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20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1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體現了鄉親們淳樸的愛。
本節課以“走搭石”為切入點,是因為“走搭石”中含著“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引導學生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學中,我讓在初讀課文后,先了解什么是“搭石”,再以課文中的關鍵短語“家鄉的一道風景”為線索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體悟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一道風景。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含著的謙讓美,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扒嗄耆恕焙汀袄先恕弊叽钍w現的敬老美同樣是家鄉的一道風景。最后以反復誦讀最后一節“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苯Y束教學。一節課下來,教學過程較流暢,重點也比較突出,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標。特別是在三個走搭石的畫面的教學中,學生都能較好地抓住重點的字詞去體會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理解了搭石是家鄉的'一道風景,也是劉章爺爺心中的一道風景。
在教學過程中我對一些重點詞語的教學還是動了一翻腦筋的,也運用了多樣的方法,有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想象畫面理解,聯系生活體驗理解,也有教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等。比如在初讀課文后認讀生字詞時,不但要求學生讀準,部分詞語還隨機地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義,比如認讀“俗語”一詞,讓學生說說文中出現了哪句俗語?讓學生明白什么是俗語后再拓展:你還知道哪些俗語?在教學“協調有序”一詞,學生對“協調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協調有序”。在“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兩個詞語,是讓學生通過想象畫面來理解,結果學生描述的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畫面并沒有我預想的那么美。課后反思一下,生活實際中學生根本就沒看到過這樣的美景,也難怪想象不出,如果當時能有圖片的補充展示,學生一定會理解得更深。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一些細節的處理也是欠缺的,今后在研讀教材方面還是要多花工夫。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2
《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文章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寫的一篇科技類說明文,文章僅用了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難點: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語文學習真實有趣,激發了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
網絡中的信息浩如煙海,面對如此龐大的信息量,我們的學生該怎么辦呢?我們既不能過高地估量網絡的功能,認為網絡上的信息足能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在教學時,先提出學習的任務,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到網上查找,而自己卻很少了解網絡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學生在網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給學生幾個相關的網站,讓他們在其中學習。教師省卻了讓學生查找資料的過程,而學生的視野被禁錮了。
為了使學生更有效地使用網絡資源,方便快捷地學習,課前我先讓同學們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同時,基于網站內容來源于書本,而要高于書本;專題網站要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專題網站應具有擴展性等特點。我查閱大量資料制作了網絡課件。這樣的網頁中有學生自己搜集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倍增。
課前我還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能較充分地對網頁中的內容進行閱讀了解,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幫助認知速度慢的同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這種方式來構建學習內容。讓學生在網絡化教材的學習中,去決定他的學習方向。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而教師也由學習內容的傳播者變成學生的學習導師,合作伙伴和學習顧問。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學生如何選擇學習方向,篩選信息,判斷信息,這些實際都是一個學習化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甚至可能會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學習內容,豐富課程本身的內容。這也給了他們充分思考問題的時間。
上課時,我就從三個方面入手,與學生交流談話,讓學生發現問題主動質疑。
(1)齊讀課題,當你看到這個課題,在你的腦海里閃現過哪些疑問
。2)在你初讀課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問?
(3)有沒有讓你感興趣的,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學生的思維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什么是“呼風喚雨”?“一世紀”是多長時間?“呼風喚雨的世紀”是哪一個世紀?為什么說是“呼風喚雨的世紀”“發明”和“發現”有什么區別?“呼風喚雨的英雄”是誰?它是靠什么來呼風喚雨的?怎樣理解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學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有了興趣,他們已完整地構建了自己的學習內容。我認為按照這種方式構建新的語文課程體系,將使語文教育發生根本的變革。
2、培養創造性思維,學生是主體,教師做引導。
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信息由單一化到多元化,學生由被動接受到自由選擇,自主探索,部分學生極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課堂處于失控狀態,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容易導致學生水平的兩極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學在對學生的學習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時,也對我們教師駕御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課件設計的問題,導向性一定要強!叭蝿铡痹O計要有明確的目標。我的縱向欄目主要幫助讀懂課文。我的橫向欄目重在激趣,升華主題,開闊視野。
其次,注重思維策略的訓練。
(1)用“發散思考思維活”策略訓練小學生如何質疑。啟發:當你看到這個課題,在你的腦海里閃現過哪些疑問?在你初讀課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問?當你瀏覽網頁時,有沒有讓你感興趣的?強調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問題,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
。2)用“理解深刻有見解”策略訓練學生如何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提問:科學永無止境,本文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查閱閱讀平臺,了解科技歷史,關注科技發展,形成了深刻的見解,自然也會對科技的未來充滿信心。
注重對學生的幫助引導。教學決不能放任自流,學生如果目標不明確的,就等于在大海撈針,花時間多,收獲卻不大,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世紀”“呼風喚雨”的意思,知道“20世紀”到底是多長時間,我讓學生直接進入第一部分進行學習,使同學們一目了然;20世紀都有哪些科學技術成就?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相互探討,然后有理有據地講明自己的理解——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學生通過對比20世紀前后人們的生活的不同,對這句古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說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上要讓學生積極發言,但敢說的前提是會聽,我要求學生要特別注意“聽”,他們會聽老師提出的重點和要點,同學回答問題時也認真地聽,并做到了回答問題時不說重復話、不說半句話,敢講自己的發現和見解。真正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
3、用美好的心靈暢想未來。
教育的責任在于幫助學生從美好的角度,想象人類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義。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看閱讀平臺,聽新聞聯播,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學生明白了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艱辛的努力,才有豐碩的果實。課堂上還安排了一次暢想活動,“我長大了……”大家談。“我長大了要開通星際航班,讓地球上的人們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薄拔议L大了……”一個爸爸媽媽是醫生的孩子說,“大了要當個醫學家,發明一種藥,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長壽!
給學生一次想象與表達的自主空間,能將愛與理想的種子種植在孩子們陽光燦爛的心田,喚起學生真誠、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懷,誰能說這不是教學的精彩和感動呢?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的成功之處是:科學常識性說明文,設計不好就容易成為資料展示廳或者科學常識課,失去了語文的本真,缺少語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學這課時始終圍繞理解、品味、運用語言來進行,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凸現語文學科特點;在引領學生理解、品味、運用語言的同時,讓學生體驗20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體會說明文的特點。
三、不足之處
上完本課后,我認識到自己在落實方面到位,重難點突出,但在上課時的語速過快,沒有給足孩子們思考的時間,小組合作交流時間太短。教學過程中,遺漏了一些知識點。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通過理解課題引起學生探討20世紀科技迅猛發展的熱情,引入重點段的學習。接著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地學習。品讀詞句,學習表達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聯系所查閱的資料,想到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等事情的意義,想到電視、電話等事物的飛速發展;再通過課件出示有關文中列舉例子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科技的發達;同時,通過朗讀的指導,使學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最后拓展升華辦一張科技手抄報。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3
我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圍繞“從哪兒體會到長城氣魄雄偉?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習。根據學生的討論交流依次學習了課文的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遠看長城氣魄雄偉,初讀了解了長城“長”的特點,然后結合文中的插圖,學生不僅理解了“蜿蜒盤旋”這個詞語的意思,還發現了長城“曲折”的特點。通過個人讀、男生讀、齊讀等形式讀出了長城的雄偉氣勢。在教學第二自然段“長城的結構和作用”時,讓學生通過讀了解到長城“高大堅固”特點。然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參考書上第二幅圖,試著用簡筆畫畫出長城的結構圖。并想像當時秦始皇的.軍隊是怎樣利用垛子、了望口、射口、城臺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的?從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長城的設計巧妙,特別在軍事防御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初步領略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第三自然段為了讓學生從內心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不易,通過與現實生活的比照和朗讀去感悟,提升學生的情感,創設情景“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么?”讓學生由衷認識到“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抓最后一個自然段,提煉兩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這種處理教材的方法是否可行,還有待思考。不過,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興趣濃厚,朗讀充分,感情充沛,特別在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學生發自內心對長城的贊嘆和歌頌。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4
艾青這首《下雪的早晨》是描寫在一個下雪的清晨,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無憂無慮地玩耍。從字里行間無不感染著我們,讓我們想起了童年美好的時光,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對童年的眷戀,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純真生活的熱切希冀。
根據詩歌教學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 了解作者,了解背景,“走近艾青”的實踐活動
由于詩歌語言凝練,跳躍性較大,有學生不易讀懂讀透的地方。所以結合本課的重難點,課前我與學生進行了“走近艾青”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了艾青在詩壇的重要貢獻以及這首詩的寫作年代和創作背景,為更深入地理解詩歌作了鋪墊。
(二)營造氛圍,引生入境,注重情感熏陶而又不乏學生自主選擇
課上,我運用“范讀”,使學生借助聽覺形象進入文章的意境,這不僅幫助他們準確把握詩歌感情基調,還使他們對詩歌的韻律美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認識,使他們感到了學習詩歌是一種美的享受。并且引導選擇,讓學生思維個性飛揚。在閱讀教學中,我讓為學生身臨其境自讀感悟。如: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個場景?找一找,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三)結合學生心理年齡特點,深入淺出地滲透對意象的解讀
意象和意境是詩歌創作或詩歌欣賞當中都是很重要的。我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深入淺出地滲透了這兩個概念的教學。如在學習第2小節時,我注意啟發了學生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并請學生反復朗讀,讀中想象,揣摩作者的情感,使學生明白了詩人是通過對孩子的描述,來表達他自己的情感。
(四)視聽并重,開拓思維,啟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
在第1小節中,啟發學生想像飄雪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引生入境。讀第2小節時出示濃密的樹林圖片,讓學生感受那郁郁蒼蒼、樹影斑駁的環境美,想像孩子在樹林中玩耍的情景,感受孩子的可愛、活潑、無憂無慮。讀第3小節時,通過圖畫引導,請他們想像這個孩子是誰?詩人為什么會在這個下雪的早晨想到他?我盡量激發學生大膽想像,力求他們通過豐富的想像去演繹詩人的情感,從而產生共鳴。
課程講完了,靜下來慢慢思考,思考課前的精心準備和課中學生的反應,思考學生在課上對文章的理解和針對這種情況我需要把握的方向,進一步思考文中的意境和學生理解需要把握的要點。我想,需要進一步完善之處:
1.一、二小節表面看語言明快,但自始自終都在表露著詩人憂郁、壓抑,渴望從煩惱中解脫獲得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種感情,學生并未完全體會出來。
2.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學生對課文的朗讀還是不夠到位!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5
《女媧補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我國歷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邊想象畫面。了解女媧為什么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于奉獻的精神。
首先在講課前,我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包括理解生字詞,熟讀課文,查找有關女媧補天的資料。這樣,在學生還沒有學習課文之前就已經對課文比較了解了,為進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思考,和同學討論來讀懂課文。先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對課文中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鼓勵他們先自己解決。弄不懂的向同學和老師請教,互相討論弄懂。然后就“思考·練習”第二題展開討論,讓他們各自發表自己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在小組討論時,我要求小組長給組員明確的分工,各自學習不同的'自然段,再把理解的內容向小組長匯報,小組長再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學習情況。因為分工明確,每個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課堂氣氛活躍。最后通過有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重點朗讀了描寫自然災害和女媧補天經過的段落。
在理解課文之后,我請同學說說自己查到的有關女媧補天的資料。學生的發言十分精彩。有的同學找了女媧的資料:傳說在天地初開時,大地上并無人類,女媧便摶黃土做人并使他們活起來。女媧每天勞作,十分辛苦,這樣才有了人類。有的同學找到了天塌的原因:因為風神和雨神斗法,弄得天塌了一塊。還有的同學把女媧補天的故事講得更完整,而且不同的同學找到的故事情節也不太相同。因為本文是童話傳說,隨時間的推移,很多人給它潤色,所以,相同的故事,也有不同的版本。由于學生年齡的特點,他們對故事特別感興趣,發言涌躍,聽的同學也十分認真。雖然學生都知道這并非是真實的故事,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古代童話的魅力,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沒想到學生查到的資料如此豐富,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要讓他們經常查資料,鍛煉他們查找資料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6
《卡羅納》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這本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教學時有兩條主線:一,描寫卡羅納萬分傷心的句子。二,描寫老師,同學和家長關心卡羅納的句子。通過講讀卡羅納的傷心句子讓學生感受到此時身邊人的.關懷對卡羅納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在理解的卡羅納傷心的句子時,我讓學生深入課文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他的目光里充滿著無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拂在說: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學生運用感同身受的方法理解的很深刻,感受到卡羅納的痛苦。
此時卡羅納最需要的就是身邊的人對他的關愛。這部分我重點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比如:老師對卡羅納的關愛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學生說:老師把卡羅納拉到自己的胸前這個動作看出了老師把卡羅納當作自己的孩子,給他安慰。學生能從拉這個細小的動作感受到老師的母親般的關愛。還有學生也從同學的動作中感受到了他們對卡羅納的關愛:我不知說什么才好,所以我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把臉貼在分的耳朵上,給卡羅納安慰,讓他知道自己永遠是他的朋友。在教學這部分時,剛開始我是有意識的讓學生從動作,語言中感受愛,學生也了解了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來描寫的方法,相信這是本堂課學生一個很大的收獲。
還有課后的小練筆,以卡羅納的角度對老師,同學,阿姨說幾句話,或者以卡羅納的口吻對大家說幾句。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這節課為了趕時間所以中間讀的部分不太到位。另外,課件制作考慮不太周到。
但是不管得與失,都為我以后的教學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只有知道哪里做得不夠好,才知道怎么樣才能做得更好!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7
《觀潮》是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課文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本課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里,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
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我還采用了錄音和錄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達到“入境”的效果。接著播放潮來時的錄像,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像,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可以說,這節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堂課略顯不足的是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于提高。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8
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是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選讀課文,課文主要是通過魏格納因為觀察世界地圖而發現了大陸漂移說。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告訴學生要善于觀察,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科學真理就在我們身邊。
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用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講了課文中的生字詞和課文內容大意;第二課時主要將了魏格納是如何有這個發現的,以及從魏格納身上我們學會了哪些品質。但是在教學中,我發現,我怎么講也不能將文章講透,講得學生無論從內容還是中心思想上面都理解透。但是,這是一篇選讀課文,道理上,我只要上一個課時就行,可是為什么我上了兩個課時還不夠呢?那么這種選讀課文,我究竟要怎么教呢?對此,我查閱資料,也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學會了很多。
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3到4年級學生要“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選的.課文不必要像精度課文講得那么詳細,要不就不能分選讀和精讀,所以對于這一類的課文,只要掌握課文中要認、寫的生字詞,粗知課文大意即可。
二、怎樣讓學生粗知文章大意呢?我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從他們那里得知,對于這樣的課文,可以提出一、兩個大問題讓學生思考,將這個大問題答出即可。例如《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一文,只要提出:魏格納是怎樣發現大陸漂移學說?即可,學生只要圍繞這個問題進行必要的討論,然后再稍作小結,這篇課文就可以結束。
三、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讓學生學會通過工具書理解課文生字詞和難理解的詞語,掃清課文閱讀障礙,F在四(4)班和四(3)班的學生都沒有課前預習和自學的習慣,所以要對他們有一些硬性的規定,學新課文之前一定要對照字典或者《小學教材全解》來理解課文中生字詞。
以后的教學中,要分清新課標教學大綱,不做無用功。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9
和時間賽跑是一篇充滿禪意的散文,就像作者林清玄所癡迷的佛學一樣,似乎有一些飄渺。說到珍惜時間,每個三年級的孩子都能說出幾句豪言壯語,但是其實在生活中,對于時間的流逝孩子們并沒有深刻的體會與思考。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文中父親說的話,也就是:“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個深刻的哲理是我處理教材時遇到的難題,思量很久,我決定從兩個方面入手:
1、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入手;
2、從文章氛圍上入手。
和時間賽跑是一個很容易讓人深入疑問的問題,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詞語進行一個小的比賽,通過比賽,孩子們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是和時間賽跑,從而理解了文題。上課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把讀書的自主權充分交給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帶有生字生詞的段落去朗讀,對于父親的話,也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會。而且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談一談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永遠也回不來的,孩子們體會的非常深刻。在文章氛圍上做文章,我只是把父親說的那句話“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做一個切入點,讓學生隨著作者一起去迷惘、憂傷。課前我準備了音樂,也準備了自己成長的照片,這些教師預設的在課堂上都得到了極好的展現,真正把學生帶到了一種時光流逝無情的感嘆中去,我想,體驗憂傷也是成長中所必須經歷的,這種有引導的體驗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它能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對閱讀有興趣,對生活有思考,對時間有更深刻的認識。在課堂上,我還講到了兩個詞語“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兩個詞語學生平時都聽過,但是并沒有深刻的理解,講它們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對我們中國的漢語言文字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感興趣;二是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寫作技巧。通過學生回答,這兩個詞語主要表示時間過的非常快,我感受到學生對這種強調的寫法有一定的掌握。在課堂上我還為學生帶來了一首詩歌《攬鏡》,朗讀的時候,孩子們興趣盎然,滿懷激情,眼神里都透露著欣喜。多帶領他們讀一些好文章,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應該積極地去引導學生博覽群書,當然在課堂上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希望大家能給我多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10
這首詩歌,作者以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動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在作者筆下,蘋果姐姐會因為天氣涼了,嚷著要披紅襖;葡萄妹妹要披紫袍……這些富有童真童趣的詩句,貼近學生情感,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在教學時,我主要采用了由總到分,再從分到總的方法。開始我主要通過反復朗讀,先讓學生找出作者在文中主要寫秋天的哪些景物,然后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概括出板書:
秋風秋陽秋實求香秋色
再讓學生在文中具體找出這些句子朗讀,概括出各自的特點。讓后把重點放在最后兩段上,特別理解“汗珠”的意思和珍藏樹葉,等詞語再總結出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學生通過這種方法很快理解了詩歌的內容,在回答補充習題上的作業時也能游刃有余。如:為什么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空氣更甜更好?我根據本文是詩歌的特點,通過多樣化的朗讀帶學生走進課文的`優美意境中,只有反復朗讀才能走進詩歌走進作者的心里。在品秋這一環節中,我將詩歌展開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抓住抒情這條線,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
課后,我還讓孩子到校園里,到公園里,村子里尋找秋天的足跡。這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11
今天在階梯教室上課《泉城》。就上課的情況談談自己的感受。
進入高年級以來,我漸漸地覺得語文課堂主題比較難把握。語文課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大問題而且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存在于每堂語文課之中的問題。
經常提到語文老師對教材把握的準確性。把握教材包含著哪些方面呢?是對教學目標的明確?是對教材內容的準確理解?對教學方法的恰當運用?這些都應該包含在里面。最重要的應該取決于教師對于文本的`理解程度,歸根到底還是語文教師的語文素養和文化積淀。
語文課似乎是很簡單,專業性不強,無非是讀書寫字。好像對于學生來說不教也會。我認為語文之所以讓人感覺他專業性不強,原因還是在于執教者本身專不夠業。包括自身修養,文化修養,專業技術;不僅如此最重要的是三方面的有利結合。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的學科,那是因為他的內容包羅萬象,而往往執教者會把教語文放在感知內容放上面忽略了學語文是為了用語文。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12
和時間賽跑是一篇充滿禪意的散文,就像作者林清玄所癡迷的佛學一樣,似乎有一些飄渺。說到珍惜時間,每個三年級的孩子都能說出幾句豪言壯語,但是其實在生活中,對于時間的流逝孩子們并沒有深刻的體會與思考。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文中父親說的話,也就是:“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边@個深刻的哲理是我處理教材時遇到的難題,思量很久,我決定從兩個方面入手:
1、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入手;
2、從文章氛圍上入手。
和時間賽跑是一個很容易讓人深入疑問的'問題,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詞語進行一個小的比賽,通過比賽,孩子們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是和時間賽跑,從而理解了文題。上課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把讀書的自主權充分交給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帶有生字生詞的段落去朗讀,對于父親的話,也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會。而且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談一談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永遠也回不來的,孩子們體會的非常深刻。在文章氛圍上做文章,我只是把父親說的那句話“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做一個切入點,讓學生隨著作者一起去迷惘、憂傷。課前我準備了音樂,也準備了自己成長的照片,這些教師預設的在課堂上都得到了極好的展現,真正把學生帶到了一種時光流逝無情的感嘆中去,我想,體驗憂傷也是成長中所必須經歷的,這種有引導的體驗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它能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對閱讀有興趣,對生活有思考,對時間有更深刻的認識。在課堂上,我還講到了兩個詞語“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兩個詞語學生平時都聽過,但是并沒有深刻的理解,講它們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對我們中國的漢語言文字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感興趣;二是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寫作技巧。通過學生回答,這兩個詞語主要表示時間過的非?欤腋惺艿綄W生對這種強調的寫法有一定的掌握。在課堂上我還為學生帶來了一首詩歌《攬鏡》,朗讀的時候,孩子們興趣盎然,滿懷激情,眼神里都透露著欣喜。多帶領他們讀一些好文章,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應該積極地去引導學生博覽群書,當然在課堂上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希望大家能給我多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13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是一篇介紹現代高科技的說明文。課文通過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與人們的關系的詳細介紹,讓我們了解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認識到世界的豐富多彩以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第一課時,以對詩導入,所對的詩都是背誦過的,體現詩人與朋友遠隔千里的詩句,最后出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思考是什么使得相隔千里卻好似鄰居呢?學生能自然說到是國際互聯網。抓住課題,讓學生說說除了“奇妙的”,你還能想出哪些形容詞來形容互聯網,學生可以說出“神奇的”“無所不能的”等等。在學過字詞之后,要能夠理清文章的脈絡,在一班是沒有清楚的將怎么分段、每段說清楚,在說完段落大意后應該有意識的訓練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后抓住第二自然段說說互聯網奇妙在什么地方,找出有感悟的句子說一說,并嘗試有感情的讀一讀。最后留了七分鐘左右時間給學生寫字。第二課時抓住互聯網的三個特點進行講解。首先回憶一下互聯網有哪三個特點。大、快、多。
1、大
指的是國際互聯網非常大,恰似一張把地球團團包住的大網。指導學生朗讀,抓住“巨型”“團團包住”“整個地球”來重點體會,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快
互聯網的速度非?,文中舉了一個具體的例子來體會傳輸速度快,抓住悉尼和北京相距的距離之大進行對比,體會到幾秒鐘就能將信息傳遞的速度之快。
3、多
“多”主要指的是互聯網的功能十分多,文中用了五個“可以”來寫出互聯網的作用之多,當然還有一個省略號,說明互聯網的功能還不僅如此,并要求學生展開想象說說還有哪些功能。最后結合《補充習題》完成相應的練習。
力爭每節課都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及時的完成練習,不使作業后置,充分發揮練習的作用,我想學生能夠有所得。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14
1、今后的課堂教學要努力體現“實”與“活”的結合。
在課堂上不要擺花架子,尤其是在公開課上,要進一步明確語文教學的目標,加強訓練的意識,語文學科要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不能淡化語言訓練。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之一。在教學的組織形式上,要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努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教學設計考慮到了學生怎樣學,課堂上做到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每節課上心中都要有學生,注重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教學要返樸歸真,教學風格趨向樸實、真實、扎實。這是我必須牢記心間的。
2、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他們可以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的朗讀就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教學中,我必須完全拼棄了以前那種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哪必須得讀重音,哪必須讀拖長音或讀輕聲,而是充分的給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該怎樣讀才會讀好,讓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建構,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3、課堂評價語言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
課堂教學是語言的藝術。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的及時評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關系到課堂氣氛、教學效果,有時還關系到學生的終身發展。孫雙金老師在《孫雙金教學思想與經典課堂》一書中寫道:教學評價語言不同于一般的是非判斷,它要受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形式、教學環境等條件的限制,必須具有準確性、啟發性、適時性、鼓勵性這四個特點。
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老師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贊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這同樣可以激起孩子們的自我反思。
我雖然認識到課堂評價語言的重要性,但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還運用得十分不理想,這是最應該努力的方向。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15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舒適、溫暖又安全的家,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小鳥的可愛
首先播放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興趣,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后,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真實而可貴,是理解課文主題的基礎。根據這些感受,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品讀課文,感受美好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凈化。
在教學課文第6自然段時,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于作者肩頭的情景,邊有感情地朗讀。孩子們陶醉地讀著,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我適時推波助瀾:“在作者眼里,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說叫“人鳥之情”,有的說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說叫“信賴”,于是我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贊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三、研讀課文,感受人鳥之情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后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么?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研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小鳥在“屋里飛來飛去”、“落在柜頂上”、“書架上”、“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里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筆尖”,而“我”卻只是“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著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四、再讀課文,評價“信賴”
在學生通過欣賞性閱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讀后感的評價性練習。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認為“人與自然的和諧依靠的是信賴”;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多么美好”。我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我們經常問問自己對別人付出了愛心嗎?有沒有嘗試著與別人勾通?……如果用心去做,那么,也許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很多美好的境界……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可以說是作家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大家手筆的匠心獨運。
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畢竟,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展現的豐富表象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導入之后,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幼鳥、成年鳥的生活照片,通過圖文對照,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課文,找出描寫珍珠鳥可愛、表現人與鳥相互信賴的句子、詞語,感知語言中蘊含的感情色彩。最后,通過表現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信賴”的理解。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機地整合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課上的提問過多不利于學生對文章的品讀,而過多的品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又不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兩者如何協調值得深入思考。
這一節課留給自己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的進步。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16
《虎門銷煙》記敘了1839年6月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經過,提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謳歌了中國人民愛國拒侮的斗爭精神,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學是要讓學生深入到這一歷史事件中,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然后再通過文中的語言文字來深入了解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這一課我設計的重點是讓學生懂得鴉片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危害,了解“虎門銷煙”的起因和經過。體會林則徐與英帝國主義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了解“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上課一開始,抓住“偉大壯舉”一詞。在教學時,時刻把學生的情緒集中在“壯”這個字眼上,首先讓學生們感受銷煙前的隆重、壯觀場景,接著由學生自己讀第二自然段并理解從“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等詞語,從而感受到看出場面的隆重、壯觀,然后指導學生讀出這種場面;讓學生通過課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擠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著朝服的文武官員”、“應邀的外國商人”等詞句的理解,指導朗讀。還適時地引導學生想象第二自然段中“壯闊的碧海、壯麗的虎門寨、壯觀的場面”,在朗讀中再現還原,憑借朗讀讓師生一起走進“偉大壯舉”的.“現場”。
課文第三自然段具體描繪了銷煙經過。一群群健壯的民工開始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他們先……再……然后……頓時……這樣的場面何其壯觀!”在教師的話語引導下,課文中的插圖不再靜止,它仿佛一幅幅跳躍的畫面,帶領學生們“穿越時空”,因此學生在朗讀時,也就自然地讀出了那種激昂的“豪壯”氣勢.
第四自然段描繪述了老百姓對銷煙的強烈反響,從側面反映了虎門銷煙是順乎民意的正義之舉,是顯示中國人民偉大力量的愛國行動。第五自然段教學時,抓住數字“20多天”、“二百多萬斤”和“卷進咆哮的大!钡仍~語,指導學生讀懂銷煙持續時間之長,銷煙的數量之多。再次體會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這樣一步步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然后從這一壯舉的執行者林則徐入手,適時補充林則徐的愛國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惜犧牲個人一切的精神。又以這一精神為切入點,拓展了四篇愛國名人故事,達到了一篇帶多篇的教學目標。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17
《春聯》是一篇知識性很強的說明文,課文用精練的語言,生動地說明了春聯的作用,種類、特點及讀春聯的好處。我在教學這課時反思如下:
優點:
。ㄒ唬┰谡n文的精讀階段,我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品讀春聯,領略中國語言文字的無窮奧秘,激發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分析春聯“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的時候,我先帶領學生感知描寫的內容,再讓學生體會從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這樣學生一下就抓住了重點詞“芳草綠”、“杏花紅”,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氣息,同時有加深了對春聯描寫的內容的印象。
(二)另外對寫春聯的對仗、聲律等知識的學習方面,我也作了靈活處理,讓學生通過自學來給大家介紹春聯的寫法,了解對仗,然后歸納出八個字:字數相等、詞類相當。并指導學生用所了解的寫法來分辨幾副混亂的春聯,補充不完整的春聯。這一活動是漸趨漸進的,課堂中整個教學的大步驟層次感是非常明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綜合性及文化性。
缺點:
。ㄒ唬┌装寮夹g不夠熟練。我在操作白板時,有幾次速度較慢,直接影響了教學的緊湊性,導致拖堂一分鐘左右的時間。這還是歸結于平時操作的機會少了,不能很好地駕馭白板課件。
。ǘ┌鍟粔蚣皶r。例如學生在說出春聯內容特點的時候,我沒能及時書寫在黑板上,而是事后找機會補上的。從中也能看出我備課還不熟,準備的不夠充分。
。ㄈ┲v課內容存在錯誤。課堂練習時,我在讓學生配對上下聯,最后一幅對聯學生說反了,我開始并沒有發現,后來帶大家讀的時候才發現錯誤。說明我當時在備課的時候沒有留意細節部分,較粗心,以后要吸取經驗,避免再出現類似情況。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18
今天執教了《送元二使安西》,從整體上,我覺得這節課上完還算是比較成功的,課堂上師生學習的氛圍輕松、濃厚,學生從博大精深的古詩詞中感受到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一、整堂教學體現了《課標》中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把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之中。按照預設的以“情”為主線,以“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誦讀!睅讉環節引領著學生享受經典之韻味,這堂課成功的是教師和文本、學生和文本、教師和作者、學生和作者之間的發生對話,能夠從情感深處激發學生熱愛學習,渴求一種知識學習的更高境界。
二、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引,使學生主動愉悅的接受熏陶和提高技能,首先是讓學生根據詩句猜所對應的節日,這樣激發了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其次在學習這首古詩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這樣以來,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對于古體文的學習就不在懼怕,并且可以輻射到課外,舉一反三的自學更多的古詩文,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三、對于任何知識的掌握要遵循認知規律由易到難,因此我采用了層進的朗讀及學習。
當然,事無完事,由于想讓教學設計按照設計好的流程進行,所以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要表現在沒能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由此來看我的教學機智和駕馭課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19
針對這樣一篇需要學生積累背誦的美文,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感悟和品讀兩個方面,所以我決定在教學設計上突出以下幾個亮點:
1、四年級是個比較特殊的年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比三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為了突出四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我努力做到目標的整合。比如在教學設計時我從課后3的八個描寫泉水的詞語抓起,先讀準字音,接著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總的描寫濟南眾多泉水形態各異、聲音各不相同的句子,再由句子串起對四個名泉的整體感知,在這種整體感知中也感知了課文的結構。
2、這篇文章是很典型的總分總構的課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和寫法也很相似。介紹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紹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點重點描繪。所以我把把重點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泉水的特點。在珍珠泉的處理上,我讓學生去細細地品讀文章的語言文字,抓住“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讓學生想象體會珍珠泉的美麗和神奇,再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五龍潭和黑虎泉這兩段比較簡單,我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通過自讀填表來體會泉的位置,名字由來和特點。
上完這節課后,我覺得其中有幾處細節,還需要好好反思和改進。第一,上課時我比較緊張,這就讓我上如此美的散文底氣不是很足。第二,我出示第二自然段后,要求學生先自讀第二小節找出珍珠泉的.特點,這問題并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太理想化。說明我當時準備不夠充分。第三,學生感悟的不夠多,沒有真正的從文本中感悟到美,就更不能內化成朗讀了,學生的感情沒有得到升華。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識到了教師在上課之前挖掘文本的重要性。所以需要我們首先以科學的態度正確認識教材這一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其次要充滿智慧地深度開發教材的教育資源,“用好”、“用活”、“活用”文本資源,最后在具體的教學中動態生成最適應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內容。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20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如果用單一的抓重點句、重點詞談體會,再來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的方式教學,容易引起學生語言感知上的疲勞,學生便會缺乏興趣,注意力分散。經過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換一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平日愛畫畫的特點,我決定對重點段采取以直觀形象的簡筆畫、動手演一演,讓每個孩子都參與進去,誰知我的這一想法竟然在課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證。由此,使我深深地領悟到簡筆畫、肢體語言的的妙用確實對理解語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簡筆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直觀形象的'簡筆畫,可以將語言文字所敘述的事物,描繪成鮮活有趣、看的喜愛、感受真切的東西,使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情趣萬千,充滿了勃勃生機。如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時,便發揮了學生的特長動手畫一畫,起初大部分學生都畫得不正確,沒有弄清爬山虎腳的位置,當我放足時間讓學生找到書本上有關的語句,朗讀反復琢磨,尋找自己畫上的不足。這一設計竟使學生情緒高漲的朗讀起來,他們緊鎖眉頭細細斟酌,不一會兒,一幅幅作品就在他們手中誕生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二、巧用肢體語言能幫助突破教學的難點。
俗話說得好:“人的肢體語言是最為豐富的,也是魅力的!闭n文第四自然段,講述的是爬山虎怎樣爬墻的,如果單單的讓學生找到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來說一說是怎樣爬的,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這兒,我讓學生們都把兩只手伸出來,把自己的胳膊當作爬上虎的一根莖,手當作爬山虎的細絲,手指肚當作細絲的小圓點。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己演練一下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接著指名讓學生到黑板上來演示,把黑板當作一面墻,先把手指肚觸著墻,胳膊彎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個身體就貼近黑板,就這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經過同學們的演示講解,學生由原來誤認為爬山虎像人一樣雙腳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漸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樣爬墻的。
由此可見,恰到好處的運用簡筆畫、肢體演示,能降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內容的難度,學生也比較喜歡這種形式,的確做到了在樂中學,學中得。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2-08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6-26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貓》教學反思02-12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白鵝》教學反思02-12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8-29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學反思10-04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28
小學二年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