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我是一家民營企業的老板,在創業過程中把一些親屬或朋友請到企業來工作,在談待遇時雙方含糊不清或者壓根就沒談,F在企業發展起來了,需要規范管理,但在管理變革當中許多“”被屏蔽,也斷了許多人的“外塊”。這時候矛盾暴露出來了:“我跟隨老板多年,名義上是領導其實工資還不如員工多,如果在其他企業我的工資是現在的好幾倍。”我這才發現其實在這些“忠誠”的背后一直存在的“潛規則”。我該怎么辦?
回答:
有時候,民企就像一個小王國,里面有國王,有臣子,有子民,在責、權、利等各方面都需要一部“根本大法”。但是,熟人往往像是皇親國戚,是“自家人”,可以法外開恩,對熟人,什么都好說,原則和規矩可以放在一邊,對其他人則“公事公辦,嚴格按規矩辦事”。這種情況下,實際上還是一種“人治”。所以,各種例子中所說的“熟人不講理”的問題就產生了。
要解決這種問題,需要首先“有理”且“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即通過管理變革建立規矩,形成規則,并且自上而下嚴格遵守、執行到位。流程管理恰恰可以推動企業管理變革,幫助企業由“人治”變為“法治”。
完善的流程體系可以將企業業務運行和管理行為全面覆蓋,當企業面臨戰略調整和管理變革需求時,可以準確識別并定位變革所涉及的流程、部門、崗位、績效。基于流程體系設計并創新管理變革的路徑,可以縮短變革調整期,從而降低企業管理變革的風險,減少變革成本。
對于案例中的責任、權限、義務、報酬等問題,則可以從流程績效的角度,通過過程管控解決。假如企業已經搭建起一套完備的流程體系,那么從流程的角度設計績效指標,將通常的偏重目標及結果考核的KPI體系和偏重過程考核的流程指標體系相結合,可以提高考核的針對性。
具體來說,通過流程分析的手段,自下而上提取基于流程的過程指標,在此基礎上,形成上下對接的企業——部門——崗位三級互動的考核體系,并根據具體工作,給各崗位確定關鍵業績指標。這種流程績效指標與部門職責、崗位工作緊密集合的方式,可避免績效考核的形式化和兩張皮,“考其所為,考其所責”。
雖說要強調“責權利對等”,但另須注意的是,規則越清晰,往往靈活性越差,企業管理變革要從績效、質量、效益三方面創新管理機制,不僅要強調規矩的制定和執行效果,也要充分考慮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通過流程管理推動企業的管理變革雖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可以從根本上避免“欠不起情分”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