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六年級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版小學六年級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教學反思1
結合本次檢驗,對上學期的教學進行了反思。發現了工作中的一些亮點和不足。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學期反思:
1、加強年級教研,拉近各班的差距。從這次的檢測中可以明顯看出,在各平行班當中存在差距,雖然在本學期的語文教學中,年級組和學校的教研組都定期組織備課和學習活動,各位語文教師之間經常就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交流探討,共同制定計劃和教學設計,但是各班之間的成績還是參差不齊。今后,我們將結合試卷上所凸顯出的具體的重點的問題,進行針對性交流,共同突破,共同提高。
2、在閱讀教學中要繼續加強對課文的讀的訓練。首先是教師教學方式和方法,總以為語文是熏陶和漸染的過程,或多或少的忽視了讀書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學習基礎差的學生,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學,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師生都該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先教好學好最基本的,然后才能夠加深和拓展教材的內容。
3、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策略。本此考試類型仍然是積累,閱讀,寫作三大塊,本次失分較多的是閱讀。閱讀題著眼于檢測學生閱讀方法與態度及知識面的能力,雖然平時已經注重給學生們在這一方面的練習與指導,但是練習得不夠扎實。從學生那里了解到:有的是因為沒有接觸過的題目不會做,有的是粗心、不仔細,理解錯題目意思。要改變這種狀況,關鍵是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及技巧。
4、通過這次考試,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的培養,著眼于學習策略教學。繼續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不斷反思和改進課堂教學,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其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在練習中培養學生審題能力和答題方法,同時也培養學生仔細答題的好習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習能力有待開發的學生,要多單獨輔導,與家長密切聯系,三方共同努力。
教學改進措施:
1、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2、根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的要求選擇教學方法,特別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以便順利地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要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教學中分類管理,對優生提出比一般同學更高的要求。對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疑惑問題,積極加以分析和輔導。
4、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后進生。對學困生多寬容,少責備。要做到“三心”:誠心、愛心、耐心。老師的輔導要及時。
5、家庭的配合是轉化學困生的外部條件。父母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也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可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議、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相互交流,溝通信息。
6、教師上課要想到學困生,一是課堂提問教師要把較難較大較深的問題分解成較小較易較淺的問題,讓學困生也有回答的機會,而不是將他們放在角落里無人問津。二是操作時要想到后進生,要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貴在參與,不準再將他們擱置起來,置之不理。三控制學困生課堂違紀的問題。
7、布置作業時,要想到學困生,要讓學困生“吃小灶”,一是從數量上照顧,只求準確度,不求數量多,他們的作業可減半,對特別學困生甚至可以用課堂筆記來替代作業的辦法;二是從難易程度上來照顧,學困生只需作基礎題,對難度大的題目可以不做。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教學反思2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于小學生構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采取更適合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學生來說有的資料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齊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資料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用心鼓勵,贊揚他敢于提問的勇氣,而后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能夠透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能夠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透過示范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范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潛力。如:鐵為什么會生銹?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帶著問題產生好奇,走進文本。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空氣》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到:“為什么地球上會有空氣”其他學生聽后哄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樣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么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溫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溫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溫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說一說將要出現的結果、同學們只說出了兩個結果:溫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說冷水比熱水溫度高點,同學們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說“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說!蓖瑢W們都十分好奇,認真地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用心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熱愛科學,對科學現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學課的開設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那種僵死的教學方法,其結果只能是倒學生的胃口,抹殺學生求知欲望。我們應用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簡單愉快的氣氛中去認識科學,并鼓勵他們去探索科學的諸多奧秘。只有這樣才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就應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才能給學生帶給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到達較好的教學效果。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教學反思3
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帶給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潛力,獲取科學知識,構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但也需要明確,探究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探究是滿足兒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對于保護兒童珍貴的好奇心至關重要。學生能夠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自信心,并煥發出內在的生命活力。如果在進入學校后就宣布禁止兒童開展探究活動,不僅僅違背兒童的天性,而且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兒童進入學校以后,不僅僅不應禁止他們探究,而且就應對他們的探究帶給支持、鼓勵和幫忙(包括適時地帶給工具,在必要的時候教給他們更有效地開展探究的過程與方法等),以引導他們最終能夠找到他們感興趣的那些現象和問題的解釋或答案。
。2)探究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第斯多惠就曾說過,要給予兒童真知,更要引導他們主動尋求真知。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或信息,對于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亦具有重要好處。
。3)探究過程本身不僅僅能夠使兒童的思維受到最好的鍛煉,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潛力的培養,而且是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培養的主要途徑。這對于兒童科學素養的全面發展十分關鍵。從中習得的科學過程與方法,對于兒童參與生活中與科學相關的問題解決與決策,是個重要的基礎(與科學知識同樣重要)。從廣泛遷移的角度來說:,學會科學推理是大大提高孩子的智慧(思考力、明智的決定潛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創造力)的最有效方法,這對于他們謀求進一步的生存與發展,,獲得生活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
。4)由于探究過程需要探究者綜合運用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驗,這對于增進和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將其融會貫通,十分關鍵。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在一個新的探究情境中,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獲得了新的理解,產生出新的好處,正所謂“溫故知新”。
。5)探究過程中需要學生們合作、交流和各種協調一致的嘗試,這些合作與交流的實踐和經驗,能夠幫忙兒童學習按照必須規則開展討論(而不是爭吵)的藝術,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更正確的認識,學會相互接納、贊賞、分享、互助,等等。這種客觀開放精神的構成并非易事,要靠長久的教育才能得到。而上述這一切,是我們幾十年追求的科學與民主這一國民精神的基石。這種思維與存在方式應當從孩童時代抓起,否則就只能產生出一批批盲從、獨斷、不寬容的人,他們在理智上必然缺乏獨立性、自主性、批判性。
(6)在親歷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挫折與失敗、曲折與迂回、成功與興奮,這其中的許多感受和體驗是他們理解科學的本質、理解科學精神的好處與價值的基礎。即使在有些探究中,學生走了彎路,甚至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師直接給出解釋,但此時學生對答案的渴求正好能夠成為教師講授的一個很好的前奏和準備。而且,學生仍能夠從這一親歷過程中學到不少東西。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教學反思4
新頒布的《《3~6年級》科學課程標準》與以往的小學自然教學《大綱》相比,有著很大的差別!犊茖W課程標準》借鑒了國外關于科學教育的成功經驗,對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培養目標、資料標準和實施推薦等做出一系列的規定,力圖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強調這門學科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價值,注重學生的經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展三個方面資料的整合。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自然教師應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把科學的新理念貫穿于自然課堂教學中。“動手做”是科學課教學的靈魂!耙媒滩摹薄安灰探滩摹闭f明教材的作用。教師做“導演”,學生做“演員”,是基本的方法。擔任《科學》課的教學以來,每次上課,我都會有一些新的收獲。同以前從事的教學相比,《科學》課教學過程中的開放性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以下是科學課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主角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知識的傳授為重點”,教師在課堂上將知識和技能加以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給學生,最后將各部分知識組成整體,學生只需聽、練、背,記住教材中的知識即可。教師的主角是教學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材資料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的評判者。多年來,我們已習慣了這種主角,總是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千方百計地將學生雖不大規范,但有創造的見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那么,當代教師的主角是什么呢?《科學課程標準》強調:“科學教師應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忙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從這個觀點來看,小學科學教師就應在課堂教學中讓孩子們自己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在他們的摸索過程中給予幫忙和引導,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系統知識。教師充當的主角應是學生科學探究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科學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把科學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齊尋找答案,在探究科學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學課程中,傳統好處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構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將導致師生關系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的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發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轉變到“平等地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成“學生科學探究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二、課堂教學強調從問題入手
科學課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問題入手,這是自然課與科學課最重要的區別之一。我們的教師在學習科學課標以后,把新的課程理念融入到自然課堂教學之中,用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導著自己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從問題入手,使學生帶著渴望知識的愿望去學習。在課堂中,學生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中間要經過一大段過程,沒有過程和方法,解決問題也是一句空話。作為一名教師務必教會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他從提出問題,經過一系列的研究過程,運用一系列的科學方法,最后把問題解決了,才是科學教育的全過程。在經歷過程和運用方法的研究過程中,學生必然會獲得相關的知識,掌握必須的技能,發展必須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都是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實現、要到達的目標。
三、課堂教學以科學探究為主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中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边@意味著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學策略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研”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科學探究活動在科學學習中,具有重要價值,透過“做科學”來“學科學”,學生們能夠把科學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的技能結合起來,從而能夠能動地獲得對科學的理解。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在參與解決問題、參與做計劃、參與決策、參與小組討論、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將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同他們從多種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聯系起來,并把所學的科學資料應用到新的問題中去。透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們對科學探究的手段、使用證據的規則、構成問題的方式、提出解釋的方法等一系列問題有了親身的體驗,而不僅僅僅是聽到或記住有關的知識和結論;透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以科學與技術的關系,科學的性質等一系列問題,有了切身的認識和體驗,而不僅僅僅是獲得了關于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
科學探究的核心就是強調“動手做”,學生學習不僅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因此,科學課標提出了體驗性目標,強調“活動、操作、實踐、考察、調查”等活動,而且十分重視學生們直接經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去鼓勵學生對科學問題的自我見解,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其獨到的見解。根據課標的學習,今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忙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計劃。并能針對不同的學習資料,選取不同的學習方式。這樣的教學,知識容量大,學生的思維活躍,參與度高,課堂研究興趣濃厚,學生研究的時間充分,不僅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更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潛力,觀察潛力,語言表達潛力,將科學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自然教學中,教師真正成了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和指導者,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而我們教師本人,也要與新課程共同成長,不斷學習,成為新課程的實踐者、研究者和開發者。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教學反思5
古人曾這樣說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蹦侨绾尾拍茏兡兀孔兪紫纫此,而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為一個從事科學教學的老師,不僅要具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教學藝術,更重要的是要善于進行教學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現我根據自身經驗談一談如何進行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一、要充分認識科學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能不能真正地達到反思的作用,關鍵是看他們能否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能否有助于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科學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它需要教師的知識儲備更廣,因為科學涉及到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眾多領域;需要的課前準備更為充分,因為科學學習需要有結構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組合作探究。在科學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學生早已變成教學的主體,而教師的新舊教學理念必然相互沖突,作為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念,而這一過程教師必須要及時“反思”中快速地轉變過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適應當代教育的發展。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而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短時間內完成的,它是學生不斷地接受與內化的漫長過程。更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為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在學生的科學啟蒙階段即小學階段,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顯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使學生學到科學知識,感受科學魅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形成影響學生一生的能力。
從上述看來“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也是提高教學的捷徑,因此教師必須總結出自我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 反思,要認識教學反思對于教師的重要性。
二、要認識科學教學反思的誤區
雖然當前科學課還不如語文課數學課那樣受社會重視,但教師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師不能進入以下誤區:
(1)過分強調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
科學探究是一種學習方式,是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顯然不是惟一的學習方式?茖W課堂中有效的學習需要整合不同的學習方法,需要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考慮。比如說,科學實驗課就要以探究活動為主;科學考察課就要以觀察為主;科學閱讀討論課就要以閱讀、討論為主。
。2)過分追求由學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識。
新課程是強調知識的形成應該是以學生為主的探究活動形成的.。但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識都要讓學生去探究,這根本不現實,因為有些知識受學生閱歷,器材,條件,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學生根本無法進行探究。
。3)過分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忽視了科學概念的形成。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與科學概念的形成是同等重要的,它們相得益彰。在教學活動中,科學概念的形成是依賴探究活動的,且探究活動與具體的科學內容分不開的,學生對探究的理解不會也不可能脫離科學內容而孤立進行的。
三、要認真地進行科學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課堂教學的規律及評價體系,教學反思一般從教學目標的科學性、教學內容的有序性、教學結構的整體性、教學方法的確切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反饋矯正的及時性等方面進行反思。為了使教學反思能夠深入且富有實效,我認為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據科學課的特點,主要要進行以下反思。
。1)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是否到位。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認真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哪,教學難點在哪。課后反思時,就應該反思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否妥當,對知識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斷是否正確;教學難點有沒有在教學預設中順利地突破。
。2)活動的設計是否嚴密、科學?茖W課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須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并建構科學概念。因此活動的嚴密性和科學性必須是教師在課后認真反思的一個重點。
(3)材料的準備與出示時間是否恰當。科學課的學習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關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這些材料是不是圍繞課堂上需要探究的問題而準備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間有沒有特定的聯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體現出有關的科學概念和事物規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結構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時間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學生在科學課上對于材料關注往往會影響了整節課的教學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處的出示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熱情。
(4)探究小組之間的合作是否有效。
目前科學課的學習方式是以小組合作為主,但是大部分小組活動表面看來熱鬧非凡,卻淺顯沒有深度,這是因為教師只關注了活動的形式,而沒有確立明確的目標,且組內分工不清。因此,有關小組活動的設計,在分工明確、目標確定的基礎上,首先考慮學生思維的深度,再考慮活動頻率。小組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理解科學的本質,絕對不能搞形式主義丟掉了本質內涵。
總之作為一名鄉村的科學教師,只要認識了反思的重要性,不要誤入反思的誤區,認真正確的進行反思,就會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能變、能通、能久,從而科學教育教學工作,使科學教育教學工作邁向一個新臺階。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教學反思6
學生們認為《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副課,沒必要認真學習,再說課文中的許多知識他們也不感興趣,還不如騰出時間學語文數學呢。聽了學生們的話,我連續幾天陷入沉思,《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很好的學科,為什么會陷入如此困境?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這門課程?
經過思考,我認為《品德與社會》學科陷入困境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品德與社會》學科不受重視。
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了多年,但在應試教育模式沒有真正改變的情況下,社會、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重視這門課程而使它微乎其微,所謂的副科,學生認為是可上可不上,可有可無的課程。
二、學生上課偷寫作業。
教師們布置作業,學生不按時交會受到批評,他們課余時間寫不完,只能在所謂的副科上偷著寫,而比起音樂、美術、體育課來說《品德與社會》課又是他們最不感興趣的課程,于是《品德與社會》課堂成為他們偷寫語數作業的最佳選擇。
三、教師的身教作用發揮不好。
教學方法較單一,對學生缺乏深入了解情況,學生不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輔導,其生理、心理健康不能得到應有的重視。
讓學生喜歡這門課程,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高認識,思想上重視《品德與社會》課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對《品德與社會》課要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讓品德與社會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二、結合實際,讓道德教育工作有特點
要利用《品德與社會》課,與家長緊密配合,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停留在說教上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采取多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開
要改變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就要改變過去的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刹捎米灾魈骄糠,問題討論法,合作表演法等。
四、把玩耍的時間留給學生,把學習的空間留給學生。
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識,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樂群、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健身、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教學反思7
小學語文教材12冊中的《養花》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講述了老舍先生的養花實踐,在養花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養花帶來的樂趣,抒發了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悟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在帶領學生精讀文章前,我把教學的重點定為1。:領悟作者是怎樣圍繞養花的樂趣來安排材料的。2。體會養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產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反思本課的教學過程,有如下體會。
一、課前預習有針對性。
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閱讀了好幾篇老舍先生的作品,如《貓》,《林!,《草原》,對老舍先生以及他的作品風格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這一課教學前,我只是讓學生課下去回顧老舍先生的生平,重溫他的作品,并沒有像原來那樣花大量時間對作者進行全面的介紹。讓學生針對這篇課文中的內容,提出疑問。預習中學生對課文第4自然段中提到的老舍先生的腿病提出了疑問,這也正與文章內容有關。于是我便鼓勵學生去查找資料了解他腿病的有關情況,為準確的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二、抓住中心問題,統領全文。
在第一課時我就引導學生理請了作者的思路,明確了課文每一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先讓他們談談自己養花的感受,從而引入課文。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兩次“這多么有意思呀”展開教學。讓學生仔細讀文,找出兩次“這多么有意思呀”分別是作者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有意思”又指的是什么。帶著這個問題,學生認真的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中找到了答案:第一次是因為作者摸著了養花的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著,開花,讓作者覺著有意思。第二次是因為養花可以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有益身心,勝于吃藥,所以作者覺著有意思。這也正是養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所在。
三、找方法,突破難點。
文章中有一處是學生不好理解的,就是課文的第6自然段,寫花死了,作者很傷心。既然傷心,怎么還能說是養花的樂趣呢?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我提出疑問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就能夠聯系上下文,有的學生能夠聯系以往讀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有的學生能夠聯系作者的人生經歷及生活態度,理解到“人生百味”,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養花就要經歷這些,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者的樂觀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聽了學生的回答,我知道他們是真正讀懂了課文。
四、課后練習,突出重點。
為了更好的理情文章的思路,我在理解課文后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老舍先生以()為主線,先概括的說明我(),再分述(),最后點明中心()。通過這道題,讓學生在精度課文的基礎上再一次理清文章思路。在本課教學的最后,我還啟發學生說出自己的愛好,并且按照:“我喜歡(),它可以(),可以(),還可以(),這就是()帶給我的樂趣!边@樣的形式來說說。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留意生活,產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還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五、存在的問題。
1.本課的教學,對文章中一些語句和詞語體會還不夠深入,如第三自然段的“像朋友似的關切它們”應該讓學生說說作者是怎樣做的;第四自然段的搶救花草,應該讓學生想想當時的場面,或者做一做動作,體會體力勞動的不容易。2。理解體會語句的方法還是不夠多樣。應該多尋找一些適合于學生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多注意這些,在教材的理解上多下功夫,嘗試運用更多可行的教學方法,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教學反思8
《宇宙生命之謎》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從而讓學生學習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學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一、教學效果
在學習本課時,我覺得以下學習效果明顯:
1、因為本課是一篇科普文章,文章旨在培養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所以,在上課之前,我根據小學生喜歡看介紹宇宙秘密的科幻小說、電視、電影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課前搜尋一些有關宇宙生命方面的知識、資料。
2、課程進行時,我爭取詳略得當,把握重點。本課課文內容主要放在了兩大板塊上:一是生命存在的條件;二是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我在教授中引導學生通讀課文后,把握住這兩個重點,使學生在心中構建出整個文章的中心框架。
3、帶領學生進行宇宙是否有生命的辯論。在講到課文火星是與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星球,那么火星上有沒有生命存在呢,同意的同學和不同意的同學分成正反兩方,進行了辯論。
正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反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沒有生命存在,形成辯論雙方,使學生自學課文內容,再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二、成功之處
本節課是一篇科普文,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展開辯論,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各方學生論據充足,辯駁有力。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小主人。在辯論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內容,活躍了思維,拓展了知識,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知識的有機結合,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學科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足之處
本課中,雖然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各方學生論據充足,辯駁有力,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小主人。但是因為自己缺乏對這種辯論式課堂的掌控經驗,所以,在辯論中有些收放不自如,學生們也討論積極,但是有個別學生趁機起哄,擾亂課堂,使得課堂秩序維持不穩。
四、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將課堂的設計不光注重那些好學生,也要對準那些中差生,認真地分析每一個同學,為每一個同學都分配到適合他的問題和任務,使得這種放手的課堂也能收放自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學,有所收獲。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教學反思9
成功之處:
1、準備充分。課前,我查閱了大量資料,了解了銀河系、太陽系、火星、生命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制作了銀河系、太陽系、火星圖片的課件,在每周兩節的閱讀課上,安排學生閱讀有關宇宙的資料,為理解課文內容作了準備。
2、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一上課,我便用了多媒體課件展示了宇宙圖片,引起學生注意,用問題“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在不可計數的星球里還有沒有生命存在呢”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引用課文和課前了解的資料,充分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在學習中,學生全員參與,全身心投入,興趣盎然,思維活躍,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下課鈴響過,同學們還意猶未盡。
不足之處:
1、學生能自己讀懂課文了,以后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課文、去找資料。
2、對課文中出現的科學術語,如對學生理解課文沒有太大影響的,教學時可不涉及;如對讀懂課文有較大影響,或學生要求解釋的,教師可作通俗的解說。
3、課后可組織學生開展一次語文實踐活動。教師可布置學生搜集古今中外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文章、圖片,以“宇宙的奧秘”為主題舉辦一次文章、圖片展覽,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教學反思10
這篇課文,借寫種樹來喻如何育人,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在學生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思考課文預習中的問題,把課文中寫給樹苗澆水的句子劃下來,想想作者這樣做是不是有道理?結合我們以前學過的《高粱情》學生能夠體會到樹木的“不確定”是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種樹人是為了模仿大自然的規律,培養桃花心木自己在地下找水源,求生存,這樣才能長成百年大樹。并由此想到“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再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知道的在艱苦環境中自強自立的人的事跡,也可以從反面談經不起生活的風雨的事例。學生通過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艱苦環境的人,接受的考驗和磨練更多,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克服依賴性,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為了生存與發展,必須通過自己親自去實踐,去競爭,去拼搏。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會對社會環境、人際關系等產生切身的感受,才會真正感知“尊重”、“艱辛”、“珍惜”等情感,從而學會與他人合作,體驗到奮斗的艱難,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學生在理解了這句話后以后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才會有自立、自強的精神和本領,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得到生存與發展。
這節課我注重了讓學生結合實際說體會,時間沒有安排好,有點前松后緊,讀書的時間給少了,抽時間還要讓學生多讀課文。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相關文章:
部編版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范文07-01
部編版小學雷雨課后的教學反思06-30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