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在三國眾多的謀士中挑選一個,作為你的企業的職業經理人,你會選誰?可能有很多人都會選擇諸葛亮,為什么呢?因為他的多智?因為他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還是因為他在中國數千年傳說中的被神化?可是,按照現代企業對職業經理人的要求來看,諸葛亮并不是一個合格的職業經理人。
一、事必躬親,犯了職業經理人的大忌。
在諸葛亮與司馬懿對陣九丈原的時候,司馬懿向蜀軍使者詢問諸葛亮的近況,使者說,軍中凡杖30以上者,都由丞相決斷,而所食甚少。司馬懿由此而感慨,食少而事繁,諸葛亮不可長久矣!果然,不久之后,星落五丈原。
而現今有許多職業經理人都出現了和諸葛亮同樣的情況,公司內無論事務大小,都必須要經過職業經理人這一關,人事招聘、工資改革、費用報銷,甚至辦公室衛生,都要職業經理人點頭。而中國有一句俗話:一個人就是渾身是鐵,又能擰幾顆釘?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什么都想抓,但又什么都沒有抓好。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適當地放權,給下屬一定的權力,不僅可以使自己從繁雜的瑣事中解放出來,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上;還能避免出現“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F代許多職業經理人跳槽十分頻繁,這個現象很有可能就是這些職業經理人在處理日常工作和重點工作的關系方面沒有做到位,而使得老板對他的能力產生懷疑造成的。
抓大放小,調動部門、科室負責人的積極性,才是現代職業經理人處理各項事務的準則。
二、對人才求全責備,人才極難脫穎而出。
諸葛亮對人才的挑選十分挑剔,換一句現代話說,就是需求通才,而不用專才。而同期的曹魏政權則數次發布招賢令,只要有一技之長,德行有虧也能有發揮專長的平臺。諸葛亮以自己為藍本,希望人才能像自己一樣在各方面都能獨當一面,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畢竟中國幾千年來,也就只出現了一個諸葛亮。
諸葛亮放逐李嚴、廖立等偶犯小錯誤的人才,使這些大才不能為蜀國的發展貢獻力量。現代職業人也會有“眼里容不進沙子”的思想,下屬的一次錯誤就有可能在他的眼中被打入冷宮,而掛冠離去,卻在另一個企業中如魚得水,發揮巨大的積極作用。“水至清則無魚”,抱有對下屬求全責備想法和行為的職業經理人,到最后通常是真正的人才離開了,又走回事必躬親的老路。
另外,現代職業經理人也同樣會在招聘人才時,面臨選擇通才還是專才的難題。而職業經理人通常是選擇通才,也就是俗話說的“萬金油”,但通才還有另一種解釋:樣樣都懂,樣樣疏松,也可以稱作為“庸才”。術業有專攻,因為在現代企業里面,專才比通才更能為企業創造價值。
三、缺乏培養后備人才意識,導致人才青黃不接。
蜀國前期,人才濟濟,但是在諸葛亮身死之后,就只有一個姜維勉強撐起大梁,在內外交困之中,蜀國成了三國中最早滅亡的國家。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做好后備的人才培養工作。吳國的周瑜,也是一個“職業經理人”,雖然在演義中說他氣量狹窄,但他在對吳國的后備人才發掘和培養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先是魯肅、后是呂蒙,保證了吳國長久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