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人為本重在交際的小學英語教學反思
本堂課我的總體思路是: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興趣為支點,以交際為目的,以現實生活為情境等原則,主要運用情境教學法、反饋教學法的理論,采用任務驅動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啟發點撥為線,以學生小組合作與競爭為基調,把探究體驗、交際運用貫穿始終,努力做到關注學生個體生命。達到學習、鞏固新知,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大膽實踐、勇于創新的目的。
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實際交往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同時有利于語言的記憶和鞏固,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我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使用英語進行練習的機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為自己能夠自如地運用所學的語言達到交際的目的而感到愉快、自豪,從而愿意繼續學習。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演唱歌曲渲染情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基礎的學習動力和源泉。音樂的魅力加上兒童獨特的理解能力,使老師有充分的理由把英語的教授和音樂的魅力結合起來。在美妙的音樂中唱唱跳跳,輕輕松松學英語,學習的樂趣不言而喻。上課伊始,借助多媒體組織學生演唱歌曲Rainbow,并根據歌詞中提到的顏色,出示本節課的單詞圖卡,進而提出問題What colour is it?鼓勵學生用英語大膽說出圖片中各種水果的顏色,并請他們將圖片粘貼到黑板指定位置,從而引出課題,感知學習任務,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效果較好。
2、聯系生活展現情景
課堂上要經常創設一些實踐的機會,利用教育資源讓學生走入生活。在本堂課的play a game 這一環節中,采用游戲的形式,用適量多形式的實物練習What’s this ? / What is this? It’s a … 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盡快進入課堂教學的氛圍之中,更好地為新授作準備。創設這種環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語言實踐機會,并能從舊知識自然的過渡到新內容上來。
3、運用實物演示情景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边@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景,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短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實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師展示,也可以有學生自己展示。
T:Let’s play a game,OK?Its name is “Touch it and guess”.
老師先準備好一個不透明的口袋(裝有已知的水果),然后有同學摸一摸,猜一猜你摸到的是什么。如果猜對,就將此水果作為禮品送給該同學(借此學習It’s for you.)。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利用了實物的功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充分操練了學生對這個單詞的聽說讀的能力。
4、扮演角色體會情景
為了使教學情景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在本堂課中我通過情景表演來培養小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玩與樂中輕松地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最后我又設計了這樣一項作業:運用這種游戲形式和你的朋友完成一段對話。目的是為培養學生在真實情景下進行交際的能力。
二、優化課堂,創設寬松的學習氣氛
整節課呈現給我們的是教師樂教善教,學生樂學好學的良好氣氛。面對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所暴露出來的錯誤,教師采取的是“寬大”的處理方式,對一些非說不可的問題,選擇了適當的時機,運用適當的方法,引導學生解決,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樂學、愛學、善學。而對于學生取得的進步和成功,教師也采用了適當的激勵機制加以鼓勵,Good!Perfect!等激勵性語言讓學生的心靈上感到溫暖。
三、開展實踐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英語,使學生活動化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而兒童的實踐活動則是理解和應用書本知識的源泉。學生除了需要與老師的互動外,更需要的是與同齡人的交流。我安排個人、小組、全班相結合的教學互動形式,既使學生獲得了知識和情感的雙重滿足,又增加了學生團隊合作,人際交往和語言實踐的機會。
在學習單詞banana時,鼓勵學生結合實物通過同學交流的方式進行自由描述,如:What’s this?It’s a banana.What colour is it?It’s yellow.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觀察、思維的能力。
在學習單詞peach時,組織學生通過畫一畫的方式加深對單詞的感知和理解,并鼓勵他們離開座位走到朋友中去,圍繞圖畫暢所欲言,教師及時給予肯定性評價,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及實踐能力。再如通過Play a game:Point to the pineapple;Let’s chant:Thank you Mum.等活動促進對單詞pineapple,pear的運用,并啟發學生大膽想象再創造,用舊曲換新詞的形式,改編韻句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及創造能力。
四、設計任務,讓學生在交流中運用英語,使活動生活化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習者自覺地運用英語,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做到“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用”。
在學習掌握單詞的基礎上,借助多媒體創設數一數的生活場景,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How many bananas?How many apples?等,并請他們將討論結果填寫在表格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然后將這一環節延續,為學生創設開Birthday Party的生活場面,鼓勵他們組內開展表演活動,關注學生情感,拓展文化視野,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及創新精神。最后,設計一項作業,請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其它水果的英文名稱,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起著語言習得的促進者、答疑者和向導的作用。任務型教學要求教師從一個他人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法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一個以自己設計材料和課堂活動的主動創造者,從一個現成的理論或他人研究成果的消費者轉變成一個以自己課堂教學為主要對象的研究者和理論探索者。小組活動的選用和任務設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前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任務的類型、主題、性質等諸多因素作充分考慮,在課堂中要善于發現問題,并進行主動協調。教師不應僅是小組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而且是任務活動的引導者和鼓勵者。就學生而言,“任務型”的課堂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任務為中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增強學生的學習策略運用意識,體現了以人為本、注重交際的教育觀。
【以人為本重在交際的小學英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反思06-27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04-23
【精選】小學英語教學反思07-04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精選)07-05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06-12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05-07
對小學英語教學反思04-21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反思5篇06-27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案例09-21
【薦】小學英語教學反思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