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反思【薦】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歷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
我已從事多年初中歷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活潑可愛的學生,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歷史課堂中,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獲得有效的教學成果,是需要我們歷史教師長期研究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以下是我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一點反思。
一、創設歷史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粋沒有學習興趣的人,是不可能有持久的學習動力和學習信心的,也不會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練習和復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誘發學生渴求知識的濃厚興趣,讓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積極情感,使他們樂于學習顯得很有必要。
由于歷史教科書敘述的是人類社會以往的發展過程,是歷史學家們根據歷史文獻和物質遺存對歷史的再現,并以現代語言的敘述為主要的表現形式,因此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那些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與我們有著難以逾越的距離,僅靠教師的語言敘述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不可能激發起學生學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采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幻燈片、錄像等,把過去的事情真實地展現在同學面前,讓歷史場景、歷史人物走進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親自感受一下歷史,這樣就把時空拉近了,學生學史的興趣和動機便被激發了出來。而且在嘗試中,我發現在一堂課的導入部分,如能有效地創設一種學史的情景和氛圍,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實物、模型、圖片、燈、錄像等直觀教材開展教學
實物、模型、圖片、燈、錄像是最容易激發學生情感的直觀教材。教師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材料,再加上繪聲繪色地講述,會大大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
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閱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蘊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四、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判斷等諸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勤于復習舊知,善于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做為畢業生必備的技能。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于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于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每位歷史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2
我對初中歷史新課標、新教材的認識、感受、體會頗多,F在將教學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問題與探索得來的心得付之筆端,與教育同行們探討交流:
問題一:
我駕馭教材的能力有限,基本素質和能力亟待提高。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覺得歷史新教材以主題為單位,如八年級(上)第一單元是侵略戰爭,第二單元是近代化探索等,教材的編寫者著重追求知識的思想性、教育性,而不刻意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留下了很大的思考和發揮的空間給教師和學生,有利于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創造性,但由于我不是歷史專業出身及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備課時有時候就感到很難備,上課時覺得課文內容不易上。我個人認為:教師應加強對歷史學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及《課程標準》的學習。
教師之所以在備課時感到難備的原因很多,因此,在進行群體教研活動時,在集體說課、備課時,應對課程標準進行固定時段的周期性解讀,將《綱要》、《課程標準》的學習與本組教師教研活動相結合,同步進行,以便圈定傳授該課的知識,而不是什么都教。
問題二:
刻意追求課堂形式的“活潑”,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實質。由于新課改了,我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不深,對新課程的本質認識還不夠到位,加上評價方式的滯后,在教學過程中就出現了一些只追求形式而不追求內容的突出問題。例如:我把“教學方式轉變”視為新課改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而在教學方式轉變過程中,特別將“自主、合作、探究”作為重點倡導的教學方式,()但對“自主、合作、探究”在課堂上到底怎樣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本質特征和使用范圍是什么,我還是處在心中無底階段。講合作、探究,就是小組合作學習和討論。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難以顧及到每一位學生,紀律也不好維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分組討論,有可能使優秀生參與的機會更多,而后進生則成了聽眾,往往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優秀生那里獲得信息,致使后進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獲益比在班級教學中的獲益還少。
問題三:
評價方式相對滯后,導致我在課改創新活動中縮手縮腳新的課程應當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但目前的情況是,社會各界、學生家長仍然以學生成績、升學率來評價教師、評價一所學校,而學校本身,也把學生的考試分數與教師的'評先、晉級、雙聘等多方面掛鉤。課程改革的實際效果不是想象中那樣令人滿意。我認為:新的課程改革必然要求建立全新的評價機制。傳統的評價機制主要以學生掌握多少知識和考試成績為核心,造成迫于課改壓力和上級部門的要求而做一些表面化的裝飾和表演,從而使課改有名無實。評價方式也應多樣化,如成果展示評價、活動課中的現場發揮評價、課堂上的行為表現評價、成績進步評價、特長評價、實踐表現評價。
問題四:
對多媒體在教學中運用理解上有偏差。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其作用已是深入人心,它克服了許多傳統教學中的缺陷和不足。同時我注意到多媒體教學也不是萬能的,它也有缺點和不足:
(一)影響教學效果:有時我為了趕時間畫面切換太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思維速度,象電視或電影畫面那樣一閃而過,不容學生細看和思考,那將極大地降低了教學效果。
(二)搶奪思維空間:在多媒體教學中往往用課件把所有抽象思維、文字語言的理解都用多媒體形象展現出來,這實際上是扼殺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在具體實踐了一年的完全多媒體教學后,決定在新學年只對個別的課時使用多媒體這一教學方式。當然我的歷史教學過程中肯定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解決現存問題對一線歷史教師來說任重道遠,我希望更多同行與我一起,為解決歷史教學問題而共同努力吧!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3
一、理論依據:
教師專業化發展,可以由“他主發展”,即通過學校和培訓院校、教科研機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專業化培養;也可以由“自主反思來發展”,即靠教師的自主學習、反思來自我發展。盡管二者可以相輔相成,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終成功,還是依賴于自主發展,別人的培養只是條件,真正的提高還靠自己。當我們在研究學校各種教研模式的時候,放在第一位的是要研究教師的自主學習和同伴互助。這是學校整個教研工作的基礎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是教師成長、成熟、成就的決定因素。
(一)怎樣理解自修反思式教研
所謂自修反思式教研即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雖接受必要的外界要求和指導,但主要以自修和經常反思為主的一種學習方式。
自修反思式應包括以下幾個層面的內容:
1、教師要有主動自學自主的學習意識和精神。
2、在學習內容上,除完成學校規定的學習任務外,能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要自加學習任務,即重點餐加自助餐。
3、以校為本的學習。離開了學校,也就離開了實踐,離開了“家”,也就不會有教師的自主發展。
4、學習的個性化。由于是自修,那么教師在學習時間、地點、內容和方式方法上,不受統一限制,而是要靈活機動地處理。
5、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即這種學習往往依靠教師個人的動力、興趣、計劃、進行“自在”“自省”“自悟”。
當然,我們提倡教師的自修反思式學習,并不是排斥學校其他的教研模式對教師的影響,我們提倡自修反思式教研與其他教研形式有機結合。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開展各種教研活動中,多少年來,我們十分重視外在因素對教師培訓的影響,而忽略對教師自身潛能的`開發。即學校在開展各種教研活動中,首先應該考慮如何引導教師去認識、發展自己,從而在專業發展上通過自修反思,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
。ǘ┙處煶砷L動力的教研指導
1、要研究教師專業成長動力
實踐證明,教師的專業成長并不單純依賴于他的智力水平和教學能力,在教學能力的背后是他們的理想、信念、興趣、毅力等原動力起著支撐作用。教師的專業發展并非是孤立的,它總是與教師的理想、信念、興趣、愛好、勇氣、信心、創新等這些非智力因素的活動同步進行。影響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有兩大系統,即動力系統,但作用不同。動力系統在教師的專業的成長中,起著定向、強化、促進、保證作用,解決教師想不想發展,愛不愛發展問題。而操作系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技巧、策略、方法途徑問題,解決發展操作問題。二者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而且互相作用,互相促進。
所以理想、信念、興趣、愛好、勇氣、信心、毅力、習慣、創新探索精神等個性心里素質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原動力,也是永遠從滿活力的不竭力量。
2、教師專業成長動力指導
激發價值取向,讓教師樹立學習意識。許多教師習慣于把學校作為自己專業發展的主體,等著學校向自己提要求,等著學校給自己提供進修的機會,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成了一個被動的等待過程。就會在等待中看到周圍的同事發展了,而自己發展滯后的原因歸結為沒有得到學校的培養,從而對他人的發展不以為然。事實上,如果學校成為主體應該是教師自己。我們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學習應該成為每個教師每天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要有專業追求,學習是生活、學習是工作,學習是一種責任。只有學習,生命才精彩。
提出自修要求和規則,引領教師努力鉆研。俗語說,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教師僅僅有學習愿望還遠遠不夠,學校還應為他們提出學習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這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讓教師給自己的學習做出規劃。二是學校要給教師提出近期的長期的學習要求。
給教師壓擔子。我們知道,實踐是最好的一所學校。在對教師的自修反思教研施以影響的同時,學校也應在教學實踐工作上采取一些措施,特別是對一些中青年教師應給他們創造一些鍛煉的機會。即因路子、架梯子、壓擔子、給方法。使教師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這更有助于教師成長。
(三)教師讀書學習的教研指導
1、高度重視教師的讀書
如果說有一種最方便、最快捷、最省時、最有效的教師專業能力的學習手段,那就是讀書學習和工作實踐。而近些年來這種最基本、最常規、最經常的教師培訓提高的方法途徑被輕視了,被忽略了。
圖書是教師知識、技術、情感、理論等的載體,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和有經驗、有智慧的人溝通和對話。讀書能使人豐富厚重,所謂學高為師就是這個道理。讀書對教師來說更有特殊的意義,書籍是學校中的學校,讀書能讓教師超凡脫俗。
2、教師讀書的建議
選擇讀書內容。讀書應讀三類書:一有關自己專業的書——這是立身之本;二與專業有關的其他門類的書——多讀這類書,對于開拓思路,增長見識有好處;三作為一個現代中國人,要了解自己的民族,自己民族悠久的思想、文化、科學史;了解各種新技術、新思想、新文化、新任務,須讀好有關這類書。
3、注意積累資料
求知如采金,積學似儲寶,學習中積累資料是十分重要的。在資料積累過程中,便收集、邊思考、邊吸收、邊轉化使用,平時要做到四勤:勤閱讀、勤思考、勤整理、勤翻查。
4、讀書運用要活
我們對于學術著作和各種報刊雜志的思想、觀點、經驗、方法既不能不加任何選擇地全部相信,更不能機械模仿死搬硬套。要用自己的見解去剖析作者的思想和見解,用自己的概念消化別人的言論,以形成完全屬于自己的認識。
。ㄋ模┙虒W反思教研指導
1、必須重視教學反思
對于教師教學經驗積累來說,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是對外學習吸納;二是對內總結反思。
教師成長就是:經驗加反思。教與學之所以能“相長”,貴在學習后能及時反思。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總是在一定的教育觀念指導下進行的,教育觀念直接決定著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行為、教學策略的選擇及教學組織技術的采用,它像一只無形的手,控制、推動、調節著教師的行為。而恰恰許多教師從事同一工作的時間長了,往往形成某種套路,如果不注意從從外界吸收能量沖擊這種套路,不從內部對這種套路進行理性反思和批判,就會束縛自我、重復自我、窒息自己的創造才能。只有敢于否定自我,才能戰勝自我,超越自我,不斷有新的發展。
2、什么是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從事教學實踐后回過頭來思索過去自己做過或經歷過的教學活動,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指導今后工作。
教學反思是一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教學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觀念、以及教學后果。通過教學反思、研究,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3、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的種類和方法是多樣的。如從時間看有課前反思,課上反思、課后反思,從反思內容看,可以對備課反思,也可對教學方法反思;也可對教學評價反思等等。在反思策略上,既可以對整體內容反思,又可以對重點內容反思。如抓住亮點進行反思,抓住重難點進行反思,抓住盲點進行反思,抓只疑點進行反思。反思的方式方法,既可以進行自我反思,也可以請教同行或專業人員幫助反思,而在操作上既可口頭反思,也可進行書面反思。
二、基本框架:
流程:自修
→
反思
自修:教師要有自主的學習意識和精神,在學習內容上,除完成學校規定的學習任務外,能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要自修。由于是自修,那么教師在學習時間、地點、內容和方式方法上,不受統一限制,而是要靈活機動地處理。
反思:實踐后進行反思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即這種學習往往依靠教師個人的動力、興趣、計劃,進行“自修”“互助”“自悟”。
三、應用與效果:
我們提倡教師的自修反思式教研,并不是排斥學校其他的教研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開展各種教研活動中,多少年來,我們十分重視外在因素對教師培訓的影響,而忽略對教師自身潛能的開發和同伴合作的促進。學校在開展各種教研活動中,首先應該考慮如何引導教師去認識,發現自己,從同伴互助中改進自己,在不斷實踐反思中提升自己。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4
本周對第二單元試卷進行講評,講評課上首先讓各小組及各“將兵團”算出平均分,把分值最高的小組及“將兵團”分別評為“優秀小組”和“星級將兵團”。當各組平均分出現在黑板上時,我發現二組的'分值最低,同時我便鼓勵道:“你們組要努力,下次要有所超越”。這時,組長李永強心里有些失落感,并向我抱怨道“潘珠峰不聽指揮,叫他復習他也不復習”。
于是我對潘珠峰進行了說教:“你的成績很重要,既影響到你自己,又影響到將兵團,還影響到本組成績,你盡最大努力去學習,使自己有所提高好嗎”?他點了點頭,下節課我故意提問他,結果回答很好,我看到了他的進步。希望在前面,我們在路上。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5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中又一個學期結束了,經過歷史教學,讓我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初中歷史教學反思。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總有讓我挖掘不完的東西。下頭我對初中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
首先,把學生學習歷史的進取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經過縱向聯系及橫向聯系,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和主動性,到達顯著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所以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此刻新課程實施以后的資料,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教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其實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到達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所以,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發揮想象,聯系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教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里盡情暢游。這種以教師的點撥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教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因為此刻的學生,他們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后,理解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雜志、書刊、網絡等,所以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明白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很多的歷史知識,教學反思《初中歷史教學反思》。他們明白美國布什再次當選總統和這次“海嘯”帶來的災難,明白當今中國“韓流”“肆掠”……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么,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本事極大的廣闊性,善于獨立思考。
其實我們的歷史也是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歷史的影子。歷史知識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歷史教學過程應當是多姿多彩的,其中關鍵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這種聯想式教學方法。就是貼合青少年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歷史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時刻在我們身邊,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這種聯想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首先溫歷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講中國的改革開放,能夠先經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貼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改革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這樣經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能夠鞏固舊知識。
其次溫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系各學科的知識)。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于商鞅變法的例子,還能夠聯系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范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再次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了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進取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并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例如,講到英國侵占西藏地就能夠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后,但這種武器并沒有使他們屈服于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衛民族,捍衛國土的高尚氣節。講到華盛頓創立美國的赫赫戰功,同時謝絕連任,就能夠提到當今熱點布什再次當選總統,但美國歷史上沒有連任三任的總統的貫例。講到《文學藝術》部分,能夠提到中央2套的《鑒寶》,讓他們明白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還能夠起到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職責。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傊瑲v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于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每位歷史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6
最近聽了部分老師的公開課,感到老師們都在努力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看得出他們都付出了很多心血,這很可貴,值得我學習。
我想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是看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果的實效性。學生自主學習,互助學習,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在互助和展示自我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課堂是學生的,老師是為學生服務的,不要干預學生過多,整堂課按老師精心設計的思路走,這樣老師累、學生循規蹈矩,失去教改的本意,教師應該盡量少作為,“無為而教”。學生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引導解決,學生展示的精彩老師及時肯定,學生表現得不夠好,老師要給予鼓勵,不要表現出不滿或批評,一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以后不愿參與。小組合作學習不能重形式,模式化,模式化的東西沒有了發展的空間,是學習了別人外在的東西,好像“買櫝還珠”,這無疑是課改進入了誤區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學生在展示學習成果時,不說廢話,去掉自我介紹,直接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課堂時間才能有效利用,學習的內容更明確。課堂是不是自始至終都應是熱鬧的?我想應該是靜動結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期需要安靜的課堂環境,自主完成學習目標后,同桌互換交流,解決不了的小組內交流解決,然后展示學習結果及遺留問題,老師及時評價并解決遺留問題。練習的處理也應動靜結合。這需要老師耐的住寂寞,給學生留足自主學習的時間,最后出場收拾殘局。以上是我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正確,只是紙上談兵,自知在教學上遠遠落后于其他老師,說出來與大家交流,希望老師們不要見笑。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7
本周三縣教研室的各位領導來校聽課,并進行了座談。通過座談交流讓自己受到很大的啟發,受益匪淺,對課堂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和悟讀。到底要打造怎樣的課堂?能否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堂?課堂就是要讓學生的思緒飛揚,課堂就是要進行讓人成為人,讓人成為高尚的人的教育。我們的課堂從以下些許方面更要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提升。
1、面向全體。只有讓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這是談教育成功與否的前提。課堂上,每一個學生是否都在我們的視野?我們是否關注了每一個學生?少數學生不能參與到學習探究環境中,不能達成目標,讓面向全體的課堂教育多少有點尷尬。
2、架構知識體系。注重搭建歷史框架,拓展性的貫穿歷史要素、及其線索。不要就教材談教材,缺少整個知識的體系,缺少延伸。構建網絡,注重聯系。本來很完整的知識體系,人為的零碎化。一節課下來,讓人有整體的感覺。
3、全面發展。不要將課堂教育簡單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的.目標以知識目標為載體呈現、落實。不要將課堂蛻變成智育課堂。
4、加強教師的備課。從教材的廣度、深度拓展。強調古今知識、世界歷史、時事政治等的聯系。歷史教師同樣學會“合并同類項”。新舊知識進行遷移,內涵外延到位,落實教育目標。 5、學案是教師的第二課程。學案是教師對教材的再加工、再提煉、再整合、再升華,是教師自己的教材,這個教材才是最適合教師本人的,也應該最適合所教的學生的。精當設計,不降低難度。注重創設、營造解題的情景和狀態。要問題的答案,更要解題的過程、更要思維的過程。
6、小組“真合作”。小組學習有形式,更要有內容。探索小組評價的科學策略。建立小組評價機制,有足跡,清晰可見。
7、歷史思維課堂。歷史課堂同樣需要思維。切記問題討論不要過于簡單,直來直去,討論了不需要討論的問題。整合多媒體資源,利用好,使用好。搜集整合利用好網絡資源。
8、增強駕馭課堂的態勢,教師的氣場達到教室的角角落落,達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教師要hold住。.
反思我們的課改,不要返回到抓分數上來。成績重要,成長更重要。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8
打造高效歷史課堂,就要多寫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業務能力。
一個優秀歷史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已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學監控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后而知困”,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拔宜脊饰以,我思故我新!”教學反思促使我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揚棄、集優、儲存,從而走向創新。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師生不斷輝煌的過程。作為教師,每一堂課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蚴请p邊活動開展的經驗,或是在備課時未曾考慮到而在課堂上突然迸發出的靈感和火花等等。無論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獲,課后及時反思,這樣對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都會大有好處。同時,反思教學的不足。如: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教學中偶發事件估計不足,對某個問題闡述不確切等。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為引以為戒的教訓。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每一輪都把教材難點的處理方法、教學的信息反饋或效果、今后改進的教學設想等寫下來,并且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比較、研究,長期堅持,必將極大地提高教師課堂駕馭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9
一、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的必然性
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反思性教學,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程的改革,新課程不斷強調提高教師的素質,建立教師不斷反思與自我評價的體系,相關部門要求教師在不斷反思中學習與進步,實現教學實踐,努力使得教師成為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
2.學生發展的需要
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反思性教學,是學生發展的需要。教育發展基本在于學生的發展,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符合初中學生的成長特點,因為處在青春期的初中學生,他們的身心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些學生的好奇心和探討問題的欲望比較強烈,因此,老師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并使行為符合學生的切實需要,從而進一步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
3.教師發展的需要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反思性教學,是教師發展的需要。歷史老師要在教學中獲得良好的突破,就需要經常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這樣才能夠不斷地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吸取新的營養,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從而進一步促進自身的成長。因此說,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反思性教學是一種必然,并不是偶然,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進行反思性教學
1.教的反思
要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進行反思性教育,首先就應該進行教的反思。作為一名初中歷史老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反思。在教學準備工作方面,教師應該保證歷史教學內容的充實,借助信息技術以及網絡媒體來豐富教材。并且還應該把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更好地去感受其中的奧妙。再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反思,反思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否恰當,反思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過程與環節,結合學生的反應情況,如果遇到不合適的環節,要適時地做出調整。在教學后,教師依然要進行反思,找出前一堂課中的優點與不足,揚長避短,來不斷地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2.學的反思
要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進行反思性教育,還應該進行學的反思。初中歷史教學工作是教與學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不僅要在教的方面進行努力,還應該在學的方面進行努力。反思是努力的一種途徑,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不斷促進教學的進步。第一,對學習態度進行反思。因為學習態度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基礎,學生能夠端正態度,必然會使得學習效果得到提高。第二,對學習內容進行反思。通過對學習內容的反思,才會明白自己知識掌握的程度,F在很多學生依然喜歡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其學習效率并不高。老師應該督促學生積極地開展學習反思,學才能真正致用,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習成果。第三,對學習方法進行反思。初中歷史的學習應該嘗試多元化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對學習方法進行反思,能夠找出學生學習中的不足,然后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學生的改進,提高學習效果。
3.教與學的反思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進行反思性教育,還應該進行教與學的反思。在我國現階段,初中歷史反思性教育已經得到了一定的實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除了對教的反思與學的反思之外,還應該進行教與學的雙向反思,從而提高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配合程度。初中歷史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采用新的指導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還應該在學生反饋方面進行努力。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與學生進行互動與交流,開展積極、廣泛的溝通交流,了解其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采取一定的方法或者手段去補救,使得初中歷史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在此過程中,老師要避免對學生采取生硬的管理方法,以免影響教學效果。
三、結語
在現階段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反思性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進一步落實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保證學生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地獲取知識,同時讓知識更好地運用于實踐。
參考文獻:
[1]劉學鴻.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xx.
[2]白樺.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7).
[3]杭華.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xx,(6).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0
作為一名新教師深覺這份工作確實需要深厚的功底,不單單是豐富的知識,對課堂的掌控,更是對學生的關注。
經緯中學開展雙層次教學不僅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是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好反思使自己不斷提升,成長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人民教師。
在教學中努力做到:
一、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閱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蘊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
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5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二、抓好學生的知識點的過關檢查,及時反饋,做到功在平時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啟下作用。
可謂是一舉兩得。
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溫故而知新”。
三、加強新課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關注中考命題趨勢,在平時的課堂滲透中考意識。
其實我們的歷史也是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歷史的影子。
歷史知識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
這種聯想式教學方法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這種聯想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
首先溫歷史之“故”而知新。
例如,要講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先通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
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
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改革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
這樣通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
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
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
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并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
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
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
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
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時代信息。
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1
長汀縣的初中課程改革20xx年才啟動,至今已經進行了一年多。一年多來,長汀縣的初中歷史學科在向兄弟縣市學習,在市普教室專家引領下進行了不懈的探索,有如下幾點反思,就教于同行。
一、三維目標應宏觀把握、扎實實施。
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三維目標的確定,是新課程的一大亮點。確定三維目標,應著眼于宏觀把握、扎實實施。
在目前運行的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確定目標常局限于一節課,這樣的教學目標一經確定,在實施目標過程中就常常顯得零碎而缺乏長遠性。
筆者認為,至少應從單元的角度來確定三維目標,例如:八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就應以“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為單元主題來組織“難忘九一八”“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血肉筑長城”和活動課這一系列來考慮整體的單元目標以及實施策略。
三維目標是有機整體,不應是三張皮。應在掌握知識、能力的同時,重視過程、重視方法,凸現情感、態度、價值的目標。而在三維目標具體實施中,不同學段,不同內容的教學,目標落實應有所側重,比如活動課、研究性學習,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分量就重一些,而復習課教學,知識與能力(答題能力)的份量就重一些。
二、歷史教學必須回歸生活,回歸現實。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只有讓學生體驗歷史,才能使學生理解歷史。
鐘啟泉教授指出,歷史講的是過去,而這個過去卻是現今的根源,因此,歷史作為一門學科,就是將我們自身的生活與過去相連接,把我們自身的習慣和制度與過去相互對照,是今天與過去的對話。歷史教學一定要改記憶式教學為思維式教學才可能真正吸引學生,使學生獲得種種歷史學習的愉悅體驗,從而發自內心的喜歡歷史。
新課程要求我們的歷史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將學生的已有知識,、直接經驗、生活閱歷、生活環境等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把生活引入課堂之中,拉近歷史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
三、歷史教學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但不摒棄接受學習。
由于教育教學目標的整體性和豐富性,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必然是多樣而變化的。探究合作學習不能完全取代其他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繼承和發展了布魯納“發現學習”的思想精髓,但我們提倡合作探究并非完全排斥接受學習,關鍵問題要看所學知識的層次和類型。知識具有不同形態,“事實知識”和“原理知識”就一定程度上用接受學習。新課程不可能也不應該摒棄接受學習,必須批判的是在接受學習中的`“機械學習”的模式。
四、歷史教學必須融入社會發展簡史的內容和方法。
多年以來,社會發展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一般過程及其規律,人類社會的歷史首先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關系一定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等內容成為思想政治課中的重要一塊。
此次新課程改革,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把社會發展簡史的內容分解給了歷史,歷史與社會等課程。這應該引起初中歷史教師的高度重視。應責無旁貸地接受這一塊教學的任務,而且還要教好,教活。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2
本課主要是從傳說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印證原始農耕文化的成就與特點,同時通過中華人文始祖、禪讓和大禹治水的傳說,激發學生探索中華文明之根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關于這一課,我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利用新教材特點,精心設計教案,結合學生實際,認真組織教學。從上課的效果看,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我以為和過去上的課比較而言較為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這一課選擇了較為恰當的教學形式和進行了有效的教學活動,自然而然地實現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
這一點,印證于課堂上學生發自內心的情感抒發。就本課而言,“情”主要凝結于“中國情”和“民族情”。通過了解華夏族形成的歷史和中華民族祖先的傳說,激發了學生探索中華文明之根的興趣,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在歷史長河中逐漸融合而形成的,炎帝、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同根同族同源。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同時,又在遠古的傳說中使學生不斷地認識到以黃帝、炎帝、堯舜禹為代表的中華先祖們為中華民族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尤其是使學生感受到在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寶貴精神和優秀品質。以此不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繼承發揚中華輝煌文明以及創造燦爛現代文明的“責任感”。
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貫穿教學始終,并不斷加強、層層推進,在《祭黃帝文》的朗誦中將這樣的情感體驗推進到了最高峰。這條“情感線”是本課的“魂”之所在。同時,我個人認為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是我們歷史教學的“魂”。
其次,本課的教學設計環節簡明,自然流暢,將教學三目標自然和諧地構建于教學設計中,緊密生成。
從新課導入,到教授新課中的“學生講述傳說”、“學生再現傳說”、“學生觀看傳說”,再到師生一起課堂小結,到最后的尾聲升華課文,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魂”貫穿教學始終,落實識記與理解目標,又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合作、歷史情景再現、啟發學生分析思考等方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較好地實現了對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
再次,本課較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探究發現的引領者、學生學習活動的顧問、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者,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發現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發展方面的主體作用都得到了較好的.發揮。教學中展開了經常性的、良性的師生互動,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了一種開放的課堂氛圍。
第四,本課較好地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有效整合。 新課導入時播放的《黃帝頌》,渲染了課堂的現場氛圍,營造了本課的情感基調;講述完華夏族的形成之后播放的“華夏兒女對黃帝
陵的祭拜”,不僅增強了學生對中華人文始祖的敬仰感恩之情和民族認同感,也使學生認識到國家統一、認祖歸根是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按笥碇嗡钡膭赢嬈蜗笊鷦拥卦佻F了古史傳說。最后播放的《祭黃帝》,將整堂課的情感體驗推到最高峰。本課較為適時適度地將圖、文、聲、動畫等綜合信息穿插于教學中,較好地利用了信息技術的優勢去服務和優化歷史教學,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整合的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有比較好的效果是與我課前學習歷史課程標準,體會新教材的特點,聯系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分不開的。根據歷史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特點,我把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華夏族的形成,“禪讓”的含義和實質,傳說和史實的區別與聯系作為學生識記與理解的目標;引導學生收集資料,對遠古時代歷史面貌進行合理想象以及培養學生從傳說中提取有效信息及主動探究的能力;同時,將激發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民族自尊心與民族自豪感作為本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考慮到初一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將“華夏族的形成”作為重點,讓學生認識到華夏族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同時,將“禪讓制”的含義和特征作為難點,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政治文明的起源。
在上這一課和平時的教學中,我深感,“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上好每一課都是需要自身付出努力和心血的,也要不斷學習和吸收別人的長處,在借鑒的基礎上創新。由于我教學經驗的不足,功底還不夠扎實,所以在教學中也反應出了相關的問題,比如說:
1、我的教學機智有待進一步加強。例如:上課前叫學生將自己收集整理的資料拿出來時,并未逐一檢查。上課時,有名學生在講述阪泉之戰的時候實則講述的是涿鹿之戰,我并沒有及時的打斷學生的講述,沒有及時的做出更正和強調。在課堂中學生的發言,我的點評還不夠到位。
2、我的語言表達的生動豐富性不夠。在本課的講述中,我的形體語言、表情不夠豐富,雖然教學設計中用多媒體在聲音、圖像、音樂等方面來進行了彌補,但是在我以后的教學中還有待加強自身在這方面的修養。
3、我對學生情緒的有效調動和課堂氛圍的調控不夠。上課一開始的時候,感覺學生略顯拘束,而我并沒有及時的調動起學生的熱情來改變課堂的氛圍。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3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反思。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梢娊虒W反思是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已從事多年初中歷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生龍活虎的青少年,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未實施以前,教師為了應試而教學,因此上課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只是根據講課的重點,一味地死記硬背,這使得歷史課更加枯燥無味,一上課學生就打瞌睡。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后,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特點,同時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根據我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讓學生充分閱讀教材,然后以點撥為主,讓學生發揮想象,聯系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教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地暢游,使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習興趣越來越濃。
現在的學生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書刊等),因此獲取的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是真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憧憬未來,關注現實,經常對看到的現象要問個為什么,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具有極大的廣闊性。這又給當前的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歷史老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長期以來,在中考指揮棒的指揮下,歷史這門學科變成單純的復述性學科,強調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很少有學生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具體而言,從教法來看,還比較單一、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如何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讓歷史課煥發出應有的生機與活力,這是歷史教學反思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教學結構來看,現在很多歷史教師大多以歷史知識經驗傳授型的教學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理念、人文精神。這一點與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是完全相悖的。從教學內容來看,歷史課的內容是講述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人類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地點進行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成為歷史課內容的四要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傳授,而容易忽略搜集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在解析材料時,普遍覺得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引用。新課程實施后,如何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成為歷史教師共同面對的一個難題。從思想教育方面來看,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時,只是給出一個或幾個結論,說這一事件是愛國的,那一人物是愛國的,學生聽得似懂非懂,顯然,思想教育在歷史課堂上落實得還不夠。如何在課堂上創設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學生的品質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歷史課堂變成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又是歷史教師在新課程中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為了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的發展,使自己盡快地成長、成熟起來,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1、通過學生進行反思。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如果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突然表現異常,那肯定是教學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例如,我在上八年級上冊《鴉片戰爭》一課時,讓學生對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進行討論并選幾名代表進行發言。有位同學平時對歷史很感興趣,思維活躍,發言踴躍,但那節課卻顯得比較沉默。課后我主動與他進行交流,他說:對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感到不理解。這說明同學們對當時的英國歷史知識缺乏了解,隨后我對導入新課這個環節進行了反思。
2、通過教師本身進行反思。根據新課程的要求,課堂上學生自主討論的時間比較多,但教師必要的引導、適當的點評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師在引導、點評時不流暢,時常卡殼,使得學生滿腹疑惑,這就意味著教師對課堂的準備不夠充分,也就不得不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了。
3、通過請同事聽評自己的課來進行反思。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如果教師對自己的課做了精心準備,上課時得心應手,往往很難覺察出自己還存在著什么不足,但如果請同事或教學專家來聽課并給予評價和指點,總是能找到自己還需改進的地方。
4、通過閱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案例來進行教學反思。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老師。經常閱讀中外教育專著和優秀的教學案例,從中汲取營養并經常與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進行對比,不斷反思,就能使自己不斷提高。
在十幾年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我從未間斷過寫教學反思,我的課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成為了他們最感興趣的課程之一。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4
網絡環境下初中歷史的教學經歷了一年多的風風雨雨,一路走來,備感身心疲憊,同時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一、豐富的網絡資源,為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創造了條件。
"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布魯納),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
歷史學科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所研究的對象均為過去的"時"與"空"。從"時"而講,歷史就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今天的學生不可能隨"時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親身感受或體驗歷史,因而造成了學生對歷史學科不感興趣、不易理解與掌握的狀況;從"空"而言,即地理"空間",也就是歷史地理,而學生又往往缺乏空間概念,因此很難向學生表述清楚;ヂ摼W具有非常豐富的資源。
它把文字圖形、影象、聲音、動畫和其它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先進技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信息容量大、傳遞速度快、能使學生穿越時空的界限,走進"歷史的叢林"中進行真情體驗。歷史上的許許多多重大事件,通過在線影院或超級解霸,調出數量十分可觀的影視作品,如《火燒圓明園》《甲午風云》《鴉片戰爭》等,親身去感受那些風雨如晦的歲月,以激勵斗志、陶冶情操。根據教學進度,讓學生進入網站,為革命先輩們敬獻鮮花,發表自己的感想。通過內心情感體驗,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只有對歷史學科有了興趣,才能去品味歷史,把握歷史。網絡環境下教學的這個優勢是傳統教學所不可比擬的。
二、利用網絡良好的交互性,進行討論交流,以協作的方式學習歷史。
歷史課程改革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很多學生不敢當面提出問題,也不善于發現問題。網絡教學最重要的一個特性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網絡化教學不是簡單的人機對話,它使得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溝通更加充分。
本學期在校園網BBS上設立《歷史評說》欄目,讓學生談五四精神、長征精神、談學習一些歷史事件的感受等。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聯機討論、BBS自由發表大膽而富于創造性的觀點,并且能與其他同學隨時進行交流,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對有疑問的問題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網絡環境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傳統教學中,教師處于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學生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一切灌輸。傳統的歷史教學,存在著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的情況,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容易養成思維惰性,從而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葉圣陶說過,他并不稱贊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于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認知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體地建構的,在教學中,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網絡環境下的歷史教學,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換,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一個平等的參與者。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個人的自主學習,小組的協作學習,徹底地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
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間,有 利于學生的潛能的開發和發散性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網絡環境加快了師生間信息量的流動,使課堂教學更有生氣和活力。
四、網絡環境為學科整合創造了條件
歷史講的是過去人類社會的生活和發展,它包括歷代的政治、經 濟、軍事, 外交、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等內容,凡人們的創造它都涉及,凡人們的智慧它都包括,它是取之不盡的知識寶庫,它和語文、政治等學科聯系密切。歷史知識不僅具有過去性,和現實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學習歷史應注重與現實的結合,體現歷史科學的現實意義,提升歷史教育的功能。網絡環境為學生學習歷史,加強歷史內容與其他相關學科內容的聯系、交叉與滲透,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例如學習《紅軍不怕遠征難》后,布置學生查找相關的知識,包括長征組歌、長征途中重要地點的今昔變化、風土人情、自然或人文景觀,毛澤東在長征途中寫下的詩詞,長征途中發生的故事等等。通過拓展,學生自然而然把所學的`歷史知識和語文、地理、音樂等學科聯系在一起,對人類前所未有的長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五、網絡環境下初中歷史 教學遇到的問題
1、網絡的自主性很大,網絡的內容十分蕪雜,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容易被精彩紛呈的內容所干擾而分散學習精力。網絡環境下學習,對學生自控性的要求更高,否則會出現上網玩游戲、上網聊天等不良現象。
2、學生從小接受的是傳統教學的模式,以聽教師的講解為主。因此,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另外,在網絡課堂,時間如何更好地合理安排?這也是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的問題,因為跟上網速度、網絡資源等因素有很大的關系
3、網絡環境下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再起主宰作用,看起來似乎教師的工作變輕松了,其實網絡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教師對歷史學科有宏觀的掌握,而且要熟悉網絡環境下各種信息技術,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同時,加強各學科之間教師的團結協作顯得更為重要。
4、互聯網上有關歷史的內容五花八門,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時間不夠用,或只看標題,大部分內容沒有認真閱讀,就把文章復制下來。針對這樣的情況,我認為教師是否把和本節教學內容有關的網站告訴學生,效果會更好?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5
學校進行的“三生課堂”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作為歷史老師,這就要求我們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轉變舊有的不科學的教育觀念,使歷史教育教學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實踐。我們也一直在積極探索怎樣在歷史課堂中體現“生命、生存、生活”的理念,使學生在學習歷史中懂得珍愛生命、快樂成長、健康生活。在這次“三生課堂”觀摩活動中,我們歷史組精心設計、認真打磨了《中外的交往與沖突》一課,獲得了較多的好評,也收獲了聽課老師的寶貴建議。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此次“三生”課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歷史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情操
我們的歷史是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歷史的影子。歷史知識的教學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可以緊密聯系的,那么,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姿多彩的,而創設歷史情境教學,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歷史情境教學就是教師運用或滲透情感并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通過對圖片、錄像、電視、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學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動、感人、逼真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喚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身臨其境,并在這種環境和氛圍中去感知和探究歷史。例如在本課的設計上,“鄭和下西洋”是本課的重點,而鄭和下西洋的條件、影響對于初中生來講是較難理解的。我設計了“小小航海家”的環節:假如你回到明朝隨鄭和船隊一起遠航,你會做一些什么準備呢(說明理由)?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通過情景假設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有話說,在交流中增進同學間的了解,他們既獲得了知識,更能體驗成功。同時體現了“生存”理念。學生討論很熱烈,準備了很多東西,我再引導得出物質上的準備、技術上的準備、心態上的準備等。
同時更大程度上發揮了圖片的作用,為了讓學生更為全面的了解了鄭和遠航的歷史意義,給學生提供放飛想象的空間,我設計了“看圖說史”的環節,多媒體展示了三張紀念鄭和下西洋的郵票,讓學生講出郵票上反映的史實,從而得出鄭和下西洋影響: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又如在講“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時,我設計展示:澳門主要景點圖片,配音樂《七子之歌》,用圖片與音樂渲染課堂氛圍,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感,激發愛國情感。
二、采取科學靈活的方法,幫助學生構建牢固的歷史知識體系
首先,學習歷史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要使學生感知歷史,首先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正確處理識記與理解、分析、綜合等歷史思維能力的關系。在講述“鄭和下西洋的盛況”時,視頻展示記錄片片斷《1405,鄭和下西洋》,提醒學生仔細看、認真聽,然后讓學生說出所見、所聞、所想,給時間讓學生充分的說,培養了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時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自然的記住了相關知識點;對于“下西洋的路線”的設計,我用多媒體展示地圖,請學生上臺指出下西洋的路線(可能到過的哪些國家和地區),我再強調最遠到達的地區和“西洋”的位置,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
其次,在教學中要重視古今中外歷史的縱橫聯系。歷史所反映的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紛繁復雜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等之間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有著某種聯系。因此,在教學中只有縱向貫通、橫向聯系,方能認識歷史發展的本質及總趨勢。如在講到“鄭和是和平、親善的使者”時,我及時拋出問題“在中外交往中作出同樣貢獻的中外歷史人物還有哪些?”讓學生在溫故的基礎上橫向聯系加強歷史知識的儲備。又如講到“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時,補充了澳門的回歸的史實,設問:“澳門的一得一失說明了什么?”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產生強烈的危機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使學生具有創造性人格。在課堂上,教師應尊重、信賴每一個學生,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質疑問難、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其表現欲得到發揮,深刻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進而推動其不斷進步。在課堂實踐中只有“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才能構建民主、交流、開放的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堅持學生以“活動”為主,以“發現”為主,以“鼓勵”為主。例如我設計了“合作探究”“快樂自主探究”“暢所欲言”等環節,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學生思維的閘門開啟了,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享受著成功的喜悅。
本堂課學生能積極參與,氣氛活躍,整體效果不錯,但仔細想來,還是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時間分配合理性不夠。為了突出重點“鄭和下西洋”,學生參與的探究活動較多,所以花的時間較多,后面的內容時間較緊。
其次,把教學引向深入不夠。在“鄭和下西洋”的設計中,沒有跟“新航路的開辟”聯系,提出層次較高的問題,若能跟歐洲航海家航海的概況、結果比較一下,更能提升學生的能力和激發學習的興趣。
再次,個別過渡不自然。在講到“戚繼光抗倭”時,本想讓學生感受歷史人物的生命價值,體會生命的意義,但沒有做到很自然的情感升華,過渡較生硬。
總之,三生教育既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需要。在歷史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把歷史教育與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學會生存、科學生存、認識生活、享受生活、幸福生活的三生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我們歷史教師義不容辭。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精選】07-08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06-12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06-08
初中歷史教育教學反思03-12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范文03-09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優秀02-23
(精華)初中歷史教學反思07-05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精品】07-08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實用】07-08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與反思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