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巢問題》教學反思(精選7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鴿巢問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鴿巢問題》教學反思 篇1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所以在本節課我就設計了“搶凳子”游戲來導入新課,在上課伊始我就說:“同學們:在上新課之前,我們來做個“搶凳子”游戲怎么樣?想參與這個游戲的請舉手。叫舉手的一男一女兩個同學上臺,然后問,老師想叫三位同學玩這個游戲,但是現在已有兩個,你們說最后一個是叫男生還是女生呢?”同學們回答后,老師就說:“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總有二個同學的性別是一樣的,你們同意嗎?”并通過三人“搶凳子”游戲得出不管怎樣搶“總有一根凳子至少有兩個同學”。相機引入本節課的重點“總有……至少……”。這樣設計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使學生的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數學思想、數學情感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達到動智與動情的完美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具操作,如把4支筆放入3個杯子學習中,把5支筆放入2個杯子學習中等,都是讓學生自己操作,這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同具體的實物結合起來,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體驗和感悟數學。
通過直觀例子,借助實際操作,引導學生探究“鴿巢問題”,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并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空間,能讓學生自己動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更好的理解鴿巢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及時地去發現并認可學生思維中閃亮的火花。
不足之處在于教學過程中所設置的問題應具有針對性,應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及時的給予認可和指導,使教學能夠面向全體學生。
《鴿巢問題》教學反思 篇2
數學廣角的教學是為了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本節課我讓學生經歷探究“鴿巢原理”的過程,初步了解了“鴿巢原理”,并能夠應用于實際,學會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導入新課時,我讓四人玩“搶凳子”的游戲,這個游戲雖簡單卻能真實的反映“鴿巢原理”的本質。通過小游戲,一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讓學生覺得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好玩又有意義。
二、活動中恰當引導,建立模型
采用列舉法,讓學生把4枝鉛筆放入3個筆筒中的所有情況通過擺一擺、畫一畫或寫一寫等方式都列舉出來,運用直觀的方式,發現并描述,理解最簡單的“鴿巢原理”即“鉛筆數比筆筒數多1時,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有2枝筆”。
在例2的教學時,讓學生借助直觀操作發現列舉法適用于數字較小時,有局限性,而假設法應用范圍廣,假設把書盡量多的“平均分”到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這一數學規律來表示。
大量例舉之后,再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鴿巢原理”的一般規律,讓學生借助直觀操作、觀察、表達等方式,讓學生經歷從不同的角度認識鴿巢原理。特別是通過學生歸納總結的規律:到底是“商+余數”還是“商+1”,引發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并通過討論和說理活動,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初步的“數學證明”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邏輯能力。
三、通過練習,解釋應用
適當設計形式多樣化的練習,可以引起并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如“從撲克牌中取出兩張王牌,在剩下的52張中任意抽出18張,至少有幾張是同花色的。任意抽出20張,至少有幾張是數字相同的。練習內容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練習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練習中,學生興趣盎然,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四、不足之處
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課堂中,數學語言精簡性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只抽屜里至少放進了幾本書?”對于這句話,學生聽起來很拗口,也很難理解;通過思考,我將這句話變成“不管怎么放,至少有幾本書放進了同一個抽屜中?”這樣對學生來說,相對顯的通俗易懂。因此,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嚴謹準確地使用數學語言,發現并靈活掌握各種數學語言所描述的條件及其相互轉化,以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增強提問的指向性、目的性。
《鴿巢問題》教學反思 篇3
鴿巢問題是我們數學中比較有意思且在生活中運用比較廣泛的問題。因此,在錄制一師一優課時我想到了給學生講這一節課,使學生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數學是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中的.。
鴿巢問題又可以叫做抽屜原理,是一種在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原理,許多游戲的設置都運用了該原理,例如搶凳子游戲,紙牌游戲等。因此,在講課開始我先用紙牌游戲中引出今天的鴿巢問題,讓學生帶著好奇心來學習本節課內容。接著我出示例題,先找一位同學演示3支筆放進2個筆筒中應該怎么放,并記錄下來,使學生明白小組應該怎樣進行活動并記錄。接著出示課本例1的題目,學生小組內通過剛才的方法很輕易的就找出一共有幾種方法,在找一位學生進行演示加強大家的認識。我有介紹了剛才學生們實驗的方法叫做枚舉法。并通過觀察引出概念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有2支鉛筆。接著讓學生們轉換思想求實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得出結論,學生通過實驗和討論得出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得到同樣的結論。并把其轉化為算式。
接著增加鉛筆和筆筒的個數仍能得到相同的結論,由此學生發現當鉛筆數比筆筒數多1時,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有2支鉛筆的結論。把鉛筆和筆筒換成其他物品學生還能相似的結論,說明學生已經可以學移致用了。之后介紹鴿巢問題的發現者,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最后,我又引到游戲揭示答案,再通過幾道層次遞進的題目的練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鴿巢問題,從而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鴿巢問題》教學反思 篇4
課堂上,我首先采用學生搶凳子游戲導入,使學生初步感受總是有一個凳子上要坐兩個同學,使學生明確這是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的一種現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把心思馬上放到課堂上,讓學生覺得這節課探究的問題既好玩又有意義,為后面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但這部分內容真正理解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我通過實際案例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從而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的魅力。本堂課注重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初步了解“鴿巢原理”,總結“鴿巢原理”的規律,會用“鴿巢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在本節課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猜想、驗證、推理、應用的過程。
1、采用枚舉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把4本書放入3個抽屜中的所有情況都列舉出來,然后通過學生匯報四種不同的排放情況,運用直觀的方式,發現并描述、理解最簡單的“鴿巢原理”即“書本數比抽屜數多1時,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本書”。進而介紹這種擺放的方法是我們數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即枚舉法。
2、讓學生借助直觀操作發現,把書盡量多的“平均分”給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這一數學規律來表示。
3、大量例舉之后,再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抽屜問題”的一般規律,讓學生借助直觀操作、觀察、表達等方式,讓學生經歷從不同的角度認識鴿巢原理。
4、對“某個抽屜至少有書的本數”是除法算式中的“商+1”,而不是“商+余數”,適時挑出有針對性問題進行交流、引導、討論,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抽屜原理”,總結出“抽屜原理”中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的本數等于“商+1”。
5、本課教學中,學生對“總是”和“至少”的理解上沒有進行結合具體的實例進行引導,學生在學習時理解有一些空難。
6、在數學語言表述上應該更加準確,使學生聽起來更加明白。
在這堂課的難點突破處,也就是讓學生借助直觀操作發現,把書盡量多的“平均分”到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教學知識不光是讓學生按照公式來套用公式,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思維定勢,所以在練習中,讓學生充分說理的基礎上,明確把什么當作“抽屜數”,把什么當作“物體數”并進行反復練習。
在這節課里部分學生判斷不出誰是“物體”,誰是“抽屜”。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多下些功夫,以求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所授知識。課后還要讓多做相關的練習加以鞏固。
《鴿巢問題》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是通過幾個直觀例子,借助實際操作,引導學生探究“鴿巢原理”,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并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
1、借助直觀操作,經歷探究過程。教師注重讓學生在操作中,經歷探究過程,感知、理解抽屜原理。
2、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學生對于枚舉法和假設法有一定的認識,加以比較,分析兩種方法在解決抽屜原理的優超性和局限性,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
3、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本節課的“抽屜原理”的建立是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與推理的基礎上理解和發現的,學生學的積極主動。特別以游戲引入,又以游戲結束,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學到了抽屜原理的知識,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在整節課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感受了數學的魅力。
回顧整節課我覺得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1、在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中,我始終擔心學生不理解,不敢大膽放手,總是牽著學生的思路走。
2、這部分內容屬于思維訓練的內容,應該讓學生多說理,讓學生在說理的過程中真正理解體會“鴿巢問題”中的“總有”和“至少”的真正含義,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答一些變式練習。
《鴿巢問題》教學反思 篇6
《鴿巢問題》是六年級下冊內容,最早指出這個數學原理的,是十九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里克雷,因此,這個原理被稱為“狄里克雷原理”。又因為在講述這個原理時,人們經常以抽屜、鴿巢為例,所以它往往也被稱“抽屜原理”或“鴿巢原理”。而今年新教材確定這章內容名稱為《鴿巢問題》。
“鴿巢問題”是一類較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對全體學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如果學生的思維能力略弱,學習時面臨的壓力會更大。當然,這節課的靈活性,也是我倍感壓力。因此,我在情境引入時,選取了游戲引入,通過撲克牌游戲,引出問題,使學生思考:“五張撲克牌中至少有兩張是同花色的?”在結尾時,利用學生發現的問題,再解決這個問題。使學生明白“鴿巢問題”也同樣應用于現實生活中。在教學過程中需選擇一些學生常見的、熟悉的事物,或者一些有趣的內容作為教學的素材,通過動手操作,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積極思考例1、2個規律,加強孩子對鴿巢問題的理解。
教學例1時,可以依據情境把“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有2支鉛筆”的結論先拋出來,并提出對“總有”和“至少”的質疑,使學生明白“總有”是一定有,“至少”是最少,引發學生探究。使學生總結出“發現1”:物體數比筆筒數多1,至少數為2。在學生擺小棒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平均分”。
教學時,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不斷擺小棒,發現歸納出至少數。但隨著小棒數量的增多,學生手中的小棒不夠用了,這時學生就會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解決這類問題呢。學生會通過擺小棒中的“平均分”的思路,學生可以得出“鴿巢問題”的一般方法:至少數=商+1,而物體數除以抽屜數等于商和余數。
鞏固練習時,給一定的時間讓全部學生思考,習題要有針對性,一題讓多個人說,檢驗教學成果,以便及時查缺補漏。
《鴿巢問題》教學反思 篇7
數學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一堂好的數學課,我認為應該是原生態,充滿“數學味”的課;應該立足課堂,立足知識點!皠撛O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是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本節課運用這一模式,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從探究具體問題到類推得出一般結論,初步了解“鴿巢問題”。本節課教學在師生互動方面有以下特色:
1、激趣引入
在導入新課時,我以游戲引入,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師生雙邊互動的積極性,更是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鴿巢原理的本質。通過游戲,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覺得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好玩又有意義,喚起學生繼續參與課堂互動的意愿。
2、提供探索空間
本節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首先讓學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證明”:“把4枝鉛筆放入3個杯子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杯子里至少放進2枝鉛筆”。接著同桌互動演示并嘗試解釋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最后,全班交流展示,多元評價各種“證明”方法,針對學生的不同方法教師給予針對性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獲得發展。
3、營造提問的空間
本節課注重給學生創造提出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去品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如在出示“5只鴿子飛進了3個鴿籠”問學生看到這個條件你想提怎樣的數學問題?這樣間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鴿巢問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空巢老人問題調研報告12-26
節后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08-18
空巢老人心理問題分析08-18
關于農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08-18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1-17
小學植樹問題教學反思01-10
社會應該關注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08-17
如何解決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07-29
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