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初中物理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
摘要:在教育改革理念下倡導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的形式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符合物理課程的基本學習理念。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不僅是物理教學的內容,也是落實課程目標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在完成基礎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出現的問題,然后分析實驗數據,最后根據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再改進實驗方法。在學生自主實驗的基礎上,自主構建中突破實驗設計方案的難點。
關鍵詞: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實驗教學
一、創設物理情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永遠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生活現象以及物理實驗的啟發下,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創設相關的物理情趣,激發學生思考,帶動學習的興趣。學生才會樂意主動思考,樂趣發現其中的樂趣,樂此不疲。生活中處處都有物理知識,所以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可以當成引課的最好事例。這些事例也許生活中非常常見,但我們從來沒有思考過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利用這些可以使學生更加理解我們學習物理的意義是什么,讓學生真正明白物理并非是遙不可及,高深的一門學科。例如下圖是科技館中拍攝的一幅圖片。圖片的中人只能看見他的頭,而她的身體我們卻看不見。去過科技館的學生也許都去感受過這個有趣的實驗模型。只給學生播放圖片是不夠的,為了使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感受它的神秘,課前老師可以利用兩塊平面鏡做出一個相同的模型。一個實實在在的模型放在學生面前可以使學生走進去觀察。利用這個看似PS過的圖片,配上老師自制的模型,學生可以近距離的感受這個模型。引課的時間大學在五分鐘以內。課前的15分鐘是學生學習的最佳時間,所以用來引課的時間不應該太長。主要的時間用來知識點講授,然后學生動手實驗。實驗的時間學生更容易讓學生注意力集中。
二、結合教學實踐,優化實驗探究
(一)敢于放手,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改進原有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造出一個實驗,學習相適應的良好環境。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理解知識的內在。真正的懂得了知識的內在,這樣才可以想出更好的實驗改進方案。理解知識的內在才能真正做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發現教材中存在的一些探究點。傳統的實驗教學也是講授式的教學。教師在課上講授實驗的過程,并且演示實驗的操作方法。這樣的教學導致學生實驗自主設計部分的欠缺,沒有根本的落實到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才是課堂主體”進行真正的地位轉換。教師在課上可以從引導,教學輔導的角度開展內容的講解,從而來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進行試驗方案的設計。充分的做到讓學生敢于動手,提升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不僅僅作為講授者,教師更應該是學生能力培養的發掘者。
。ǘ┚脑O計實驗,強化實驗改進。初中學生形象思維較好,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應該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感性認識出發去主動獲取物理知識,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光的折射這一實驗中,學生發現當一束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入射角度不斷的改變,折射角度也在不斷的變化。當入射角達到一定范圍內我們不僅可以看見折射光線也可以看見反射光線,并且在一定角度時只能看見反射光線而看不見折射光線。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到的。善于觀察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并且動腦思考,這也是我們進行實驗的真正目的。學生的能力,思維在實驗探究中得到提升。
(三)轉變思維,交流演示實驗方法。實驗課中教師的演示雖然可以節省時間,流利的講解實驗步驟,但學生的聽課的效果卻沒有我們預想的那么高效。傳統的教師講解知識點雖然可以節省時間,知識點講解的更加全面,但由于學生每天都要面對著不同學科老師的填鴨式教學,學生的精力很容易分散。不是老師講多少學生就可以理解多少,如果我們種方法來翻轉我們的課堂,結果會出乎我們的預料。
三、善于發現、總結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實驗題是常見題型,具有概念性強、針對性強、判斷性強、知識容量大、考查覆蓋面廣等特點。不僅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可以考查學生的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實驗課對教師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新時期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教師最好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來發現問題,利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實驗。這樣可以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改變學生對物理非常高深的認知。通過對教學部分的反思,不僅可以讓課堂效率提高,還可以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傊,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無論是實驗課還是習題課,想要真正做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練習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角色的改變。我們不僅要做好以為講授者,更要做好以為啟發引導者。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便會愿意踏入這充滿無窮樂趣的物理天地。這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真正希望看到的。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2
從事物理教學多年,感觸極深。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雖然學習很用功,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每次的考試成績低下,講過多次的題目還是錯,甚至剛講過的題目也做不對,使學生的自信心大受打擊。在跟學生談心時,很多學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這種情況在初中學生中相當普遍。這說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研究初中學生物理學習特點,以及針對物理學習上的困難提出相應的對策,不僅對初中學生學習物理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物理也有一定的啟發和促進作用。通過幾年物理教學,我有一下幾點體會:
一、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問題
1、課堂問題
。1)注意力不集中,對的題目不聽,錯的題目不好好聽。
(2)課上不積極思考,一味的跟著老師走。
2、解題中存在的問題:
。1)審題和分析能力差:審題不仔細,不準確,不全面,不按要求答題;不會通過分析題目信息抓住問題的關鍵。
。2)理解能力差:對概念的理解膚淺,答題是憑著感覺答。
。3)表達能力差:作圖不規范,計算題解法不規范,不注重物理表達式的書寫。
3、作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審題不仔細,粗心大意;
。2)只會寫公式,不會寫具體的表達式,亂代數據;
。3)表達不清,書寫太混亂;
。4)運算能力差,數據不準確,單位混亂。
二、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
初中學生還未能形成較好的物理思維方法和解題技能。教師應在一下幾個方面注意對學生強調:
(1)數學符號與物理專用符號的區別;
(2)圖像法解題能力的培養;
。3)解題時畫受力分析圖和運動情況圖的習慣和規范;
(4)單位、有效數字、適量、方向以及解題格式的規范。
三、幾點建議和思考
。1)切實學懂每個知識點:
學懂的標準是每個物理概念和規律你能回答出它們“是什么”“為什么”等問題;對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識,要能說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本質區別;能用學過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物理問題。
(2)掌握物理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
初中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現象和過程卻千變萬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規律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如模型法,等效替代法,隔離法與整體法,獨立作用原理以及疊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的綜
2、合能力,把復雜的問題分解為簡單問題的能力,將使研究的問題變得非常簡單。應該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物理問題。
(3)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后一定要及時的鞏固,把所學的'新知識進行回顧,如果回顧不出來,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或者問老師。在弄懂已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及時完成作業,去發現新的問題。有余力的同學還可以適量地做些課外輔導練習,以檢查掌握知識的準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4)講一題,懂一題;做一題,會一題
作為物理教師,我們應該提高課堂效率,講究教學方法,做到講一題,學生會一題;培養學生做一題,會一題的思想,不要炒冷飯,講了多遍學生也不懂,學生做了多遍也考不出來。
總之,初中學生物理學習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作為教師應采取了相應的對策,降低對學生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精編習題,精講精練,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提高物理成績。
3、討論中學生物理反思學習能力的培養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3
在我國,物理課程一直到初二才會正式開設,與語文、數學等科目相比,不少學生在物理學習方面表現較為困難。受到學生領悟能力與興趣取向的影響,初中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學生的學習水平發展不一的情況。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受各方面條件所限,教師在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只能實行一直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采取折中的方式進行備課,對所有學生都采取同樣的教學方式、指導方式與評價方式。這種“一刀切”的模式無法兼顧全部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生成績很難提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用分層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具有很強的優越性。
1分層教學概述
分層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各類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開展分層次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學習,讓基礎相差很大的學生都能夠樂于學習,并學有所得,在其“最近發展區”內得到充分發展。簡單來說,分層教學就是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采取不同層次的教學方式。其實,分層教學并不新鮮,早在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中就得到了充分體現,“教學最優”理論等都是教學學者們對于這一理念的繼承與發展,進而才形成了分層教學模式。物理學科由于其特殊性,在學生水平發展不一的情況下,更要應用分層教學的模式,為不同基礎的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為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制定易達到的目標,對于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則制定多項目標。通過分層教學的應用,改變以往“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樹立物理學科學習的自信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與自我教育,實現學生個性發展與人才需求的有效結合。
2分層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重要作用
傳統的物理課堂將所有學生放在同一平臺上進行教學,導致能力強的學生沒有學習動力,基礎較弱的學生卻還是沒辦法掌握。探究發現,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對提升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具有很強的優越性。首先,分層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物理的自信。物理是一門初二才開設的課程,學生大多感覺難學、枯燥,部分學生因此不喜歡物理課程,甚至對學習物理完全沒有自信,認為自己不可能學好物理。而分層教學的應用,要求老師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設置相對應的學習目標,讓所有學生都能夠體會到學懂物理的成就感,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樹立學習自信心。其次,分層教學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在傳統的初中物理課上,大多數老師都忽略了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而是一味講述知識點,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分層教學的應用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感情互動。同時,分層教學要求老師了解學生基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準備不同的教學內容,能夠很大程度提高教師的教學組織水平。
3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常弊龊脤W生分層:做好授課對象的分層工作,這是分層教學的基礎。學生分層是指以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思維能力等為依據,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在初中物理課中,可以將學生分為A、B、C三類。其中,A類為基礎標準,B類為良好標準,C類優秀標準。例如,同樣一個知識點,A類只要求知道、理解,B類學生則要求能夠根據現象、實驗中總結出;而C類的學生則要求能夠展開聯想、獨立探究,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一來,每一類學生都能夠在“最近發展區”內獲得知識。但是對學生分層要注意,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就好,不能在班上把名單公布出來。
。常策M行分層備課與指導:應用分層教學法,分層備課時教師的必備功課。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準備不同難度的知識。同時,在物理課堂上,還要求老師對學生進行分層指導。特別是初三的學生,雖然物理從初二才開始學,但是受到個人領悟能力和興趣的影響,到了初三往往基礎相差很大,所以在備課與指導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老師講授到一般的基礎知識點時,應該盡可能給A類表現的機會,而到高難度的知識點講授時,就可以重點關注C類的學生。在進行指導時,對A類學生盡可能詳細,多舉實例,而對C類學生,則可以略講,或者讓學生自主探究。
3.3布置作業時實施分層: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中,班級所有同學布置的作業都是一樣,這樣一來,不但加劇了學生之間互抄作業的情況,還會使學生失去完成作業的積極心態。在分層教學模式中,物理老師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作業。在課內完成統一標準練習的基礎上,在課外分層布置作業。A類學生以完成基礎題目為主,B類學生重點在于鞏固知識點,C類學生就應該嘗試創新拔高題。
3.4實行考試與評價分層:實行考試與評價分層是布置作業實施分層的加強。教師根據課程標準來編制分層的物理考試試卷,將設題分成基礎題、鞏固題與創新拔高題三部分;A題部分所有學生都要求達標;鞏固題要求A類學生盡可能完成,B類和C類學生則要求全部達標;創新拔高題要求C類學生達標,其他學生選作。不管哪一層次的學生,只需要完成相應的要求,都要肯定學生成績,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逐漸樹立對學習物理的自信。評價標準也應當分層制定:A類學生重在表揚,評價中多肯定他們的進步,發現他們的優點,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物理的信心;B類學生則重在鼓勵,激勵他們敢于嘗試;對于A類學生,則應當堅持高標準,通過競爭式評價鼓勵他們相互促進。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不僅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夠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具備尊重個體差異的教育思想,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體會學習的成功與喜悅。初中物理教師在應用分層教學時,應當在做好學生分組的基礎上,實行分層備課與指導、分層布置作業,最后分層考試與評價。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4
5月16日上午,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課題研究示范課展示,課題是《做功的快慢》,并聆聽了郭道勝老師做得精彩演講,從郭老師的點評中我有很多的感觸,總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我談下我的教學設計:
1、引入時,我認為學生程度比較好,簡單的復習舊知。
2、本節課是個概念課,功率定義的建立是重點內容,我的設計是: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做功的快慢,隨后提出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展示課本圖片以及ppt圖片和類比速度的方法突破重點知識。(這種方法我認為能行,但是在實施的時候沒有處理好細節)
3、本節的難點是功率單位的理解,1W究竟是什么意思?我當時的設計是:通過對書本上提供的圖片為基礎,建立感性的認識,然后在通過說明寶馬車的功率加強認識,以突破難點。(這個方法的效果實踐證明不是很好,學生并沒有建立理性的認識)
4、對于功率的變形公式我當時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感受幾個比較難的題目,然后提出怎樣做?激發學生思考。最后提供相關資料!讓學生討論得出結論。
其次我談談我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1、引入和定義建立的時間太少,細節處理毛糙。程度不是很好的.學生甚至沒有反應過來。
2、學生預習時間太長,引入正題時間過于冗長,引入課題階段過于拖沓。
3、總結比值定義法是個很好的提升認識的方法,只是介紹時候過于簡單缺少一定的鋪墊和技巧。
4、學生開始時候很有激情,隨著課堂知識的深入,學生參與度不高,激情沒有升華,整個課堂漸趨平淡,有虎頭蛇尾之感。
5、課堂完全在設計的程式中進行,沒有創作,沒有新的生成。
結合郭老師和各位老師的建議我做了如下的調整:
1、情緒上應該排除緊張感,全身心的投入,并提高課堂的操控能力。(這點應該事先能預見)
2、課本的9—25和9—26圖很好的利用起來,形成認知沖突,并激發學生參與討論,以加深對概念形成過程的認識。
3、瓦特介紹時應該配用視頻片段,圖像與聲音的結合會產生很好的效果。這個單位的物理意義是個難點,突破方式應該借助生活中的電器的銘牌,多點感性認識,同時為電功率打基礎。
4、應該進一步挖掘學生的生活體驗,因為現在學生對車輛的認識是很深刻的。在得出公式后輔之以練習。
5、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是每一步都絲絲緊扣,層層深入,引人入勝。
總之,這次公開課讓我深刻體會到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很快的找到不足之處,同時更大程度上促進了我的進步。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5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對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引出物理公式以及加深對它們的理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實驗又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和良好的實驗素養的主要手段。物理實驗的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有別于直觀的理論教學,又必須以理論教學為指導。課堂上實驗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優劣,所以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農村中學由于種種原因,物理實驗教學大多只能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
作為一名農村初中物理教師,如何搞好實驗教學,是大多數物理教師研究的課題。我認為農村中學實驗教學應結合實際情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一、農村中學學生的一般現狀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發現約占三分之一的學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績上不去的現象,尤其是農村初中,這個
比例更要大些。其中原因歸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1、學生生源差: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農村初中生源質量明顯下降,多數學生來自農村貧困家庭,家庭經濟條件稍好的學生多數流動到了辦學條件好的縣城學校,而留下來的學生,由于與自我同等的或者比自我還不如的同學都離開了農村,造成的心中失落感導致他們心理的失衡,動力下降,在學業上沒有什么追求和欲望。
2、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子女今后的發展。在廣大的農村,由于學生家長所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教育中的模范教育卻表現得讓人不敢恭維,多種原因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間接影響著學校教學質量的低下。
3、社會不良環境的影響: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應當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有機結合,其中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忽視。社會上有一些小學都未畢業的人去經商,賺了很多錢,發達了。為此,社會上便傳開了讀書無用論,對他們的學習產生了不良影響。很多學生受網絡的`誘惑,迷上了網絡游戲,每一天利用課外時間去網吧玩游戲,有的甚至逃課去玩,通宵到天亮。試想,這樣的學生還有什么成績可言。
4、學生內在心理:物理學科有其說理嚴密、教學知識多、單位復雜等特點。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當做包袱,處于被動的應付狀態,缺乏獨立學習的精神和習慣。不愿參加物理學習活動,對物理學習活動常呈對抗心理狀態,對物理學習喪失信心,灰心喪氣,對學好物理缺乏勇氣和信心而自暴自棄,長期的失敗,致使部分學生放棄物理學習。
二、加強物理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
根據目前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既要鞏固和完善演示教學,還要在學生分組實驗和課外實驗上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把實驗教學早日推上新的臺階,及早填補在實驗教學上的空白,使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課外實驗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共同服務于實驗教學,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一)做好實驗預習、鉆研教材,做好實驗前的準備
首先,學生實驗前的準備。實驗預習是保證學生進行正確操作、獲得正確結果、了解演示實驗的前提。經過實驗前的預習,讓學生明確本實驗的目的、原理、方法,列出實驗使用的器材,設計整理出實驗步驟,還要能根據實驗要求和需要記錄的數據,設計記錄的表格,這樣在實驗過程中以及觀察演示實驗時才會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從而提高實驗的質量。
其次,教師實驗前的準備。要求實驗前認真閱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目前學習狀況,了解實驗中可能產生的各種現象存在的問題,了解所要做的實驗根據的原理,采用的方法,安排的步驟。教師還要根據實驗的資料布置一些思考題,讓學生結合預習閱讀思考,加深對原理、方法、步驟的理解。
(二)明確實驗目的,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本事
農村初中學生有其自生的特點,在學習上受家庭、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人對學習往往缺乏興趣,增加了教育教學的難度。為此,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應爭取運用好物理學科的實驗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積極完成實驗教學。剛開始實驗教學時,學生往往無所事事,置身事外,只是一個看客,甚至看也不知看什么。這其實是實驗的目的不明確造成的。初中階段對觀察的要求主要有:能夠有目的地觀察,能夠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認識觀察對象所發生的變化及條件。
物理實驗中,僅有帶著明確的觀察目的去觀察,才能深入、細致、有效。所以,在實驗過程中必須要緊緊圍繞這個實驗目的,積極地把學生的觀察活動引向正確的方向。要強化學生有意識的注意使觀察有明確的目的。學生有了明確的觀察目的,就不會是看看玩玩而已了。觀察本事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啟迪學生,注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觀察,激勵他們觀察的主動性。逐步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構成良好的觀察方法。讓他們從看熱鬧到看門道。會看,就想動手做,參與到實驗中來。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6
問題是物理課堂的靈魂,不設問題的課堂是形不成高潮的。問題設計的好,再加上課堂上教師運用得當,那么,這堂課就被充分的激活。問題的設計需要教師的充分準備,設計出一些能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的問題,設計出一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問題是一把金鑰匙,它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維與求知的大門,它又是一座橋梁,架設在一個個充滿知識迷津的渡口。
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內容事先設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如八年級物理的入門教學中,提出這樣幾個問題:砌墻的`磚頭為什么總是方的而不是圓的?自行車、汽車的車輪為什么總是圓的而不是方的?我們拋到空中的物體為什么總會落到地上來?一個鐵球投入水中立即下沉,而用鋼鐵制成的輪船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這些問題的提出,很好的抓住了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既滿足了學生探究實際問題好奇心,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7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案例與評析 馬本琪
我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師,在學校組織的一次物理教學觀摩上,我執教的是《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這次活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課程教學資源豐富,課件制作手段先進,多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到位;還有精彩的點評。為我們基層教師在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教學范例,結合我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點點看法:
一,物理語言的科學性。物理是一門嚴瑾的科學,物理教學中的每一句話都不能隨意,有時會給學生造成誤解或科學性的錯誤。
二、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徑。
引課階段,教師創設情境。演示調光臺燈的調節,問:燈時亮時暗說明什么?電路中的電流大小由什么決定?新課階段,根據學生的回答要求學生猜想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到底有怎么樣的關系?做出猜想后,用投影片打出思考,要求學生先確定研究的方法,再選擇實驗器材,最后考慮實驗步驟。實驗分析后學生分組合作探究,最后綜合分析,歸納總結。
這是根據新課程理念而設計的有節規律探究課。在本課設計時,教師將演示實驗變成了學生探究,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參與到學習中。教師通過引導和學生的異質互補,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本課改變了以往物理課教師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主動學習探究方法,培養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這節課中,教師還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的培養,讓學生提出問題,培養他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這節課還能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師生共同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在引課階段,教師創設情境后鼓勵學生大膽猜測電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決定。學生通過分組討論,教師做適當的提示,聯系之前學過的內容,猜想可能與電壓的大小有關,因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又猜想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有關,因為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最后總結出猜想。這個環節從創設情境到
提出問題到猜想,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產生探索動機。 在猜想后教師馬上要求學生考慮實驗所用的方法,選擇實驗器材,再設計實驗步驟。學生通過激烈討論,明確研究方法:必須控制變量。教師的引導很注意次序,先要求學生講方法,方法的確定才能明確實驗分兩個大步:保持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保持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在此,教師特別強調了滑動變阻器的作用,為后面的實驗步驟設計做好準備。由此很自然的進入第二個環節:實驗器材的選擇。到實驗步驟的設計,在明確上面兩個環節后,已經是水到渠成。
實驗中,學生兩人一組,先畫出電路圖,再實驗探究,邊做邊記錄,教師巡視,注意學生的實驗操作是否合理,做個別輔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和教師、教材、同學交流,思維不斷活躍,在開放發散中探索,既有異又有序。
學生在實驗后分別有代表匯報實驗數據,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規律和結論,同時說明這個規律是歐姆用了十年的時間研究得出的,讓學生體會到堅持不懈的重要。實驗結論的得出,也是對學生探究的一種鼓勵和肯定。最后學生再一次回顧本課的探究過程,加深印象。
本課在探究教學上可以說是完全按照新課程的要求進行設計的,但探究課比較忌諱重形式而輕實效。如果在探究結論得出后再加上一道習題,加以鞏固,做到學以致用,同時對電流=電壓/電阻的理解加以說明和強調,那么整個探究顯得更有實效性。畢竟,電流=電壓/電阻這個公式的理解也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學生很容易在這個公式的理解上出錯。
本課從科學探究的環節和把握上做的很好,這也花了教師大量心血和時間。從實驗的引導到實驗器材的準備,都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如何上好一堂探究課,關鍵是創設好的情境,引導猜想和實驗前的設計引導,做好這些,才能上一堂好的物理課。
物理教學案例分析 周華福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上課開始,我準備了三個能敲出聲音的物體,木盒、老師喝水的茶杯和一個小鼓。老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老師用細棍棒敲擊其中任意一個,看誰能分辨出來是什么物體發出的聲音?學生:情緒高昂,在覺得物理課好玩的同時,也小看這樣的游戲!實踐證明,學生的判別能力是過關的。老師問:聲音是用什么器官來感知呢?學生答:耳朵嘛!
很簡單的道具,很普通的聲音,最基本的問題,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效果明顯,導入課有質量!
教學進入第二個環節,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老師:請同學們將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頭上,說:“請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你有什么感覺?學生答:有振動感覺。老師繼續引導學生觀察鼓面上小紙屑的振動,發現鼓面振動時,紙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歸納,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老師問:我們還能做哪些實驗來驗證這個結果?學生思考,學生答:手指彈動琴弦會發聲,琴弦在振動;冬天的電線,狂風吹過會發出“呼呼”的聲音,電線在振動(老師:很好!你能想到這一點,真棒!觀察仔細!老師為你驕傲。)??。老師:老師還補充幾個實驗,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動發聲。但老師再做一個實驗,你們看這是怎么回事。老師用手觸擊正在發聲的鼓面,鼓聲立即停止,這說明了什么?通過實驗進一步證明,聲音是由于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隨之停止! 教學的第三個片段,聲音是怎么傳到我們耳朵的呢?用“聲音傳播演示儀”演示聲音的傳播。演示:(1)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2)聲音能在水中傳播。關于固體傳聲,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做實驗。動手實驗:同位同學,一位敲擊桌面,另一位將耳朵貼在桌面上聽聲音。在做這個實驗時,調皮的學生熱情高,他們忙于熱鬧,使勁敲擊桌面。但動手實驗起到了調動差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說明物理教學,需要盡可能地創造物理教學情景,面向全體學生。做此實驗值得注意:抑制學生情緒,保持教室安靜,不能誤把空氣傳來的聲音,當作桌面傳來的聲音。實驗需要在教師的主導下,實現學生自主探究。接著老師拿一個事先做好的“土電話”,(兩個一次性紙杯和一根棉線制成的“土電話”),介紹“土電話”的'使用,老師問:誰想上來試一試?。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課堂效果不難預測。就此鼓勵學生自制“土電話”。在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教學中!一般情況下,老師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推理這個結論(我也是這樣做
的)。由此聯想,太空中宇航員在艙外的對話途徑:利用電子通信設備;用亞語;寫字對話等。艙內有空氣,宇航員可以直接對話。
教學的第四個片段,也可稱為教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片段。首先帶領學生學習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傳播速度,查看課本提供的速度數據,比較說明聲音在不同物質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小于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其次,介紹信息窗,《天壇回音壁》。本環節主要是通過信息窗中的信息激發學生對聲學的好奇心,喚起學生對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聲學水平的贊許和敬佩,引領學生認真學習物理學,樹立科學學習文化知識的思想。
反思本節課教學,有以下幾點:
反思之一:物理教學要巧用身邊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壇壇罐罐做實驗,一來實驗器材學生能找到、有親近感,做物理實驗不難;二來物理實驗就在身邊,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興趣高。這不僅符合新課改思想,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作為希望學生喜歡上物理課的老師,何樂而不惟呢!
反思之二:提出問題是物理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生有問題提出,說明學生動腦筋了,是對老師教學內容思考的結果。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充分張揚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并通過師生互動,肯定了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機、自然聯系起來了,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物理與學生的距離。
反思之三:把情感教育、行為教育、紀律教育與物理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如:感覺聲帶振動,請他們說:“請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之類的話;介紹小河流水潺潺,問:河水要是被污染了,還有這個心境嗎?
反思之四:聲音是由鼓面的振動產生的,用手按住振動的鼓面,聲音立即停止,進一步證明聲音是由鼓面的振動產生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維的能力。
本節教學也有不夠滿意之處:如: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傳播演示儀”的抽氣效果不太好,結論幾乎是教師口說和引導出來的。可以改為其他實驗方式。如:用注射器對密閉的試管抽氣,聽音樂芯片的聲音變化。
通過這節課教學實錄,使筆者感覺到: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啟發、引領的過程,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反思的過程。關注并充實教學過程,能有效提高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水平、情境設置能力,教學效果自然能得到長足的提高。
初中物理教學案例分析
根據“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提出有關摩擦力的問題,簡單介紹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這個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探究,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對摩擦現象,學生們有豐富的感性認識。本節課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一步,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認識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認識摩擦力的利與弊,以及增大和減小磨擦的方法。新課程標準中的對摩擦的表述是“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摩擦。”可見,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給我們的實際教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本節教學的重點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弊寣W生經歷科學探究的整個過程,通過猜想學習科學猜想,通過“設計實驗”學習控制變量法,學習設計實驗表格,通過分析數據學習“分析論證”??..學習交流、合作、評估。要讓學生在經歷探究的過程中,感悟科學探究方法,要把科學探究當做科學內容來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學生從身邊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學規律的興趣。
教學案例:
根據“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提出有關摩擦力的問題,簡單介紹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這個問題,然后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根據探究實驗的程序幫助學生完成整個探究過程,在這個探究過程中,教師強調指出: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摩擦力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通過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學生找出結論之后,教師再提出: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利用自己學過的知識,能不能設計出一種更好、更合理、更準確的測量方法。
師:“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們探究出來了,根據自己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誰能指出咱們實驗過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動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不能保證木塊完全做勻速直線運動。
生:有時在木塊運動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在變。
生:木塊在運動時,有時會被絆住,導致讀數不準確。
師:那哪一些同學能利用咱們前面學過的知識來改進這些地方呢?下面分組討論,看哪一組能設計出更好、更合理、更準確的測量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
生:根據相對運動的原理,咱們可以把彈簧測力計和木塊固定,拉動木板,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師:大家討論一下這種方案行嗎?如果這種方案好,好在哪里? 學生討論。
生:這種方案比咱們做實驗用的方法好。優點在如果拉動木板,木塊就不會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也比較穩定。
生:用這種方法讀出的結果更接近真實值。
生:而且這種方法還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與木板拉動的速度無關。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8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到了九年級的第二學期。本學期進行了幾次考試,基本上考查初三學生物理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基本技能的落實情況,難度與升學考試試題相當,知識點比較全面,體現物理與生活的聯系。通過幾次考試,讓我較為準確地掌握了本校初三物理教學的整體情況,為下一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同時也指明了方向。幾次考試反映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一、學生的基礎知識仍然掌握不好
試題主要體現出平時的教學要求,基本知識是重點的考察范圍,但是從試卷分析可以看出,有些重點知識仍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這表明,我們的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還是存在較大問題,這應是在下一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有的是平時教學中落實不到位,有些是復習鞏固中沒有引起重視。
二、物理實驗仍有待加強
近幾年的中考都加大了物理實驗的考查,這幾次考試也加大了物理實驗的考查力度,從考試情況來看,有些實驗落實的較好,但是有些基本技能學生還是存在較大問題。這都表明,物理的基本實驗技能還有待進一步訓練,這也是我們下一階段教學工作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三、靈活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不夠
這幾次考試,由于強調了物理基礎知識的考查,沒有在物理情景的設置上更多的考查學生,只是在中檔題中的條件上作了一些變化,而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9
功率的概念來源于生產和生活,功率的知識是機械功概念的進一步延伸,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應用的例子很多很廣,而且功率與力、功率與速度的關系又是聯系實際生活和科學實踐的紐帶,教學中可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富有實際意義。發展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確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會進行功率的計算;會利用功率與力、功率與速度的關系P=Fv分析汽車發動機功率一定時,牽引力和速度的關系;嘗試自己設計實驗,測量人在某種運動中的功率。例題的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學會應用基本公式進行計算,而且可以增進學生對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的理解;機動車起動問題的分析過程有利于學生養成分析物理過程的`習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綜合運用動力學知識和功率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簡單地套用公式;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讓學生通過學習物理研究方法,體會用比值方法來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通過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以及聯系生活中實例的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物理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可以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物理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影響我們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學生設計測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實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0
對摩擦現象, 學生們有豐富的感性認識。本節課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一步,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認識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認識摩擦力的利與弊,以及增大和減小磨擦的方法。新課程標準中的對摩擦的表述是“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摩擦!笨梢姡抡n程標準和教材給我們的實際教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本節教學的重點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整個過程,通過猜想學習科學猜想,通過“設計實驗”學習控制變量法,學習設計實驗表格,通過分析數據學習“分析論證”……學習交流、合作、評估。要讓學生在經歷探究的過程中,感悟科學探究方法,要把科學探究當做科學內容來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學生從身邊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學規律的興趣。
教學案例:
依據“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提出有關摩擦力的問題,簡單介紹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這個問題,然后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根據探究實驗的程序幫助學生完成整個探究過程,在這個探究過程中,教師強調指出: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摩擦力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通過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學生找出結論之后,教師再提出: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利用自己學過的知識,能不能設計出一種更好、更合理、更準確的測量方法。
師:“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們探究出來了,根據自己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誰能指出咱們實驗過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動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不能保證木塊完全做勻速直線運動。
生:有時在木塊運動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在變。
生:木塊在運動時,有時會被絆住,導致讀數不準確。
師:那哪一些同學能利用咱們前面學過的知識來改進這些地方呢?下面分組討論,看哪一組能設計出更好、更合理、更準確的測量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
生:根據相對運動的原理,咱們可以把彈簧測力計和木塊固定,拉動木板,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師:大家討論一下這種方案行嗎?如果這種方案好,好在哪里?
學生討論
生:這種方案比咱們做實驗用的方法好。優點在如果拉動木板,木塊就不會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也比較穩定。
生:用這種方法讀出的結果更接近真實值。
生:而且這種方法還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與木板拉動的速度無關。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再一次完整地體會探究實驗的整個過程,體驗探究實驗中的快樂和成就感,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把摩擦力與前面學過的相對運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實驗方案,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同時,通過小組每個成員的通力合作,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協作精神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為創建和諧校園奠定基礎。通過探究實驗,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通過爭論“摩擦好不好”,使學生了解生活、生產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途徑,養成用所學知識聯系生活、生產問題的習慣,加強了物理與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系,從而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物理教學理念。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知道磁鐵有磁性。
2、方法與過程目標:能夠對具體事物和現象進行自主與合作探究活動,從而認識磁鐵的磁性的特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探究活動中體會合作與交流的快樂,樂于探究和發現周圍事物的奧秘。
教學重難點: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
教學準備:
觀察演示用: 各種形狀的磁鐵、磁針等。
分組實驗用:各種形狀的磁鐵、銅線、回形針、大頭針、小鐵釘、牙簽、橡皮、玻璃珠、螺絲、硬幣、鐵絲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看魔術嗎?今天老師在這里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怎么樣?(出示筆和錢)。我能用筆穿過這張錢以后,再修復它,您信嗎?
2.現在老師就來給大家露一手。(老師演示)很神奇吧!同學們大膽地猜想一下,我是怎么做到的。
3.對了,其實魔術并不神奇,它都是在巧妙的利用一些科學知識來完成的。今天,就是磁鐵幫了老師的大忙。這節課,咱們就來研究磁鐵的秘密。(課件出示課題并板書:研究磁鐵)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通過魔術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不由自主就被老師設計的情境帶入課堂。不同的方法引入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這支筆是我預先準備好的一支魔術筆。 】
二、認識磁鐵的形狀及用途
1、同學們都玩過磁鐵嗎?誰能說說你玩過的磁鐵是什么形狀的?
2、學生匯報。
3、剛才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種形狀的磁鐵,我們把它歸納起來,可以分為這么幾類。(課件出示各種形狀的磁鐵讓學生辨認)
【學生在平日生活中所見到磁鐵大多數是條形或環形,借助課件讓學生多認識其他形狀的磁鐵,讓學生體會到磁鐵的形狀多種多樣,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磁鐵的興趣!
4、上面所出示的磁鐵雖然形狀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相同之處,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說說看。
【經過仔細觀察,可發現圖片上的磁鐵上面都標有字母“N”和“S”,這里教師可不用先講“N”和“S”的意義,為下面學習南北極作鋪墊。】
4、這么多的磁鐵,你知道它們在哪些地方有用到?用來干嘛?(讓學生多說)如指南針、磁性玩具、磁盤等。
【知道磁鐵與生活息息相關,了解科學就在身邊,它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
三、探究活動
探究磁鐵的基本性質
。ㄒ唬┐判 實驗活動一、指導學生用磁鐵去吸各種不同的物體。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各種不同的物品,動手前,教師要先說說活動規則及注意事項(幻燈片展示注意事項)組內同學先討論討論怎么來研究呢?實驗時,大家要注意觀察,并且及時做好實驗記錄,完成實驗記錄表。由組長上來領取實驗材料。
通過實驗可發現磁鐵能吸引鐵的物體,我們把磁鐵的這一性質叫做磁性。(課件出示)
實驗活動二、讓吸起來的鐵釘排成隊?砂l現----磁性能夠傳遞,磁性越傳越小。
【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懂磁鐵會吸引鐵的物體,所以在本節課準備時,多準備一些不同種類的東西,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共同探究 “磁鐵到底吸引哪些物體”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去吸不同的物體,看看到底哪些物體能被吸引。再用玩游戲的方法,讓吸起來的鐵釘排成隊。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而且也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到了知識!
(二)磁極
先讓學生討論,磁鐵各部分磁性強弱一樣嗎?該如何驗證?
實驗活動三:讓學生用磁鐵的各個部位去吸引小鐵釘,觀察哪個部位磁性最強?
用磁鐵的不同部位去吸鐵?砂l現---------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極。
磁鐵的磁極除了磁力大,還能指示南北極。教師演示分別把3塊不同形狀磁鐵用細繩懸吊空中,等待靜止。再和指南針進行比較,磁鐵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極,用“N”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極,用“S”表示。磁鐵的S極總是指向地球南端、N極總是指向地球北端。因此,我們也把磁鐵的S極稱為南極,把磁鐵的N極稱為北極。(板書:指示南北)
[在這里要揭示前面提到的“S”和“N”,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并且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進行實驗,很快就能發現磁性最強的是兩極。]
。ㄈ┩瑯O相斥,異極相吸。
實驗活動四:剛才我們研究時,只用到了一塊磁鐵,如果把兩塊條形磁鐵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大家動手實驗,并且要把把觀察到的現象及發現記錄下來。組長領取一塊條形磁鐵。你試著讓磁鐵的相同磁極和不同磁極靠近,看看會有什么現象?
【教師在以上環節中,主要給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機會,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發現了磁鐵間、磁鐵與物體間奇妙而有趣的現象,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強了孩子們的探究能力。】
四、介紹司南和指南針
(1)師出示:指南針。(介紹指南針其實就是一塊小磁鐵,它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成為南極,用“S”表示,指
北的`一端成為北極,用“N”表示。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戰國時被稱為司南。磁鐵和指南針都有一樣的性質。)
指南針也是利用了磁鐵能指示南北極的性質。在軍事或野外旅游、考察時用得較多。
五、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幻燈片展示)
磁鐵在我們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如門吸、磁盤、帶磁性的冰箱門。
師:1、課前我不小心將一根鐵釘掉入裝滿水的水槽中,如果要求手不沾水,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幫老師把鐵釘取出來?生說辦法并操作。
2、小華在玩耍時,不小心將鐵釘倒在了大米里,請你想辦法將鐵釘和米分離開來?
【聯系生活,學以致用。在探究得出磁鐵的磁性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孩子們會立即就會想到用磁鐵。這樣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正是我們學習科學的最終目的。】
六、拓展延伸
1、總結:通過這節課,我們發現了磁鐵的許多性質,關于磁鐵,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2、延伸:利用磁鐵的磁性我們可以設計很多玩具,要求每個同學回家制作一個磁性玩具,自己實在不會設計的可以仿造各種磁性玩具進行制作,下節課我們要比一比誰的設計最有創意,誰發現的問題最多。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2
新教材在內容安排上,給教師增加駕馭教材的能力提出新的考驗。探究多了,教參內容卻少了,如果教師不知新、老教材有何區別與聯系,在知識點和挖掘教材的“深度”上就很難根據新教材的實際情況進行處理,創造性地教學,尤其對開放性的探索。教師觀念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因為新教材要求較高。其次,講課模式也提出挑戰,新教材內容生動,知識面廣,如何把生動的教材,變成生動的課堂,使學生真正學到系統、嚴密和“適度”物理知識。評價上,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能否為后繼學習進一步奠定良好基礎。這些都有待我們進一步學習和探究。
在學習課標上,我們這幾年也走出去拜師、學藝方面也下了大力氣。理解了新教材符合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要求,它面向全體學生,希望人人都能獲得基本的物理知識與技能,同時又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一些新知識出現并不一定要求學生掌握很多的物理內容,而是要求學生通過物理的探究活動,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鍛煉科學探究物理規律過程的能力。比如“凸透鏡成像規律”中,凸透鏡是一個很簡單的光學儀器,卻是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的關鍵構件,用兩個凸透鏡簡單組合還能制成一架簡易望遠鏡、顯微鏡。還有在教材的安排上說話(聲音)、看(眼睛的原理),天氣變化(物態變化),簡單的電學知識,這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學到更有價值的、富有實際應用的物理。另外,新教材內容設置,還有意識讓學生通過實地考察,結合當地的情況,親自實踐,增強學生學習后繼知識的積極性。
新教材中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親身經歷、體驗,有助于學生形成獨立的思維方式和人格魅力。新教材實施過程中,學生死氣沉沉、鉆牛角尖式的學習少了,代之而來的是提出問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合作探究、交流或者自覺收集信息、數據、資料、探索性實踐等活動,學生課堂氣氛活躍了,課后目標也明確了。如八年級第一學期的'“凸透鏡成象”一節,在新教材中特別增加了學生實驗的環節,讓學生體會雖然是同一個凸透鏡,在不同的位置卻能成不同的象,在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得出正確的結論。為后面的顯微鏡,望遠鏡,眼睛的結構,人帶的眼鏡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在試驗給學生增加一些有關的實驗內容:如用紙把凸透鏡遮住一部分讓學生觀察凸透鏡的成象,讓學生拿著凸透鏡觀測近出和遠出的物體,看有什么區別,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同時也是知識系統化。同時也告訴了我們老師:有些實驗可以放手讓學生去體會,總結,效果會更佳。在課堂45分鐘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地探索、經歷體驗和感受,獲得必要知識,教材選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具有時代氣息的現象、模型。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中的例子,非常生動,有意義。比如“眼睛和眼鏡”這一節時,生動的實例有:“給你一個老花鏡”,“你能測出它的焦距和它的讀數嗎?”,學生的積極性特別的高,分別把放在自己面前的凸透鏡拿起來設計實驗方案,在教材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學生對這些新穎的小實驗,很感興趣。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3
《認識浮力》是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的第一節,學生對浮力現象有一定的生活基礎,但是許多結論和觀點是片面的,所以這一節讓學生通過實驗認識浮力,對于糾正學生的錯誤是至關重要的。
本節課給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本節課內容增加了許多
學生能親自探究的實驗讓學生動手去體驗、討論、分析、猜想和實驗,從而體現了物理課程的構建,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科學探究實踐,注重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也突出了物理課堂的主旋律&“活動教學&”。
二、本節課的另一個特點是講練結合,學習新的知識以后及時練習、鞏固學習的效果很好。
整節課學生情緒高漲,參與積極,討論熱烈,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增強了學生創新意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要反復推敲,拿出最佳學案
課改的課堂是學生展示的課堂,那么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依據是什么呢?學案。所以一份好的學案,一份表達清楚能引導學生學習,思考,討論的學案顯得至關重要。雖然這次《認識浮力》的學案我也是用了近四個小時備出來的,經過了多次修改,可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還是發現用的并不是得心應手,有的表述不夠清楚以至于學生不知道問的是什么,該如何回答,所以學案要反復推敲,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想去做,這樣才能拿出最適合自己學生的學案。才能是真正的學案。
四、要多元評價,提高課堂效果
學生展示的課堂,同時也是多元評價的課堂。大家都說:好學生是夸出來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感覺不好意思夸,或者感覺麻木,那我們可以把這個任務交給學生。我認為這節課學生的展示還不錯,就是缺少組間的評價,每組展示完畢后,要是有同學或老師給予肯定或者鼓勵,他會感覺自己的努力有人能看見,可能會更加樂于表現和展示。
五、要發現問題,才能促進發展
我的課堂上缺少質疑的聲音,我的學生缺少質疑的眼睛和發現問題的意識。他們顯得太乖巧了,太聽話了。在課堂上或許是我沒有跟他們質疑的機會吧,他們總認為有問題老師就會指出來,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質疑的能力和意識。
通過一節展示課我發現了如此多的不足和問題,反思是為了進步,進步還要靠&“要敢想敢做,有想法就實施&”。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4
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要求物理課程在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的同時,更需重視技能的訓練,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學生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就能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并將所學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物理課程的構建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在此我就近幾年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寫幾點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一:物理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
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新課標下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物理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睂偨佑|物理的學生來說,唯一的基礎材料則是現實生活,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著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順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規律。
例如:在講慣性知識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在車上豎直向上拋東西時,為什么車子在快速開動,人卻站在車上不動能夠接到拋出去的東西?同學們會想,是的,東西拋上去了,我們和汽車一起在快速前進,怎么還能正好接到被豎直拋出去的東西呢?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這種想象的原因。
再如:在講聲學和光學時候,可以問為什么打雷和閃電明明是同事發生的,為什么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見打雷的聲音?
再如:地球時刻在自西向東自轉,并繞太陽公轉,為什么我們在地球上筆直向上跳時,地球走了,我們落下來怎么還會落在原來起跳的地方呢?
在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候,可講述為什么溜冰時候,你向前推墻壁,自己卻反而是向后運動了,人劃船時候,怎么是要向后劃水,船才會向前?
這樣學生通過不斷地設疑,不斷地質疑,有利于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為下一步學習物理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反思二: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
新課標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初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于得出結論。
教學反思三:善用學生實驗及趣味實驗。
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著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系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
例如:在講述壓強一節時,我用以玻璃片蓋住裝滿水的杯子,然后倒過來,發現玻璃片并不會象我們所想的一樣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樣被緊緊的吸在杯子上面了;激發他們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讓教學內容事先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再如:在講慣性一節時,我先給大家演示一下
慣性小球的實驗,然后讓他們自己做一下,來體會一下,把筆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張紙上,迅速抽出紙張時發現放在紙上的物體并沒有隨紙一起運動,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課本中找到答案。
再如:在講授聲音的發生時,可讓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嚨,讓學生驚奇的發現原來每天都聽到的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等等,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了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總之,物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都能使使學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勇于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大潛能,真正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5
摘要:新課程教學對教師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教師要明確新課程目標,更新觀念,正確使用新的教科書,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設計課堂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關鍵詞:目標,新教科書,建構策略,方法。
初中物理課程改革正在全面、健康、穩定地向前推進,由于這次課程改革力度較大,新課程的實施必然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產生重大的影響,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搞好初中物理新課程的教學,首先要更新觀念,明確初中物理新課程的總目標,應用現代教育理論,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正確把握教學評價等。下面就初中物理新課程教學中遇到的幾個問題淺談自己的看法,并與同行交流。
一、明確新課程教學目標,正確使用新課程的教科書
新課程教學中經常聽到一些教師抱怨教科書編寫得太簡單了,教材內容順序的編排與以前舊教材不同,不好教,不習慣等,其實這是教師觀念沒有更新的表現,許多教師習慣于以前的依綱據本的教學。以往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過分強調認知性目標,強調知識的價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等其他方面的價值相對而言則是附屬的,將物理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作為課程教學所關注的中心,忽略了對學習過程的把握。與之比較,新課程教學目標,要求更多地體現人文教育的因素,對能力的培養更多地強調了科學探究過程和探究樂趣的學習經歷,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變被動的接受性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式學習中,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可實現的具體途徑,在對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則更加重視學生的體驗,價值的判斷和態度的穩定性等。在這里情態不僅指學習態度,學習熱情和學習動機,更是指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態度不僅指學習態度,學習責任,更是指樂觀的學習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因素既具有相對獨立性——它們構成了人的感性世界或非理性世界的相對完整的畫面,又具有層次遞進性——它們構成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心靈連續體。因此,根據新課程編寫的人教版教科書,不再強調科學本身的邏輯關系,新教科書的知識體系和探究活動的安排十分靈活,不拘于傳統的知識體系,注意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把力學放在電學后面,這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便于循序漸進地安排探究活動,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對電路的連接,電路的設計,非常感興趣,學習這些電學內容也在他們的能力范圍以內,我覺得這是一種創新,也是新課程目標的一種體現。教科書是體現新課程目標的一個載體,并不是全部。課堂教學為每一位教師實施新課程目標教學提供了一個平臺,你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你的聰明才智,補充一些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材料作為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大于教材內容;你可以對一些章節的內容進行重新的組合、排序;你可以開發一些校本教材;你可以對一些舊習題翻新賦于科學探究的新意,讓學生在牢固掌握雙基的同時,又提高了科學探究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案例1]“杠桿”教學片斷
師:前面通過同學們的共同學習,我們知道了有關杠桿的知識,我想問一下,支點與力的作用點間距離的遠近一定給力的作用效果帶來影響嗎?
生:我想一定是的,小時候玩蹺蹺板時,坐在不同的位置,產生的效果不同。同樣用撬棒撬石頭,支點在不同的位置,效果也是不同的。
師:這就涉及一個問題,就是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我們通常是在杠桿處于平衡狀態下使用杠桿的,什么是杠桿的平衡?
生:根據以前我們所學過的知識,我想應該是當杠桿處于靜止狀態,我們就說杠桿平衡了。
師:當杠桿處于勻速轉動狀態時,我們也說杠桿處于平衡狀態。
根據你們對杠桿知識的理解,我們現在要探討杠桿平衡條件應該如何入手?
生:杠桿知識中最重要的五個物理量就是:支點O、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要探討杠桿平衡條件,我想應該是在支點固定的情況下,去研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四者的關系。
師:你說得很好,請坐下。根據桌面上提供的實驗器材,我們先認識一下杠桿,當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靜止狀態時,說明杠桿平衡。(可用直角三角板加以判斷),另外桌面上還有一盒鉤碼,根據給定的實驗器材,你自行設計一下,如何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同一合作小組可以進行合作交流。(給5分鐘思考時間)。
生:我想在杠桿的左面掛上鉤碼,在杠桿的右面也相應地掛上鉤碼,當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時,杠桿就平衡了。
師:現在我們師生共同探究一下杠桿平衡條件。首先,我們要把杠桿調節在水平位置平衡。第一步,我們在杠桿的左面的兩格處掛上三個鉤碼,然后用右手的食指壓住杠桿的右面,從力臂大處依次向里移,我們共同感受一下,你的右手指感受到的力有什么變化?(學生隨著教師做)
生:我的`感覺是從外向里移的過程中,手所用的力是逐漸增大的,也就是說力臂越大,所用的力越小。
師:這是同學們的感覺,是否準確呢?在第一步基礎上,我們做第二步:在杠桿的左邊兩格處掛上三個鉤碼,根據第一步的感覺,你猜想一下,在杠桿右邊第三個格處,你應掛上幾個鉤碼?
生:我想應該是兩個。
師:好,同學們和我一起驗證一下,猜想對不對(學生隨著教師做)
生:剛好平衡
師:你根據實驗能猜出什么樣的結論?
生:我想應該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ń處熢诤诎迳习鍟蛴么笃聊怀鍪荆翰聹y: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師:我們同學的猜測是否正確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設計兩組實驗,用來驗證這個結論是否正確,每個同學先自己設計,然后同一合作小組之間進行合作交流,最后要進行實際操作,得出結論來驗證猜想是不是正確。
(學生先進行設計實驗,然后同組之間
進行研究,最后進行操作)
師:我看了同學們做得都很好,實驗的過程設計得也很合理,我請兩組同學展示給全班同學,分別由實驗組1和實驗組2到前面給大家展示。
師:根據同學們的實驗結論,誰能為我寫一下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公式應該如何表示?
……
以上案例鮮明地體現教師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沒有按照課本的知識排列進行講解,而是把課本中的實驗加以改造,讓學生從感性到實際操作的猜測,最后以自己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的正確性,從而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把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而是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得出正確結論,從而做到既教授給學生知識,同時讓學生也學會進行探討物理問題的方法,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悅。
二、新課程課堂教學策略設計
1、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新課程教學策略設計的指導
教學策略作為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設計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效率,甚至教學的成敗。作為現代教育思潮典型代表,建構主義理論對新課程課程教學策略的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建構主義理論針對教學策略設計這一環節強調指出:“我們不是僅僅為了選擇教學策略,而是要創設學習者積極學習的現實環境!睘榇,建構主義理論主張在教學設計中應注意“擴展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包括允許學生決定自己想學什么,讓學生能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得到互相幫助,創設非威脅性的學習氣氛,幫助學生發展元認知意識,使得學習富有意義,包括最大程度地利用現有知識,在現實情境中使教學有固著點,提供學習內容的多種方式,促進積極的知識建構,包括利用活動促進高層次思維,鼓勵審視不同的觀點,鼓勵創造性,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學生呈現學習過程與結果的機制!
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物理課堂教學策略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動機;2、營造民主、和諧、合作的教學氣氛;3、給學生的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留有充足的空間;4、注重現代化手段的應用。
2、如何進行新課程課堂教學策略設計
首先,我們來分析針對《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歐姆定律》一節課分別用歸納教學策略和探究教學策略設計的兩則案例:
[案例2]運用歸納教學策略設計的教案
1、導入:講述歐姆為探索真理,十年嘔心瀝血,堅持不懈地研究,最終得出歐姆定律的感人經歷,激勵學生的學習欲望。
2、演示實驗
步驟1:研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記錄有關數據
步聚2:研究電流強度與導體電阻的關系,記錄有關數據
以上步驟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活動完成
3、對實驗結果進行歸納推理:當導體的電阻不變時,增大導體兩端的電壓,電壓越高,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電壓增大幾倍,電流強度就隨之增大幾倍;當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時,隨著電阻的增大,流過電阻的電流強度就越小,電阻增大到原來的幾倍,電流強度就減小為原來的幾分之一。通過以上推理得出: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例關系;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例關系。
4、驗證推理:設計兩組實驗數據表,每一組中留有適量的空白,請學生根據推理的結果在空白處填上適當的數據,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同學一道驗證所得結論的正確性。
5、歸納得出結論:導體中的電流強度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個結論叫做歐姆定律。
[案例3]運用探究策略設計的教案
1、提出問題:教師指出,我們曾通過實驗發現,燈炮兩端的電壓越高,燈就越亮,流過燈的電流就越大。電流、電壓與電流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2、形成假說:學生通過議論認為有可能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學生通過學過的有關電壓與電阻的知識能夠比較順利的提出假說)
3、制訂方案:固定電阻、改變電壓、研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換用不同的電阻,重復上述步驟,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共同研討,確定最佳方案。
4、實施方案: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將實驗結果填入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5、分析與論證:分析實驗結果,驗證與假說是否相符,得出結論。
6、評價:檢驗實驗過程的操作是否規范,實驗結果是否可靠。
7、交流:各小組形成實驗報告,交流實驗結果,形成最終結論(有關作業與反饋,保持與遷移等環節在兩案例中略)
運用歸納策略設計的案例中,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向學生展示了歐姆定律的形成過程,并經過歸納推理得出歐姆定律,通過師生雙方的互動,學生不但對定律的來龍去脈有了清晰的了解,能夠系統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也受到了科學方法的訓練,發展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同時,相對于探究策略而言,歸納策略是比較省時的,而運用探究策略設計的案例中,則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得出結論的,由于學生親自參與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因此,不但發展了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而且通過對探究樂趣的體驗,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與欲望。同時,由于探究過程是以組為單位進行的,并且需要對結論進行交流與評價,因此,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反思和評價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以上是運用歸納策略和探究策略的特點,但它們也各有不足之處,運用歸納策略設計的課堂教學,由于教師的作用比較突出,相對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對學生的合作,交流及評價等能力的培養也是不利的。而運用探究策略設計的課堂教學,由于探究過程的冗長而比較費時,由于能力的差別容易導致部分學生不能較好地掌握學習內容。
那么,在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設計時,如何使這一工作更富有成效呢?我們知道,沒有適合于各種情況的惟一優越的教學策略,也就是說,不存在能滿足各種教學目標的最好的教學策略。我們說,最好地教學策略是在一定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策略,只有當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類型、學生的現狀、現有的條件等各方面因素,都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考慮為達到某個特定目標的“最好”的教學策略。
現代物理的教學重視對過程的研究,重視學生情感的體驗能力的發展,而探究策略則為上述目標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徑。當然,我們強調過程,體驗和發展,并不是說其他教學策略不足取,恰恰相反,其他教學策略是探究策略的最好補充。因此,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教學策略時,根據對各方面因素的具體分析,同時考慮到教學策略中設計的基本原則,實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判斷。
三、新課程教學方法的設計
初次接觸新課程教學的教師,會以為新課程教學
就是要徹底摒棄以前傳統的教學方法,全面實施科學探究教學方法,其實不然。傳統的教學方法也有它的優點,如講授法,能夠在較少時間內容納較多的信息,教學效率高,另外,教師的講授具有解釋,分析和論證的功能,教師生動的講解可以感染學生,教師啟發性的講授還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現代的教育理論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趣味性。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應針對課堂教學所設計的策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和個性特點,教師本身的特長、教學的設備條件,合理選擇幾種教學方法,然后將它們優化組合,才能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如在科學探究課堂教學中,把提問、討論、猜想、實驗、探究、分析與論證、交流等方法結合起來,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的綜合教學方法,由于這種綜合教學方法既有教師的啟發、指導,又有學生的猜想、討論、手腦并用的實驗探究,因此不但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同時,對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邏輯思維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而且由于課堂氣氛活躍,有利于學生自始自終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和旺盛的學習精力,但有的實驗難度太大,要教師演示、講解,就不宜采用這種教學方法。
[案例4]《傳遞熱量》一節課的教學方法設計
根據教學內容,本節課所采用的教學策略為歸納策略,在此教學策略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方法為:講授——指導觀察——指導討論——講授——演示實驗——談話——講授
《傳遞熱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對熱傳遞的三種形式的歸納,以及對不同物質熱傳導性能的研究。由于學生在小學時已學過熱傳遞知識,在此不宜多講授,因此,首次運用講授法時,教師可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及簡明扼要的語言導入課題,并與學生共同得出熱傳遞的概念;進一步提出問題,指導學生觀察,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六種現象之間的異同點;在此基礎上,教師運用講授的方法進一步使學生明確熱傳遞的三種形式;對于物質熱性能的研究,教師在做演示實驗的同時,運用談話的方法,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及日常生活的經驗總結,比較得出不同物質導熱性能的差異,教師通過講授,簡明扼要地點明主題。
在上述案例中,不論是何種方法的應用,都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此,適時、適度的提問是至關重要的。在指導觀察時,要通過提問使學生明確觀察的要點,抓住現象的實質;在指導討論和談話時,要通過提問使學生沿著正確思路考慮問題;而在講授時,則通過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得出結論。另外,由于本節課的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十分密切,教師應注意教學中的STS教育。
新課程的教材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涌現,如課前的查資料、收集信息法、課堂上進行“知識競賽搶答”,如競賽演講法、游戲法等。總之,新課堂的教學還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程的教學中還有許多問題有待于我們去發現、去探討、去反思。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5-30
初中物理的教學反思11-05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6-12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07-08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經典]05-16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8-05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07-21
教學反思初中物理02-07
初中物理教學教學反思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