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民族精神黑板報:精神樣態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期發展當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樣態。它是種族、血統、生活習俗、歷史文化、哲學思想等等所熏陶、融匯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說是一個民族的內在心態和存養。民族精神表現在一個民族的節操、氣度、風范和日常行誼上。尤其表現在一個民族處于逆境中,所呈現出的鎮定自若、奮發有為、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志節和心情上。民族精神也是一個民族的生命魂;是一個民族的獨特人格的彰顯;是一個民族的慧根。同一民族之間,必須其有相同的文化意識、生活習俗、道德規范、憂患心態,與哲學思想;否則必形成民族間的分歧。因此,民族精神乃是一個民族的命脈所系,是民族同心、同德的關鍵,更是民族綿延、發展的重要樞紐。禮運大同篇、易經的時中觀、大中以正的思想,春秋的夷夏之辨和王道精神,先秦儒家的仁道、忠恕、博厚的思想,道家的博大真人、寥天一的開礦胸次,墨家的刻苦耐勞、實踐篤行,以及文天祥的正氣歌,張載的西銘,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慧命,也是構成我中華民族精神的資產。茲引國際君友會王愛君之「民族精神」。
弘揚民族精神黑板報:人之常情
敬長即尊敬長輩。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范。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又是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 倒履相迫”“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系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沖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弘揚民族精神黑板報:勤儉、廉正
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古人云:“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鮮明的善惡態度。
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衛戰中的于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為人間留下了兩種清白,其一是為民族為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于操守,廉正不茍的“清白”之風。由于北京保衛戰有功,他受到賞賜還加官進爵,但都被他堅決推辭,后遭讒陷抄家時卻是家徒四壁。于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啟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儉、廉正美德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