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磁現象和磁場》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以下是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物理《磁現象和磁場》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高三物理《磁現象和磁場》教學反思一
1.對教學模式的反思;
與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相比網絡化物理教學更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的新的教學觀點,物理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學生掌握了學習物理的主動權、處于主動、積極學習的地位,很好地符合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自我認知的學習方式。同時,網絡化物理教學可以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雙向信息交流,加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聯系,實現了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和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思考與創新。
網絡化教學不能取代傳統的物理試驗:雖然網絡技術可以利用動畫、圖片、聲音等模擬各種各樣的物理試驗,或者虛擬一些真實的情景,但是它往往不能準確的表達某些知識,反而給學生造成認知上的誤區,同時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訓練。物理網絡化教學效果取決于多媒體的應用水平:不是每種多媒體都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多媒體技術應用與物理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活動、學生特點、課程特點統一協調起來,只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確實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2.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本節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個做得比較好的地方:(1)引課自然:自然界中的`磁現象豐富多彩,都有哪些磁現象呢?(2)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讓學生自己搜索網上信息,在完成教師布置任務的同時,學習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3)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還原了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老師在整個問題探討過程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
高三物理《磁現象和磁場》教學反思二
由于我連續幾屆一直帶高三年級,這次輪下來從高一年級教起,對于一些我比較陌生和沒有把握的實驗,我在課前都要反復做,以達到最佳效果。而我在《磁場》教學的第一節課上,做書本上第81頁的一個演示實驗時出現了備課時沒料到的問題,這個演示實驗過去做得很順利,我也沒有感到有什么地方會出現問題,所以課前就沒有做。
第一個問題是我將小磁針擺放后,有兩個小磁針的指向與其他八個不同。第二個問題是我在放入條形磁鐵時,小磁針被吸在條形磁鐵上。實驗效果不好。
課下我回來反復進行試,發現放在磁體中間的每個小磁針只要能間隔到4—7厘米之間,兩個小磁針之間就不會有影響,它們的指向很一致。而兩端的小磁針的間距要能達到30厘米左右,達不到這個距離你不管怎樣放入,小磁針將會被吸在磁鐵上。
經過自己的實驗,我知道課上不成功的原因是平臺太小,小磁針之間沒有拉開距離。我到別處找了一個比較大一些的薄板子。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第二個班上課,我為了讓學生觀察的效果更好些,我讓學生站起來觀察,從上方觀察出的效果是最好的。
通過這個實驗,我感覺到教學中一線教師的教學經驗是多么的重要。每一個小的細節,如果你不經意都會出現漏洞。
實際上在很多實驗中都是如此,書上只簡單的一個圖示,旁邊是很少的一些文字,而作為授課的教師處理這些實驗時你采取的態度不同,你所付出的不同,得到的效果當然也會不同。一些教師上課時不做這些小的實驗,這樣會節省下一些時間而進行新課,但是學生就少了應有的感性認識,可能會在概念、規律的理解上很費勁,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失去興趣;而另一些教師經常給學生做簡單的演示實驗,還挖空心思要做好,不論是課上、課下都付出很多的辛苦,也正是這些辛苦付出,使他們上出來一節節引人入勝的好課。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會有過這樣的感受,一個人同時執教同年級、同學科的兩個班,無論課前怎樣認真地備課,講課時總感覺到天天第二堂課效果要好一些。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仔細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每上完一節課后,不管有意無意大家都會總結課堂中的一些得失,從而在接下來的教學時進行調整,正是由于這些總結和調整使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明白這一點之后,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后,都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對課堂上的出色之處,不管是教學方法上的創新,還是某個引起了學生濃厚愛好的做法,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其內容是否清楚,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么困惑等。而對于課堂上的疏漏、失誤,我們不但認真剖析這些疏漏、失誤的原因,而且還應該找其他老師交流,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經常性的反思,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讓我的教學少走了許多彎路。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血多遺憾。重視反思,及時反思,深入反思,有效反思,并持之以恒,堅持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師成長的不竭動力,是教師不斷超越自我、提升品味的必由之路。只有經過反思,使原始的經驗不斷地處于被審閱,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去粗存精,去偽存真,這樣經驗才會得到提煉,得到升華,從而成為一種開放性的系統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經驗才能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杠桿。
高三物理《磁現象和磁場》教學反思三
學生在平時生活中接觸或觀察過磁體,對磁現象并不陌生, 但這些東西在學生的頭腦中只是有印象,缺乏理論系統地歸納和整理。
磁場雖然存在但是看不到,也摸不著。要引導學生展開空間想象就顯得很重要,所以必須做好演示實驗,同時利用投影,巧設提問,使學生的觀察方向化,通過改變小磁針位置觀察其指向的變化,通過鐵屑磁化后在磁場的分布感受磁場的存在和磁場的分布。讓學生通過現象去認識磁場。通過演示實驗學到探找科學規律的途徑.通過小磁針的不同轉向,說明磁場的存在。
我在教學設計中以四個探究實驗為主線,把磁性、磁極、磁化、磁極間作用規律等基本概念交待清楚,希望以實驗吸引學生眼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在講授“磁體有兩個磁極”時類比了“蚯蚓斷肢再植”,形象生動,易于讓學生掌握知識點。在講“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時,對比“電荷間作用規律”,教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受益。類比空氣流動成風、磁場對磁體有力的作用,說明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也是可以認識的,使學生認識磁場的存在,滲透科學的思維方法。
在教“N”、“S”極表示法時引用了英語單詞,加強了學科間聯系,讓學生從根源上了解字母表示法的由來。再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課前用“磁浮列車”引課,讓學生感受科技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四大發明的簡介讓學生對我國古人的智慧由衷贊嘆,為做為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自制小磁針環節,教育學生要善于動腦思考問題,從一點一滴做起,將來立志做個發明家。
同時緊扣磁場的基本性質——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力的作用,且具有方向性。另外,做好演示實驗,有層次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抽象思維能力。
本堂課我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其主體是課程,并不是所有學科、所有章節都適合用信息技術來整合,要選擇最有利于開展整合的章節內容來發揮整合的優勢,而本節課充分利用物理課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整合,充分體現了學科本位的特征,又能有效地突破重點和難點。
但也有幾處明顯的不足:
一、教學過程中有些急躁、緊張,在教學環節的銜接上不自然。
二、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前面部分的內容花的時間過多,后面講的時顯得太匆忙,有前緊后松的感覺。
三、對學生活動的評價方面缺乏激勵性的表達,只是就事論事。學生參與教學的實驗和交流,老師應給予熱情的鼓勵,這在平時教學中是經常這樣做的,在教中腦子里滿是自己的課,把這個方面忽視了。
【高三物理《磁現象和磁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三物理教學反思12-24
物理教學反思12-24
初中物理引入現象教學探究論文07-31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2-24
物理教學反思論文12-24
物理教學反思總結12-24
物理教學反思案例12-24
物理教學反思范文12-24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1-07
高二物理教學反思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