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目標我們才會不斷的進步,在職場也是一樣的,在職場進階需要不斷尋找目標,歡迎大家閱讀下文了解相關的信息。
在我們的生活中擁有目的感對幸福生活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事實上,在一項縱向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生活中有目的感的人死亡風險會低15%。在我們的工作角色中擁有目的感同樣也是重要的。而且僅有某一次找到目的感不夠的,隨著環境的和你自己的變化,你需要不斷重新定位你的目的感。
“我很好奇,也很警惕,同時也注意到這場戰爭還沒有取得勝利”—Céline Schillinger,一名賽諾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的主管如此描述這場學習之旅。“無論怎樣,我不會陷入自滿之中,我要不斷磨練自己。”2001年,Schillinger在法國一家疫苗生產商那里獲得了一個職位。到目前為止,她已經得到了在人力資源、產品開發和利益相關方參與方面的職位。她在2015年搬到了波士頓以致力于質量創新。“我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建設中的人,”她告訴我,“無論去哪里,我總是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豐富自己的經歷。我對自己的角色進行試驗,把自己逼向不安,最終從各種情形中得到新的認知。”
Schillinger的故事告訴我們,你不必退出自己的公司來達到這一目的。然而,有時候更徹底的改變是必須的。以Mana Ionescu的故事為例,她努力工作以進入到她所供職的美國公司的管理層,而且她扮演著一個指導者的角色。但是Ionescu卻因她工作的交易性質而感到挫敗。在她的工作中,極少有創造力,靈感也微乎其微。“我的工作生涯一定可以不止于坐在這里掙錢而沒有一點影響力。”她想。她決定離開她的公司,轉而在芝加哥創立了一家名為Lightspan Digital的數字營銷公司,專門從事社會化媒體、電子郵件、和內容營銷。Ionescu意識到她需要兼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從那以后,她就帶著目的感而生活和工作著。
要知道何時邁出這一步取決于你自己。
嘗試這個練習:在一天工作結束之后,概要地記下來你各有多長時間處于下面這三種心態:
工作心態。當人有了工作的心態,他們會求助于一種“薪水的心態”,除了為薪水而履行責任之外再無其他。
職業心態。這種心態產生于個人致力于加薪、升職、獲取權力、擴充隊伍或范圍的時候。
目的心態。激情、創新和承諾是這一心態的標志,因為當人懷著目的心態,他往往會格外集中于服務廣義上的組織或者重要的利益相關者。這時你的職業目標和個人目標是相一致的。
保持記錄數周,然后看看你是否傾向于其中某一個心態多于其他心態。如果工作心態和職業心態共計占用超過你一半的時間,那可能是一個警告,你應該重申或者重新定位自己的個人目標了。
沒有人會一直抱有目的心態,但是在工作心態和職業心態上耗費太多時間是具有破壞性的:你必然會不滿于自己的工作,這兩種心態將最終損毀你的名譽、減少升職的機會,破環你長期的前景。因此所有人應該盡力去發展和完善自己,過多關注你的職位或薪水會導致不好的行為,諸如欺凌、自私或者是嘗試過分控制他人。在這些發生之前,尋求一個新的角色,或許是一個新的組織來重新平衡你的方程式。
如果你還從未制訂過一份個人目的的聲明,那么現在是時候這樣做了。在這份聲明里需要簡單陳述你決定怎樣度過每一天和其余所有的日子。而且它應該是簡潔、具體、非套話的、和具有表現力的。你的聲明應該是個人化的,需要整合你的長處、興趣和理想核心。例如,這是我的聲明:“我們生長于此不為看穿他人,而為看眾人度世。”
根據維多利亞大學教授A. R. Elangovan所說,人們需要考慮以上三種類型的目的,即:個人目的、工作目的和組織目的,卻不可欺騙自己的個人目的,而那正是一個人們常犯的錯誤。他告訴我:“與組織目的和角色目的相比較,往往股東對最終結果有更大的影響力。因此,我的建議是,盡可能多地付出努力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如果不能,就塑好我們的個人目標。”
人生短暫,你理應在一個組織中擔任一個能讓你的個人價值發光發熱的角色。但你不能依賴于你所在的組織、你的老板或你的隊伍。你真的需要著手去制定和實現你的個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