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加與減教學反思(集合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加與減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加與減教學反思1
本單元是在學完“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本單元不僅僅是學習計算的方法和技能,還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運算的含義,發展數感,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意識。教材設計了“套圈游戲”“乘船”“乘車”“今天我當家”四個學生熟悉的現實情境,通過這些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和理解數學,強調數學與社會的聯系,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感,注重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注重學生估算意識的發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今天我想就“估算”進行反思:
第一、在“創設情境”時,我向提出估算的任務,使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也給學生的思考留下了充分的空間。
第二、課堂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學生中會出現不同的估算方法。
第三、引導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估算的結果是否正確,自然地引入下面的教學。如“套圈游戲”中,創設情境:淘氣與笑笑都非常喜歡套圈,最近他倆進行了一次套圈比賽,并把成績記錄下來了,請同學們看看統計表,淘氣能贏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氣 24 29 44
笑笑 23 30 41
(學生思考)師: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估計的。(學生小組交流)能把你的估計方法說給全班同學聽嗎?(全班交流)生1:我發現淘氣除了第二次比笑笑成績低,其他兩次都比笑笑高,所以我認為淘氣能贏。生2:淘氣兩次得20多分,1次得40多分,而笑笑1次20多分,1次30多分,1次40多分,所以笑笑贏。生3:第一次淘氣比笑笑多1分,第二次笑笑比淘氣多1分,他們就一樣多了,而第三次淘氣又比笑笑多。所以我也認為淘氣贏了!瓗煟和瑢W們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估計,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到底是誰贏了呢?我們來算一算吧!
小學加與減教學反思2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較好地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童話故事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生在觀察情境圖時,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許多果子,他們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來,融入到了情境中,講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在學生注意力下降、身體疲勞時,我設計富有童趣的練習題,又一次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并把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發展。在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在練習1中“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在解決“乘車”問題時,學生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關注數學的人文價值。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敖虒W永遠具有教育性”,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對學生進行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懂禮貌的品德教育。
小學加與減教學反思3
第三單元《加與減》的主要內容是100以內數的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缎⊥谜埧汀肥潜締卧牡谝徽n時。其教學目標是:1、在實際情景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2、能正確的進行整十數的加與減;3、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活用知識于生活實際中。
教學時,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的認知特點,創設了“小兔請客”這一童話情境,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時,我先讓學生通過數糖這一具體操作活動,形成表象。再用小棒代替糖,擺一擺,加深理解,從而輕松地抽象出算式。在練習中,我設計了多種游戲,如“看誰最先找到家”、“猜算式”等,讓學生愉快、有趣地鞏固新知,并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但在做游戲“猜算式”時,由于我講解游戲規則的語言不太規范、不太準確,從而誤導了學生,使這個游戲活動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小學加與減教學反思4
《加或減》是依據小學生學習的心理特征,用學生喜愛的游戲為素材設計的一種數的計算的學習活動。借助富有合理數學意義,包含情感價值和數學價值的“邏輯圖式”這一學習載體,使學生在有趣有益的游戲活動中參與“加與減”的整合,親歷“再創造”的過程,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許多問題可以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交流的工具。
學習背景材料是學生入門的基礎,只有學生對學習背景材料感興趣時,才會主動地參與學習。把學生喜歡的游戲活動引入課堂,學生倍感親切,參與欲望強,促進了學校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日常數學背景的聯系。要學生講出游戲中的數學,學生感受到游戲中也有數學,學數學有用。而將設置成游戲狀態的“邏輯圖式”展現于學生面前,使枯燥的計算內容巧妙而自然地還原于生活,拉近了數學與學生間的距離,增強與數學的親和力。
以“講一講,問一問、喜歡哪個組的方法?”為啟迪學生思考的“導火線”,學生用熟悉的經驗自己去攝取信息,分析信息,猜測想象。在實踐操作,觀察比較,驗證推理、討論爭辨中分析眾多觀點的合理成分和缺陷所在,吸取別人思考的長處,盡可能想辦法完善自己和別人的觀點。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由想而悟,由悟而得。不僅掌握知識,而且思考知識,詰問知識,批判知識,創新知識。
小學加與減教學反思5
《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實際問題》教學反思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找到解題的關鍵所在,抓住突破口,從而體驗并掌握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一般策略。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滲透著這一思想。
一、在例題中初探,體驗解題策略
一個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往往會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我設計了大猴、小猴花果山采桃的情境,孩子們看到喜歡的情景,興致可高啦,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此時,我適時抓住學生的的興奮心態,讓學生說說看到了哪些數學信息,并相機板書:大猴采了3筐,每筐12個;小猴采了6個。接著請學生提出問題:你能根據兩只猴的采桃情況提出什么問題呢?并根據學生的提問有選擇地板書問題。
首先解決乘加問題: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先問一問學生你是怎么想的?要求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得知道什么?(大猴采的個數和小猴采的個數)可是大猴采的個數題目里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所以關鍵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學生各自動手列式并計算。最后指名交流,重點說說兩個算式分別算的是什么。
這樣,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給思維以方向;并且,學生面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想要解決問題的.愿望強烈,探究的熱情高漲,學習興趣也異常的濃厚,給了思維以充分的動力,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初步體驗到了乘加兩步計算問題的解題策略,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了比較扎實的基礎。
二、于試一試中嘗試,形成解題策略
由于學生是剛剛接觸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所以在試一試中還不能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還需要教師適當地引導:對于這個問題你是怎么考慮的?要知道大猴比小猴多采的個數,關鍵要先知道什么?再算什么?接著學生自己就能比較順利地完成解題。交流時請學生重點解釋每個算式在題目中所表示的意思。然后通過對兩道題目(乘加、乘減)解題方法的比較,學生發現:不管是求兩只猴一共采的個數,還是求大猴比小猴多采的個數,都要先算大猴采的個數;求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就再用加法算,求大猴比小猴多采了多少個就再用減法算。
學生又經歷了一次解題的體驗,通過對兩道題解題方法的比較,明確并形成了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解題策略。
三、在想想做做時加強,鞏固解題策略
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此時學生思維已經有些疲倦,為了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練習題,都是孩子們喜愛的童話或生活場景,有公園買票、學生種樹,還有兔子拔蘿卜等。在完成公園買票這一題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圖上的信息后,讓學生自己思考計算方法并列式計算。其他兩題我都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在全班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解題關鍵是什么?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徑。我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和童話場景,為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可觀察、思考的素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并強化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
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1、課堂應變能力還有待加強。當學生的回答不在意想中時,我還不能靈活地應變,將學生的失誤轉化為課堂的有機資源。
2、對數量關系的分析上還可以再深入。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在練習中的出現的錯誤,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思維基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加與減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加與減教學反思10-20
小學加與減教學反思5篇11-23
小學加與減教學反思(5篇)11-23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11-15
小學數學《乘加乘減應用題》教學反思08-30
小學數學《連加連減》的教學反思10-29
小學雙減教學反思(精選6篇)06-26
小學數學《連加連減》教學反思12-07
小學數學《9加幾》教學反思10-26
9加幾教學反思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