子們的要求,這樣風趣的話語讓在場的所有老師們在歡笑中意猶未盡。
第一個活動開始了是小班的《糖果屋》,整合了孩子的動手能力,糖果的形狀、味道,言語表達能力等等,為了讓孩子喜歡說、愿意說、大膽說,張紅老師加重了語氣,放慢了速度,教會了幼兒學會傾聽能力,從而培養了幼兒敢說、大膽說的能力。在課中每個環節孩子都與糖果接觸,但是老師必須知道孩子愛吃,要讓他接觸到糖但不能吃,一定要到最后環節才能讓他拿到手,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保護何能很多,孩子就有可能想到保護就是把糖放進他們的嘴巴里,這樣老師就可以自然過渡到剝開了,嘗一嘗!體會到了潤物細無聲、教學了無痕!
第二個活動就是大班的`科學活動關于我們熟悉的筷子,以游戲的方式導入,在觀察比較中進行筷子配對;在游戲比較中掌握不同的筷子顏色、長短、功能;在分享交流中了解筷子的種類及用途,張紅老師對活動中老師和同伴進行交流,又有同伴間的合作、贊賞、交流;會思考的孩子能對同樣的答案用不同方式來表達,能在活動中關注到聽老師的要求,關注同伴在說什么,張紅老師提升著孩子原有的知識經驗。活動現場,孩子天真的話語引來全體老師的歡笑,孩子們對活動的積極參與和他們獨特的表達,更讓我感悟到張紅老師所比喻到的教師的引導就像一味恰如其分的調味料。
兩個教學活動之后,張紅老師又與我們進行了互動交流,結合兩個活動闡述了教學背后的理念與思考。張老師說一個好的活動一定要抓住3個關鍵詞:一要吃得透,就是對教材要有透徹的理解、把握與分析;二要點得準,即點準每一個環節的要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回應也只要抓住環節的中心點即可;三要抓得妙,根據不同的班級,設計不同的提問方式,根據孩子的現場表現,給予有效的回應。這幾個關鍵詞在張老師的兩個活動中體現地淋漓盡致。那天雖然本是休息日但是讓我比休息更快樂,更帶勁,讓我豐厚、積累自身的教學實踐,體味著真“潤物細無聲、教學了無痕”,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豐厚底蘊。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多給孩子一點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body { 9pt}
活動區活動剛剛開始,娃娃家就傳來了爭吵聲:“我想當爸爸!”“我當!是我先拿到進區牌的!”“我先拿到的!”我隨聲望去,只見小于浩與大馮東正在爭奪爸爸的角色牌兒。
于浩的小臉兒氣得通紅,一雙小手卻毫不放松地緊抓著角色牌兒。大馮東也不甘示弱,一手抓著牌兒一手還叉著腰。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誰都不讓誰!
“有意思,我倒要看看他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庇谑牵襾淼酵尥藜业母舯讪D―小小餐廳,邊吃水餃邊“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他們的爭吵已經升級:小于浩瞪圓了眼睛,大馮東的臉漲得通紅,兩人就像兩只好斗的小公雞,僵持不下,互不相讓。這時,娃娃家的媽媽著急了:“別搶了!老這樣搶誰都玩兒不上!”兩只“小公雞”聽到媽媽的話,就像見到了“大救星”。
“是我先拿到!”“不對!我先拿到的!”兩人爭著向“媽媽”訴說,期望得到“媽媽”的同情。做“媽媽”的聽了也很為難。
“媽媽”歪著小腦袋,緊鎖雙眉想了又想:“要不你們兩個猜拳吧!誰贏了誰就當爸爸!眱扇讼肓讼,同意了。
“了磕!丁丁磕!”經過一番激烈角逐,馮東贏!雖說這一結果使于浩有些不高興,但他只好服氣,去別的組游戲了。
一場風波終于過去了!俺浴彼湹奈野蛋蹈吲d:孩子長大了,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了!幸虧我沒有急于糾正,幸虧我給了孩子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幸虧―…?
游戲結束時,我把這個小故事講給了全班小朋友聽,并請孩子們想更多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可以換著玩兒,他當一會兒爸爸,我當一會兒爸爸!
“可以一個人當叔叔,叔叔也能在娃娃家玩兒,也能像爸爸一樣干活!
“今天他當爸爸,明天我再當!
“做兩個爸爸牌兒,讓兩個人都當爸爸!”
每個孩子的發言都是解決問題的一劑良方,而這些良方是孩子間的經驗分享和經驗積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難題,每個孩子都難免與人發生爭執,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繞過這些煩惱,并努力為孩子鋪平前進的道路。然而,我們忽略了,恰恰是這些讓孩子、老師頭痛的小問題給了孩子可貴的發展機會,他們從中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
因此,不妨在發生問題的時侯多一分耐心,多一點等待,多給孩子一點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幫孩子穿一半衣服
body { 9pt}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將一定的問題或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解決。這樣才能培養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孩子。最近我發現,這條法則在幼兒保育方面也同樣適用。
今年我擔任的是小班班主任,小班孩子剛從父母溫暖的懷抱中走出來,什么都需要老師細致的指點和幫助,甚至“包辦”。就拿穿衣服來說吧,隨著天氣漸漸轉冷,孩子們身上的衣服越來越多。午睡前,我幫他們一件一件脫下來,起床后,又得像裹粽子似的一件一件裹上去。我發現,每天用在午睡穿脫衣服上的時間足有四五十分鐘。一個多月下來,孩子們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沒有絲毫的進步,相反變得越來越依賴。
我開始鼓勵孩子們自己動手脫外套,這包括解紐扣,下拉鏈。脫套頭衫是最吃力的,在這一環節,我幫有的孩子拉出一只袖子,幫有的孩子拉出兩只袖子,剩下的交給他們自己脫,除極個別衣領特別緊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成功地脫去了衣服。到了起床時間,我請孩子們找到自己的衣服,套衫由老師幫忙套入脖子,外套則由老師幫忙穿上一只袖子,其余的都留給孩子自己穿,對穿脫得好的孩子獎給小紅花。孩子們的熱情很高,效果當然也很顯著。我粗略算了一下,從以前的“包辦”式到現在的“幫助”式,省去了約三十分鐘的時間。后來,我又將穿衣法推廣到穿鞋法,同樣取得了成功。
這件小小的事情使我受到了啟發,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優越的今天,不是我們的孩子變得“無能”了、“嬌貴”了,關鍵是孩子們的潛能有沒有被你發現,并開發出來。如果你是一個只會溫柔包辦的老師,那你的孩子就永遠不可能是“能干”的,因為他的能力在你的包辦下已漸漸退化。
【對幼兒園教學的反思匯總】相關文章:
歐洲對歷史教學的反思12-20
教學反思對教師成長的作用12-15
對小學英語教學反思10-15
教學反思幼兒園12-29
幼兒園教學反思12-05
幼兒園歌唱教學的反思12-04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01-16
對高中物理課的教學反思12-06
關于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反思11-13
《匆匆》教學反思「匯總」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