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1
學生自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學生為主體”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改為主動,是終身學習的基礎。我認為,數學預習有以下四個優點:
一、利于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谧詫W課本時,學生由于認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盡管在老師看來非常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后的思維斷點。由于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長此以往,水滴穿石,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越來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后,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可以解決,教師沒有必要在課堂上設置情境讓學生解決。在單位時間內,解決三個問題與解決兩個問題,哪個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教師來說,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如果沒有預習,學生的大腦會一片空白,不能及時與舊知識鏈接,會毫不批判的無條件接受。預習后,當認知發生沖突時,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絡。
由于學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對同樣的'知識構建的途徑必然也是多樣的。但因課本編排的局限,不可能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借鑒課本想法的基礎上,展現多樣化的見解,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滿足于課本知識的獲得,敢于向課本挑戰,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填補課本的空白點,從而達到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構建自己清晰的知識網絡體系。
四、利于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在學生預習后,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動的使用課本提供的素材。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發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于教材。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為師生服務,不要成為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于接納的教學思路,并注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合適的空間。學生的心理結構、接受能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課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樣分?重點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為了防止學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為: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樣分?
誠然,小學生年齡小,還不知道如何去預習,這就需要教師有步驟的分階段進行輔導。對于剛剛起步的小學生(如一、二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一節課結束時流出5分鐘時間來一起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為他們在家如何預習給予示范,以此逐步培養學生預習的能力和意識。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可以通過布置預習作業來促進學生預習。在預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2
本節課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角是一個抽象圖形,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動手做中發現數學的課堂。通過讓學生感知角、找角、畫角、做角演示角、欣賞角一系列活動來進行,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感悟:
一、數學離不開現實生活
角這一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在我們生活中學生都能找出角,陌生是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角,在學生腦中的表象只留在生活中的實物上,沒有一個具體的幾何圖形的概念。因此我結合教材內容從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出發,讓學生來初步感知角,并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活離不開數學。這一節課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在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態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來,學生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
二、數學離不開細心觀察
在從具體物體上抽象出角后我引導學生及時的`觀察、對比與發現,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邊是直直的)。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然后再來指導學生正確的指角的方法。然后及時完成判斷練習,通過辯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
三、數學離不開有序活動
通過找一找、指一指、說一說、畫一畫的體驗活動,讓他們在身邊的書本上、三角尺上尋找角,并通過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的活動過程,再次加深了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動手做一活動角是本課一個重要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做一個角,然后再來指一指這一個角,這里鞏固了角的各部分的認識,然后再通過引導學生想辦法把手里的角做得大一些或變小一些來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最后再通過觀察生活中的活動角:即扇面(或剪刀)上角的大小與扇子(或剪刀)的打開與合攏有關。
本節課我始終堅持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悟,不僅主動獲取新知,堅持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思想。
不足之處:
1、在角的大小比較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與語言來描述比較的方法,沒有特別強調和總結,當學生在個別問題的回答上語言表述還不完整不精確時,老師沒有及時指出和糾正,因此這部分的內容有些學生表達不夠清晰,理解的不是很透徹。
2、教師要作一名好的引導者、組織者并不是那么容易,個別同學比較活動角時學生思考、交流組織不夠高效,因此在今后組織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能夠靈活調控,緊緊抓住數學本質性的東西進行交流,要引導好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活動,讓學生有思考、有觀察、有交流,同時要保證學生的參與面要廣。
3、教師的數學語言不夠精煉嚴謹,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斷積累和探索。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3
[摘要]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朋友,還要與學生共同建立發言,討論,爭辯的新規則,養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傾聽,接納他人意見的習慣,使課堂教學高效,有序地開展。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導致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表現為以教為中心,以教案為本,學圍繞著教,就是你講我聽,你問我答,課堂氣氛較沉悶。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地學習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更重要是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抓住學生活動的興奮點,按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歡聽的,喜歡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采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場景,比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激發自主探索的欲望,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如教學12—9,由具體情景引入后,先讓學生想,想不出來,就拿出學具來擺,擺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較,吸收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學會計算方法。在練習的初始階段,也要強調多擺,多圈,多說,以表象來支持學生的思維。這樣讓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習,伴隨學生自身的情感成為他們自主學習的需要。數學是充滿樂趣的“學問”,在情境中學數學,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去學數學,是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
二、創設情景,營造與人合作的學習氛圍。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學會共同學習、生活,培養在人類活動中的參與合作精神是教學中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的一環。在一年級課堂教學中,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改變傳統單一的交流形式,變“雙向交流”為“多向交流”,使學生感到自由,輕松,學生成為交流的主體。
教學片段:得數是10的加法
師:同學們想不想分蘋果比賽?
教師提要求:
A、每4個人一組(每組一捆“小棒”)同學之間要合作,一個同學負責分,兩個同學分別說怎樣分兩堆,一個負責記錄。
B、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有幾種方法?
師:請同學們按小組匯報的情況。
52431
58679
師:我們把10個蘋果分成9和1,你想到什么算式?10分成8和2,你想到了什么算式?
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說一說。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可以自己發表見解,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的同學,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如:上述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有的學生說我想到了:9+1=10,10—9=1。馬上有學生補充說:還有1+9=10,10—1=9;接著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想到:8+2=10,2+8=10。老師接著問通過這些算式,你還想到什么算式?學生說:想到10+0=10,又有學生說,想到10—10=0,還有0+10=10。這種合作學習,增加了信息交流量,豐富了自己的見解。被同伴認可,一次認可就是一次成功。成功可使學生產生自信,學生獲得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的情感體驗。這種良好的情感體驗的不斷實現,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在學習動力。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積極主動發揮的前提,根據一年級學生正處于學習啟蒙階段的特點,我在教學時有意識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
教學片段:操場上(一)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嗎?你最喜歡什么運動?
生:我喜歡羽毛球;我喜歡體操;我喜歡跑步;我喜歡足球。
師:同學們的興趣愛好真廣泛,現在我們到操場上去看一看,這些同學在干什么?
。ǔ鍪緢鼍皥D,并揭示課題:“操場上”)
師:根據這幅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A男生有()人;B女生有()人;C一共有()人;D男生比女生多()人;E女生比男生少()人;F是女生多還是男生多?G帶帽子比不帶帽子的少()人……
沒有牛頓對落地蘋果觀察和發現,如何產生“萬有引力”定律,沒有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的體驗和發現,也不會有對浮力的認識。這些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提出他們想提的問題,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建構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同時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
四、以人的發展為本,給學生留下學習與探索的時空
陽光雨露禾苗壯。就像生命離不開水,離不開陽光和空氣,學生的學習不能沒有時間和空間。留足思維的時空,讓學生自由的發展,想象就能張開翅膀,在學習的藍天翱翔。課堂教學不該由教師主宰,應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背景材料,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如教學片段:操場上(二)
師:大家提出了這么多問題,你們會解答嗎?你是怎樣解答的?把你的方法在小組里跟同學說一說。
師:一共有()人,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一共有10人。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把你們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我們這組是把男生的人數和女生的人數加起來的8+2=10。
師:男生比女生多()人,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男生比女生多6人。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能把你們的想法說給全班同學聽嗎?
生:我們是一個男生對一個女生,剩下的就是多的。
生:從圖中這兩個男生和這兩個女生一比,剩下就是6個男生。
生:我們是算出來的,男生有8人,女生有2人,8—2=6。
生:我們是比出來的,8比2多6個。
生:女生人數只有男生中的一部分,一看就知道男生比女生多6人。
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對知識而言,把學習和探索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樂趣,同學,教師成為交流學習的親密伙伴,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小組合作,簡單數據調查和游戲活動等多種形式,自主地積累知識,獲得信息,解決問題,培養能力。
課堂教學改革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這是相當可喜的'。但是,認真審視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1、學習方式提倡“探究式”,還要不要“接受式”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選擇應用,要受到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個性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讓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探究式”適合智力好,主動性強的學生,而學生的智力發展,知識水平不平衡是客觀現實,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會嚴重脫離一些學生的實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學生個性不同,所以,“探究”也好,“接受”也罷,適合學生個體特點的學習方式才是有效的。如果我們教師不顧實際,對于明明是簡單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學生沒有能力探究的的那些知識,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時髦”,那可能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2、教學注重“過程”,還要不要“結果”
教學“重過程”也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是,隨之而來,又一種聲音似乎越來越流行,認為知識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我們應當做的是改變過去輕“過程”甚至無“過程”的現象,不僅使學生“孤零零地掌握,記憶,再現”知識,而且是學生弄清知識發生過程的“來龍去脈”,促使學生深入地“理解,重構,質疑,批判”知識!敖Y果”與“過程”并非是對立的關系,而是一種統一的關系。
3、追求“民主”,“開放”,還要不要“次序”、“規則”
民主教學氛圍的創設,是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精神的前提,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平等相處,有利于為學生創造一種心理放松,敢于質疑的空間,是學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長的自由與快樂。但是,追求民主,開放,許多教師又走入了一個兩難境地,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但是學生一旦興奮起來,爭著發言,幾乎吵做一團,不少學生為了湊熱鬧,只顧自我表現,根本不管他人意見。這時,教師如果板起面孔管一下,壓制這樣熱烈的氣氛,甚至會戴上教學不民主,違背新課程的精神帽子;如果聽之任之,不予阻止,教室里就會亂成“一鍋粥”,次序混亂,效率低下,有時根本不能完成教學任務。
我認為,教學的民主,開放是以課堂次序、規則為基礎的,是離不開課堂管理的。沒有有效的課堂管理,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要在民主,開放與次序,規則之間尋找一個結合點。我們不僅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朋友,還要與學生共同建立發言,討論,爭辯的新規則,養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傾聽,接納他人意見的習慣,使課堂教學高效,有序地開展。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
2、《新教材將會給教師帶來些什么》
3、《云南教育》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4
20xx年是肥城教育的教學改革年,下面就針對半年來的教育教學改革做如下總結:
一、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認識
從小學數學的角度來看,數學的教育意義不在于培養數學家,而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和數學思想,讓學生經歷、探索一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開拓學生頭腦中的數學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現在提倡數學教育教學,既要體現數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功能,從這個層面講教育教學改革對數學教育教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它促使學生改變了舊的學習方式,促使教師改變了舊的教學模式,并不斷探索新的適應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合作探究環節,引導小組合作時,我們會先指導學生產生自己的觀點,而后小組內展示匯報,交流想法,達成共識,而后班級展示,學生展示,這個環節,傾聽與質疑是我重視的兩大要素,只有讓學生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對思考思路的共同點和需要質疑的地方,從而為自己的發言找準契合點……經過思維的碰撞,學生基本都能自己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是需要老師去把握的,既要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權利,更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學境界。
教育課程改革給我的一個更大的感觸就是課堂評價機制的不斷完善,學生能給自己以及同伴的學習一個正確、科學的評價,通過這個評價來實現自我反思,這種機制特別有利于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在教學中也在不斷引導孩子自我反思,以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
二、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4月份,我校承辦了老城街道百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在會上趙霞老師執教了一節研討課《統計》。展現了我們百尺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初期對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成果,無論是導學案的設計還是學生的小組合作、教師的引導,都使我對教學改革有了更加明確的的認識,感覺到此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改變是巨大的、有益的。
小組合作是本學期課堂教育教學改革變動較大的地方,也初見成效,但由于年級低,多數由教師評價為主,隨著年級的增長要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
三、通過實踐談得失。
通過半個學期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顯著的提高,特別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數學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方面有了顯著的`成績,在小組結對互幫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數學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個人而言,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在不斷的實踐中有了顯著的提高。
但是在小組合作中也有些許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小組合作評價方式單一,以教師評價和學優生評價為主,沒有充分挖掘全體學生參與評價得熱情,另外就是對學困生的把握不夠到位,有時當堂達標時,學困生并不能按時完成,從而導致他們依賴本組學優生的現象。這也是在以后教學中必須認真關注的問題。
四、新學期的發展方向。
1、認真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通過遠程研修,名師的行為和理念與我們堅持的的教育教學課堂改革理念是完全相吻合的,這充分證明了我們肥城實施課堂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它也給我們無窮的力量,促使我們要堅持不懈的走下去,在此我也意識到自己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困乏,要及時的學習充電,認真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適應改革的發展。
2、充分關注學生。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從此可以看出,數學教育教學要關注學生作為一個主體,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價值。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多年來也是勵志研究兒童數學教育,提出了“吳正憲的兒童數學教育觀——真心與兒童做朋友”其兒童觀的核心理念就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
無論是課程標準還是名師指引,要求我們都要充分的關注學生,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也是適應社會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提升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教師要不斷的充實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與學生做朋友,用心去了解學生,只有教師有走進學生心靈的能力,才能真正的盤活課堂,實現課堂的高效。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5
本節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入手,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把評價貫穿于師生互動的活動過程中,從而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在有趣、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知識,增長能力,使數學課堂成為生活與數學的橋梁。但是在練習方式的'處理上和一些引導語上,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如:練習第1題“小鳥回家”有14道乘除口算題,本人將其設計成游戲,使得每位學生只有獨立口算一題的機會;練習第3題“動物賽跑”設計成“數學接力”,同桌合作也才口算一題。這種設計使得課堂表面熱鬧,但效率很低,而且做一道乘除口算題難道還需要同桌合作嗎?在課堂上學生的練習量不足,練習不到位,怎么可能達到熟練運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目的呢?
是又如:在解決“20元可以買幾輛坦克”時,要求四人小組討論計算方法,說一說這個問題“要平均分什么,怎樣分?”,在需要學生獨立思考選擇算法的時候,這種引導語,實際上起了暗示用除法計算的作用。我一說,全班同學都懂得用除法計算了。如果是對個別百思而不得其解的學生,這種暗示也許還有積極的作用。但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這種問法就太沒有思考價值了。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6
這是一節除法計算課,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墒窃谇懊娴膶W習除法的認識和意義的過程中,已經或多或少得滲透了除法的.計算,很多同學已經知道了“想乘法算除法”,只是沒有明確地告訴學生可以用乘法口訣來計算。所以,我認為用乘法口訣求商這一點,多數學生應該是較容易的就能學會和掌握。相對來說還是除法算式該怎么列這一點,倒是還有很多學生不明確。如例題中,20元錢能買幾輛坦克?若是讓學生填空的話,學生們都能很快地完成?墒,列算式就有些糟糕了,就像課堂上有學生列出乘法算式。也有不少學生會把除數和商混起來。所以在課堂上,列算式這一環節用了相當一部分時間。為什么現在的學生對于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會如此模糊?這在以前的老課程當中是從未出現過的問題。出現如此情況,教師到底該如何引導呢?這些問題還是需要好好思考的。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7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倍诂F實課堂中有的教師要求學生依靠單純的記憶、模仿、訓練只是有利于學生應試,而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判斷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發展幫助很小,更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學實踐和聽課后的收獲淺談一下對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數學
高效課堂教學必須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系;體現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二、 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1創設生活情境: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例如,教學數學廣角,我就設計了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用小石頭來引入課題,小石頭是學生們平常愛玩的小玩具。我讓他們感覺到,他們的小游戲都可以跟數學有關。
2創設故事情境: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而且可以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數學啟示。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 ,我就設計了老師去旅游時看到猴子,編了一個小猴子給媽媽分餅吃的故事。故事給我們帶來一個問題,然后用問題引出了課題。學生興趣倍增。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3創設挑戰性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創設游戲情境: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穩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較差,教師可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學習,以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及增強學習效果。
5。創設發現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并不是都讓學生去發明創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發現,這種發現本身就是創造。例如,在教學體積時,我利用學生學過的課文《烏鴉喝水》,并動手拿一個瓶子根據課文故事情節,做一個實驗給學生看,讓學生以看到的現象發現規律。
6創設實踐情境: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情境,可以巧妙地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得學生對新知識滿懷無比強烈的求知欲。
三、 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
四、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總之,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8
前幾天和教師們一起參加了一次教研活動,聽一位教師講了一節四年級的數學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課后教師一起交流了自己的認識。對這位教師的這節課給了較好的評價。誠然,這位教師的教學設計,以及課堂上對學生的輔導等,我也認可。但是就一點我提出了不同意見。那就是怎樣做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摸索、發現知識的規律。
這位教師講的'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其中有這樣一個環節:老師問:對于平行四邊形你們知道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其中一個學生提出:老師我還想知道怎樣求平行四邊行的面積?
這一問題正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也是教師所設計的?梢哉f是不謀而合。這時就有學生就提出可以用以學的長方形知識解決,這是多好的建議呀。而這位教師只是給以表揚,并沒有鼓勵學生去探討、去研究,一味按教案進行。教師先后出示了三幅帶方格的圖形,意在引導學生先通過數方格,求面積。逐步過度到拆補求面積?蓪W生并沒有按其意圖發展,而是直接就拆補。這時教師應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完成教學設計。
我想這位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深入,另外教師的應變能力不強,方法不靈活,更重要的是不相信學生,沒有做到以學生為本。如果在學生提出解決方法后,教師及時鼓勵,并激勵學生去探討。老師可以這樣說:你的方法真好,你就根據你的想法去研究、去探討,你會得到答案。這樣即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會在愉悅中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也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效果會更好。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9
兩個月很快就要過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面對兩個月的幾種現象反思如下:
學生初用鋼筆,還不能很好的把握怎么用鋼筆,導致書面不干凈,滿手滿臉都是墨水;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怎樣提高生數學學習興趣。這里原因應該是復雜多樣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內容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學一些課時,用不同的方法就會取得同的效果,在一些課時設計中,拋開了書中的例題,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然,但有些照著課本的例題講解,學生的興趣不太高,課堂比較沉悶。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為什么差生越來越多,越來越差了呢?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注意聽講,并且注重反思,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看著說的挺熱鬧,但這都是假象,往往有一部分學生連常規的計算方法都記不住,學的內容越來越多,而他們的積累越來越少,才導致差生多起來,差起來。作為三年級的老師來說,應該及時補差,抓住每一個學生不掉隊。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10
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5分鐘全神貫注地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但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集中精力聽課。
對于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我經常在課余時間出題留給他們做。由于不細心,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們不要總認為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他失敗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于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于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哪,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講。
對于后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能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并且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余時間多幫助他們。本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愿意親其師,信其道。
除了這些我覺得有一種方法對任何學生都實用那就是————競賽。競賽可以使參賽者加足馬力,鏢著勁兒去爭、去奪,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爭強好勝本來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廣泛開展多種多樣的競賽活動,通過這些競賽活動讓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在多種嘗試中尋求到自己的“對應點”,一旦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因此而被別人尊重,便產生了上進心,以這種上進心為契機,從而達到進步的目的。但將競賽法運用于差生的轉化一定要巧妙靈活一些。爭強好勝本來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臉兒”、“愛面子”,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取勝的機會,便自動退出了競賽,這就達不到激勵其志的目的了。要對癥下藥,針對他們的優點展開各式各樣的活動。
在教學中,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不斷嘗試、經歷失敗的過程,F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習上就不見進步。基于此,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于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新課標明確告訴我們,評價已不再是教師的專利了,應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互相質疑、互相欣賞、互相幫助才能把學生吸引住。在“找銳角和鈍角——做角——畫角——數角——設計美麗的圖案”的多層次學習活動中,每一環節都有學生對同伴的質疑與幫助。例如:“請問某某同學,心形的下部是一個角嗎”“角應該有兩條直直的邊!薄拔矣X得他們都做對了!”“我認為他銳角畫得比較好,鈍角有點像直角,建議以后畫鈍角,要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睂W生回答得好,其他的學生也能熱情地給予掌聲肯定。在自我評價中,有的學生自信地肯定了自己的表現,有的.學生謙虛地對自己提出了希望。在質疑環節中,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有的問“角的家族里還有其他的角嗎圓圈有角嗎”,有的提出“生活中是不是還有許多的銳角和鈍角”等許多有價值的問題,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欣賞、互相評價、相互幫助和自我評價、自我激勵,使學生既學會了學習又學會了做人,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總之,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11
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經過時了,小學課堂教學必須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我們要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在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時,老師要先了解學生對于學習的切實需求,針對學生實際運用相關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改革的過程中,老師有時會遇到一些困惑。針對這些困惑我們要想進行課程改革訓練,就要不斷反思,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也才能達到最佳狀態。
一、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中存在的問題
1、合作學習方式形式化
我們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相關的學習能力,因為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受用一生,F代社會不是獨立存在的社會,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和其他同學協作解決問題。但是現在很多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的合作學習都是流于形式,不能形成固定的學習體系,這樣的教學模式取得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大。
2、教學情境設置牽強
現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都習慣于創設情境教學的方式,很多老師都是根據學生熟悉的事物或者環境來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刺激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如今,很多老師了解到數學情境實施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老師認為情境的創設比較麻煩,教學中老師總是喜歡化繁為簡,沒有根據實際情感來對情境內容進行選擇,導致創設出來的情境比較牽強,學生對于這樣的情境理解比較困難,很難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
二、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實施措施
1、主動學習方式的建立
老師要想引導學生實施合作性的教學模式,就要處理好合作學習和獨立學習的關系。小組合作中,學生要自己獨立思考,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最好要預留一定的時間來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學生合作學習。如果我們在開始就給學生分好組,學生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來開展合作學習,這樣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會很迷茫,不知道該怎么進行下去。
我們在進行合作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時候,老師可先留時間讓學生來回顧一下如何運用學過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求面積方法,再進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學生再在小組內開展討論和交流,我們根據小組討論的`結果讓每一個小組進行自我總結,以小組長為核心來討論計算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以及合作能力。
2、合理情境的創設
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融入一種學習環境中,這樣學生不僅把學習當成生活中的一個部分,而且在生活中學生也可以學習知識。還有就是情境創設的功能可以把一些復雜問題變得簡單起來。比如,我們在進行“6、7的分與合”中,老師可以給學生創設這樣的一個生活情境:周末的中午,小風和父母去兒童游樂園玩耍,感覺那里非常熱鬧,因為在游樂園里面有很多好玩的設施,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玩具來賣。小風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氣球,爸爸給小風買了幾個氣球,有3個是紅色的、2個橙色的還有2個藍色的,但是后來有一個藍色的氣球飛走了,老師問,小風的爸爸一共給小風買了幾個氣球,飛走了還剩下幾個,學生根據老師的描述能夠快速地計算出數字,這樣就能提高正確率。其實,老師進行這樣的情境創設就是為了讓復雜的環境變得簡單,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運用適當的評價
老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一定會對學生進行評價。有時,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多數會對學生進行肯定,但是這樣過度的肯定會讓學生產生誤解,讓學生盲目地認為自己能力很強,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要做出反思,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認真地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語言一定要中肯,不要出現歪曲事實或者語言失真的情況,這樣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他們對數學的學習熱情銳減。
數學是一門非;A的學科,小學數學學習中不僅要教會學生計算,也要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在新課改發展的基礎上,數學給課堂教學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給整體的數學發展過程注入了新的內容和活力,老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邊鉆研邊總結,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還要保護好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態度。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12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今天,探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著現實和長遠的價值意義,新課程改革的滾滾浪潮,使數學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如將生活經驗等同數學思考;用引導演示替代自主探索;將優生主唱視為合作交流等現象,淺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典型案例與反思。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的過程中,我們教師對課程改革精神的領悟程度,教學實踐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課堂教學的效果與效率并不能很好地統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指老師用較少的時間,精力及物質設備等使學生得到發展,同時教師也獲得相應的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1)目的是使學生和教師獲得共同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的發展,不只是數學學科知識和能力的獲得,而是全面的發展。包括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學習態度,堅強的意志。另一方面,教師在讓學生發展的同時,自己也要有一定的發展,如老師的師德水平的提高,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能力的提高,教育學生的經驗,教學行為及自主教學經驗的積累。
(2)過程就是教與學的統一。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權威和作用被夸大,教師在教學設計上過多的考慮自己的教。其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是體現教師教的有效,而是表現在學生學的有效。學生學的有效,取決于教師是否立足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設計多種數學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意識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現新知識,完善和更新知識結構。
(3)結果是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及獨有的學習風格。
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不歧視差下生,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這也正是新課程“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展”的重要思想。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還體現在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師生的相互尊重、理解、幫助,能正確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矛盾與沖突,能揚長避短,展示自己。
目的.、過程、結果既對立統一,又相輔相成,教師只有把握好它們之間的平衡關系,才能保證小學數學課堂的效果。
在小學課堂中,教學具體表現如下:
(1)開放性。
是指教學行為是靈活的,計劃僅是行動的參考,授課教師要根據教學情境靈活多變選擇和組合教學行為,教學反思《淺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典型案例與反思》。開放的教學行為為學生的創造能力,探究精神的發展提供空間,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學生能依據自己的能力,來尋找適合的數學學習方式。就如我在教學北師版四年級下冊《爬行最慢的哺乳動物》一課,這一課講授的內容就是小數乘法。上課時我沒有讓學生直接按書上的條件和問題來解決計算,我先是讓學生自己觀察主題圖,用圖上所告訴的數學信息來自己提出數學問題,解決你所想解答的問題,問題是開放性的,學生進行思考解答從大程度上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比封閉性的設計,使學生從較大程度上拓展了思維空間。
(2)雙重性。
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教與學的有效統一,教學過程與結果的有效統一,數學情感與數學知識的有效統一,教師的教與學雙方面都要發展,但在實際活動中總是強調學生發展。如我在教學二年級北師版數一數一課時,里面有一環節讓學生數共有幾個小正文體時,大部分學生都會從正面橫著一排一排的數,再一層一層的數,我如果能適時的啟發學生,你還有別的數法嗎?讓其嘗試,嘗試中會使學生發現,還有別的數法。學生探索的過程既深化了學生對該內容的理解,又拓展了教師的教學視野。
(3)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學習。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需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認識到: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構建學生的科學認知,做到全面關心呵護學生,尊重信任學生公正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使課堂成為每個學生展現自我的舞臺。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時,我就采取自主活動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實踐,擺一擺,創造一些規律,并讓學生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
(4)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在關鍵因素,小學生的心理尚不成熟。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較差,其學習動機需要教師激發和調動,教師要精心設計一定的數學教學情境,使學生潛在的,無意識的學習需要上升為外顯的,有意識的學習需要。例如,我在教學《小數點搬家》一課,我抓住學生喜歡聽故事這一特點,創設快餐店的情境,為新知識做好鋪埑。在教學中通過設疑猜測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如:當學生觀察發現四個小數中的小數點位置移動時,相鄰兩個數是10倍關系,很想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很樂意繼續探索下去,在主動的學習環境中,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和練習,設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適當控制學生活動范圍,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通過示范,回顧舊知識提供線索和反饋等方式,成為學習的指導者;教師把自己當作學習者,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與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成為學生的合作者。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還應給學生提供討論、合作、交流的平臺。如,在教學《小數點搬家》一課中,學生獲取了小數點向左移動時會引起小數縮小的變化規律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合作、討論探索出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點也會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見解,數學課堂教學教師還應組織好學生本堂課的一些反饋,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這樣才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13
這節課是讓學生掌握利用2—5的乘法口訣來求商的方法,這即是一個教學重點,也是一個教學難點。而我卻沒有很好地完成這一教學任務。
在教這一課時,我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比如,20元錢買文具盒,一個文具盒4元,可以買幾個?孩子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買5個。但一讓他們列式,很多學生寫成20÷5=4。我領著孩子們分析了題里的數量關系,讓孩子們明確每個數字所表示的含義,但是在做時還是錯。
下課后,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我認為學生掌握不好的原因在于教師,教師在幫助學生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系時,分析的`不夠到位,怎樣利用口訣求商的問題解決的不夠好。這道題就應該這樣解決:當學生說出可以買5個時,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5是哪來的?為什么等于5?然后全班匯報,教師及時總結,在孩子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接著再出一道類似的問題,讓學生分析,使學生真正明確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14
時光荏苒,一個學期即將過去,在本期中我擔任了四年級的數學教學,下面我談談自己這個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
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余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余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一、加強口算的練習。
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二、加強小數加減乘除法的筆算。
學生在四年級上期時已經學習了整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
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
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一學期過去了,在新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取得了一些成績,如: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所上升等等,但同時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比如:
一、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交流合作學習。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后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二、個別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在本期中,我發現我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這個學習態度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作業的態度。有些學生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干自己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己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范。當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謂的“懶漢”,課堂作業不及時完成,回家作業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雖然經過一個學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學已經改觀了,但還有一部分“屢教不改”的,希望在最后的復習階段,他們能有所轉變。
針對這些問題,擬定了以下改進的措施: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給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本期已經結束,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多的成績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15
《整理書包》主要是讓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做到以下兩點。
1、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
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提出整理自己書包的要求,請同這們把自己書包里的東西掏出來整理一下,小組內說說是怎樣整理的。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確定分類標準。同時讓學生在解決自己身邊的總是中感受到將物品分類必須按一定的標準進行。
2、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
生活中的。分類是將具有同一特征的物品重新進行整理,是一個直觀的過程,而數學中的分類則是將概念根據一定的`特征進行重新歸類,是一個抽象和過程。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分類的思想,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著手,提出整理書包的要求,由于整理書包的物品都是具體,直觀的,學生可將書包的學習用品按三類進行擺放,或者按四類進行擺放,并且說說這樣分的理由。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種整理的方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分類,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了解分類的方法。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感受物體分類的方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課堂教學反思數學10-18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1-19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反思01-29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6-11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反思精選11-28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精選11-26
【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7-01
【推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7-0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熱門】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