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中秋節廣播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2021年中秋節學生廣播稿
在學校廣播站鍛煉的同學們,大家廣播前都會預先做好廣播稿,廣播稿寫得優秀才會有好的節目效果,快來參考廣播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年中秋節學生廣播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秋節學生廣播稿1
甲:建設菁菁校園,展示真我風采。
乙:激情多彩、亮麗、智慧人生,共建和諧、人文、書香校園!
甲: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金色年華》廣播站現在開始廣播!
甲:再過一個星期就是中秋節了,那可是個全家人團團圓圓的日子呀!
乙:恩,不錯,聽著都能感到快樂,那咱們今天的《生活知識庫》就跟同學們聊聊中秋節的知識吧。
甲: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
乙: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甲:談到中秋節,自然離不開月餅,下面我們再來聊聊中秋節的月餅。
據說,中秋吃月餅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們民族拜月的儀式。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都在演繹著農業時代人們對月亮的崇拜。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期,那時還有賣兔兒爺的,現在早被米老鼠和櫻桃小丸子取代了。
乙:傳說到了唐代,月餅還不叫月餅,因餡中有核桃芝麻的舶來品而叫做胡餅,是楊貴妃中秋吃餅賞月時,一時心血來潮說就把它叫做月餅吧,便討好一般把月餅的冠名權歸于了楊貴妃。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其實,我國最早出現月餅的文字記載,是出于蘇東坡的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也就是說從宋代時起,月餅才漸漸大行其市,并且多了團圓的含義,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到了清代,有竹枝詞寫道:“紅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到了民國,有北平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又到中秋節,家家戶戶把月餅切,香蠟紙馬兔兒爺,猜拳行令同賞月。”可以想見,在歲月的更迭變遷中,月餅曾怎樣的輝煌與深入人心。
甲:于是,水到渠成一般,傳到我們這一代,中秋節理所當然要吃月餅。我們小輩不但要吃出月餅的香甜,還要品出父母和長輩的關愛,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快快樂樂的長大!
乙:今天的《身邊小百靈》是年級班的,她給我們帶來的歌曲是《xxx》
甲:金色年華,建設菁菁校園,展示真我風采!
乙:金色年華,激揚多彩、亮麗、智慧人生,共建和諧、人文、書香校園!
甲:親愛的老師、同學們,本期播音到此結束,感謝大家收聽。
合:下次節目再見!
中秋節學生廣播稿2
甲:留住一絲清風,播撒希望的明天。
乙:付出一份真誠,打造愛的世界。
甲:綻放最美的笑容,讓經典永遠與我們同行。
乙:在這金秋的腳步越來越近的時候,紅領巾廣播站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xx.。
乙:我是xx.。
甲:xx,我來考考你,你知道中秋節是哪一天嗎?
乙: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甲:對,今年的9月27日就是農歷的八月十五,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乙:xx,這個節日為什么叫中秋節呢?
甲:是這樣的。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作中秋節。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中秋節又叫“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在今天的廣播里,我們來欣賞一首和中秋有關的千古流傳的詞作。
乙:xx,我知道你說的是哪一篇!要說和中秋有關的千古流傳的詞作那一定就是宋代大文豪蘇軾寫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對吧?
甲:你真聰明,的確是這一首。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這首詞真美,請同學們一起和我讀一讀吧!
甲:這詞作于蘇軾41歲那年的中秋節,當時蘇軾與他的弟弟蘇轍已經六七年不見了。心中很是想念。這首詞正是表現這種兄弟之間的手足相念之情。
這首詞的意思是:明月什么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仿佛乘云御風,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間!
轉過朱紅樓閣,月光低灑在綺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悵無眠。明月不該有什么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但愿離人能平安康健,遠隔千里共享這明媚的月色。“嬋娟”在這里指的就是“月亮”
這首詞流傳很廣也很久,千古名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這首詞寫得真美呀,請同學們再和我朗讀一下其中的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同學們,你們喜歡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嗎?別忘了在中秋節的晚上朗誦這首詞給你的親人聽呀!今天的廣播到這里就結束了,讓我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中秋節學生廣播稿3
甲: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乙:紅領巾廣播又和您見面了
甲:我是主持人
乙:我是主持人
甲:明天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了,在這里我代表紅領巾廣播站全體人員祝全校師生中秋快樂,合家團圓,萬事如意!
乙:中秋節一直以來被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人們常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時節對親人的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當一輪明月高高掛起的時刻。
甲:說起中秋的來源,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乙:最為人們熟悉的當然是嫦娥奔月的傳說: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升到月宮,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只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里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甲: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說中是把月餅作為通訊聯絡工具。朱元璋帶頭起義,把寫有起義時間的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里,呼喚眾人依照時間起義。
乙:唐明皇游月宮:話說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真的上了月宮,在月宮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甲:農歷八月十五之所以叫中秋,是因為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有“月到中秋分外明”之說。
乙: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于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還是那香甜的`月餅和五光十色的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也是人們喜慶團圓的大好日子。
甲:中秋節并非中華民族所獨有,許多國家也有類似中國傳統習俗的形形色色的中秋節,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國人將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稱為“祈月節”。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用甘蔗扎拱門,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觀音菩薩和八仙的圖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壽桃而非月餅。
甲:今天的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 謝謝您的收聽!再見!
【中秋節學生廣播稿】相關文章:
小學生中秋節廣播稿2篇06-28
中秋節的廣播稿12-11
中秋節廣播稿07-19
中秋節主題廣播稿11-17
關于中秋節的廣播稿11-19
中秋節廣播稿選登06-24
中秋節商場廣播稿06-24
關于中秋節廣播稿01-27
商場中秋節廣播稿08-01
校園廣播稿:中秋節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