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語文《李時珍》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下面YJBYS為您推薦2篇三年級語文《李時珍》教學反思范文,趕緊一起來學習吧。
三年級語文《李時珍》教學反思一
聽了兩位老師上的《李時珍》第二課時后,頗有感觸。兩位老師自身素質都很好,課堂調控能力也都不錯,也很注意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教學效果大不一樣。
一位教師圍繞課后思考題“為什么人們稱李時珍是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來組織學生學習,學生自由讀書,勾畫體現李時珍偉大的詞語句子,思考,討論,交流?梢哉f,給了學生較大的自學、討論、思考的空間,但是在反饋時,明顯學生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較沉悶,究其原因,是那個“偉大”限制了學生,把學生嚇住了,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小學生對具體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而對那些抽象的概念很難把握,學生很難把李時珍的一些具體行為馬上與偉大聯系起來,他們看到的是從小立志學醫,處處留心學習、為了編書不畏艱辛,踏遍名山,訪遍眾人,親口品嘗藥物的李時珍,而不是“偉大”這兩個抽象的字。老師卻要他們把這些都歸納到“偉大”上來,真是難為了孩子們。因此,教師不得不費勁地把學生的每一次回答都牽到“偉大”上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學習的信心慢慢地也被牽走了。
另一位老師的課沒有把“偉大”提出來,孩子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卻處處感受到了李時珍的“偉大”。李時珍的偉大表現在他有一部偉大的巨著《本草綱目》,還表現在有一個偉大的編書歷程。這些只能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并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上課開始,教師請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關于《本草綱目》的有關知識,然后教師出示一本線裝本的《本草綱目》并簡要介紹,那本古樸的年代久遠的書和教師的介紹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正當學生處于憤悱狀態時,教師恰到好處地問: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想不想去看看當年李時珍是怎樣編這本書的?學生的學習欲望馬上被調動起來。教師從情感的角度入手讓學生勾畫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反復讀,邊讀邊體會,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這樣的學習要求符合孩子的學習心理特征,,便于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每個孩子在自己能力所及都會有所體驗,有所感受,由于有情感的投入,學生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不論是自學還是小組討論,學生都很投入。反饋時,學生更是躍躍欲試,情緒高昂。教師抓住幾個關鍵的句子,或引導對比,品析語言,或引導展開想象,感悟人物形象,或重點指導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學生通過對具體的語言現象的感悟,品味,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李時珍的形象也在學生心目中逐漸清晰,逐漸高大起來。課后,教師引導學生繼續通過讀書,上網了解李時珍及其《本草綱目》以及正走向世界,煥發青春的中國中醫的有關知識。
這兩節課留給我們的思考是什么呢?
好的教學的標志是能夠促進有效學習的進行,教師的教應該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教的過程應順應學生學的過程。第一節課漠視了學生的心理需求。第二節課的教學,正是順應了學生學的需求,教師創設了情境,調動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學生思維活躍,并進行著積極的情感體驗。
語文課要讓學生積累文化,積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蘊。第一節課著重于認知性,第二節課則制造了課堂的熱源效應,打通了課堂的壁壘,將學習活動立體化,極大地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外延。引導學生課內外了解《本草綱目》等正是積累文化,帶領學生和李時珍一起去感受編書的歷程就是積淀一種精神。
三年級語文《李時珍》教學反思二
星期三,我上了《李時珍》一課,整堂課下來,最大的感受是: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缺少一種味道,少了一份激情,一種個性!
李時珍的偉大表現在他有一部偉大的巨著《本草綱目》,還表現在有一個偉大的編書歷程。這些只能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并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把教師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強加給學生,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我想這就是我剛才覺得缺少一種味道的原因所在。
如:在解決李時珍在編書的過程中是怎么做的這一問題時,我說課文中哪些語句最能打動你?當學生說出令他感受最深的語句時,應該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里令你特別感動?再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獨特感受通過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我卻沒有把說的機會、讀的機會留給學生,忽略了他們的獨特感受。
上完這堂課,我不覺產生了以下幾點感觸:
1、閱讀課教學重點是什么?閱讀教學之所以稱之為閱讀教學,其原因在于一個“讀”字,張田若先生認為:“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可見 “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朱作仁先生也認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忽視了“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源之水了。我想我的這節課就屬于讀不到位吧?梢娭挥卸嘧x并讀出感情來,才能與作者和文中主人公產生共鳴,才能明白字里行間的深刻蘊涵。因此,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重在悟情傳情,培養語感,讓學生在課上把書讀順、讀好,從小養成正確的讀書習慣,為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勤輸“養料”。教學中,教師應重在讀的訓練,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精心設計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使學生始終處在讀書的享受之中。同時,閱讀教學又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依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等方面的特征,幫助學生解讀文本,選擇讀的方式,制定讀的目標,引導學生關注讀的過程。“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小學閱讀教學應倡導什么?第一,“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我們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還應將人文教育融于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寓教于樂、寓教于嬉、化靜為動、教與學統一。要防止從知識本位、教師主宰的極端走向情感本位、學生主宰的另一個極端。既不能以犧牲認知目標為代價來換取認知目標的達成,更不能以犧牲認知目標為代價來換取情感目標的達成。我們閱讀教學應努力做到人文性地讀,達到情知交融的境界,使學生情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清。第二、我們的閱讀教學要返樸歸真,要努力做到“活”與“實”的統一。在活的形式中要有實的內容,達到形式活潑,內容充實,過程樸實,訓練扎實,教學時在吟悟上下工夫,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去閱讀感悟,活化語文學習,做到活中有方向,活中求實效,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活”。
我覺得我們對新課標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膚淺的表層,并沒有領悟其精要,我們的語文課程改革任重而到遠。
【三年級語文《李時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07-20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關于語文的教學反思08-08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語文的初中教學反思12-16
語文小學教學反思11-26
語文初中教學反思12-08
教學反思小學語文12-28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精選12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