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精選22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1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扎實嚴謹,聯系實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征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扎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2
初中生物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于自己的學習策略。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于“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生物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系,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后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二、終身學習,優化知識結構
生物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生物教師具有豐富的生物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生物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物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涌現,并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生物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生物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生物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生物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信息技術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
在新課程內容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于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于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于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保持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信息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為本,創新教學模式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復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采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著眼實際,積極參與創設啟發式、開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并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進程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生物實驗和生物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生物學家的故事,生物趣聞和生物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生物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于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認知沖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后還應通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皩W啟于思,思啟于問”。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育圣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里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對物理教學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3
我不是生物教學專業畢業的,但從大學畢業以后參加工作時,當時由于學校需要安排我從事初中生物教學。在從事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我不斷的進行總結反思,然后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經過多年的磨練,我對初中的生物教學有一些心得,現表述如下:
一、初中生物學科的教學對象是面向全體中學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
也就是說,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向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
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取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于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的宣傳片等?傊,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為指導。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務必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于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靠。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
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明白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潛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游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簡單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由于教材熟練、教法新穎,學生們學習生物的興趣十分濃厚,在剛剛舉行的初中生物畢業會考中,我所任教的XX班有XX人之多,僅僅只有XX人不及格,優秀有XX人,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上面是我經過多年的初中生物的教學實踐所得的經驗之談,期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各位同行在教學中也有自己的寶貴經驗,期望大家相互切磋、取長補短,然后找到最適合的教學方法。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4
七年級學生正處于小學到初中的過度時期,有著很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們第一次接觸生物這門學科,而且七年級生物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特別是可以通過探究實驗自己動手獲取生物學知識,因以大部分學生比較感興趣,課堂氣氛比較好,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只感興趣個別生物現象和事例,只關注與已有生活經驗相關的生物學知識,而忽略基本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導致概念不清,相近知識點混淆,不能靈活應用相關知識點。初中生物學課程既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又要讓學生領悟生物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學生生物學科學素養,這就要求學生通過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內容來領悟自然科學的本質,通過特殊了解一般。另外教學的三維目標中,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彼此滲透,融合統一于學生發展之中的,知識目標是實現能力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載體,沒有載體一切教學目標都是空談。因此,面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研讀教材,形成難點知識網絡
七年級生物有很多專業術語和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我研究課本中所有定義、概念,研讀教學大綱了解教材需要學生掌握哪些知識點,向同事請教歷屆學生對于哪些知識點比較難理解,哪些知識點容易混淆,并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形成一張重點難點知識網絡,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顯微鏡的成像特點,裝片中的氣泡,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能量轉換器等抽象、易混淆的知識點。
二、精心備課,選擇適當教學方法
備課過程中重點思考網絡中的知識點應通過怎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容易理解。不同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實驗,動畫演示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具體選擇哪種教學方法是綜合考慮了學生學習問題的原因和知識點的特點后決定的',有時需要幾種方法結合使用。如講“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時,因為課本中對于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部分重點描述,所以學生容易忽略生態系統中非生物部分,因此設計了闡述定義的關鍵詞、用概念圖列出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并通過舉例讓學生描述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的教學過程。設計“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的教學過程結合了動畫演示、自制教具模擬變化過程學生學習效果證明這樣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加深了他們對于概念的理解。
三、及時反思,分析總結教學得失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能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對于一個新老師的成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每節課后我都要及時把教學過程中的出現的問題,記錄下來,跟同事討論,請教他們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經常去聽同事的課,學習別人處理教學難點的先進方法。也經常請同事去聽我的課,指出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凹毎ㄟ^分裂產生新細胞”這節內容比較抽象,特別是“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形態不同”這個知識點很難把握深度,一不小心就講成細胞分裂階段,這就超綱了,學生也很難理解。同事建議我就用書上的洋蔥根尖細胞分裂圖來描述染色體形態不同,并用分裂開始,分裂中間等簡單明了的詞語,學生就容易理解了。通過這次評課也讓我對充分運用教材有了新的認識。
我作為一名新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課堂的應變能力、教學各環節的時間把控、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等方面處理得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努力鉆研教材、教法,通過知識點的教學進一步完成三維目標的落實;多向同行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提高教學能力,以達到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目的。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5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其教學必然要和自然實踐相結合。個性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很多基礎知識是他們所熟知的或樂于明白的。因此,這也就成了農村生物教學的一個特點和優勢。
一、學生在農村實踐中可獲得生物學知識
首先,形態結構方面的知識。植物的六大器官的形態結構在農村生活中都能得到觀察。而一些常見動物個性是昆蟲綱和脊椎動物的形態結構知識也可在學生的日常玩耍、游戲和對一些動物的宰殺中得以觀察和學習。
再者,生理方面的知識。在農作物的種植和果蔬的培植中,學生可學習到一些植物生理學方面的知識。比如,種子的萌發和休眠,水和無機鹽的吸收,光合作用等。而在家畜家禽的.喂養中,則可獲得這些動物的生理特點和生命活動規律等知識。
二、生物教學和農村實踐相結合的作用
第一,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很多難點僅從理論上講解是很難讓學生理解和理解的,只有通過實驗和實踐才能較好的掌握。而在農村實驗條件較差的狀況下,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進行講解,則顯得尤為重要了。
講種子的休眠,我們能夠讓學生聯想種黃瓜時要清洗種子,去掉抑制物質的狀況,這樣就能很快地理解了什么是休眠,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第二,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們能夠多講一些與學生所熟知的生產生活相聯系的資料,如棉花為什么要打頂,為什么有的黃瓜花、葫蘆花不結果,雞為什么要吃少量的砂粒,為什么蝙蝠能在夜晚飛行等等。通過這些問題的學習,就能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生物學的好處,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生物學的熱情,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三、農村實踐和生物教學的具體結合
在教學中,我們要在各環節結合農村實踐知識進行教學,并應注意一些問題。
首先,利用常見的生活知識導入新課。比如說,講‘無機鹽的吸收’夕時,我們能夠這樣導入:“同學們,大家明白我們種莊稼為什么要施肥嗎?瑪困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就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專心地聽講,從而到達了目的。
其次,在講授新課時,要利用一些生產生活常識講解某些抽象問題。比如講“條件反射的建立”,我們能夠聯系家庭喂雞的經驗如果我們每次喂雞前都喚它或敲食盆,那么時間長了,當你一喚它或敲食盆,雞就會跑到你身邊來徠加以說明,由這樣一個例子,就能使學生簡單愉快地掌握這個問題,并能引起其學習的興趣。
再者,我們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觀察,善于觀察,并要勤于動腦,盡可能地把一些生活現象和生活經驗與課本知識結合起來。比如說葉序,青蛙的皮膚,年輪,壁虎捕蚊,農作物的灌溉施肥”果木的嫁接’等
最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要向學生講清一些生活常識中錯誤的認識。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問題,人們的習慣看法或說法是錯誤的,這會直接影響到作為孩子的學生。如“菊花”不是一朵花,而是花序,不同植物及不同生長期對無機鹽的需求量是不同的,而不是簡單的“巧種不如愣上”;魚體內的氣泡是魚縹,不是膀朧;貓捉老鼠是一種本能,而不是貓有意為我們除害;小麥種不是種子而是果實;糞便并不是排泄物等等。
總之,我們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根據農村學生的實際狀況,有針對性地聯系一些農村的生產生活實踐,這樣就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并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潛力,把學到的知識具體運用到實踐中去,努力實施素質教育。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6
生物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成果。
1.扎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扎扎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并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系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學習指導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么枝節就可比喻為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為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為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為髓鞘,那么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4.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后,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總之,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學反思對生物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生物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生物教師成長為更合格的教師。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7
新的課堂教學改革已實踐兩年,在這兩年中我不斷地實踐、摸索、領悟、改進、完善我的新課堂教學模式,使之更好地為自己的教學服務。下面談談我利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演繹的第一節公開課《生物進化的歷程》一課的感受。成功與缺憾并存。反思如下:
滿意之一:引言達到了效果。
播放影像,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大自然風光,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豐富多彩、神奇的動、植物畫面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效應,不僅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同時真正能引發學生思考:形形色色的生物是如何由最初的原始生命演變而來的。從心底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引出探究主題。以往本節的引課,要么復習問題引入,要么用蒼白、乏味語言引入,或者用一些圖片引入,與此相比,我感覺本課引言的影像找的恰當,用此引入可以說達到了最佳效果。
滿意之二:以恰當的手段突破難點。
關于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此處是難點,難就難在涉及的內容都是以前學習的動、植物類群知識,大多數學生基本遺忘。以往此處都是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回顧舊知來完成,牽著學生走,教師說的多,學生被動聽,費時,知識也枯燥,課堂會很沉悶,效果不好。本課此處我采用了利用進化樹拼圖競賽形式,精心設置了問題、要求,小組合作完成。事先精心準備了動、植物卡片,完整進化樹框架,要求學生分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植物三組前臺展示,下邊的.同學也以小紙條的形式合作拼圖,而且給每組同學都發了舊知鏈接,輔助學生從舊知中獲取新知,在此過程中,既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又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發揮集體智慧突破難點,省時高效,較理想地實現了知識、技能目標。學生們積極主動參與,拼圖游戲讓所有學生動起來,擴大了參與面,讓學生在動中、玩中領悟進化歷程、總結進化趨勢,使知識活起來,不枯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滿意之三:結論不前置。
最初領悟四步教學法的自主學習部分:即凡是學生在書中能找到答案的知識點均以問題形式放在自主學習部分,那么本課生物進化的總趨勢結論學生在書中可一目了然,但并不明白、理解,所以我并沒有將此放在自學提綱中,而是放在了探究問題之后,設置問題,讓學生通過上邊的探究游戲來總結得出這個結論,這樣水到渠成,結論不前置。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體現了知識的遞進、生成過程,培養了學生分析總結概括能力,知識技能雙豐收。
再滿意、再完美的課堂也會有瑕疵,本課感覺設計的很好,但由于本人能力、素質有限,演繹上仍有欠缺。
語言不精,不相信學生,叮囑、強調的語言太多,今后小組討論探究問題及要求明確之后,就無需再強調。
輔助教具:化石標本太小,后邊的學生看不清,今后可以讓學生傳遞一下,讓每位學生都能親眼看到化石上的遺跡,還可以以大組為單位發下去,輔助學生討論,這樣更能增加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另外不敢大膽徹底放手,這是新課改后最大的欠缺。比如:學生拼圖采用分三組,事先卡片三組已分好,只需學生對號入座,拘限了學生。今后可以將動、植物卡片打亂,這樣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也更能檢測出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內化程度。今后要繼續反思、探索、領悟、適應新課改,不斷提高、完善自己,讓自己在新課堂上游刃有余。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8
我在本學年擔任高一年級6個班的生物教學工作。在工作當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反思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素質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反思二:設計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案。
一學年我對照新課標的要求不斷地完善著教案的設計。教案的模式經歷了三次調整、充實,形成了現在的學習目標、提示與拓展、學習與思考、章節知識要點與要求、鞏固練習等五個版塊的內容。力求教案能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藍本。其優勢在于方便學生自學、利于學生思考、記錄少量筆記,得到大量信息,方便預習、方便聽講,給了學生充分的`活動空間。對強化班,我采用的是指導自學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對普通班我鼓勵學生讀書自學,留較多的時間讓他們提問,我把重點放在調動學習積極性上,熱情鼓勵自覺學習的行為與同學,從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表達能力方面對他們進行訓練,爭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使每一個想學習的同學都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努力作到讓每一個學生從我的生物課上受到終生的收益。
反思三:構建知識網絡體系。
單元知識以讀書與思考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比較零亂。《單元知識要點》板塊則使學生學完每一單元后對知識內容有一個總體認識,利于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體系,利于他們的學習建構過程。
反思四:教師的角色也應改變。
即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1)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F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起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改變師生關系,通過交往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教師應放下尊嚴的架子,應從講臺上走下來,應與學生成為朋友,要使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與合作中學習,要使學生在學生與學生間的研討中學習,使他們真正感到學習過程是一種愉悅的感受過程,這種變化的實現其實是很難的。
。2)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要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幫助學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3)教師是生物課堂育人資源、學習資源的開發者。教師要善于發現、抓住、挖掘課堂中的教育資源,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生物實踐能力的培養。
只有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這些轉換,課堂才會真正成為師生共有的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學生才會真正成為生物課堂的主人。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9
在生物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做好教學反思,這樣才能有序的實現學習,實踐,獲得進步!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也就是在教學設計中,要有較強的預見性。在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學生好奇心,學習動力的調動方法也應作相對調整;考慮到這些問題的,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即時的找出解決的方法,這就要求有非常明確的教學計劃。理清思路,對癥下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針對學生的現有的學習情況,在知識點掌握方面,找出學生原本存在的不足;
2、對教材大綱的準確把握,明確哪些是重點難點,特別是在中考當中?嫉臒狳c;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哪些內容只要求做到熟悉這個知識點,而不用花過多精力,加深習題練習,這也是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明確目標的有途方法;在回顧已學知識時,與新課在授課方式上的區別,如何組織復習課上的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信息等;
3、總體評價也是在反思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課后反思,能更清晰地明確,學生的不足與進步,而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哪有更行之有效的方法?總結經驗,提升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進步!對于學生,在新課時,仍然存在較多知識點的遺漏,甚至沒能完全掌握。這是許多學生覺得頭痛的問題,無法對相關知識有一個清晰的理解,或者只會背一些條款,卻不知道靈活運用。這也是在第二點中要著重強調的。當然除了這些情況外,還有一部份學生是在學習過程中,掉以輕心。這部分學生有著好學之心,但是知識差距較大。這部份人也是最讓老師頭痛的人,一方面,我個人奉行著“一個都不能少”“有教無類”的原則,但是現實是這部分的學生玩心較重,三分鐘熱度,需要時時督促。而且舊知識遺漏較多,補起來相對更困難。但是,老師是不會拒絕任何一個有求學之心的人的,所以只能利用平時多關注,盡力幫他們補救。也是自己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具體如何解決,也只能說是在摸索中,有了一點小的見解: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兩點(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這個情況下,就只能靠自己做大量的題,多涉獵。增加參考書的數量,老師只有做的題目,對于最新的題型接觸遠遠多于學生的時候,才能游刃有余的解決復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也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
還有,就是仔細研讀考綱,檢驗自己對教材的.認知,認真聽取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師的意見。平時多問,多聽課,多討論,把自己心中存在的問題,更可能也是學生存在的問題,迅速解決。在聽課時,學習教學的思維亮點。作好聽課記錄,再轉化為自己的內容。養成記小筆記的習慣,一個新的問題,一個新的教學思路,即時記下來,及時解決。
4、課后反思,課后反思我認為是最有效的提升自己的途徑,它能讓自己有比較充裕的時空,對自己教學的得失進行較深入的思考和總結。這時不僅要對課堂的事件進行客觀的描述,對事件的發生進行細致的分析,還要對相關問題提出研究方案。這樣才能使教學經驗理性化,以指導、改進以后的教學。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10
《尋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學五年級下冊《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屬于綜合探究活動單元,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
本課中我圍繞“尋找”這一動詞去設計解開讓酸蘿卜、霉豆腐、面包等食物變得如此可口好吃的一位神秘人物——“微生物”來進行教學的。實際上就是一個解暗箱的教學活動。
本課中我按照品嘗討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猜想假設——搜集資料驗證猜想——閱讀資料尋找微生物——了解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這一線索展開探究活動的。下面就每一個環節的活動是如何設計的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ㄒ唬┢穱L討論,發現問題。
我采用了對比的方法來引出特殊方法制作出來的食物。因為我們平常吃的食物大多數都是用蒸、煮、烤、炸、煎等常用方法制作出來的。唯獨酸蘿卜、霉豆腐、面包等這些食物是特制出來的。其中就有我們要研究的微生物的影子在里面。這是一個謎。我要讓學生自己品嘗食物后,再一步步去找出來。在食物品嘗會上,我選擇了幾種非常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口感上有明顯差別的食物進行品嘗實驗。在品嘗時,還特意強調按照實驗記錄單上的1~6號食物加工前后進行有秩序地品嘗,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輕松體驗出同一食物在加工前后的巨大差別。從而自然地提出了問題:“是什么改變了食物的品質和味道?”實際上學生的品嘗能力很強,也就是現在的學生還特別愛吃點有特色味道的食物。這一點在上課之前我有一點多慮了,但還是有點擔心,怕學生一下子說不出來。
。ǘ┨岢鰡栴},猜想假設。
圍繞著這一問題,我們進入到第二環節的研究,進行猜想與假設。同學們說出了好多的問題,進行了好多的猜想。最后我讓同學們進行討論,人多力量大。終于發現了一點點的跡象。我們的同學還是聰明厲害吧!如:知道酸蘿卜是放入酸水壇子里了才變化的,是不是壇子里面有些什么?又如:霉豆腐是不是加了一些作料,讓它變化的?還有:面包是不是師傅做時加入了一些什么東西的?
。ㄈ┧鸭Y料,驗證猜想。
同學們特厲害,已經發現了這些食物上有些東西讓它們變得好吃的。我不得不承認同學們已經找到了這位神秘人物——微生物。我順勢就介紹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尋找的微生物。出示課題:尋找微生物。各種食物采用的微生物不一樣,到底是哪種微生物在酸蘿卜、霉豆腐、面包上起作用,接下來讓學生自己查資料,自主學習、小組研究,去找答案。從而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歸納出微生物的簡要特征及其包含的`類型。
。ㄋ模╅喿x資料,尋找微生物。
通過上面的查資料,同學們知道了是細菌中的乳酸菌、毛霉菌、酸母菌等讓這些食物變得好吃的,“謎”完全被它們解開了,接下來我用一句話“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人類的好朋友呢?”而轉題。引出了各個小組進行課外查資料尋找微生物的匯報活動。從匯報中同學們認識到了流感病毒、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讓同學們看到了另一方世界。
。ㄎ澹┝私馕⑸锱c人類的關系。
最后同學們認識到了微生物對人類有有益的微生物,也有有害的微生物。我們合理處理好關系。學習知道了只有多多鍛煉、講衛生、按時接種疫苗,才能確保身體健康。
總之,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研究。課堂需要開放,但是只有在教師有效引導下的開放,才是可控的有價值的開放,這樣的科學課堂才是靈動的富有生命力的課堂。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11
初中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探究為基礎的學科,在初中生物科學的教學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緊緊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傊S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核心。
二、作為教師,教材是必須要全面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于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游戲、調查、生物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于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后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并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于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并且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12
經過近一個月的培訓,我不斷的進行反思,然后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經過這次培訓的磨練,我對生物學課堂教學頗有一些心得,現表述如下。
一、拉近和學生的關系,優秀課堂成功之門
一節課的導入非常重要,它是一節課的門面,同時也對整堂課起到決定的作用。之前所接觸到的案例大多數都是“形而上學”式的導入,總是千篇一律的開始給學生“放視頻”、“看圖片”。久而久之,這樣的導入非但沒讓學生更好的進入教學情境,反而讓學生覺得乏味。尤其那些參加賽課的老師,更要注意這個環節。因為,在外賽課面對的事陌生的學生,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就非常關鍵。這樣的例子在岳寧老師身上尤為突顯,記得她說那次傳奇的賽課經歷,就是抓住了當地一特有的植物,一下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陌生感頓然消失。在培訓過程中吳丹和王永強老師也將這點做的非常好,例如:開課前和大家分享旅游經歷,以旅游帶來的種子作為獎品,激勵大家踴躍發言獲得分數;開課前不是談學習,而是談談學生喜歡的班主任,由他們熟悉的班主任特有的愛好及家鄉的特產引入課題。這些方法都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二、把課堂的舞臺留個學生,教師只是勤勞的后勤人員和導演
以前總是認為,上課的重點就是先備課、備知識、備教學過程。在新課標實行后,整個教育體系發生著改變。尤其是現在沙區正打造的“學本式卓越課堂”,以及廖興建老師所講授的“演導式教學”,無不都在向我們號召“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講教師少講”、“多實現生生互動”等理念。以前的課堂看似也有學生小組合作,學生活動似乎也很活躍,有掌聲也有發言。但實際上都是教條式的,例如:學生發言正確之后都整齊劃一的鼓掌;學生起來發言只面向老師,正確與否都由老師來判決;學生說的一些想法,只要不是“標準答案”,都會被否決,等等。而現在的課堂則是盡量讓學生多講,就像劉恩山等所強調的“新課標重要概念的'呈現,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在理解的基礎上自己說出來”。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我不能把這些自以為熟悉的事情傳授給任何一個沒有親身經歷的人,因為我不會描述它們,比如讓一個盲人猜猜藍色是什么樣子的”。學生的學習和獲知過程也是如此,只有讓他親身經歷、體驗才能理解。作為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擁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所以學生與他的同伴之間的溝通似乎更為容易。對于教學來說,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為有效。例如: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鼓勵學生走上講臺,面對全體同學對某個圖示進行講解;一個學生回答完問題,老師并不馬上做出評判而是讓其他學生來判斷;一個學生起來回答,同組的其他學生可以幫他補充等等。
培訓過程中的收獲還很多,今后教學工作道路還很長,以此寥寥幾句話作為這段時間的感悟,希望對其他同仁有所幫助,同時也勉勵自己今后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不斷努力。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13
這次教學公開周是我們生物科教學質量的一次考驗,這次教學活動后,我們深刻地反思了七八年級的生物課堂教學不足之處。
首先,教師在課堂中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其次,教師在課堂中注意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
再次,教師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學習要做引導者的角色,及時發現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要及時進行積極的評價,讓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另外,我們還注意到要上好初中生物課還應努力做到這兩點:
1、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善于引導學生從身邊生產生活中發現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學習主體性。只有如此,才能引導學生喜歡生物學,愿意學習生物學
2、切實實施課程標準,努力引導學生動手設計、進行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通過相互探討和評價,歸納概括,得出正確結論,使學生受到實驗探究方法的訓練和能力提升以及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科學態度的養成。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學習生物學,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教師要用積極的語言,輕松的教學方式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心里不以學習生物為負擔,將生物這一科當做興趣來學習,來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學科分析整改材料
一、課堂上要注意營建輕松的教學氣氛,多用一些教學視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生物課堂變得豐富起來,讓學生喜愛生物。
二、要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角,降低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課堂自主學習的作用。
三、堅持開展小組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教師在問題發現的時候將其明確化,問題解決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合理積極地評價學習成果。
四、適當減少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注意結合生活,多運用多媒體材料展示當下現代生物科技成果來豐富學生的視野,特升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認識,讓學生能把學習生物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結合,學有所得。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14
20xx-20xx學年度,我擔任初一(5、6、7、8)班的生物教學工作,上學期過后我有下面一些思考:
一、初一生物的教育對象
是面向初一學生,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初一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為老師
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于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游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
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于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后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并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于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并且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結合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我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15
在這一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有過困惑,有過焦慮,也有過感動,有過收獲。
現在課程要求老師必須用“心”去施教,而不是作傳聲筒。針對學情和教材的分析,通過教學方法、手段、課堂結構、效果的優化整合實驗,在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發現一些問題,引發我不斷思考。
一、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角度出發,創設情境、融入經驗、注重時事。
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會學習則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秀的學習品質,誰擁有它,誰將終身受益。這種習慣和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有賴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
在教學中我常想:學生能看懂理解的知識,教師有必要重復綴述嗎?之前,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教學模式,習慣于“熱熱鬧鬧”總問答式教學方式,習慣死記硬背,習慣于分數高為優等生的評估方法,導致我們的學生養成“靠”、“等”、“懶”的不良習慣。學完生物課,有的學生教科書還是嶄新的。只靠課堂上教師講的內容記憶到頭腦部分,便形成了他們的生物知識:教師每提到一個問題時,學生便等教師的講解做出答案,養成了不動腦思考、惰性思維的不良品質,教師便成為生物知識面的搬運工。因此,培養學生愛學、會學的好習慣,應從創設情境、融入經驗、注重時事入手。
二、從培養學生創新的角度出發,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
。1)向學生展示充滿奇趣的生物界
初中生有著十分強烈的好奇心,而生物界本來就是一個使人心搖意蕩的充滿奇趣的天地。把它們展示給學生,最能引起學生的興奮與愉悅。結合教學內容與進度,穿插一些知識,如“為什么咽部發炎的人,過了幾天后引起了中耳炎?”“為什么人的眼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等等。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去探索自然界的.神奇與奧妙。
。2)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喚起學生的自覺性
變注入灌輸為啟發探索,教學活動要突出喚起學生內在積極性,以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特性,使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這樣教與學就成了一種教師精于教,學生樂于學,喜于創造的活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助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講人的心臟為什么心房和心室的壁厚度不一樣,為什么兩個心室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同學們思維極其活躍,課堂氣氛高漲,眾說紛紜,異彩紛呈。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便于促進他們去發散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
三、從培養學生的集體思維出發,促進合作交流。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為中心,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合作與交流是主體性發展的重要條件,是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以上是我這一學年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方面發現的一些問題而引發的思考,隨著新學情的變化,還需要多進行反思。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16
本次生物期中考情況反映,學生對心臟及物質運輸路線這部分內容掌握得不大好。針對這一情況,現在對本次考試的3個單元教學進行反思,如下:
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是有關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內容,比較貼近生活,學生較好理解。這兩單元內容也較細,需要學生細心觀察和體驗生活。其中有關“消化腺(如肝臟、胰腺)的概念、肺通氣和尿液的形成”這些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好理解,在今后教學過程中應予以重視。
第二單元是有關循環系統的內容,較為抽象,是本教材的難點。下面結合《物質運輸的路線》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的一些情況做如下反思:它既是對前面所學的血液,血管、心臟等知識的深化,又是后面學習呼吸、排泄等章節的前提和關鍵。這部分內容是《生物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第五部分——生物圈中的人,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和吸入的氧氣需要經過循環系統運送到身體的各組織細胞,人體所產生的代謝廢物也需要通過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等的協調活動排出體外,因此本章內容起到了聯系各部分知識的作用。針對這些情況,接下來我在教學上會做如下調整和改進:
一、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在自己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去探究。通過觀察實物,學生應該能夠自己尋找出物質運輸的途徑,所以,課前給每位學生制作一張探究活動報告單,通過他們自己討論,繪出循環的路線,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并且用已有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學生的能力、知識儲備有差異,因此允許他們結組討論,取長補短,避免知識信息的孤立,使全體學生都有參與討論點的'機會,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二、讓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小組的討論,每個組都能總結自己的成果。再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盡量多的給他們機會,并且在同學展示的過程中,允許其他組的同學提出疑問,提出的問題本組成員可以參與解答,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知識的討論中,中學生都有很強的表現欲,為了能夠參與到討論中來,他們就會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做到一節課中每位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避免教師一統天下的局面,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搜集、整理、加工資料的能力,使學生開闊視野,認識到信息的重要性,掌握獲取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應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的正面導向作用,積極引導學生真正改變學習方式,提高終身學習能力。
四、認真研究教材,不僅是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系統地進行研究,了解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的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以后的教學中,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17
七年級生物下冊的教學馬上要接近尾聲,對此我總結一下今年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教材中所出現的問題。
先說一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生物是理科而且科學性很強,里面有很多實驗,如果不做這些實驗學生就像聽天書一樣困難,但是由于我們自身條件的限制,往往很多實驗不能讓學生做也不能給他們展示,所以教學中有很多知識學生只學到很淺顯的皮毛,真正的科學理論他們只學到很少。學生體驗不到科學的樂趣,我覺得這是很失敗的。通過一年的相處,我和學生之間還是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我很喜歡給學生上課,我也相信大部分學生也是喜歡聽我的課的,不過就是有一點我們課本上有些東西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難理解了,他們有的時候也是很無奈的,我也一樣。課本上很多知識點都是涉及到初中物理和化學的知識,可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物理化學知識,所以有些東西確實很難理解,我又不能深入的跟他們講那些物理和化學知識,因為我們的生物教學也是要跟上進度的。那些物理和化學知識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講清楚的,所以我只能讓學生知道書上所涉及到的知識,學生聽的時候就不是很理解,自然效果就不是很好。不過就算如此我也會盡量的舉一些學生能理解的例子來講述某個知識點,這樣學生也是可以理解一些簡單知識的,這樣就夠了。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首先要選擇適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內容,同時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生活經驗,如果一本教材沒有把學生這一階段所掌握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考慮進去,我覺得這本教材就不能使學生產生興趣,并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和自發的經驗學習。下面我想說一下關于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材里面一些學生很難理解的內容1。第一節人類的食物這一節里面的.實驗關于蛋白質和維生素C的檢測里面所用到的化學藥品學生沒見過也沒聽說過,這個實驗講起來有一定的困難。2。第九章第一節血液里的紅細胞的知識關于靜脈血和動脈血與氧結合的這個知識點,學生不知道氧氣都有哪些功能,所以這個知識點只能讓學生死記硬背。3。第九章第二節血液循環整個一節課的內容理解起來都非常的困難,簡直就是人體解剖學的知識。沒講這節課之前我就問學生預習過這節課能不能稍微看懂一點,學生給我的回答就是看不懂,都不知道寫的是什么。4。第十二章人體的自我調節整個一章的知識點都很難理解,無論是神經調節還是激素調節的知識點都很抽象,涉及的知識點都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的,所以理解起來非常難。這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不知道其他老師有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傊,我覺得七年級下冊的生物課本不太適合剛剛接觸生物學的學生學習,難度太大會打消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會因為太難而對生物失去興趣。剛剛接觸生物學的學生主要就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本教材達不到這個目的。
總之,我覺得生物學的學習不應該僅僅是給學生講理論知識,更多的應該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他們自發的想要學習,樂于學習。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18
根據教學實踐,對初中生物教學做如下反思:
1、教師的提問很重要,通過有效的提問能夠到達對新舊知識的銜接,在教學過程中較好的問題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要預先設計好問題方案做到在不同環節中設置難易適度的問題。
2、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狀況而且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動態。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關注優秀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忽略學困生的表現,導致這部分學生更強烈的逆反表現從而使師生間出現矛盾,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照顧全面用不同手段來激發他們,千萬不要讓他們覺得老師忽略了他們。
3、要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從注重教法向注重學法方面轉化,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來,從而實現真正好處上的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要做到突出學生主體教師就務必給自己很好的定位,我們在頻繁的考試中可能已經背離了我們的教育目標,用簡單的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從而把他們看作學習的機器弱化了對他們的情感目標和潛力目標的教育,所以我們首先放下“鞭子”融入他們,讓自己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聆聽者、協調者、啟發者,切實實現有重知識向重培養學生潛力方面轉化(動手潛力、觀察潛力、實驗潛力、探究潛力、實踐潛力、創新潛力、思維潛力、想象潛力、實驗設計潛力等等)并要善于捕捉課堂上的信息隨機生成出來。
4、要重視探究實驗的教學,其關鍵是要教給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方法步驟思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于結果或者結論無須多研究。
5、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說,凡是適應新課程理念的又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相聯系的資料教師教師都要去挖掘都要去教,讓學生到達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即所謂的學以致用。學生也會在不斷的利用生物知識去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興趣倍增。
6、利用好多種教學手段,課堂教學除了利用好多媒體以外,教師的板書、板畫、肢體語言也十分重要,要充分利用起來,另外教師的講課要有情感的投入。
7、教師要經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辦法,在不斷的積累中才會進步。
8、初中生正處于思維的活躍和叛逆時期,所以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要善于激發學生不要壓抑學生,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交流。能夠說沒有交流,教學就無從談起。因為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分享智慧與情感的過程,在溝通中,師生雙方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經驗,交流情感與理念,求得新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闭f到底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課堂上絕對不允許就知識論知識,要教會學生學習――也就是說要把獲取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19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進的。然后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在學習中借鑒了別人的一些感想如下:
第一:我認為必須從教學實踐出發
分析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獨立完成作業,讓新課程理念下的生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提高教學效率。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從一個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生物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換,表面上看似乎壓縮了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生物教學只是告訴學生“是什么”和“如何做”就行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二: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的.。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傊,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為指導。
第三: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
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讓學生在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第四:生物課堂教學應以問題為主線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的參與,激發其內在動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眾所周知,生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被公認為“鍛煉思維的體操”。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就成了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總是以“問題中心”的心理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過程也就是解決有關問題的過程。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其智力活動達到最佳激活狀態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誘發思維、引導思路,交給學生如何思維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20
語文教研組又一輪教研活動正在開展,教導處顏主任安排我上一堂語文試探課,想到這又是一次鍛煉的機會,于是我毫不猶豫接受了任務。并選擇了四年級第八冊中一篇略讀課文《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作為教學內容。這是一篇科普文章,向我們介紹了自然界的一種有趣現象——共棲。本課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了解課文講述的三種共棲現象,弄清它們共棲的原因,同時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新課標》基本觀念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從這一理念出發,我打算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于是我通過深鉆教材,設計了如下五個教學步驟:
第一、激趣導入;
第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三、合作交流,深入理解;
第四、探究問題,拓展延伸;
第五、談收獲,總結全文。
自認為每個環節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在此,特別要提出來的是第三個環節“小組合作學習”因為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經常采用這種教學方式,發現孩子們在小組合作活動中,由于角色相同,地位平等,因而無拘無束,他們學習積極性高,自身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尤其是當他們自己或小組成功時會無比喜悅,通過小組學習活動,他們學會了互相糾正、補充、幫助,學會了要互相合作,樹立了小組的榮譽感,在知識、思想、個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與提高,總之,優點無可非議。因此更希望這一亮點能在本次公開課中更完美的體現。熟悉教案后,我滿懷信心,帶著一份激情走進了課堂。
教學活動按照我的預設順利的進行著。我在學生找出了”閱讀提示”的幾點要求后,就盡量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學習課文。課堂上書聲瑯瑯,前兩個環節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配合得非常默契。學生的學習熱情之高,課堂氣氛之活躍,讓我不禁暗自高興。十五分鐘后,按照我的設計進入第三個環節“小組合作學習,匯報交流“。以“抓鬮”的方式決定了每小組的學習內容:A組學習“犀牛和犀牛鳥的共棲”;B組學習“進化鼠和百舌鳥的共棲”;C組學習“鱷魚和燕千鳥的共棲”。我一聲令下,頓時教室里人頭攢動,孩子們在組長的組織下圍坐一團,或讀或寫或議或評,好一派熱鬧場面。幾分鐘后,我叫孩子們回到座位。接下來以比賽的形式互問互答,匯報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
大家都來當回老師,并給你權利,可指定誰回答你的問題,先請檢查A組的情況!語音剛落,哇!B組C組一只只小手舉得高高,一個男孩落落大方地站起來:“我想請XX回答。請問,犀牛和犀牛鳥是怎樣共棲的?”在座的各位老師和全體同學都不約而同把目光投向他,期待他精彩的回答,但并不如我所預料,他欲言又止,我鼓勵他不要緊張,他終于開口卻吞吞吐吐不知所云,課堂氣氛驟然變得有些沉悶。我馬上提醒,可以請求本組成員幫助。終于,在一個優生的幫助下回答完畢。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21
導入技能是教師采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系的一類教學行為技能。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緊扣學生心弦,激發學生求知動力,使其自覺地學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教師對新課內容的巧妙導入,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能動性,進而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導入呢?本文就教學導入方式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1、采用多媒體手段導入
這種方式主要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或影片,甚至聽一段解說等等,由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轉入正題。在講授“生態系統的概念和類型”這一節時,便可采用這種方式導入。
2、借教具導入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于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提出疑問:“這是什么東西呀?”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導入新課。
3、通過設問導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貯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由靜息狀態轉變成動作狀態(即活躍狀態),減少新知識輸入的阻抗,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心智緊張度”。例如,在講授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教師設問:“為什么我們家里陽臺上種植的花卉總是朝著光源方向彎曲生長呢?”在學生初步討論之后,教師進一步設問:“為什么生長素與這種現象有關呢?”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對新知識強烈渴求,這樣就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了前提條件。
4、以名人軼事或科學家生平導入
例如,在學習生物的遺傳規律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孟德爾的生平,由此引出高二階段所要學習的兩大遺傳定律,即基因分離定律及基因自由組合定律。這樣,學生不但明白本節所要學習的內容,而且也會想知道孟德爾當時是怎么進行遺傳實驗的,由此我們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課。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22
在本學期接近期末的時候,我們初二語文組組織了一個同題課的公開課活動。我很有幸地加入開課的教師之列。所選課題《生物入侵者》。
課文已經上完了,從備課時到聽其他老師的課和我自己上課以及最后的組內討論都給了我不少的思考。那么我就自己的課來談一談吧,也許不成熟,但是卻也是我對自己教學的反思。
首先,說一說備課時對教學思路的設計思考。
因為我是三位老師中最后一位上的,前面兩位老師的發揮特別是朱老師的出色表現給了我不少壓力。在他們二位開課以后,組內討論形成了一些共識:要有大語文的觀念,課堂的教學做不到全面灌輸,要對教學內容有所取舍;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來,雖然可以“像”其它某些課,但是圍繞的中心、學生的能力培養都應該在語文這一特定知識內容上;自讀課文應該以學生的自讀為主,是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的訓練。
針對這幾點共識,我有了如下的設計思考:首先,我把我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定位在“文章的.說明方法和修辭手法以及它們的表達作用”上,因為只有抓住了這兩點,才是抓住了語文知識,而不至于把《生物入侵者》上成是一堂生物課。而且課前我們的討論其中就有一個方面是“語文課一定要有語文味”。其次,設計中還有“對學生搜集資料能力加以培養,并且對自己的資料加以整合”。設計這個目標是因為在一些綜合性學習課中,我的學生往往很會尋找資料,但是卻不會對這些資料的有效性加以鑒別,也不會對這些資料整合歸納分類。雖然對資料收集的培養應該是在綜合性學習中訓練的,但是我覺得此課趣味性較強,而且學生也在課前收集了不少資料。
現在再來思考這兩個目標設計,還是比較滿意的。只是在具體環節的設計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備課中,還有的主要的一方面思考就是求“新”的問題。因為前面已經有兩位老師上過此課了,而聽課的都是同一批老師,我心里總有一種想法就是一定要和前兩位老師不一樣。否則一樣的課程容易讓人乏味。
這樣的設計想法,現在來看的話,實在是一個不明智之舉。別的老師好的地方大可以借鑒,借鑒得好不也就是我的成功嗎?而且這樣的思考是為開課而設計,而不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讓學生得到知識,學到知識。所以,基于這樣一種思考,所以在設計上出現了不小的偏差,比如對說明方法作用其實經過一個多單元的說明文學習,學生掌握的情況已經比較好了,但是我還是設計了在此環節上的小組討論,希望通過討論增強活躍的氣氛。雖然我的目標針對是“希望大家找得全,找得好”,但是就如朱老師所說“好”是一個什么概念呢,學生如何知道把握這個“好”?再比如,一般上此課來談說明方法和修辭的話會就全篇來談,但是我刻意沒有這么做,我把說明方法放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來講,而修辭的內容重點放在了文章的第三部分。雖然我不認為這個刻意求新的設計不好,但是在課堂實施時沒有把握好,反而讓學生亂了方向。學生沒有按我設想的來“乖乖地”在指定的段落尋找,而是如以往一樣在全篇當中尋找答案,而我卻沒夠做到好好引導,也因此有一些慌亂。
再來說一說我的課堂教學吧。
首先由“入侵”導入,讓學生抓住“外來”和“災害”這兩個特點。接著整體感知尋找圍繞“生物入侵者”作者談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接著進入課文,先探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探究“非自然途徑”的意思;朗讀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討論探究有哪些說明方法;朗讀生物入侵者入侵的途徑,尋找當中的修辭手法和其表達作用,重點在一個新的修辭——“仿擬”上。最后拓展探究,怎么對待生物入侵者,學生的搜集資料中有很多,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從“防”與“治”兩個方面歸納資料。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精選]07-10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06-13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06-14
初中生物實驗的教學反思02-22
精初中生物教學反思03-17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范文03-03
[優秀]初中生物教學反思07-10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通用]05-23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優)06-11
初中生物教學總結及反思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