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的定義,解放以前的幾十年一直是不明確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10月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期間,漢民族共同語的正式名稱正式定為“普通話”,并同時確定了它的定義,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范化而努力 》的社論,文中提到:“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把普通話的定義增補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 這個定義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定了普通話的標準,使得普通話的定義更為科學、更為周密了。其中,“普通話”二字的涵義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通俗叫法,是現代漢民族共同用來交際的語言。在臺灣稱為國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稱為華語,而在中國大陸則稱為普通話。
民族共同語是民族內部共同用來交際的語言,是識別一個獨立民族的主要標志之一。
漢民族共同語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時期就產生了。當時的民族共同語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黃河流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語言就是雅言。漢代的民族共同語叫“通語”。唐宋時期,人們寫文章、作詩詞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國家頒布的讀音)。明清時期的漢民族共同語叫“官話”。民國時期漢民族共同語叫“國語”。新中國成立后的漢民族共同語叫“普通話”。
1955年10月,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相繼召開,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確定了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標準,為普通話下了科學的定義: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普通話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如果,你到外地去,大家對你說的都是方言,你一句也聽不懂,這時,普通話就該挺身而出了,用它來解決溝通上的問題是再好不過的了。普通話還是一種對長輩很尊敬的語言,使長輩聽了容易聽懂,否則你很容易被認為不尊敬長輩。
如何學好普通話:
第一,就是學好拼音字母,務必一定要握發音部位;第二,盡量多的要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等,鍛煉說普通話的感覺;第三,不懂就查。第四,讀辭典,翻開現代漢語辭典。另外,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傊,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話說好。
說好普通話,用好規范字是任何一個小學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我們可能知道,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是國家一項重要的語言政策,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學校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師生的語言素質和綜合人文素質刻不容緩!
國家規定,推廣普通話,必須從學生抓起。要在各級各類學校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使普通話成為學校的教學語言和校園語言;要在學校開展“愛國旗,唱國歌,說普通話”活動,把推廣和普及普通話,作為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規定,從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要成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
我們中學生,一定要從我做起,學好、說好普通話。學好普通話,面向現代化;說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學好普通話,建設我們繁榮昌盛的好國家。
看來,關于不說普通話的問題,已經非同小可,它不僅會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困難,而且有時還會引起矛盾和沖突。雖然方言也是中國一點特色,但我們最重要的是學好普通話,并推廣普通話。一定要將它保留下去,所以,我提倡:“普通話是中國的國萃,我們要讓國萃發揚全世界,發揚中國的文化!”
普通話小知識
1、什么是民族共同語?
民族共同語是民族內部共同用來交際的語言,是識別一個獨立民族的主要標志之一。
2、什么是普通話?
普通話就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全國各民族通用的語言。
3、普通話等于北京話嗎?
嚴格地說,“普通話”并不等于“北京話”。
4、普通話同國語、華語是一回事嗎?
這三種稱說指的都是我國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在中國的大陸稱“普通話”,在臺灣稱“國語”,在新加坡等一些國家的華人社區稱“華語”。
5、說“官話”就是打“官腔”嗎?
“官話”是普通話的舊稱,也泛指北方話,而“官腔”則是舊時官場中的門面語,二者不是一回事。
6、推廣普通話就是不讓說方言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但是,推廣普通話并不是不讓說方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語言政策。
7、怎樣才算普及了普通話?
普通話成為“校園語言”、“工作語言”、“宣傳語言”、“交際語言”等之后,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話。
8、漢語在世界上具有怎樣的地位?
漢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民通用語言,是中國的行政、貿易與教育的主要用語,具有其他語言所無法比擬的重要性,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