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自西歷傳入我國以后,元旦一詞便專用于新年,傳統的舊歷年則稱春節。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歷歲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在我國,還列入了國定假日。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采用公歷紀年法,把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于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于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歷計,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世界各國的元旦的習俗
慶賀新年伊始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其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習慣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慶祝元旦的習俗。
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所以各國“元旦”的日期也不同。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于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于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
緬甸——潑水嬉戲
緬甸人的新年,是在每年四月中旬的潑水節的最后一天,因此,緬甸人的潑水節和新年已合二為一了。潑水節通常歷時三、四天,在節日的第二天,男女老少都有洗頭的習慣,除非當天與生日相克,才改在第三天。節日期間,無論城鄉,人人都身著盛裝,互相潑水嬉戲,表示滌舊迎新之意。有的人用番櫻桃花枝,從銀缽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輕輕地向別人身上抖灑。更多的人則喜歡整桶整盆地潑,甚至用水龍管噴射。小孩用水槍向大人進攻,也不會受責罵。人們被潑得愈多,就愈高興。反之,如果在潑水節期間不曾被他人潑水,新的一年將是不吉利的。每年一次的潑水節,也是青年們在良辰美景中交際的好時機,不少青年人借此良機結成良緣。>>
緬甸潑水節的來歷傳說不一。一種說法是:有一年,緬王在宮中遇到神仙下凡,緬王龍心大悅,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潑灑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滌舊除污,迎新接福。
泰國——抬著“宋干女神”游行
泰國傳統的新年,是公歷的每年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的“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意為“求雨”),也叫“潑水節,北部泰族地區又稱為“枇邁”。
新年的元旦早晨,家家戶戶灑掃清潔。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裝的“宋干女神”。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敲著長鼓,載歌載舞。在游行隊伍中經過的道路兩旁,善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里盛著的摻有香料的水灑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然后,人們互相灑水,喜笑顏開地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至愛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端著大盆小盆的凈水互相追逐潑水,以次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臺、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為慶賀新年,泰國人舉行“賽象大會”,內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賽、古代象陣表演等。很是精彩動人。
柬埔寨——堆沙丘祝豐收
柬埔寨以釋迦牟尼誕生日為紀元,每年佛歷五月,公歷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為新年。新年期間各寺院都掛起佛教的五色旗幟和白色的鱷魚像旗幟,人們身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地到寺院朝拜,并在長老指點下在寺院周圍筑起五個或七個沙丘,預祝五谷滿倉。
尼泊爾——朝拜神像
烤乳豬是菲律賓家庭新年飯桌上重要的傳統食品。 新華社/法新
尼泊爾的新年也是公歷四月份,又叫光明節,新年這天人們首先沐浴,穿起節日盛裝,然后把國王的寶劍放在神像的腳邊,再將神像安裝在裝飾華麗的大型花車上上街游行,接受人們的朝拜。
伊朗——跳“;”
伊朗的新年是“諾魯茲”,又是春節,是全國性的喜慶日子。節日從伊朗歷一月一日(相當于公歷3月21日或我國的農歷春分節)到十三日這段時間。在舊年最后一個星期三的晚上,要舉行跳“;”活動,迎接新年的來臨。當夜幕剛剛降落,便見大街小巷燃起一堆堆篝火。一家老小圍著火堆,在朗朗笑聲中跳火開始了。小伙子一馬當先,奔騰跨過;少年體態輕盈,翩翩起舞,飄然渡越;老人在裊裊余煙中緩步穿行;人人口中念念有詞:“黃色(指面黃肌瘦,身體萎弱)予你;紅色(指紅光滿面,體格健壯)給我”;祈求在新的一年無病無災,永葆健康。
跳“;”結束后,少女們披著面紗,三三兩兩,結伴而行,邊擊銀勺,邊哼小曲,走鄰訪舍,索取糖果,名曰“討吉利”。她們還站在陰影下或街巷拐角處,偷聽過往行人的談話,并用聽到的第一句話來卜算自己明年的吉兇。
除夕,全家歡聚,吃頓豐盛的“團圓飯”。這時桌上擺著七樣東西,其波斯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都是S,稱為“哈夫特辛”。七樣東西及其含義是:麥苗或豆苗——萬物生機勃勃,欣欣向榮;蘋果——碩果累累,鮮美滋潤;醋——生活美滿,有滋有味;蒜——驅除惡魔;金、銀幣——招財進寶,發家致富;香料(調味用)——生活美好;麥芽糖——生活甜蜜。此外,桌上還放著《古蘭經》和伊斯蘭教什葉派鼻祖阿里的畫像,表示主人的虔誠;還有象征光明、誠摯、前程似錦的鏡子、蠟燭、彩蛋和金魚。
菲律賓人迎新年時有燃放煙花爆竹的傳統。
一名菲律賓商販在博卡韋整理一卷鞭炮。
菲律賓小販在馬尼拉街頭向人們兜售
喇叭。菲律賓人慶祝新年的傳統方式
是放鞭炮、吹喇叭和戴色彩鮮艷的帽子。
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新春快樂。主人拿出各種美味甜點心和干果,款待客人。宴主或坐在茶炊旁飲茶,談天說地,或圍著一個大水煙袋輪流吸煙,歡度良辰。
郊游是“諾魯茲”的最后一項活動。伊朗人認為,“十三”是個不吉祥的數字,所以正月十三日人們合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惡,大小公園和綠野,游客如云,人們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樂趣,流連忘返。
菲律賓——紀念民族英雄
菲律賓以民族英雄何賽·黎薩爾就義的日子——公歷12月30日作為“元旦”。元旦時人們用長青樹在市面到處搭起彩色牌樓,組成樂隊沿街游行,花枝招展的秧歌隊在鑼鼓聲中翩翩起舞,鞭炮聲不絕于耳,呈現出一派熱鬧歡騰的氣氛,家家戶戶以茶點、果品、瓜子等奉客。各種節日活動要持續一周。
日本——敲鐘一百零八下
日本人以前是過兩個新年的,即元旦和春節,同我國現在的情況相似。只是到近代才改為過新歷年。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夕,日本人也有守歲的風俗,人們一邊吃蕎麥面條,一邊觀看電視臺為新年編排的節目,男女歌星獨唱比賽最受歡迎。午夜時分,寺廟香煙繚繞,鐘聲齊鳴,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據說這是因為《佛經》里有“聞鐘聲,煩惱清”之句。日本人認為每敲一下,就會去掉一種煩惱,敲一百零八下,意味著清除所有的煩惱。鐘聲響后,人們涌向神社和寺廟,燒香拜佛,點簽算命,稱為“初詣”(意即第一次參拜)。據估計,每年從午夜到元旦,約有近8000萬人參加參拜。元旦早晨,全家從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蘇酒,共嘗青魚子、黑豆以及稍帶甜味的醬油煮小干魚等。據說這些象征吉祥的食物會帶來子孫繁榮、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