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
我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圍繞“從哪兒體會到長城氣魄雄偉?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習。根據學生的討論交流依次學習了課文的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遠看長城氣魄雄偉,初讀了解了長城“長”的特點,然后結合文中的插圖,學生不僅理解了“蜿蜒盤旋”這個詞語的意思,還發(fā)現了長城“曲折”的特點。通過個人讀、男生讀、齊讀等形式讀出了長城的雄偉氣勢。在教學第二自然段“長城的結構和作用”時,讓學生通過讀了解到長城“高大堅固”特點。然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參考書上第二幅圖,試著用簡筆畫畫出長城的結構圖。并想像當時秦始皇的軍隊是怎樣利用垛子、了望口、射口、城臺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的?從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長城的設計巧妙,特別在軍事防御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初步領略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第三自然段為了讓學生從內心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不易,通過與現實生活的`比照和朗讀去感悟,提升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設情景“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么?”讓學生由衷認識到“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抓最后一個自然段,提煉兩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這種處理教材的方法是否可行,還有待思考。不過,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興趣濃厚,朗讀充分,感情充沛,特別在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學生發(fā)自內心對長城的贊嘆和歌頌。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
品味語言,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學生要有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現就應該有豐厚的語言積累,所以我把“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抄寫、背誦部分描寫生動的`句子!弊鳛楸菊n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
在學習“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時讓學生抓住“大模大樣”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鵝走路“高傲”后,引導學生讀出鵝走路“大模大樣、從容不迫”的特點并引導學生背誦這個句子,做到積累語言。在學習第六自然段的“鵝狗爭食記”時讓學生選擇自己覺得最有趣的一句練習讀,抓住關鍵詞讀出畫面感并背下來。課堂中也安排了把句子補充完整,找一個寫得生動有趣的句子抄下來的練習。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得主動、扎實。課堂上能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很多精彩的課堂生成,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大多數學生能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品味語言、積累語言方面有一定的收獲。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3
今天在階梯教室上課《泉城》。就上課的情況談談自己的感受。
進入高年級以來,我漸漸地覺得語文課堂主題比較難把握。語文課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大問題而且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存在于每堂語文課之中的問題。
經常提到語文老師對教材把握的準確性。把握教材包含著哪些方面呢?是對教學目標的明確?是對教材內容的準確理解?對教學方法的恰當運用?這些都應該包含在里面。最重要的應該取決于教師對于文本的理解程度,歸根到底還是語文教師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化積淀。
語文課似乎是很簡單,專業(yè)性不強,無非是讀書寫字。好像對于學生來說不教也會。我認為語文之所以讓人感覺他專業(yè)性不強,原因還是在于執(zhí)教者本身專不夠業(yè)。包括自身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專業(yè)技術;不僅如此最重要的是三方面的有利結合。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的學科,那是因為他的內容包羅萬象,而往往執(zhí)教者會把教語文放在感知內容放上面忽略了學語文是為了用語文。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神奇作用,激發(fā)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欲望。
2、學習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后所發(fā)生變化、變化的原因及變化后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欲望。
【教學難點】
探究種子變化的原因,領悟“魔力”一詞的深層含義。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收集關于太空蔬菜、花卉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闭n時。
【教學過程】
一、鏡頭回放,激發(fā)閱讀期待
。、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fā)射,讓我們一起重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觀看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fā)射的錄像。
。、回憶鏡頭,想想這些科學術語你理解嗎?
第一組:
載人航天、神舟飛船、返回式衛(wèi)星
你知道三者的區(qū)別嗎?簡介“神舟飛船”幫助理解。
這句話你能讀懂嗎?“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其實,它們已搭乘過先前發(fā)射的神舟飛船和返回式衛(wèi)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
欣賞句子,哪個詞用得特別準確?
補充資料:1987年我國開始在衛(wèi)星上搭載植物的種子,先是蔬菜、糧食,1996年才開始搭載花卉種子。
第二組:
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
飛船里的楊利偉和在地球上一樣吃飯、睡覺嗎?
。ㄊе,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么是“宇宙射線”?讀這個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國“阿波羅”號的宇航員們飛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類從未見到的宇宙奇景。他們看到了美麗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時他們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適;氐降厍蚝,他們患了白內障。從那時開始,有39位宇航員已經患了這種疾病。科學家說,這是宇宙中的射線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線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們像子彈一樣射擊宇航人員的眼睛,使人的大腦產生錯覺,好像是看見面前不斷有閃光一樣。受到宇宙射線打擊后,人的眼睛被傷害的程度是很嚴重的。
。、預習課文了嗎?你知道“神舟五號”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誰?經過太空旅行后,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變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學們能夠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础⒅缸x、齊讀課文,梳理文路:
課文有六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請全班同學讀,中間請四位同學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用一個詞語概醫(yī)這一段的內容。
讀后梳理,板書:
種子的變化、變化的原因、變化后的用途
二、探究課文,感受科學的魅力
。、出示中心句: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聽說過“魔力”嗎?在什么情況下用?
。ㄍ捴械哪хR、魔法師的神奇力量)
你怎么理解“魔力”?
2、自讀課文2~5自然段,看看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學、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庞心男┠Я?
產量高、品質好、生命力強(展示圖片:太空水稻、黃瓜、番茄、辣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種子還有別的“魔力”嗎?
、七@些“魔力”有什么用途?
(食用、藥用、他用……)
綠色蔬菜、治病良藥、美化生活、綠化祖國……
⑶太空種子為什么具有這樣的“魔力”?再讀第3段,重點引導: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線的輻射,由于處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環(huán)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種子內部的遺傳物質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結合課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變化?
如:外形、味道、顏色、營養(yǎng)、抗病性……
“科學家對經太空遨游的植物種子進行選育,不斷地選擇優(yōu)良的變異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變異植株,并將優(yōu)良的變異植株經過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狀穩(wěn)定,最終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種!
讀得懂嗎?變異植株什么意思?
聯系兩句話,說說太空種子的“魔力”來自哪里?
大自然、科學。
三、回扣主題,激發(fā)探索欲望
。、再現中心句,齊讀: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這是科學的魅力!
。、真正的“魔法師”是誰?
補充中心句:
真正的魔法師是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們,是他們的知識和工作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奇跡!
。场⒖茖W創(chuàng)造著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改變著人類的生活?茖W家們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xù),2007年,我國的“神舟七號”不但要上天,還要實現讓宇航員走出座艙、行走太空的目標!
。础⒄n后作業(yè):
未來的科學家是誰呢?是你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收集關于太空蔬菜、花卉、糧食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設想出你心中的新產品,還要用一段話簡要介紹一下。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薄ⅲ1)實地觀察爬山虎;(2)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2、投影片。
。场⒍嗝襟w課件:(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2)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病W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謎語:
。ǎ保┥洗罴,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臁#ńz瓜)
。ǎ玻┥洗罴,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么工作?
。ù罴茏。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0課《爬山虎的腳》。
3、對課題質疑。
二、檢查預習:對爬山虎的了解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自讀。
四、學習生字新詞
。、開火車拼讀、糾音。(字形重點:隙、漾)
。、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匯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默讀、思考:
。ǎ保┻@一段講了什么?
。ǎ玻┠阌X得爬山虎有什么特點?
。病⑻釂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么?(滿墻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ǎ保┡郎交⒌娜~子在生長中有什么變化?重點寫的是什么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ǎ玻┱n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要寫第1、2自然段?
(3)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后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础⒅笇W生看著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
八、質疑。
九、做練習3
教學反思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如果用單一的抓重點句、重點詞談體會,再來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的方式教學,容易引起學生語言感知上的疲勞,學生便會缺乏興趣,注意力分散。經過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換一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平日愛畫畫的特點,我決定對重點段采取以直觀形象的簡筆畫、動手演一演,讓每個孩子都參與進去,誰知我的這一想法竟然在課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證。由此,使我深深地領悟到簡筆畫、肢體語言的的妙用確實對理解語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簡筆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直觀形象的簡筆畫,可以將語言文字所敘述的事物,描繪成鮮活有趣、看的喜愛、感受真切的東西,使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情趣萬千,充滿了勃勃生機。如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時,便發(fā)揮了學生的特長動手畫一畫,起初大部分學生都畫得不正確,沒有弄清爬山虎腳的位置,當我放足時間讓學生找到書本上有關的語句,朗讀反復琢磨,尋找自己畫上的不足。這一設計竟使學生情緒高漲的朗讀起來,他們緊鎖眉頭細細斟酌,不一會兒,一幅幅作品就在他們手中誕生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二、巧用肢體語言能幫助突破教學的難點。
俗話說得好:“人的肢體語言是最為豐富的,也是魅力的。”課文第四自然段,講述的是爬山虎怎樣爬墻的,如果單單的讓學生找到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來說一說是怎樣爬的,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這兒,我讓學生們都把兩只手伸出來,把自己的胳膊當作爬上虎的一根莖,手當作爬山虎的細絲,手指肚當作細絲的小圓點。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己演練一下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接著指名讓學生到黑板上來演示,把黑板當作一面墻,先把手指肚觸著墻,胳膊彎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個身體就貼近黑板,就這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經過同學們的演示講解,學生由原來誤認為爬山虎像人一樣雙腳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漸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樣爬墻的。
由此可見,恰到好處的運用簡筆畫、肢體演示,能降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內容的難度,學生也比較喜歡這種形式,的確做到了在樂中學,學中得。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6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讀課文,從思想上沒有重視,認為讓學生讀讀說說就行了。但是上起課來卻感覺不是這么簡單。以下是本課的授課感受:
1、沒有吃透教材。這是一篇篇幅較長的童話。告訴人們“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的這一人生道理。雖然文章主旨明確,但要深切地體會語言、感悟哲理則有一定難度。剛一進入課文,自己就感覺不知從何入手才能讓孩子們感悟道理。以至于學生大談對幸福的理解,而脫離了文本。
2、抓住文本,展開想象。當學生談到對幸福的認識時,我意識到要及時把學生的'思路引到文本中去。當學生說“我考了好成績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我救活一只小鳥把它放回大自然、我種的菜收獲了”時,我便引導學生進入“幸福是什么”的追求中。啟發(fā)學生帶著“三個牧童做了一件什么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兒的贊揚?”“三個牧童十年后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嗎?你怎么知道的?”的問題自能讀書。然后再集中探討第一個牧童的幸福歷程。在反復理解與朗讀后,問:他是怎樣幫助別人的?引導學生不斷地從語言、動作、神態(tài)、情感各方面去體驗白衣天使的奉獻歷程,去體驗救死扶傷的神圣與莊嚴,從而真切感受幫助別人而獲得幸福的愉悅。學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義。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7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劉章爺爺通過身邊平凡的小事——搭石,把鄉(xiāng)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tǒng)美德默默無聞的在文中字里行間表達出來。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于課堂始終。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fā)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為人之美。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xiāng)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說話的訓練。
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引導學生學習一行人走搭石的內容時:我借用了知名特級教師王玲湘的巧妙設計即創(chuàng)造出似“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文本情境,再將文本轉換成詩的語段,通過朗讀訓練,使得孩子們讀出鄉(xiāng)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
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在這節(jié)的教學中,我感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學語言還未夠自然,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點走過場,如: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挖掘得不夠,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倆人會說些什么家常話呢?從而進一步體會家鄉(xiāng)人淳樸的感情。
3、板書與講解有時未能同步。
4、如果能增加一些課外的資料豐富課堂就更好了。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8
分析課文:
本文我確定兩個重點,一是九寨溝的水。二是九寨溝的動物。也是課文中詳寫的段落。水我將抓住湖水和瀑布的不同形態(tài),以及最引人關注的色和氣勢來著重引導學生學習。動物,我將抓住動物的種類多,特點不一樣,以及作者在寫這些動物的時候的用語,來幫助學生積累詞語,同時,指導學生寫作。
方法:
一、整體把握。
開課初讀后,請學生說說,九寨溝什么最吸引你?
學生很快的說出水、雪峰、動物。
引導學生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出示四個詞語“雪峰插云、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這就是九寨溝最吸引你們的地方,也是九寨溝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
在中國旅游界流傳著這么一句話“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九寨溝神奇的水是它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它的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出示圖片,請去過九寨溝的同學介紹一下他看到的水。作者有是怎么將九寨溝神奇的水介紹給我們的`呢?
二、精讀感悟
學生自由地讀課文第三段。用幾個什么詞來形容你聽到的,讀到的,看到的九寨溝的水呢?可以用書上的詞。
學生很快說出了“清澈見底、五彩繽紛、高低錯落、謂為壯觀……”我們在看看這些詞語,總結出,湖泊是從色彩上吸引人的,而瀑布是氣勢上吸引人的。請學生自由讀出湖泊色彩的美,怎么美就怎么讀。請學生讀,其余學生聽,共同評議,比賽讀。瀑布的句子請男生讀,要求讀出瀑布的氣勢。評議后全班讀。
接著整體讀第三段,讀前提醒:將你體會的美的不同讀出來。
教師過渡:水滋養(yǎng)著山,山青翠欲滴,山上有許多動物,也是飲用這水長大的。來,我們一起去看看,九寨溝有哪些可愛的動物呢?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四段,并畫出動物的名稱。說說你最喜歡文中寫的九寨溝哪種動物,為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金絲猴體態(tài)粗壯
熊貓憨態(tài)可掬
羚羊善于奔跑
小熊貓 行動敏捷
教師提出九寨溝還有小松鼠、山雞……動物,你能用什么詞來一一形容它們呢?
學生開始暢所欲言,教師將不可能出現在九寨溝的動物點出來,由此擴展到其他地域的動物的形容。請學生圍繞著他用的詞,用一句話來介紹一種動物。
然后,根據學生的喜好,將他們分成不同小組,進行小組合作朗讀。
三、弱化一二段,疑問帶過。
九寨溝這樣迷人,你們想去嗎?可是它在什么地方?我們怎樣才能去呢?請你們做個小導游,介紹給我聽聽吧。
四、觀看《神奇的九寨》音樂碟,整體感知全文。教師在一旁提點文中用的詞語。
思索:本文很美,但是我們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內容的理解和感受上,我們不要只是想教給學生課文寫的是什么?而是教給學生課文是怎么將這樣美的景觀寫出來的。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在本文的教學中,我緊緊把握這一點展開教學。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9
《巨人的花園》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以墻為線索,抓住花園的變化展開敘述,我在教學時,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探索發(fā)現花園的變化,結果有的小組發(fā)現與巨人的砌墻和拆墻有很大的聯系,當巨人砌墻以后,花園一直都是冬天,“巨人在孤獨與寒冷中不知過去了多久”。還有的組發(fā)現當巨人拆掉墻之后,花園里就有了很大的變化,巨人有自私變的寬容了很多。我讓學生主動在黑板上板書,花園的前后變化。在整堂課中,我充當了引導者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充分。一些問題的提出,學生不能很好的`回答,教師包辦的太多,厄殺了學生的思考。例如, “站在樹下的小男孩再一次創(chuàng)造了奇跡。仔細默讀8-11自然段,畫一畫,小男孩創(chuàng)造了哪些奇跡?”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回答的內容很豐富,其實學生的回答也是對的,可是自己卻偏要把學生向預設的答案引導,總怕時間不夠,結果自己說出答案,這樣做是不對的。我深刻的體會到教師應該充分放手給學生,教師點撥語言、總結語言應該具有感染力,注重教師的示范朗讀。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一直都很欣賞蘇軾。喜歡他那猶如東北大漢敲鐵板的豪邁詞風,更喜歡他豁達超然的初事態(tài)度。愛讀他《赤壁懷古》中那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似乎見到一個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來。
《但愿人長久》這篇課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的創(chuàng)作經過。文章情節(jié)生動,語言通俗。故事是詞意的具體展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既思念親人,篤于情誼,又通情達理,熱愛生活,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抒發(fā)誠摯祝愿的情懷。轉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愿。語言精練,意蘊深遠。
課前預習時,我布置學生回去查找蘇軾的有關資料和抄錄《水調歌頭》。 教學時,我首先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開課,引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回憶佳節(jié)中的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由此引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蘇軾,介紹蘇軾以及其家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學生讀課文,而后,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心緒不寧----埋怨-----寬慰,想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然后欣賞配樂的《水調歌頭》全詞,指導朗讀。
一節(jié)課上下來,我也有一些遺憾:
一、對“心緒不寧”體會還不深。
體會蘇軾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我雖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家是如何過中秋的,談談自己和親人的分別感受,以這些比較來凸顯蘇軾的惆悵和傷感,但是對蘇軾的內心還探尋的不夠。原來教案上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想象,蘇軾會回憶起什么?結果自己在上課時疏忽了,課后我想,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想象蘇軾會在心里默默地對遠方的弟弟說什么?這樣就把蘇軾那復雜紛亂的內心世界變得可感可知了。
二、對詩句的吟詠運用還比較粗略。
對于這篇課文來說,要多讓學生反復吟誦詩句,在吟誦中體味情感,積累名句。這一點,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最后如果再細膩一些,效果會更好。我設想可以聯系生活讓學生想想,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jié)了,你有沒有遠在他鄉(xiāng)的.親人朋友?你想把“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美好的祝福送給他(她)嗎?然后再讓學生一個一個反復深情誦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句,把這美好的祝福送給自己遠方的親人。然后我再說:“讓我們把這美好的祝福送給全天下所有離別的人們吧!”把語文和生活聯系起來,我相信,一定會有孩子在中秋節(jié)對親人送上這美好的祝福的!
就像蘇軾所說:這世上哪會有十全十美呢!課堂,是時間的藝術,也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還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了了,但是有的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過,只要思考,就會更好。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1、兩個課時下來,雖然節(jié)奏還算緊湊,可是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上,由于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時間沒有控制得太好;而對于口語交際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問題還是不夠具體,特別是深感自己的評價語言和評價方式匱乏,沒有起到及時點評的.效果。
2、板塊與板塊的連接詞語說得不好,“我的發(fā)現”轉到“日積月累”時出現詞語空白,連接不順暢。
3、沒有利用好兒歌《走山路》中的圖片,可以先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再讀兒。
4、要熟悉教學內容,不能被課件牽制。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今天聽了張丹君老師的《泉城》一課,想法頗多。張老師能根據教材特點,注重朗讀訓練,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感受泉城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但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充分的發(fā)揮。
1。恰當發(fā)揮范讀的作用。小學生模仿力很強,教師的范讀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十分有效。范讀時機的選擇也要恰當,不是學生初次接觸文本就范讀,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么時候范讀依具體情況而定,可在學生遇到困難不能解決時范讀,在學生要求范讀時再范讀,教師要做到語言準確,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為學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讀的內容:依具體情況而定,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內容可范讀全文,為解決難點可范讀一些重點句段,范讀那些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語言鮮明生動的段落。范讀時可以由教師范讀,也可以找領悟快、朗讀能力強的學生范讀。
2。朗讀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朗讀作為閱讀教學的一部分,不是少數學生的表演、展示,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除了要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朗讀以外,教師一定要當好朗讀活動的組織者、調控員,多抓學生閃光點,多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的朗讀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朗讀要與培養(yǎng)學生語感,積累語言有機結合起來。葉圣陶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呂叔湘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也就是說,學習語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對語言直接感受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讀的多了,文章的語言、節(jié)奏、句式、格調等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轉化成了自己的語言,古人所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4、要處理好朗讀與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關系。朗讀與理解、感悟課文內容都屬于閱讀教學的范疇,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內容,而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進行感情朗讀,它們不能孤立地進行,也無法孤立地進行。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讀”,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已經悟出了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我們還能說學生對課文不理解嗎?沒有自己的感悟嗎?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朗讀,學生一定能理解、感悟課文內容。
總之,朗讀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多一些思考,精心設計,使朗讀成為培養(yǎng)語感,學習語言,陶冶情操的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享受,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瑯瑯的讀書聲。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文章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寫的一篇科技類說明文,文章僅用了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難點: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語文學習真實有趣,激發(fā)了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
網絡中的信息浩如煙海,面對如此龐大的信息量,我們的學生該怎么辦呢?我們既不能過高地估量網絡的功能,認為網絡上的信息足能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在教學時,先提出學習的任務,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到網上查找,而自己卻很少了解網絡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學生在網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給學生幾個相關的網站,讓他們在其中學習。教師省卻了讓學生查找資料的過程,而學生的視野被禁錮了。
為了使學生更有效地使用網絡資源,方便快捷地學習,課前我先讓同學們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同時,基于網站內容來源于書本,而要高于書本;專題網站要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專題網站應具有擴展性等特點。我查閱大量資料制作了網絡課件。這樣的網頁中有學生自己搜集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倍增。
課前我還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能較充分地對網頁中的內容進行閱讀了解,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幫助認知速度慢的同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這種方式來構建學習內容。讓學生在網絡化教材的學習中,去決定他的學習方向。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而教師也由學習內容的傳播者變成學生的學習導師,合作伙伴和學習顧問。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學生如何選擇學習方向,篩選信息,判斷信息,這些實際都是一個學習化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甚至可能會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學習內容,豐富課程本身的內容。這也給了他們充分思考問題的時間。
上課時,我就從三個方面入手,與學生交流談話,讓學生發(fā)現問題主動質疑。
。1)齊讀課題,當你看到這個課題,在你的腦海里閃現過哪些疑問
。2)在你初讀課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問?
。3)有沒有讓你感興趣的,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學生的思維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什么是“呼風喚雨”?“一世紀”是多長時間?“呼風喚雨的世紀”是哪一個世紀?為什么說是“呼風喚雨的世紀”“發(fā)明”和“發(fā)現”有什么區(qū)別?“呼風喚雨的英雄”是誰?它是靠什么來呼風喚雨的?怎樣理解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學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有了興趣,他們已完整地構建了自己的學習內容。我認為按照這種方式構建新的語文課程體系,將使語文教育發(fā)生根本的變革。
2、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是主體,教師做引導。
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信息由單一化到多元化,學生由被動接受到自由選擇,自主探索,部分學生極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課堂處于失控狀態(tài),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容易導致學生水平的兩極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學在對學生的學習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時,也對我們教師駕御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課件設計的問題,導向性一定要強!叭蝿铡痹O計要有明確的目標。我的縱向欄目主要幫助讀懂課文。我的橫向欄目重在激趣,升華主題,開闊視野。
其次,注重思維策略的訓練。
。1)用“發(fā)散思考思維活”策略訓練小學生如何質疑。啟發(fā):當你看到這個課題,在你的腦海里閃現過哪些疑問?在你初讀課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問?當你瀏覽網頁時,有沒有讓你感興趣的?強調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問題,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
。2)用“理解深刻有見解”策略訓練學生如何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提問:科學永無止境,本文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查閱閱讀平臺,了解科技歷史,關注科技發(fā)展,形成了深刻的見解,自然也會對科技的未來充滿信心。
注重對學生的幫助引導。教學決不能放任自流,學生如果目標不明確的,就等于在大海撈針,花時間多,收獲卻不大,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世紀”“呼風喚雨”的.意思,知道“20世紀”到底是多長時間,我讓學生直接進入第一部分進行學習,使同學們一目了然;20世紀都有哪些科學技術成就?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相互探討,然后有理有據地講明自己的理解——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學生通過對比20世紀前后人們的生活的不同,對這句古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說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上要讓學生積極發(fā)言,但敢說的前提是會聽,我要求學生要特別注意“聽”,他們會聽老師提出的重點和要點,同學回答問題時也認真地聽,并做到了回答問題時不說重復話、不說半句話,敢講自己的發(fā)現和見解。真正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
3、用美好的心靈暢想未來。
教育的責任在于幫助學生從美好的角度,想象人類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義。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看閱讀平臺,聽新聞聯播,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學生明白了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艱辛的努力,才有豐碩的果實。課堂上還安排了一次暢想活動,“我長大了……”大家談。“我長大了要開通星際航班,讓地球上的人們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薄拔议L大了……”一個爸爸媽媽是醫(yī)生的孩子說,“大了要當個醫(yī)學家,發(fā)明一種藥,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長壽!
給學生一次想象與表達的自主空間,能將愛與理想的種子種植在孩子們陽光燦爛的心田,喚起學生真誠、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懷,誰能說這不是教學的精彩和感動呢?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的成功之處是:科學常識性說明文,設計不好就容易成為資料展示廳或者科學常識課,失去了語文的本真,缺少語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學這課時始終圍繞理解、品味、運用語言來進行,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凸現語文學科特點;在引領學生理解、品味、運用語言的同時,讓學生體驗20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體會說明文的特點。
三、不足之處
上完本課后,我認識到自己在落實方面到位,重難點突出,但在上課時的語速過快,沒有給足孩子們思考的時間,小組合作交流時間太短。教學過程中,遺漏了一些知識點。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通過理解課題引起學生探討20世紀科技迅猛發(fā)展的熱情,引入重點段的學習。接著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地學習。品讀詞句,學習表達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聯系所查閱的資料,想到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等事情的意義,想到電視、電話等事物的飛速發(fā)展;再通過課件出示有關文中列舉例子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科技的發(fā)達;同時,通過朗讀的指導,使學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最后拓展升華辦一張科技手抄報。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chuàng)造了舒適、溫暖又安全的家,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小鳥的可愛
首先播放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fā)興趣,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后,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真實而可貴,是理解課文主題的基礎。根據這些感受,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品讀課文,感受美好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優(yōu)美形象、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凈化。
在教學課文第6自然段時,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于作者肩頭的情景,邊有感情地朗讀。孩子們陶醉地讀著,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我適時推波助瀾:“在作者眼里,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fā)起來,有的說叫“人鳥之情”,有的說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說叫“信賴”,于是我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贊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意。
三、研讀課文,感受人鳥之情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后一句“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僅有“愛”就能創(chuàng)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么?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研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小鳥在“屋里飛來飛去”、“落在柜頂上”、“書架上”、“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里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筆尖”,而“我”卻只是“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著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四、再讀課文,評價“信賴”
在學生通過欣賞性閱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讀后感的評價性練習。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認為“人與自然的和諧依靠的是信賴”;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多么美好”。我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我們經常問問自己對別人付出了愛心嗎?有沒有嘗試著與別人勾通?……如果用心去做,那么,也許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chuàng)造很多美好的境界……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可以說是作家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大家手筆的匠心獨運。
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畢竟,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展現的豐富表象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導入之后,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請同學們看幼鳥、成年鳥的生活照片,通過圖文對照,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課文,找出描寫珍珠鳥可愛、表現人與鳥相互信賴的句子、詞語,感知語言中蘊含的感情色彩。最后,通過表現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信賴”的理解。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機地整合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課上的提問過多不利于學生對文章的品讀,而過多的品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又不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兩者如何協調值得深入思考。
這一節(jié)課留給自己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的進步。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2-08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6-09
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7-10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白鵝》教學反思02-12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貓》教學反思02-12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28
小學二年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1-22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篇02-08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