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蘊涵著深刻的道理。講的是由于人們亂砍濫伐,原本靠鋒利的斧頭建造的美麗家園,又終究毀在了鋒利的斧頭之下。本節課一開始,我板書課題后,就用語言描述了“美麗的小村莊”:郁郁蔥蔥的森林,清澈見底的河水,湛藍深遠的天空,如詩如畫,空氣清新甜潤。接著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把小村莊的美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使同學們不由得陶醉其中。正當同學們身臨其境地感受著小山村的美景時,我一邊出示小村莊變化后的圖,一邊說:“不知過了多少年,最后這么美麗的小村莊什么都沒有了!蓖ㄟ^這種強烈的對比,巨大的視覺沖擊,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的心。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為什么會消失呢?學生們一下子產生了懸念,從而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探究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小村莊為什么會消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先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2—4自然段,找出表示變化的時間的詞“一年年”“一代代”,讓學生體會到這個變化的時間很長很長,然后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一代代的`人們都做了些什么,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如學習重點句“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边@一句時,我抓住“誰家”問學生:“你家想干什么?”學生們說出了 “蓋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種種人們只顧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無情,內心的體驗也更加強烈。最后,通過寫話練習,增強環保意識。
學生通過感情朗讀課文以及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了課文內容,并理解了含義深刻的句子。在學生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的基礎上,最后我設計了一個環節:學到這,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些啥?把這些話寫下來,通過小練筆來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學生們都能聯系實際告誡村莊的人們以后不要破壞環境,要愛護大自然,否則會受到大自然最嚴厲的懲罰。從而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珍愛大自然的感情。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燕子》一課是本學期語文課教學的開篇課文,同學們經歷了近一個月的假期休息、玩耍,剛回到學習狀態中,對學習方法、學習過程肯定存在著陌生感,還沒回過神來。為了順利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非常注重新課的導入:
1.讓學生從生活中了解燕子的特性引入。從平時觀察到的燕子的特點,了解燕子飛回北方的'使命標志春天到來;
2.讓學生描述春天的美景;
3.用一個非常美麗動人的故事導入;
4.從圖入手。
先把這些美的物、事賦予學生,讓他們在美的境界中去接觸課文、學習課文,這時,同學們的心境就會不同,就自然地把情融入文中。從他們朗讀時入情入境的聲音、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不是單純地在學習文中的語言文字,他們是在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著美好的春天,美好的生活,根本體現不出是在學習本學期的開篇課文,甚至效果比以往還好。
我認為這樣的設計并不光想到讓學生快速進入課文學習,也是讓學生更快融入到文中,更好地與文中的人、事、物進行的一種心靈上的碰撞,情感上產生共鳴,更好達到學習語文、提高他們的素養的目的。這也是我在把握生與師、生與文本對話的尺碼的體現。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一、聽記考查。
內容:聽寫短句。
難度:較大
5人滿分。沒有得滿分者因為“地”寫成“的”,漏字、錯字“游”、“箏”而扣分。
反思:“的”、“得”、“地”,平時沒少強調,學生總是不能正確使用,還要在學習中不斷滲透,加強訓練。
二、說寫結合。
主要考學生對課文《荷花》的理解和運用。32人基本上理解題意并能得滿分。因為平時強調過要緊扣題目進行說寫,因此,凡是廢話連篇的(小作者:媽媽,帶你去看個東西。媽媽:什么東西?小作者:好看的東西。媽媽:好的。)一律扣一半或零分。
三、語言基礎。
總體戰況:慘敗!
原因分析:
看拼音寫詞語:20人滿分,“襯衫”和“仿佛”倒過來寫了,“黎”字幾經強調還是很多學生寫錯。
形近字組詞:20人滿分,本來很容易的題目,往往最容易丟分。很多學生把“睛”看成“晴”了;對“裁”的把握也不準。、
量詞填空:44人滿分。失分的兩個人主要是照著抄都抄錯!
反義詞:10人滿分!俺林亍焙汀半y受”失分最多,主要是沒有理解好詞的意思,平時也沒充分挖掘教材里的反義詞!皽p少”錯的'也不少,語感和積累都需要加強。
四字詞語:11人滿分,錯別字,錯別字,錯別字!
比喻句:13人滿分,主要失分在于第二句,還是練得少了。
一句話總結:這語言基礎真不扎實,平時的教學還需要找準語言訓練點,扎扎實實教語文。
四、積累運用:
歸類四字詞語:12人滿分。錯別字,忘記了,不會寫都有。
想象寫句子:35人滿分。失分的主要還是錯別字。
環保標語:43人滿分。3人失分因為錯別字。
五、開心閱讀:
1、ABB:33人滿分。還是基礎不扎實,學了那么多ABB,每次要用的時候都忘記。
2、反義詞:16人滿分,這道題可以聯系上下文來尋找答案的,很多學生要么不理解,要么不會找。
3、一字多義:26人滿分。說真的,這道題還真難!比以往遇到過的題目難很多。
4、選擇題:32人滿分。
5、想象說話:33人滿分。失分的一部分為錯別字,一部分為理解錯誤。沒有理解題目的意思,保護動物保護過頭了。
六、快樂習作:
大部分學生都是寫回自己在第一單元寫的習作,小部分學生臨場發揮,寫得比第一單元習作還要好。但還是有好幾個,沒有家長做寫手,就什么都不會。其實也不是不會,是平時依賴性太強了,老是想著有家長代勞,皇帝不急太監急!
評講試卷的時候,我讓學生自己上來講試卷,自己做錯了哪道題,為什么會做錯,也許他們的現身說法總比我的“一言堂”好吧。
以后測驗最好在講完課后隔一兩天就進行,這次測試,因為公開課的問題,拖了一個星期,很多東西都回生了。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山村的早晨》是一首現代詩歌,,課文描繪了山村的美麗和寧靜,展現了山村里人們生活的祥和,愉快,表達了對山村的熱愛和向往之情。讀講之前,老師讓學生自讀質疑、小組討論、互助解答,促使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并在小組討論中發表獨立的、富有創造性的見解,生生之間得以充分交流。學生們仍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向老師提問,在教學過程中相機插入解決。
我想,要把閱讀課上成真正意義的“讀書課”,多讀是必要的,但是要在多讀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孩子們真正有所感悟、體會才行。所以在教學中,我較注重教會學生正確的朗讀技巧,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把文本內容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我在閱讀教學中始終堅持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逐步培養孩子“讀出神,讀出味”的良好閱讀能力,加強感悟,加強體驗,深入到作者潛意識的層面,理解作品,并且能夠把自己的感情借助文本和自身的感受表達出來。
從寫法上看,主要是反復手法的運用。在這三節詩里,每節詩的一、三行,句子的構成方式相同,短語“走進畫里來了”六次重復使用。這種同一短語有規律地間隔反復,即從勞動、梳洗、晨練三方面標志了三節詩的'具體內容,也鮮明標志出詩的音律節奏,使得前三節詩所描繪的那幅“水墨丹青”,由靜而動,賦予了山村之晨以無限活力,給人以動的美感。
主要抓住早晨人們生活的場景,通過男女老幼的活動——牧童放牧、媽媽擠奶、姐姐汲水、小妹梳妝、爺爺打太極拳、哥哥長跑,從他們歡欣喜悅的表情中,從他們美麗的衣著和精心打扮的舉止中,從他們認真的晨練中,反映了山村人們生活的祥和美好。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的結構非常清楚:
1——6自然段告訴我們為什么要珍惜時間;
7——9自然段圍繞著怎樣珍惜時間和作者的感受寫。
為了說明“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毕葘懥税职值睦斫猓鹤蛱爝^去了,就再也不能回到昨天;小孩長大了,就再也不能回答童年;將來“我”的生命里的所有時間過去了,也會像外祖母一樣永遠不會回來。再此,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边@句話的'理解。孩子們很會說。例如:幼兒園的生活很讓我懷戀,但我永遠也回不到幼兒園的生活里了;我出生時一點點小,那么大了;我昨天犯了錯誤很后悔,可我永遠也回不到犯錯誤之前的時間里了……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介紹了南沙群島美麗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字里行間包含著對南沙群島的贊美與熱愛之情。
在初步感知課文時共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南沙群島的美麗:地理位置、物產豐富、景色迷人。再逐段理解,體會每個部分所介紹的特點。其中第二部分物產豐富所用時間較長,不僅要理解“蘊藏、貯存、用之不竭、曾母暗沙”等重點或難理解的`詞語的意思,還要讓學生感知本段總——分式段落結構的特點。以及為什么稱南沙群島為“巨大的藍色寶庫”這個總領問題。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大部分達成了這一段的教學目標,不過我感覺引導講解的多了一些,學生接受的比較多,但自主理解、體會還不夠,特別是“海洋動力”中的潮汐能,盡管花了時間描述和講解,但是學生還是沒有一個深層的認識,今后在這方面還要抓一抓學生的課外閱讀,我準備另外再找時間補充些視頻資料,將這一塊補上去。
第三自然段與第二段結構相似,因此在寫作方法的理解上比較順利,用時也不多,嘗試著放手讓學生自己找找“景色迷人”體現在哪幾個方面。相對而言理解的難度比第二段要簡單一些,配合圖片進行理解,以學生自己說為主,重點指導理解“翡翠與藍玉合璧”、“碧波浩渺”、“蔚為壯觀”的意思。再指導朗讀。從效果來看,理解的目標已達成,學生也比學第二段更加自主、參與性更高。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后反思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做到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入的了解了課文內容,懂得了只有開動腦筋思考,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道理。同時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畫楊桃教后反思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了作者先略寫了父親教導我畫畫要實事求是,接著具體細致的敘述把楊桃化成五角星的事。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描寫,生動形象的說明了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結果的思想方法。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了課文內容,在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無論做什么是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路旁的橡樹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內容,培養了學生聯系實際的能力,學生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了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掌握了本課生字詞。理解了小村莊過去和毀滅的原因,激發了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燕子專列教后反思
學習完本課,學生對本課的重點詞句有了一定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愛護動物、保護你環境的意識。讓學生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誼。
翠鳥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課本中的生字,能夠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驗到了翠鳥的`美麗可愛,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珍珠泉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了珍珠泉的美麗積累了優美的語言,從而培養了學生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荷花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學會了本課的生字詞,在欣賞荷花美麗的同時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激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古詩兩首教后反思
本科結合古詩學習的特點,采用多種誦讀方式,激發了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燕子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把握了燕子的主要特點,體會了文中精美的詞句,培養了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揠苗助長》是S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寓言。講的是古時候有個農夫為了能夠讓禾苗快些長高,而將之一棵一棵往高處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有趣故事。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本課生字詞語,讀懂課文,并能從中明白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從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在第一則《刻舟求劍》的教學時重點教會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點撥下自讀自悟,掌握學習的方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課教學基本上能夠達到我預期想達到的教學目標,所以在聽完課后,老師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本課教學無論是老師的`教學模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真正貫徹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確實落實新課程改革。在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上做得到位,也是這節課的亮點之一。首先,在初讀課文的設計上,能夠讓學生帶著問題初步感知,并能利用觀看動畫課件,讓學生整體感知。再讀課文時,帶著一定難度的問題深入學習,步步深入,循序漸進,自瀆自悟,在小組里合作探究,真正落實單元目標,突出教學重點,敢于放手,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機會,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延伸,將自主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但不足還是存在的,如果教師能夠更全面地關注全體學生,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那將更錦上添花。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正視自己的優點,禰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斷成長。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經過三上教材的試教和習作反饋,我們欣喜地看到,蘇教版國標本緊扣《課程標準》習作教學理念,一洗陳舊思維定勢。以“勇立潮頭敢當先”的魄力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設計匠心,從三年級開始全面推出習作教學科學序列。
習作教材特點分析
上、下冊習作教材的編寫意圖是一脈相承的,既有螺旋重復,又有質量提升。從下冊看,習作教材的編寫特色更加鮮明,主要體現在“三本三從”六個特點上。
1.本位轉向。
即從片面應試為本位轉向以兒童發展為本位。在以應試為本位的前提下,老師和學生都圍繞著考試的指揮棒,哪管兒童獨有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如興趣、注意、思維、記憶等規律。只管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和成人的語言、見解、認識與思想去要求或指導學生習作。兒童不再是習作的主體,卻被異化成作文考試或“奉命”作文的機器。要么猜題押寶,要么背、抄、套作。一味要求通過觀察抓特點、巧選材,立意要高,描寫要生動形象,不管你習作空話、假話、言不由衷,只要騙過閱卷人的眼睛,得高分就好。蘇教版習作教材一開始就突出“兒童本位”的理念,關注學生年齡、生理和心理特點,一反以往偏重于回憶性習作訓練,安排的話題都是寫兒童最感興趣的,且剛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現在和他(她)生活、學習、游戲在一起的人。從《脫棉衣》到《小草中的發現》,從《我的朋友武建設》到《肚子再也不痛了》……哪一篇習作不為兒童所喜聞樂見又樂寫、易寫呢?
2.本體確認。
即對兒童習作本質的認同,還兒童習作的本色。小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對事件的認識,。多源于感觀和形式多樣的活動,而不像成人以理性成分居多!墩n程標準》有一段針對第二學段習作的話,很明確:“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边@就是兒童作文本體觀的內涵所在。習作不是創作,也不是文學作品。它是一種自由的、真實的、有自己個性的表情達意的練筆或書面交際活動。蘇教版習作教材在創設活動情境和提供同齡人本體、本色例文以及互相交流方面,引導兒童習作向本、真發展。
3.本源回歸。
即從立意本源(老師預定中心思想或設定命題)走進生活本源。長期以來,“立意本源”的習作理念一直占統治地位。兒童的構思、選材、謀篇、用詞、造句和老師的批改、評價、反饋等一系列操作環節,都必須遵循“立意本源”這個理念。老師命題或框定中心思想之后,不管兒童有無這方面的材料和認識,都必須寫。寫不出的學生只能靠胡編亂造或抄襲或他人代筆來完成習作任務了。其實,兒童習作本源應來自于日常生活,習作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從觀察、體驗身邊的人、事、物人手。正如《課程標準》所說:“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三年級下冊的8篇習作教材,均來自兒童熟悉的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兒童都能在各自的生活環境和前期經驗中找到與之匹配又易于表達的“相似塊”。蘇教版習作教學已回歸童真、童趣的生活,踏上了一條返璞歸真、正本清源的康莊大道。
4.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
要開闊兒童的習作思路,啟發自由表達,能自主選擇表達材料,關鍵是要開放作文內容,擺脫封閉式思維的束縛。以往以命題作文為主,題目大多封閉在《記一件難忘的事》、《童年趣事》、《記一個助人為樂的人》、《美麗的校園》等等一類圈子之內,為一代又一代小學生所操練。有的老師提供現成的材料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寫“葫蘆文”;有的為學生列好提綱,提供語串語詞,寫“框架文”、“喂食文”。而通觀本冊教材,習作內容堪稱“貼得緊、放得開,前有孕伏、后有鋪墊,內容資源有機整合!彼^貼得緊,是指貼近兒童生活、貼近閱讀教材內容、貼近兒童前期經驗。放得開,是指內容開放、思維發散。例如《習作2》,“畫一張像,寫一寫”,可以畫同學、老師、家長,還可以畫想象中的人。除了寫外貌,還要寫寫性格、愛好。導學既寬松,又富有啟發性層次性。又如《習作1》,通過圖文對照學例文,知道怎樣按內容分段寫。然后在兩組圖畫中,任選一組寫,也可以自找課外的一組連貫的圖寫。例文淺顯、易仿、能創,導學又關注兒童興趣和認知的差異性,尊重學生多向選擇,處處體現開放性和人文關懷。關于“孕狀”、“鋪墊”、“資源整合”這一特色,它又像一條暗線貫穿于整套教材。例如,一年級課文《秋姑娘的信》中有“給小樹裹上冬衣…”的內容,本冊《習作1》例文就有給小樹“脫棉衣”的句段,前呼后應,長線聯系;二年級有“舐犢之愛、烏鳥私情……”的讀背練習,本冊《習作4》的例文《烏鴉反哺》,學起來也就不陌生;二年級有口語交際課“買文具”,本冊《習作4》,看類似買玩具的圖寫一段人物對話,應該說是用不同語言形式呈現熟悉的“相似塊”;三上《習作2》有《我的自畫像》,重在寫外貌和長相,本冊《習作2》又有寫“畫像”(畫別人),除了寫外貌長相,還要寫寫性格、愛好,似是一種習作反復,實則是螺旋上升。
5.形式從單一走向多元。
如前所述,以往的習作是在單元練習里安排一個題目,然后按要求作文;旧鲜牵骸懊}(或半命題)+提示+要求”——單一的線性呈現方式,大多是空泛的說教文字。而蘇教版習作教材呈現方式是多元的`、立體型的:有的是配圖例文——導學語——遷移性圖畫導寫;有的是激趣導人——配圖例文——討論合作——選圖仿寫;有的則是提供數條素材資料——配圖想象——圍繞話題寫介紹文等等,可以說形式活潑多樣,圖文簡明生動,促動兒童自主習作、自能作文。
從習作體裁形態上看,有記事、有寫人、有日記、有童話,還有隨筆和說明式介紹,形式上不拘一格,讓學生自由表達,發展個性。
6.思維從手腦分離走向手腦合一。
多年來,在片面追求應試的扭曲下,我們沒能讓學生自主地表達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寫我心”,常常是“用自己的筆寫人家的話”,習作者的手與自己的大腦思維處于分離狀態。教學歸根到底就是一門思維科學。學生習作其實就是其大腦思維成果的物化。教材編委、特級教師高林生先生運用腦科學,針對蘇教版習作教材的運作機理,作了一番精辟的分析:“選材與構思是一個人接受外部信號刺激,調用自己已有的相似塊,使用內部言語,根據話題要求所做出的相似激活、相似選擇、相似重組、相似匹配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過程!边@段話把手腦合一的重要意義和內隱操作說得很透徹。蘇教版三下習作教材利于激活學生思維、促進手腦合一,易化兒童習作。例如《習作8》是編寫童話故事。故事怎么編?學生能很快地從上學期“擺玩具編童話故事”找到文體“相似塊”。至于本冊是圍繞“習慣”這個話題編故事,學生除了從話題示圖中得到信號刺激,拓展思路,還能從1—6冊習慣篇教學中選擇到一系列匹配信息,有事可思,有話可寫。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睆恼麅越滩牡脑O計看,每次習作的版面都是圖文并茂、多姿多彩、形象鮮明生動,還有同齡人謄寫例文的視覺美。教學中,再適當配以音響、音樂,視聽交互感染,能有效地促動學生樂于用腦、易于動筆、手腦合一的進程。
教學策略與基本步驟
理解編寫意圖和抓住新教材特點,實施新的教學策略與采用求真務實的操作步驟,是有效導學、不斷提高習作教學質量的關鍵。
“制度作文”與讀寫遷移式小練筆結合
所謂“制度作文”,是指教材中規定的習作。一學期下來單靠8篇習作顯然是不夠的。魯迅先生曾經指出:“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边@里的“多看”,指閱讀,要大量閱讀。這里的“練習”,指練筆,要多寫。筆者認為,結合閱讀進行嘗試性運用練筆,是提高小學生表達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徑。張慶先生說到讀寫結合時要求:“長線”孕伏積累,“多布云彩”;“短線”相機滲透,機動練筆,做到“長短結合”、“大小互補”!伴L線”應該是一種隱陛的言語積淀,有一個先吞噬后反芻——吸收、內化,再到傾吐的過程。而“短線”則是一種顯性的,“趁熱打鐵”式的小練筆。例如,學了《雨點》,讓學生仿照句式續寫不同的句子:雨點落進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又如,學了《拉薩的天空》之后,就按照課文開頭段總寫的句式結構仿寫:?谑莀__________。那里的天空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再如,學了《飛馳在高速公路上》,可以按課文段式層次,用上“這條河好寬哪!——這條河好長啊!——這條河好美啊!”開頭學寫三段話。還有,學了《小露珠》之后導學:假如你是一種小植物(或小動物),會對小露珠說什么呢?先互相說說,然后寫下來!@些因勢利導式語言實踐,既有句式歷練,也有段式的嘗試運用。這樣,不但有助于學生對課文表達的理解,又為習作儲備了怎樣表達的語言材料。再加上教材中“語串”讀讀背背的積累和內化,已為兒童自主建構句段、重組相似模塊、習作成篇打好了基礎,做好了鋪墊。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在教學《瀑布》一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激情引入,整體感知。
首先我激發興趣,創設情境,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又被多媒體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真實的瀑布,動人的音樂,激情的范讀,三位一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的心弦被扣動,思維被激活,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通過讀,感悟語境,體會氣勢。
文中第一節比喻瀑布的水聲“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讓學生觀看“浪濤翻滾,松濤轟鳴”,的動畫,在此基礎上學生感情朗讀,揣摩作者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聲奪人的非凡氣勢。這樣避免了對比喻句作復雜的講解,讓學生從自身體驗語言的美麗,體會瀑布的雄偉氣勢。文字的音效化將學生的體驗與重點句的'欣賞,理解結合起來。
3、質疑啟思,突破難點。
新課標特別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要讓學生自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歡哪小節?”“讀了這小節,你發現了什么?”這些問題促進學生作個性化的選擇性學習。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孩子能自由、大膽地參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思維碰撞、相互啟發,在協作交流中逐漸學會與人交往、溝通,消除人際交往中的自卑、緊張心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可能。這樣營造了民主、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構建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的新型師生關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用“掛”與“襯”作對比,引導學生觀察動態圖,此時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與“白銀”的相似以及“襯”字的貼切。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以語言文字為依托,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審美陶情,融為一體。
欣賞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錄像展現了第三節描寫的近看瀑布的情景。當學生欣賞到瀑布飛流直下,騰起水汽,緩緩飄落,如煙、如霧、如塵的美景時,他們陶醉了,此時的情感與作者產生了共鳴。為這種親自體會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悅。這種審美感知力也就是審美素質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賞了瀑布的壯麗和柔美之后引導學生自讀感悟,互讀點評,用聲音之美展現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在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在讀中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在讀中獲得美的享受,進而達到純熟的境界。贊科夫說“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應當是這些感情的自然結果!
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雖然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朗讀,但學生模仿朗讀多過于自身慢慢從朗讀過程中體會。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綠手指》講了一位老奶奶而十年如一日,滿懷信心地培育純白色的金盞花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園藝所重金懸賞純白的金盞花,老奶奶盡管覺得不可思議,但很想試一試,經過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種子,栽種花兒,最后經過驗證,老奶奶培育出了純白的金盞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盞花。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塑造一個充滿理想、滿懷信心、堅持不懈的園丁形象。
本文講后感覺課堂語言引導不夠,特別是奶奶種植過程,無法詳盡描述,需要課前深度挖掘教材,組織語言,構成高效課堂。
經過反思,我自己在下面也思考了一些意見,如下:
1.也可談話導入,師:“同學們你們見過綠手指嗎?”生:“沒有”師:那么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去認識一雙特別的手綠手指。
2.結文部分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遇到難題時是怎樣做的,再對比老奶奶的20年如一日,進行深切體會。
希望自己下一步會越做越好!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最近,我與學生一起研討課文《驚弓之鳥》時,有意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在大多數學生根據課文后面的思考題,對射箭高手更羸的經驗之談表示認可和贊揚后,也有少數同學談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我們應該從這只可憐的驚弓之鳥身上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我們不能像這只大雁一樣,只因為被箭射傷過,后來一聽到弓弦響就驚惶失措地墜落到地上。我們班上不是有的同學曾經因為某次考試不理想,受到家長的批評,現在一聽說考試就害怕嗎?這個學生由落地的驚弓之鳥談到了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經受挫折的能力;這是本課教參書上并未涉及到的`內容。我帶頭為他的見解鼓掌。
還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更羸的所作所為不值得稱贊,因為他不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明明知道那只受傷的鳥不能再受驚嚇了,但為了在國王面前顯示自己的高明,又故意拉動弓弦,使那只可憐的鳥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擊,摔落在地上。鳥是人類的朋友,更羸的惡作劇有點殘酷無情了。──這位學生獨辟蹊徑,居然能從保護鳥類的角度來談感受,體現了孩子們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體驗特征。同樣,這樣的感受內容也是教科書上沒有的。雖然有的學生認為此說法有點牽強附會,但她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且言之有理,這一點就值得充分肯定。我又一次帶領全班學生熱烈鼓掌。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花鐘》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帶有濃厚科學性的閱讀文章,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一樣的花會在不一樣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植物學家有意把不一樣時間的花種在一齊,把花圃修建得像鐘面一樣組成花的“時鐘”。這些花在二十四小時內陸續開放。人們只要看看什么花剛剛開放,就明白大致是幾點鐘,真是奇妙!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感悟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周圍景物的方法。仿照課文表達方法,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陶冶美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其中,難點是“在理解課文資料的基礎上,學習用不一樣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合理利用合語文課程資源。語文課程資源相當豐富,它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在教學《花鐘》時,學生除了從教材上獲取信息之外,我有意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帶給了有關花鐘和有關各種花的信息資料,有助于學生理解、體驗、感悟教學資料,尤其是課前,我要學生去查找有關不一樣的花在不一樣時間開放的資料在課中交流,使課內外相結合,使語文學習走向生活,另外,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閱讀期盼,從最搞笑的段落學起,打破了順序式的教學模式,并對文中的資料進行了取舍,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
突出語文教學的重點。《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用心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的潛力,因此,我在進行《花鐘》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時,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更是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潛力,尤其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述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在理解、朗讀、感悟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獨特感受,教師只是在閱讀實踐中,讓學生自我建構,學會閱讀。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翠鳥》是一篇精讀課文,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活動和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艷,體態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教學本課時,我從興趣入手,先讓學生反復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只鳥為什么叫“翠鳥”?如此不僅讓學生體會翠鳥外形的美麗,喜歡翠鳥,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迫切希望對這種小動物有更多的了解。于是,我放手學生自學課文第二、三自然段,體會翠鳥動作的敏捷。最后,小組討論“翠鳥的捕魚速度和它的外形有沒有關系?”進一步理解翠鳥特點,突破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在合作中品嘗到成功的體驗。整節課輕松愉快,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小蝦》一文的教學,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讀寫結合的方式
課文是北師大版三年級第四單元“可愛的小生靈”中的一篇課文。文章第三自然段寫的是小蝦非常有趣,是文章的重點段,也是教師執教的重點,它是通過寫小蝦吃食很小心來說明的。文中具體寫了小蝦吃食是怎樣小心的:“先……然后……接著再……直到、才”等詞語,把小蝦吃食的有順序的動作寫得生動、具體,突出了小蝦吃食很小心。為使學生體會這段話是如何寫具體的,我先用不同形式的讀理順文章,再找出表示順序的詞,并告訴學生:“有順序地說話能使人看得清楚聽得明白!弊詈笞寣W生用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說一段話,學生在充分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后說:“放學后……”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引導學生以讀段訓練為重點,著重注意一段話里面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系,這樣既承接了三年級的字詞句的訓練,又為以后的習作打下了基礎。這一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又提高了能力,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天地,從而也為夯實寫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小組學習的方式
本課第三、四兩個自然段結構相似,第一句都是總寫小蝦特點,后幾句都是圍繞這一特點具體寫的。教學時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第三自然段,在體會了小蝦有趣的特點之后,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小蝦脾氣不好的部分,學生在學習中采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獨立品悟的基礎上彼此交流。這樣不僅深入理解了小蝦的脾氣,還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還有幾點體會值得在今后的教學中學習借鑒:
一、抓住重點
本單元的主題是“可愛的小生靈”,教學重點之一是“激發學生仔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在教學中我還應該多注重從學生情感上培養他們對小動物的喜愛。作者怎樣知道小動物的可愛?是長期仔細觀察的結果。正因如此,作者才把小蝦的樣子、吃食、脾氣寫得活靈活現。我們在學習中不僅要學習作者寫文章的方法,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樣寫出來這篇文章的。如果課堂上激發了學生觀察小動物的興趣,那么在寫作時他們自然會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二、學會備課
平時我們的備課通常是面對一篇文章先讀一遍,再看看教參和參考資料,然后就開始備課,最后在教學時把教參要求的內容講出來。通過這課的教學,我知道了備課時不要著急看教參,要以讀者的角度去反復讀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打動了你,教學時要把這種感受也讓學生體會出來。另外每一課的教學都要對照課標要求,想一想這課教學要落實哪一點,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落實。備課點子應打在研讀教材上。教師在讀文章時要能把握作者的思路,把握編者的思路,領會其意圖后,再從內容上設計教案,從表達方法上設計教案,從而達到真正備課的目的。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04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04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04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24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1-28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教學反思06-01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1-13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教學反思07-09
【推薦】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03
【精】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