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從上級的領導,不要對上級采取抗拒、排斥態度
下級服從上級是起碼的組織原則。一般情況下,上級領導的決策、計劃不可能全是錯誤的,即使有時上級從全局出發考慮,與小單位利益發生了矛盾,也應服從大局需要,不應抗拒不辦。更何況有的人因為與上級產生矛盾,明知上級是對的,也采取抗拒、排斥態度,那更是不應該的。感情不能代替理智,領導者處理工作關系,不僅有情感因素,更要求理智地處理問題。頂撞、抗拒、排斥不是改善上下級關系的有效途徑。下級與上級產生矛盾后,最好能找上級進行溝通,就是上級的工作有失誤,也不要抓住上級的缺點不放。及時地進行心理溝通,會增加心理相容,采取諒解、支持和友好的態度。
2.敢于指出和彌補上級的失誤,但不一定用逆耳之言
上級作決策、訂計劃、實施指揮,困于各種限制,難免會出現失誤。發現領導失誤之后,不能為討上級歡心,投其所好,助其蔓延,也不能害怕上級不高興,沉默不語,而應當及時指出,使失誤盡快得到糾正。這樣才能減少損失,否則,錯誤的決策、計劃蔓延發展,總有一天不僅要禍及組織,而且會禍及自身。當然,指出上級的錯誤不一定非要用逆耳之言。有些人認為“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但是他們不知道,如果能達到治病的目的,忠言不逆耳、良藥不苦口豈不是更好。指出上級的失誤,不一定開口就大講其弊,開口就說人家錯了,有時上級心理不一定承受得了,不妨采取點“以迂為直”的戰術,走走迂回路線,這樣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觸龍說趙太后,通篇沒有逆耳之言,沒用激烈的言詞,在和諧、友好的氣氛中,成功地幫助太后糾正了失誤。他的批評方法值得借鑒。指出上級失誤不能是竹筒倒豆子,而要考慮怎樣才能讓上級接受。否則,批評完了,或者發了一通牢騷,不僅不起任何積極作用,而且還會增加摩擦和沖突。對上級的失誤,還應該提倡“補臺”精神,幫助上級彌補缺陷,不能站在旁邊看笑話,甚至諷刺。這種消極的交往態度會使上下級關系緊張和冷漠。對上級工作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議,要及時提出來,提建議時要防止使用脅迫性的口氣和方式,脅迫上級接受往往會適得其反。
3.要設身處地從上級角度想問題,不要強上級所難
上級要關心、幫助、支持下級,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是在對上級交際中,下級經常會發生非感情性的心理障礙,即不設身處地考慮上級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情況,脫離現實主客觀條件對上級提出要求,如果達不到,則進行“發難”。上級工作也有上級的難處,如果能假設自己是上級,就會理解上級的困難,體諒上級的苦衷,不給上級增加無法解決的難題。
4.交往要有耐性,要經受得起挫折和反復
下級不可避免地要向上級提工作建議,向上級提建議時要有耐性。一般說來,上級要比下級高明一些,但是客觀情況并非完全如此,在某些問題上,下級的認識高于上級的認識是正常的。
范進中舉時寫的文章,主考官要看幾遍才“解其中味”,這類事例在工作中有時也會發生。當下級的認識高于上級時,要取得上級的支持,必須有不怕挫折、不怕反復的精神,要反復地向上級說明自己的觀點,逐步使上級了解新建議的內容與好處,從而達到說服上級、取得上級支持的目的。有時,由于上級不理解,還可能招致指責和批評,這時千萬不能氣餒,應該勇敢接受挫折、誤會和指責,繼續堅持下去。如果缺乏堅持精神,就會使美好的愿望夭折在磨難之中,堅持下去,很可能會出現“柳暗花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