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學反思
以下是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雷雨》的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參考!
《雷雨》教學反思(一)
《雷雨》是人教版第四冊的一篇看圖學文。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下面談談自己教學后的一些想法。
在這篇課文中,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寫得較具體,而雷雨中的景象相對來說寫的簡單了些。因此,在教學時,雷雨中的景象我講得比較少。重點講的是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為了體現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我在每一段課文引入上下了功夫。 教學“雷雨前”時,我讓學生聽雷聲,看閃電,感受“雷雨前”的緊張氣氛。教學“ 雷雨中 ”時,我讓學生看課件, 聽 大雨嘩嘩的聲音,并不時穿插 轟隆隆的雷聲,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教學“雷雨后”時,我請學生欣賞課件,聽蛙鳴、蟬叫、鳥啼等各種自然界的聲音,并配以優美動聽的音樂,看精美的圖片,彩虹,太陽……感受“雷雨后”的美麗。就這樣,我把學生帶進文本,激發他們 學習的興趣, 引領他們 感受 大 自然的變化 ,激起他們 探究自然奧秘的 欲望。 “雷雨中”這一段我用請學生欣賞課件的方法引入,讓學生身臨其境;“ 雷雨后 ”這一段我采用的引入方法是:請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配樂朗讀,引領學生展開想像。
在本文中,有些句子用詞非常精煉。于是,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我出示圖片 讓學生看 (畫面上厚厚的黑云籠罩著整個天空,天色十分昏暗),隨即引導學生:在這個句子里,你覺得哪個詞語用得好?為什么?滿天的烏云壓下來,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然后又引導學生把這種害怕的感覺方到句子里讀,充分感受雷雨前的緊張氣氛。再如理解句子: “ 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 我先請學生欣賞課件,理解蜘蛛為什么要垂下來。然后請學生來當當這只害怕的小蜘蛛,讀讀這句話,體會“雷雨前”小動物的不同反應,從而進一步理解雷雨真的要來了。……現在想想,學生那天的朗讀真的很精彩,他們對文本的理解也是精彩絕倫。
當然,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比如 對“雷雨中”這一環節處理過于簡單,如果能引導學生展開想像:“ 透過茫茫的大雨,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這樣一來, 這一環節會變得更豐滿。 在教學 “雷雨前”時,只考慮到品詞析句,指導朗讀,引導感悟,忽略了教材的整體性,教材處理有點散。而且,雷雨前的景物變化是緊密聯系的,當時備課的時候,這一點考慮得不夠周全。
《雷雨》教學反思(二)
《雷雨》是小學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學習“雷雨后”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課文,并說說通過朗讀知道了什么,學生們都認真讀書,課文中所描寫的雷雨后的景色全找了出來。在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追問:“你們覺得這部分課文中哪些字詞用得好呢?為什么?”這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學生的興致很高,紛紛舉手發言,說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有的說:“我認為‘掛’字用得好,這個字讓我們感受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天空,美麗極了。”還有的說:“我覺得‘坐’字用得好,坐著是很舒服、很快樂的,這個字讓我感覺到蜘蛛很悠閑、很自在。學生不僅理解了詞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學生還能將前后文對照著說,比如“坐”一字,學生對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后的不同,不用老師說,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通過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基礎。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訓練能力。用“ 越 越 ”、“ 漸漸地 ”說一句話。這兩個句式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在這里既是對學生知識點的復習鞏固,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最佳時機。在體會雨后景象后,讓學生說說假如你是那只鳴叫的蟬,是那只坐在網上的蜘蛛或是那只快樂的青蛙,你會說些什么呢?學生通過看動畫等活動,有了深刻的體會,說起句子來就不會顯得蒼白無力了。這樣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抒發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閱讀文本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實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在指導朗讀教學雷雨前這一部分時,我通過讓學生感受動畫,做“壓”“垂”的動作進行指導,學生興趣濃厚。在指導雷雨中這一部分時,我抓住了重點句子:“嘩、嘩、嘩 ,雨下起來了。”在這一環節中,我提倡讓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如:有的學生用拍手打節奏或小手輕拍桌子等通過不同的聲音來體會雨下得很大。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在引導學生說下大雨時,還有哪些東西也看不清了,學生說的范圍較窄,而我又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使得這一環節有點脫節。在請同學們與老師看板書復述課文時,語言不夠精煉,隨意性較大,使這一環節沒有達到我所預設的效果,這主要是教師本身的隨機教育能力欠缺的問題。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課后的教學反思。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應該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更富有生機和活力!
《雷雨》教學反思(三)
《雷雨》既是一篇講自然現象的課文,又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文中語言生動優美,讓學生了解到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是一本讀不完的書,走進大自然,一定會得到許多快樂,發現許多秘密。新課程人教版的標準增大了學生的閱讀量,注重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課堂教學,我充分利用課件與讀文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特點,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放開手讓學生們去讀、思、悟、說,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示自己,真正體現“以人為本,著眼未來。”
一、 凸顯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教’是為‘學’服務的,‘教’不是統治‘學’,也不是代替學生‘學’。教師的‘教’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教師組織課堂教學,不應從‘教’出發,而必須從學生‘學’出發。”
我在設計本課時,注重從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把課堂教學思想定位在“以生為本,順學而導,以學定教”。重視學生的親身體會。如雷雨前、雷雨中天氣的變化、雨后的美景,我精心制作了課件,創設文本情境,讓學生觀察,在情境中體會、感受。
二、重視朗讀形式多樣化,強調在朗讀中感悟
潘菽先生說:“兒童最初的閱讀過程,言語運動器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出聲的語言好像是感情支柱,通過它保持言語視覺與其它器官之間的聯系,把書面文字和它的含義聯系起來。”學生自己通過朗讀,把課文細細咀嚼,細細品味,體會出語言文字的含義和韻味,求得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比從老師那兒聽來的要深刻得多,感受得深!独子辍芬晃恼Z言生動形象,是學生練習朗讀的好材料。課堂上,“讀”占熬頭,學生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朗讀,個別讀、 齊讀、自由讀、引讀、表演讀等,充分顧及學生朗讀的主動性、多樣性、獨特性。并以朗讀為主線,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體會感情。讀的訓練有層次性,初讀時要求理解內容,知道寫什么;再讀時了解作者的寫法和方法,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深讀時體會感情,讀出情,讀出味;以此引導學生聯系教材,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天氣的變化、雨的變化。
三、比較句子助理解
贊可夫曾語:凡是兒童自己能夠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應當讓他們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我在指導學生看圖的基礎上,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進行品味,通過比較句子,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句意,體會意境。如雷雨前部分,雖然每個句子都描寫得十分生動、具體,但學生不易理解句子的真正內涵,這就需要比較辨析。
如: 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
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飄下來。
通過提問:“壓”能改成“飄”嗎?讓學生比較、辨析,使學生知道烏云“黑沉沉”,說明云層又黑又厚,而“飄”表示輕飄飄的,使學生具體地體會到雷雨前天空的景象。
四、板書助背誦
背誦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一個重要環節。背誦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廣讀熟背,不斷地吸收、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寶庫。
《雷雨》這篇課文不要求背誦。但課文語句生動、簡短,易于上口,不過段落多,語句的順序容易顛倒,我的板書簡單明了,加上富有童趣的剪貼畫提示,更有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記憶掌握課文。
【《雷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雷雨》教學反思04-07
高中雷雨課程教學反思11-29
小學語文《雷雨》優秀教學反思通用04-19
小學雷雨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3篇)08-10
《雷雨》教學案例06-05
《雷雨》教學設計(精選13篇)05-12
小學二年級下冊《雷雨》優秀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0-03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雨》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09-22
話劇《雷雨》08-27
雷雨的日記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