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溫暖的春風,伴隨著和煦的陽光,一年一度的“五一”勞動節不知不覺已悄然而至。下面隨YJBYS小編來看看五一黑板報吧。
五一勞動節黑板報內容:為五月喝彩
五月,我仰首望天,蔚藍的天空,看到大雁北飛的身影,伴隨著堆堆舒卷的白云,悠悠飛過。大雁北飛天將暖,土壤解凍,細雨潤物,樹木發芽,野草發青。蜜蜂群飛,蛙鳴蟲叫,魚躍雀散,初春的曠野已是喧聲鼎沸了。
五月,孩子們用柳笛唱一支春天的歌;五月,青年人擷下春天里的玫瑰點綴愛的天空;五月,老年人去剛剛解凍的湖面垂釣人生……五月一日,全體人民的日子 ——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勞動人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民,他們用勞動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人類,創造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勞動帶給我們一切,有勞動,才有回報,才有收獲!勞動者的貧窮是身無長物,勞動者的富有是精力充沛且體格健壯,因此創造了人丁興旺、世代繁衍,也創造了舞蹈、詩歌和天堂。勞動者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編織了這個五彩班斕的世界,創造了人類的文明。讓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向全世界的勞動者致敬!
五月,風暖了,雨也柔了,陽光一露,我們心情無比的燦爛。昨天的幸福和悲哀都將被遺忘,因為我們是大雁,理想只能是前方。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就請將熱情凝聚成火焰,在各自的勞動崗位上熊熊燃燒吧!多情的五月,我記起了清朝著名畫家鄭板橋說過,他的畫是為勞苦大眾而作。我學習先賢,拿起筆畫了一張大雁圖。北飛的大雁,世間的冷暖都已體會,依然不顧一身疲憊,繼續往前追。大雁與樸實的勞動者一樣,嘗遍人生的甜酸苦辣,依然無畏地前進。讓我的畫,一首無聲的歌,唱出大江東去的氣勢,把全世界勞動者的心愿,隨著北飛的大雁,送給遠方,送給明天。讓我們為明天喝彩,為五月高歌,為勞動者擊掌!
五一勞動節黑板報資料:古詩中的勞動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有很多關于勞動的詩。其中《十畝之間》是一首采桑的歌,寫幾個小伙子相約去看采桑姑娘的情景,體現了青年人勞動的樂趣;《椒聊》是描寫一群采花椒的婦女一邊勞動一邊歌唱,充滿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周南·芣苢》則是女子采摘車前子草的樂歌。還有《伐檀》、《七月》等等都是描寫古人勞動的詩作,詩里描繪的勞動大多是輕松愉悅的,極具生活情味。詩經其實就是勞動的創造,人們在生活中積累很多的勞動經驗,才產生了這些偉大的篇章,同時勞動創造了人,也是人的自身需要。
勞動在古詩中處處可見。唐人李紳《憫農》中有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教育我們從小熱愛勞動的同時,更要珍惜勞動成果。晚唐詩人羅隱有《蜂》云:“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這其實是一首寓言詩,贊美了蜜蜂辛勤勞動的高尚品格,寓意著勞動光榮。
白居易的五言古詩《觀刈麥》這樣描寫勞動:“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姑婦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面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詩中描寫了婦女領著小孩往田野去,給正在割麥勞作的男子送飯送水,這些農民在麥田埋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累得筋疲力盡也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詩中真切地描繪出割麥者辛勤勞碌的生活情景,浸透著對勞動者深切關懷和同情。
莊子書中肯定躬耕勞動,其中《馬蹄篇》說:“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織布而后穿衣,耕種而后吃飯,說明了勞動是人類共有的德行和本能。陶淵明的田園詩不僅寫自己從事躬耕,而且對勞動的意義提出了新的見解,他的《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一詩中說:“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卻不營,而以求自安”,也就是說,人人都要自食其力,艱苦奮斗,如果什么事都不做,又怎么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呢?
勞動創造了美,美在勞動中產生。古詩里的勞動是豐富多彩的,從古人的詩韻中,勤勞質樸的人們充滿著對勞動熱愛,充滿著對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向往。古詩中的勞動,讓我們在勞動中感受著快樂,收獲著幸福,勞動才了今天的智慧,勞動最光榮。
五一勞動節黑板報:勞動創造世界
勞動創造世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就用植樹造林來說,森林是農業的重要保障,森林和樹木能夠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保護農田和草原,提供農需“四料”(木料、燃料、飼料、肥料)來源。大力開展植樹造林,能夠從根本上改善農牧業生產條件,植樹造林在改造自然、抗御災害和保障農牧業增產方面,有其他基本建設不能代替的獨特作用。不論山區、丘林,還是沙區、平原,因地制宜地營造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和牧場防護林,大搞“四旁”綠化,都是改善自然條件,保障農牧業發展的一項基本建設。特別是水土流失、風沙干旱等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的無林少林區,由于沒有森林的保障,要徹底改變這些地區的自然面貌,必須大力植樹造林,加速綠化。
森林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裸露,缺乏植被,雨水一來,土壤受到沖刷侵蝕。有了森林,就會改變這種狀況。林木茂密的枝葉可以截留一部分降雨,松厚的枯枝落葉等地被物覆蓋的林地,其吸水和透水性能大大超過荒山荒坡,使大部分雨水滲入土層中,成為地下水,然后分層以不同速度補給到河川里,從而減少地表徑流和土壤侵蝕,加之林木發達的根系能固結土壤,從而發揮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效益。因此,河川上游有森林,就可以涵養水源,清水長流;上坡上有森林,就能保持水土,保護農田和水庫;有森林的地區,不會大雨鬧水災,無雨又鬧旱災。群眾深有體會地說:“山上林木多,水土不下坡、山上多種樹,等于修水庫,雨多它能吞,雨少他能吐。”這生動地說明了森林對保持水土、調節水分的作用,森林是水利的源泉,森林之所以像一座大的天然的蓄水庫,就是這個道理。
森林能夠調節氣候,增加降水,減免干旱。降水量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空氣中水汽的多少。此外,在森林區域,夏季上空和地表的溫差較小,不容易形成急劇上升的氣流,因而減少了產生冰雹的可能性。春秋季節,在森林或林帶保護下的農田,氣溫較空曠地要高,晝夜溫差較小,因此空曠地低溫達到發生霜凍時,林帶保護區域內還沒有出現霜凍,從而延長了無霜期,使作物減免霜害。
勞動創造世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希望大家看了我這篇作文后也能夠多植樹造林,為了減少水災和旱災,大家就去作吧!這樣才能創造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更加讓人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