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差別在于什么?是觀念。這些觀念是怎么來的呢?是自我生存的過程中由于周圍的環境長期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對事物的看法。久而久之,這些看法上升到理論后就形成了一種固定思維方式,這就是觀念。我們通過下面的例子看看觀念對人的作用。
案例1:重農觀念
重農抑商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指導思想,其主張是重視農業、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從商鞅變法規定的獎勵耕織,到漢文帝的重農措施,直到清初恢復經濟,都是重農抑商政策的體現。
重農抑商政策與封建制度相適應絕不是偶然的。一個國家或政權實行什么樣的經濟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和統治階級利益所決定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于地主階級來說擁有土地可以獲得巨額財富,且地租收入較穩定,是發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時對封建國家而言,農業的發展可使人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使國庫糧倉充盈,既可內無糧荒、動亂之虞,也可外無侵擾之慮。因此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立國之本”,而把商業(有時也包括手工業)當成“末業”來加以抑制。
此外,人們通過研究認為:重農抑商政策的出現,除了其經濟原因或物質方面的原因外,還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義輕利”觀念的影響。
由于這種觀念的影響,到了明清時期,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而統治階級依然堅持“重農抑商”的政策,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措施。這些做法,違反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了國家落后,也使其失去了最初的積極作用,這也是我國在近代史上落后于其他國家的原因之一。
案例2:兩個同學的差別
同是一個班的學生為什么會有不一樣的過結果?張某與王某是同年,也是同班。張某的父親是個老革命,思想正派,積極向上,自打兒子出生就對他講人生的奉獻精神和價值觀,鼓勵兒子讀書要報效國家。張某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大學畢業若干年后做了某市的領導。而王某父親是農民,也經常給兒子講,好好讀書,讀好書就可以娶個好媳婦,過上好日子。同樣的時間過去了,王某還是一個普通的工人,日子勉強過去。
這兩個案例分別從大小兩方面來談觀念的影響。國家觀念錯誤,就難以使國家富裕富強,個人觀念錯誤,就難以使個人成功。觀念與結果之間是相生的關系:什么樣的觀念,就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
觀念對人生非常重要。在此希望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樹立正確的觀念,樹立發展的觀念、進步的觀念,才會有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