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這次的教研課是在一次試教過后,聽取老師們的意見后,我重新思考,對教案、小黑板出示的內容再思考。這次的教研課,我較之自信足些,較之流程順些,較之教態自然些,較之……但是,這堂課還有諸多不美之處。
從導入說起,就顯露出我的不少缺點,比如我的板書書寫較快,不適合中段學生認知,識記字形;出示的課題的.時間,順序還需考量,有位老師給我出了建議:邊問邊板書:矛、盾,聽后,甚是同意,這就學生的學習還有我的教學幫助更大;整個導入太過匆忙,不夠深入。
在詞語教學時,出示的詞語較多,或者可以分分類再出示,還有這里花得時間太長,在有些字形方面可以提醒下,以上都是我必須好好思考的。讓學生說主要內容時,發現大部分學生有難度,不是很能講下來,需要給學生再多些時間,或者再讓幾個中下學生來說。
說到感悟課文上,我的提問還需要整合,太過瑣碎,小問題過多,重點問題很難凸顯,這也是我在設計時較困惑的地方,也有老師指出我的問題之處。也很感謝老師們給我提的建議,讓我茅塞頓開,有了新的想法。
我的課堂,還有很多細節問題,比如朗讀過少;沒有給予學生充分閱讀、思考時間;板書還要斟酌;等等。
怎樣才能讓我的課堂再美些?這是我今后一定、必須要思量的,同時我也很感謝這次的教研課,還有給我提建議的校長、老師們,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我所講的是寓言《亡羊補牢》。由于這則寓言較短,所以一課時完成。在這節課中我始終貫穿著幻燈片教學。根據學習寓言的三個步驟來教學。首先是理解題意。然后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組內學習課文內容。最后聯系實際理解寓言。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去組內學習。本課我是采用回答問題與朗讀指導及學習生字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學生朗讀水平,我設計了組內對話這一環節,讓學生切身體會對話的語氣,增強了合作精神。三年級是開始寫作的最初階段,在學文的`同時要為寫作打基礎。在本節課中,我利用插圖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口語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編演才能。為了讓學生能聯系實際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我采用了一段flash動畫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補牢事件。最后教給了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時呈現。以上是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本節課還存有許多不足之處:
1.語言運用不恰當。有羅嗦現象,導致課堂延時。(還有不該自己講的東西自己講了。)
2.由于時間關系沒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生活中亡羊補牢的例子。這是講課中的一個失誤。
3.在演示flash動畫的運用過程中前一部分可以刪去,只運用后一部分即可。
4.沒有拓展延伸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今天上了《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本堂課我從兵器入手,引出了矛和盾這兩種兵器(圖片展示),這時我引導學生“如果把它們集合起來那又會是什么樣子的呢?”進入課文。整堂課學生用圖畫一畫坦克發明經歷的幾個階段;演一演那場比賽,我乘機引導學生品味了“如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句;辯一辯矛和盾各自的優缺點。然后出示坦克圖,展示坦克的威力,引導學生讀好第5段,讀出坦克的威力,讀得激動,讀得痛快。接著讓學生說說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使學生懂得以后寫一個道理的時候可以用一個事例來說明,最后“你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對本文進行拓展。
這一節課結束了,可是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反思。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課堂上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個問題,槐鄉的孩子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呢?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說自已讀了課文后的的體會。
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奔盎编l孩子的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當時有部分學生說第三段寫的槐鄉孩子干活時的樣子寫得很好,當時天很熱他們還在干活。我就趁機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當時天氣的熱,又讀一讀描寫干活時的句子,學生體會到孩子們勞動時是很快樂的。學生已經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函,但總結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點,看不到面。反思本節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都是我直接參與指導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著走的,屬于半放半扶。
下次的略讀課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和學生一起學習。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認識“郁、澈”等9個宇,學會“林、郁”等13個字。正確讀寫“山谷、森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亂砍伐樹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教學難點是聯系生適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
1、小黑板(字詞)。
2、課前布置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與森林的破壞情況、植物與水土流失、植物與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
一、投影插圖,導入新課
1、師:山谷中,有這樣一個小村莊,請同學們看一看,它給你留下怎樣丁怎岸的印象?
2、學生講述自己的感受,體會小村莊的`環境之美。
3、今云,我們就讀一讀這個小村莊的故事。(出示課題)讓我們把時光倒回到許多年前開始。
二、自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咆哮、 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
3、邊讀邊思考:小村莊結果怎么樣了?
三、匯報交流思考的問題。
小結: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最后在一場大雨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真令人痛心,這到底是誰造成的呢?我們下節課探究這個問題。
四、熟讀課文,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1、自己練習講述。
2、指名講述。評價讀音的準確,故事的完整。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是部編版三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在單元中就明確學生要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本課設計為兩個課時,而第一課時的學習就是要充分利用學生自主學習的優勢,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因此,在這課中非常重視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嚴謹。從課堂的細節入手,希望通過老師的嚴謹充分體現法布爾善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例如:在檢查朗讀時,對于學生在“聽說”、“總是”等語言時,要求學生在朗讀時要在語氣下有所強調。這節課分為兩個部分展開:1.利用導學案回家預習再通過課堂檢查預習,解決字詞,及朗讀的問題。明確文章結構,搞清楚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實驗結論。2.學生自主學習,梳理實驗過程。這是傳統課堂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有利的結合,通過教學改革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確實在這個過程中也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1.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提問目的不是很明確。例:在我討論推測的含義時,沒有及時的把推測和猜測分析透徹,使得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還經常混用這兩個詞語。2.課堂時間的分配不足。在檢查預習效果中,花費的時間過多,通過學生自己的相互檢查,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結果時間卻無法及時控制。導致后面學生自主討論試驗過程時,很多的學習小組由于時間的關系,無法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3.我在上課時預計不夠,因此在學生展示時,無法對學生的一些問題,提出質疑,讓課堂更加的明確教學目的。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看法與反思,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改進,努力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的提高學習效率,向高效課堂邁進!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教學《灰雀》這一課時,主要通過讓小組采用角色表演,情境模擬法進行教學,在課尾延伸、深化感悟時我有意識地提出幾個問題,給足孩子想像空間,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在課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自由放飛心靈,那一個個充滿童趣的回答讓師生共同感受到語文課堂輕松、活潑、有效。孩子們依托文本創造想象的回答精彩紛呈,這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結果。文本的情感目標無需太多講解,在大膽想象、角色表演、情境模擬中得以鞏固、升華。
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再通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在導入部分,我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課文,喚起他們已有的感受與體驗,激發學生對新課文的興趣。
在識字、識詞的過程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與工具書一同來幫助學生解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通過小組內討論交流,以優帶差,資源共享等多種方式,不但提高了學困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優等生體驗到了快樂。最后是全班進行交流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達到了局部帶動整體的目的。在層層遞進中,使學困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優等生講解了知識,從而達到了“學困生能吃飽,優等生能吃好”的目的。
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課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料提供給學生,雖然這樣做加強了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的知識整合。從課堂教學的反饋來看,讓學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徑地收集資料,效果會更好。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間的積極有效的評價,較好地激起學生的熱情,促進他們更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欣賞別人優點,或質疑爭論,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積極交流、雙向互動的局面,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學生在評價中互相取長補短,快樂成長。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群鳥學藝》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以上教學設計是本學期我在某實習生上課時所做的課堂摘錄。對于一個新老師來說,這堂課是她精心設計過的,其中體現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應該說是個不錯的設計,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開篇的質疑問難,創設了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第三個對比環節的設計也較巧妙,突出了小燕子的“刻苦”,有一定深度,語言訓練也比較到位,最后自然地引出了學了這個故事后的感受。最后的分角色表演給孩子的語言表達提供了一個平臺,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鍛煉自己的機會,實現了讀者和文本的對話。
這堂課的設計充滿了童話的色彩,這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可是,教師在努力創設童話般的課堂情境時,卻被其中的`一個教學環節給破壞了。我們把第五個環節放大了來看一看:也許這個教師想尊重科學,在教育孩子們要做個勤勞、刻苦學習的人時還應多了解“真實”的科學,跳出文本,理性地看待鳥棲息的問題。在我看來,這好像為孩子們精心編織的童話夢一下子被莫名其妙地驚醒了,如果我是聽課的孩子,也許我會想,剛才還夸小燕子刻苦學習呢,現在老師說那些鳥本來就不需要搭窩,難道不可以懶惰嗎?這簡直就是自相矛盾嘛!這樣的引導也和先前創設的課堂情境不相符。這位教師為了不誤導學生,讓學生說說在實際的生活環境中其他沒學會搭窩的鳥住在哪里,看似在拓展延伸,相機滲透科學知識,而事實上則起了反作用。我們是要尊重科學,要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不要囿于文本知識,這樣的出發點原本是很好的,可是在實際操作上欠缺考慮,出現了導的方法問題。我想,在說明科學真理的同時,能不能不破壞這個童話的情趣呢?讓它自然地出現并為學生所接受,而且又能和文章說明的道理保持一致?下課后,一位一同聽課的老教師說的話簡直一針見血:為什么要破壞這么好的童話情境呢?教師可來個順水推舟嘛!因為小燕子刻苦學習,搭的窩又暖和又結實。而貓頭鷹、麻雀、烏鴉他們因為懶惰,沒有學會搭窩,至今還沒有窩呢!你知道他們現在住在哪里嗎?你見到他們會對他們說什么?這不就很自然地把其它鳥的棲息地給說出來了嗎。難道這不比一本正經地告訴孩子:其實這些鳥是用不著搭窩的,你知道他們住哪里嗎?要好得多、有趣得多,更能被學生所接受嗎?你看,話一轉,稍做改變,照樣能說明科學知識,照樣能告訴孩子多看書能掌握更多知識的道理。聽了老教師的點評,我暗暗叫絕!
新課改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無論如何,應把學生的學放在第一位,如何正確處理好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態度、情感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關系,仍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一、準確、具體地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之魂。
在教學中設定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需要清晰定位、細化目標,以利于學生發展為最終目的。
二、課堂上,盡可能創設機會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文本,讀寫并舉。
這一節課,我采用“朗讀比較,讀寫并舉”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有集體讀、自由讀、男女生分組讀、兩人小組對話讀、四人小組分角色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做到以讀代講,以讀激情,以問帶讀,以讀促思,展開想象,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切實體會鳳凰的親切耐心、貓頭鷹的驕傲、老鷹與烏鴉的不耐煩,在讀中培養語感!白x寫并舉”首先是創造朗讀條件,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增強語感,加深理解;在此基礎上才讓學生去寫,此時才是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語言表達技能的具體反映,學生才能真正獲得語言能力上的提高。
朗讀的基本要求是準確、流利、有感情。達到要求,朗讀者自然會覺得朗讀不再是任務,而是美的享受。對于聽障生來說,手語是朗讀時最重要的外在表現形式。它的輕重、緩急、流暢與否,直接影響著“情”的表達和獲得。教師往后應加強手語朗讀的訓練。每一次情境創設,都貼近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又落實與文本的`結合,并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表達,體現了聽障生“依文學語”的特殊性。每一次的朗讀,都是有目的的讀,都能落實一個知識點,這就很好地體現了“情境創設,讀寫并舉”的功能,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
本文中二、三、四自然段是本課的主要內容,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時首先我根據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結構大體相同,教學時采用先扶再放的方式,通過問題導讀,圈畫對話,突出重點,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后填寫表格,通過表格,讓學生清楚了解貓頭鷹的學習態度。接著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操作閱讀過程,通過填寫表格,清楚地了解到老鷹、烏鴉的學習態度,并從比較中掌握重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扶到放,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表達,體現了聽障生“依文學語”的特殊性。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僅保證了每個聾生充分地參與到學習中,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同時也進行了概括與提煉能力的訓練。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找駱駝》這一課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課文以對話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的思想規律和方法。教學時,我本著化理性分析為感性體驗的思想,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表達特點,以“提示語”為語言訓練的突破點,層層推進,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表達,在語言實踐中獲得思想啟迪,掌握語言規律,提高語文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發展學生語言,也要重視思維訓練,努力把語言發展與思維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使思維和語言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在《找駱駝》這篇課文中,老人說出了商人走失的駱駝的'三個特點。但是,在課文中并沒有展開描寫老人的思維過程,課文留白處為學生思維發展預留了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的特點的,再用自己的話說出老人思維的過程,用課前游戲和課中畫圖為學生的思考作鋪墊,引導學生可以從正面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這一過程,既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風箏》一課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伙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文中寫了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也寫了因風箏丟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后又燃起一絲希望。課文充分展現了兒童時代的天真、快樂,也展現了兒童內心對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教學中我主要應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讀中去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在學生說課文敘述順序時,我沒有一味要求學生對課文做高度概括,也沒有要求語言必須精練,而是充分重視學生的表達興趣,允許他們用自己的話、憑自己讀后的印象將課文的`內容按敘述順序講述下來,當然,也鼓勵概括能力強的同學能用簡潔的語言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的:
1、環節清晰,層次分明
抓住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件發展線,感受他們的心情由激動到快活,再到著急,最后又燃起一絲希望的不斷變化的心情。
2、指導朗讀,感悟心情
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用學生的讀,表現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
。1)師:“想一想孩子們做風箏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生:“激動的,高興的,興奮的”。
師:“那就請你讀出小伙伴做風箏時的激動!
(2)“又扁又輕的羽毛飛起來一定是又輕又快地,請你輕快地讀讀孩子們放風箏這一段!
(3)教師范讀放風箏一段,請學生模仿,進一步讀出孩子們的快活。
。4)師:“村里人看見了,會怎樣地說呢”?
抓住語言的空白點,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羨慕地,高興地,激動地讀好——“放得這么高!”
3、品詞品句,積累語言
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有別于低年級段,而更加關注對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的理解,感悟。本節課,抓住幾個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的同時,積累了語言,且教學形式比較豐富。如:
。1)換詞法
在理解“精心”一詞時,采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見得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
。2)查字典
在理解“憧憬”一詞時,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
。3)由字面入手,聯系生活
在理解“翩翩飛舞”一詞時,提出“翩”字,了解字形,翩的左邊是扁,右邊是羽,“扁扁的羽毛飄起來會是什么樣”學生回答“又輕又快地”。再聯系生活實際,“生活中我們用翩翩飛舞形容什么”學生答“蝴蝶在花園里飛舞”,“花瓣里開花托時”,“樹葉離開樹枝時”,“蒲公英的種子離開媽媽時”……“在孩子們眼中這什么都不像的風箏就好比是五彩斑斕的蝴蝶在翩翩飛舞,他們的心情也快活地飛揚起來了,請你輕快地讀讀這一段!
。4)解字再解詞
在理解“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時,逐字理解意思,再整體解釋詞義。
4、閱讀賞析,為寫鋪墊
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平等的對話,在不經意間為學生的習作作了鋪墊,如:關于心情的詞語,四個字的詞語等等。
5、抄寫好句,落在實處
課近尾聲,請學生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也為學生的習作作了準備。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小攝影師》一課,講的故事并不復雜,但故事中所蘊含的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真摯的愛,卻是三年級的孩子不容易體會到的。因此,教學這一課,我緊緊圍繞“愛”這一情感中心,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ㄒ唬┢肺鲈~語,揣摩情感。
“吩咐”一詞在文中包含著的內涵:高爾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愛所感染,因而也就聽從“吩咐”,任其“擺弄”。從中足以看出高爾基的童心童趣和對小男孩的喜愛。教學中我緊扣“吩咐”一詞讓學生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理解,再通過說話的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語言和體會情感結合起來,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爾基對小男孩子的`喜愛之情,這就是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二)朗讀體驗,領悟情感。
情感是附載在語言文字這一客體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讀者在讀中去感知與感悟。如果說“吩咐”一詞著重表現的是高爾基對小男孩的喜愛的話,那么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兩句話則集中體現了高爾基對整個少年兒童的關心、愛護,并且這種情感是那樣的強烈。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教學中,我沒有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朗讀,通過朗讀去體驗、去感知、去感悟,通過反復朗讀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高爾基對待記者的冷淡和不見,對待小男孩的熱情和“一定”要見這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正體現了他的高尚品質。達到了“在讀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ㄈ┘ぐl想象,升華情感。
有了這種體驗和感悟,“高爾基為什么不愿見記者而熱切希望小男孩能再來”這一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并沒有就此打住,而是讓學生再讀全文并進一步思考:“小男孩會再來嗎?”激發學生的想象,進一步把他們引進課文規定的情境之中。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并且給學生提供了展開想象的空間,學生會自然地由此想到高爾基還會等待小男孩來嗎?可以想見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更加深刻。在他們積極的思維中,引起情感的共鳴,讓高爾基對下一代的濃濃愛意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主要寫伊林娜在朗志萬的啟發和鼓勵下,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終于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我們要敢于向權威挑戰,不迷信,不盲從,勇于實踐。文章情節簡單,但卻富于情趣;語言平實,卻給人以啟迪。故事緊緊圍繞伊林娜的情緒變化順勢展開,教學時我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讀書探究的欲望,喚起學生的.科學意識。
課堂導入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試驗導入,激起興趣
同學們,老師手里有兩塊橡皮,誰愿意來估量一下它們的重量,學生回答一塊稍輕,一塊稍重,我又問如果老師站在高處,同時往下扔,會出現什么情況呢?請同學們猜一猜。有的同學說,重的先落地,有的同學說,輕的先落地,還有的同學說同時落地。那么到底怎樣呢,相信學完課文后你會自己找到答案。對于這一生活細節,孩子們有過想法但沒有實踐經歷,強烈的好奇心會趨使他們興趣盎然的走進文本,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反思。
二、拓展閱讀,搭橋鋪路
按照自己以往教學的慣例,我通常是先帶領學生學完課文后再拓展同步閱讀上的文章。但是今天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先帶領學生閱讀了閱讀書上的《伽利略的實驗》,讓學生明白伽利略那不懼權威,堅持自己的理想,并學會伽利略那遇到疑問時敢于動手實踐,直到把問題弄清楚為止的精神,為學生理解朗志萬的良苦用心和動手做做看得重要性搭橋鋪路。
三、學習課文,升華主題
有了以上的基礎,加上課文淺顯易懂,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課文的含義,為了升華課文的主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如果你是伊琳娜,此時此刻你會對郎志萬說些什么?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這兩個角色進行互動,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
四、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為了讓學生能將所學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設計了此環節,“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過什么困難或疑問?你是怎么做的?”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當遇到不會做的數學題時,自己會先思考,如果實在做不出來,再向家長和老師請教。而大部分學生都稱自己以前害怕困難,懶于思考,但學了這篇課文之后明白了產生疑問時要多動手做做看,一定要想辦法弄明白。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珍珠泉》一課是略讀課文,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重點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雖然以前也講過閱讀方法,但此次給我印象深刻。因為在此之前,學習每一篇課文,讓學生讀完課文后,進行質疑,提出自己看法來,學生們都是兩眼向天,不知提什么問題好,甚至說“沒什么問題,讀懂了全文”。其實,我心里很明白,所謂的沒什么問題,是因為他們不會提問題。這次,學習《珍珠泉》時,也碰到了同樣的問題,這時我著急了。下課后,我反復查閱了有關閱讀教學的資料,得到了一個自認為可以啟發學生思路的閱讀方法:
1.整體讀全文一次后,理解課文的主要意思,即課文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2.遇到不懂的字詞,就采用多種形式去問,如查字典、請教同學、老師或父母。
3.質疑.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4.反復讀文,找出答案,從段入手,短中找句,句中找出關鍵字眼。
5.再次感情讀文,體會不同人物所表達的情感。
6.讀完后,看看自己想說些什么(拓展學生思維)。
沒想到,我這樣一講,同學們的思路頓開,結合課文《珍珠泉》,再讓學生讀文。很快,就有學生提出問題,如:“為什么叫珍珠泉?”馬上有同學找到了第三自然段,并把句子找出來了。又如,“珍珠泉周圍有什么景物?”很多同學搶著把句子找出來并很有感情地讀了出來:“這是一潭深綠的'泉水。周圍鑲嵌著不大……給珍珠泉編了個樸素的花環!辈⒅赋隽岁P鍵詞語“石頭、黑里透綠的青苔、蕨草、花兒……”通過這一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時,只要我們老師指導的方法得當,學生的思路就能打開。我們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同時更要積極鉆研教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受收到較好的成效。俗話說得好:有怎樣的教師,就有怎樣的學生。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母愛的力量》本文主要是寫一個因車禍一直昏迷不醒的女孩在護士母親般的關愛下奇跡般生還的故事,贊揚了母愛的力量,同時也贊美了小護士的奉獻精神。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掃視了幾眼,就去批作業了。很快鈴聲響起,我整理了一下情緒來到了教室,開始了常規的教學任務。首先,我還是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通讀全文后,我指名讓學生們讀了一下課文,像預料中的那樣幾乎所有同學都可以讀通、讀順、讀流利。我又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以此來檢查學生們是不是都會讀了,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與合作能力。學生們又很快讀完了,大家坐好了。
我又問了同學們,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們也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了出來,雖然并不精煉,但也可以。我略加引導學生就有理有據地說出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同時,也就完成了文前的小問題,這樣這篇略讀課文也就結束了。為了能突出主題,我又設計了一個小問題:“如果你是那個小女孩,當你醒來后會對護士說些什么?在我原本的預設中,應該是小女孩流著淚感覺這個護士,等好了后會擁抱護士。學生們和我的想法也不約而同。就在我準備進行下一個練習環節時,突然看見冰冰同學把手高高舉起來,我示意他說。他站起來,他大聲地說:“老師,如果我是那個小女孩,我會問那個護士結沒結婚?”同學們聽到后都大聲地笑了,我也愣了一下,但我很快又問他:“你的想法是?”冰冰并沒有因為其他同學的笑而改變自己的想法,他繼續認真地說:“如果這個護士沒有結婚,我會求她和爸爸結婚,這樣這個小女孩就可以有媽媽了。”如果說開始我是驚詫,而現在我是感動。是啊,這個不幸的小女孩是多么渴望有一個可以真心疼愛自己的媽媽啊。而冰冰同學不僅學懂了文字,更捕捉到了人物內心的渴望,我為他的善良和博愛而感動?梢哉f我是眼中含著淚對同學們說了:“這雖然只是冰冰的一個美好的愿望,但通過這個愿望,我們可以感受到冰冰同學是一個多么有愛心的孩子啊。
在我們幸福地享受著母愛的時候,他能體會到沒有母愛的小孩子的內心的渴望,并希望這些沒有母愛的孩子得到母愛,你真是一個愛心小使者!蓖瑢W們,還有誰有這樣的想法?有許多同學舉起了手,我建議同學們回家后,可以寫一篇《母愛的力量》續篇。可惜的是,后來由于工作的忙碌,我把這件事忘記了。今天想起來,真是感覺到遺憾。我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心如止水,可卻不想,學生的話卻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也許這就是動態課堂的精彩,這就是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的妙處,只要我們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他們會用自己感性或理性的思維去填滿這些空白。
我原本認為枯燥而麻木的教學瞬間有了生命和活力!這一刻,我深深喜歡上了我的職業,雖然簡單枯燥,但卻時時被孩子們天真而美好的情感所感染;這一刻,我深深地愛上我了的學生,我的課堂,是他們讓我感受到了人生奇異美麗!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語文小學教學反思11-26
教學反思小學語文12-28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1-04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04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