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通用13篇)
記錄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層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它是觀察的一個輔助環節,是觀察的一個因素或后期的延續。因此,常見的情況是,要觀察什么,就要記什么。那么,小班區域觀察記錄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了小班區域觀察記錄,希望家長和教師及時學習。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1
區域:娃娃家
時間:20xx年6月03日
觀察記錄:
孩子們最喜歡的區角時間又到了,孩子們紛紛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角,小家悅、林品研和小香凝高高興興的來到了娃娃家,可是不一會兒,卻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才不想當爸爸呢”,緊接著我趕緊來到了娃娃家看看怎么回事,經過詢問,才明白原來是小家悅和香凝小朋友都爭著當媽媽,而品研小朋友準備好了要當寶寶,在旁邊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非常不解孩子們為什么這兩個孩子不想當爸爸呢?我蹲下身子問小家悅和香凝:“你們為什么都要當媽媽呢?”我知道香凝平時是個比較強勢、不罷休的孩子,香凝搶先回答:“因為我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這時候小家悅也不甘示弱的趕緊說:“我也喜歡當媽媽,不想當爸爸,爸爸不好玩。”聽到這里,我若有所思,平日里爸爸陪孩子的時間少,媽媽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很重要。
現象分析:
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里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相比之下,爸爸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可能平時爸爸陪孩子的時間少一點。小班孩子已具備初步的規則意識和獨立意識,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歡的角色就會爭論不休,我想這也與孩子的自我為中心有關。
策略調整:
我馬上問:“家里有些什么人呢?”品研說:“有爸爸和媽媽。”小家悅補充道:“還有小朋友!”我接著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大家在一起相親又相愛!”小家悅像個小大人一樣贊同的點點頭說:“我也覺得。”我接著說:“在我們的家里,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角色,我們來試試當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又看看小家悅和香凝說:“李老師有個好主意,小香凝是姐姐,姐姐讓著妹妹,今天我們讓小家悅來當“媽媽”,香凝當“爸爸”,到下一次游戲的時候我們就換一下角色怎么樣?”我轉過頭看看邊上的品研說:“品研小朋友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己的角色,準備好要當“寶寶”了,來,“寶寶”親親“爸爸”“媽媽”,一起玩游戲吧!”這個主意小香凝同意了,小家悅最終當上了“媽媽”,香凝當上了“爸爸”。剛開始“爸爸”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爸爸”就開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極易轉移,她們喜歡表演,一旦投入就很快融入到區角中。
分析反思:
我覺得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要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知道家里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孩子在游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并加以引導,用建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能很快投入到游戲中,這也是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時,要給孩子提出游戲的要求,同時對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同時更要重視區角完成以后的評價,讓孩子發現問題,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2
區域名稱:
娃娃家
觀察時間:
材料提供:
娃娃衣服、柜子等
觀察記錄:
早餐過后,幼兒像往常一樣在音樂伴隨下進入了活動區。一進區蔓蔓就發現娃娃家新增了幾件小衣服,她拿起一件花上衣,興奮地說:“我也有,這件衣服。”田田聽到蔓蔓的說話就走了過來,“小娃娃的衣服”她馬上拿起衣服給娃娃穿,蔓蔓也抱起了一個大布娃娃,她一邊給娃娃套一袖一邊對田田說:“天冷了,娃娃要穿衣服了,是嗎?”田田答道:“是啊,不穿衣服娃娃會生病的.,生病了就要打針的。”說完,他們各自忙著給娃娃穿衣服。田田的娃娃小,她一會就給娃娃穿好了。蔓蔓的娃娃大,有一邊衣袖怎么也穿不進焦急起來,田田這時轉過來幫蔓蔓,并和蔓蔓一起把娃娃的手往衣袖里套。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3
觀察時間:10月21日
觀察對象:龍浦、嘉誠
觀察場景:娃娃家
觀察情景
午時,孩子們進入活動區開始做游戲,龍浦進入娃娃家后拿起,給媽媽打起了 。這時,嘉誠看見了上去就搶,嘴里還說著:給我打一個,給我打一個。龍浦不讓。兩個孩子立刻要搶起來,把那些小朋友有玩具要一起玩,要別人的東西要商量的話拋在了腦后。我立刻走過去,說:嘉誠玩具是龍浦先拿到的,等他打完了你再打好嗎?嘉誠雖然不搶了,但仍不甘心地看著龍浦手中的.,我靈機一動,找來班上另一部并大聲說:鈴嘉誠快來接,爸爸找你。嘉誠快樂地跑來了,拿起:爸爸,你在上班嗎?我把幼兒園搞的亂七八糟的聽著嘉誠可愛的話語,我笑了!
簡單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為滿足自己的需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與他人發生爭搶,我利用幼兒情緒易轉移這一特點,適時介入并加以引導,使矛盾化解,保證了游戲活動正常開展,又不影響幼兒游戲情緒!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4
觀察對象:子墨
性別:男孩
年齡:6周歲
活動資料:生活活動
觀察目的
培養幼兒不打斷別人講話,耐心傾聽的'習慣。
觀察實錄
團體活動完畢,孩子們去喝水了,子墨來到我身邊小聲對我說:“教師,我想給小朋友們唱首歌,行嗎?”“能夠啊!”我十分高興地回答他。我組織好孩子們,說了子墨的想法,子墨開始唱了,可剛唱了第一句,有的孩子就喊:“我也會”;“他唱得不對”。活動室亂作一團,子墨的歌聲被淹沒了,只聽見嬉笑聲。子墨難過地回到了座位上。
平時活動中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景,教師話說到一半,孩子們就開始七嘴八舌了,部分孩子也經常插嘴,不等教師把話說完就急于回答,結果答非所問。
分析記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表現欲十分強,可是不知等待、隨意打斷別人說話,話聽一半的壞習慣也凸顯了出來。在大班時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是十分重要的。
采取措施
1。組織一些團體游戲,培養幼兒傾聽習慣,如“傳話筒”“聽指令做動作”“和我說相反”等等。
2。班內安排一些師幼對答小游戲:如“小嘴巴—沒聲音”“XXX—請注意”“聽我說—請您講”等等。
3。教師自身找原因,要耐心聽幼兒說話以身作則。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5
所在區角
手工區
時間
2.17午時14點10分
觀察狀況記錄
李明澤在選取給媽媽制作禮物時,選取了做一個項鏈,他把珠子從一頭穿上,一拉繩,珠子就從另一頭掉下來。反復幾次。
評價與分析
這個孩子通過數次穿上數次又掉下來,耐性還行,但不會找珠子掉下來的'原因。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看到后指導,珠子為什么會一次一次的掉下來,別人的珠子有沒有掉下來,你也想個方法,阻止珠子掉下來。
改善措施及目標
在布置任務時就提前讓幼兒知曉,所要發生的事,讓幼兒有準備或提前預知,想要將要發生的后果。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6
所在區角
繪畫區
時間
3.6午時14時10分
觀察狀況記錄
幼兒顏色涂的不均勻,有些地方涂的很重,有些地方涂的很淺很淡,涂色時漫無目的,沒有耐性,隨便涂幾筆了事。
評價與分析
幼兒年齡小,還不明白把水果和葉子分開來涂,他不會思考水果的顏色,拿到什么彩筆就用什么顏色。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指導幼兒把水果和葉子涂色時分開,根據自己經驗給水果涂色,不一樣的水果涂不一樣的'顏色。
改善措施及目標
及時為幼兒作總結,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并幫助幼兒積累涂色的經驗。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7
時間:2022。11。7
區角名:表演區
班級:小二班
記錄教師:
觀察過程
又到了區域活動的時間啦,在今日的活動中,孩子們顯得十分有興趣。一走進表演區,孩子們就立刻拿起區域角內的表演器材開始了他們的游戲活動。孩子們先拿起了服裝進行打扮自己,然后帶上了動物頭飾進行了動物晚會,孩子們的動作也做的形態各異,有的模仿小動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動作。這時,梓源,穿上了環保服裝,開始了她的表演活動。玩著玩著她又當起了小教師,做了小主人,帶領著其他小朋友開始了他們的表演游戲。
分析與反思
在一次次的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表演區的孩子越來越多。另外,孩子們十分喜歡帶著那些頭飾、服裝進行表演。從中我發現孩子們十分喜歡模仿小動物或者成人。活動中,梓源當起了小主人能夠帶著小朋友一起游戲,教師應當多鼓勵幼兒當自己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起游戲,促進幼兒的合作本領。
觀察情景
今日區角活動時,李瑞宏小朋友很快就進入了益智區,熟練的拿起了一盤積木,把積木全部倒在了桌子上。之后他拿了小方塊積木一塊一塊細心翼翼地玩起了壘高。過了一會兒,他把小方塊積木全部都壘了起來。他看了看桌子,發現沒有了,就開始東張西望,我發現他有點心不在焉了。
這時,我看到李瑞宏又去拿了一盤其他的`玩具玩起來了。
觀察分析
我在觀察他是在瞎玩,還是有目的的在操作。如在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有所轉移,就應及時介入,啟發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引導幼兒繼續進行建構。
措施與結果
在幼兒剛進行活動的時候,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一旁觀察孩子的行為,沒有進行指導。之后當我發現孩子對于本次活動的興趣有所減弱時,我就及時用啟發性的語言進行了引導,為他尋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案例描述:今日中午吃過午飯,我讓孩子們到圖書區看圖書,請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看,培養他們保護圖書、喜歡看書的習慣,孩子們都顯得比較高興,剛開始的時候,還紀律還比較好,可是之后卻發生了好幾件事:
1、幾個小男孩拿著圖書當方向盤開汽車,嘴巴里還不時的發出:“滴滴、叭叭!”的汽車叫聲,有的還把書卷起來當話筒唱歌;
2、好幾本書都掉在了地上,卻只見孩子從書上踩過的腳印,沒有一個人會彎腰見圖書,應對這幅場面,我說:“書寶寶已經在地上躺了很長時間了,怎樣沒有人把書寶寶送回家呢?看!這本書寶寶已經在哭類!它可悲痛類!”沒人反應,最終還是樂樂小朋友把書撿起來放回了書架;
3、在看書的時候,突然有個小朋友大叫:“看!我那里有奧特曼!可好看類!”這么一叫,引來了旁邊小朋友的興趣,于是旁邊的小朋友也想看,最終你爭我搶,可憐的那本圖書,只聽“嘩”的一聲響,撕破了!
4、書然在圖書區呆了很長時間,只見他拿了一疊書,走到小椅子前,把手里的一疊書往椅子上一放,當墊子做。
我的反思:
應對以上孩子們在閱讀中出現的種種不良的行為習慣,我覺得應當要即使去引導和糾正,因為當孩子們構成了某種不良的習慣后,要去糾正它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我想,讓孩子去承受他們行為的后果是一種可行的辦法,讓她去體驗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帶來了什么樣的危害,去嘗嘗行為產生后的苦果。任何的說教都沒有幼兒直接的經驗感受來的真切,來的有效!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8
觀察對象:xx
觀察時間:20xx.9.21
觀察地點:小四班活動室
今日,我們吃的是面條。xx小朋友也不著急著吃,先東張西望了一會兒,用勺子舀起一勺面條湯,放在嘴邊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無數口湯可是就是不吃面條。我走過去,對他輕輕地說:“我們要使勁吃飯,吃的多身體好,長的高的。”聽完后,他說:“媽媽說了我好好吃飯會長很高很高的。”我說:“對!我們xx小朋友可棒了,此刻都自己吃飯了!”聽完,他開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面條放入嘴中。這時,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面條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來,不再東張西望,一向盯著我的.勺子什么時候往他嘴里放。喂了幾口他說:“我要自己吃。”我便表揚了他,他很高興,不一會兒一碗面條就吃完了。拿著碗來到我面前大聲說:“教師,我都吃完了。”我表揚了他,發給他一朵小紅花,并且要求他以后爭取在家里也這樣。他點點頭,十分高興,不時拿著小紅花給別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行為分析:從今日觀察的情景看來,xx小朋友在家里長久養成了一種“飯來張口”的習慣,他并不是很挑食,只是懶得自己吃飯。他吃飯時對他人存在著依靠性,這與他長期由奶奶喂養有必須關系。可是在今日教師的喂飯過程中,他是比較有目的性的在吃飯,并且主動要求自己吃飯,這比過去有很大的提高。當教師表揚他時候,他十分高興,說明獎勵對他很有幫忙,今后要多多對他進行鼓勵。
小結: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大多是自幼逐漸培養的。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保證營養均衡,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身心正常發育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飲食習慣不好的孩子,身體較弱。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僅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還是不行的,家長也要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引導孩子構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家庭膳食中,為幼兒的全面營養做些努力。要教育、幫忙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健康成長。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9
觀察地點:小班教室
觀察對象:小紅
觀察目的:經過觀察分析來了解幼兒不愿吃飯的原因,并用適宜的方式來鼓勵幼兒吃飯,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觀察實錄:小班幼兒經過一個多月的幼兒園生活,很多方面都慢慢的適應了,可是在吃飯方面我們班的幼兒還是需要加強。小紅小朋友在我們班上是吃飯還能夠的,可是最近發現他吃飯時很愛發愣,還時不時地告訴我:教師,我不想吃了。每次問他原因,他都不說。一次,無意見聽到他說飯太多了,他吃不完。了解這個情景后,我告訴他:以后吃飯你能吃多少就盡量吃多少,可是不能騙教師,教師給你盛多少飯教師是明白你能吃完這些的,明白嗎?我明白了。此刻他吃飯都會給我看碗里還有多少飯,每次表揚他后,都會很快的.吃完。
分析措施:
1、不愛吃飯的原因可能是遇到自己不愛吃的菜,或者不是很餓,甚至是覺得碗里的飯太多,有一種害怕的心理。
2、針對這一情景我鼓勵他吃飯,同時也會經常在他座位附近看著他吃飯。
觀察效果:
幼兒是需要經常鼓勵的,這樣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是很棒的最近一段時間發現他吃飯時發愣的次數少了,盡管吃的很慢,但還是很有提高了。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10
時間:20xx.03.28
區角名:娃娃家
班級:小二班
記錄教師:王xx
去娃娃家啦,是孩子最喜歡的地方,是小班孩子對家的寄托,是個溫馨的被窩。站在娃娃家門外一眼望去,娃娃家很熱鬧: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寶寶,并且各有分工,媽媽在廚房辛勤地做飯,為家人準備午餐。爸爸在書房工作,用電腦呢!哥哥在客廳看電視,哦!是小朋友最喜歡看的《熊大熊二》,不時還露出笑臉,今日天氣有點熱,順手把空調開了;姐姐在臥室里擺放著洋娃娃呢,是在幫娃娃換衣服、梳頭發吧!寶寶在干嘛呢,在睡覺。
分析與反思
娃娃家,小班孩子的最愛。可是最近發現孩子不再那么感興趣了,是他們長大了,不在需要這個情感寄托了嗎?其實不是,而是教師對他們進入娃娃家太隨意了。并且作為一個獨立的娃娃家區域,過于單調,如果能有幾個平行的`家庭就好了,就會有更多的游戲生成,像串門做客、交往就更趣味了。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11
觀察時間:4月25日
觀察地點:教學活動、晨間區域
觀察資料:
相對于2月、3月的‘太兇’行為,在教師的不斷糾正下,家長配合,她也在慢慢的改正這些壞習慣,積極的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依照昀昀的一貫興趣愛好,很喜歡去美術區,可是由于一向來的晚,所以美術區的小朋友都滿了,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她去一些不常去的區域,在《老虎拔牙》活動中,我請她去“拼老虎區”試一試,我先示范拼了老虎,她開始興奮的'念“老虎、老虎”還指著圖片下面的紅色彩紙說“紅色的、紅色的”,我朝昀昀豎起大拇指說“真棒”她也開心的跟著說“真棒!”看到她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我順勢給昀昀介紹了拼圖的玩法,告訴她要“找一找”拼出完整的一幅“老虎”。之后我請昀昀自己來試一試,開始時,她很認真的按要求尋找著拼圖,那幅拼圖需要4塊小圖。昀昀找到了3塊,就指著說“老虎、老虎”我提醒她還缺一塊,她又在籃筐里找了一番,沒找到,就自己跑走了。
分析與措施:
根據昀昀的這個情景,我也思考,昀昀經常性的選擇美術區、畫畫區,能在美術區堅持很長的時間,是因為畫畫是昀昀的特長,在畫畫中,她能夠體驗到成就感、提升自己的自信,越畫越好!而很少、不太愿意去選擇其它區域,是因為她不敢嘗試,怕出錯,所以昀昀嘗試其它區本身就是一個提高,可能對其它的小朋友的要求是拼完整,可是對昀昀的要求能夠稍微的放低一些,比如說拼了3塊也能夠對她進行表揚,鼓勵,激發她下次繼續參加該區域的興趣,以此類推,讓昀昀去積極嘗試各種區域,讓她有全面的發展。另外,也應積極的與家長溝通,請昀昀按時來園,保證游戲時間的充足!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12
地點:戶外操場
被觀察者:王xx
觀察內容:我和鴨子做游戲
觀察記錄:王xx帶著鴨子,在安吉梯上走過,突然看到前方有人搭好的蹺蹺板,于是帶著鴨子來到了蹺蹺板上,當他把鴨子放在蹺蹺板,準備一起玩耍時發現,鴨子一放好,他用腳一翹,鴨子馬上滑落下來,試了三次仍然失敗,于是我說:是否可以給鴨子找個座位呢?于是他發現用輪胎代替座位,在讓鴨子坐上去前,王xx放穩輪胎后,在蹺蹺板的一端顛了幾下,發現輪胎掉不下來了以后,把鴨子放了上去,玩了一會兒,他也想給自己找個座位,于是,也找來了一個輪胎,自己坐了進去,翹了幾下以后,他想讓鴨子坐的.再高一些,于是又開始重復第一次的嘗試,但自己不再坐進輪胎中,站在蹺蹺板的一端和鴨子玩耍。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13
時間
3。12午時14時20分
觀察狀況記錄
幼兒在樂樂超市的貨架上畫了很多蘋果,連線連到了數字2上,數字與蘋果的'數量不一樣,教師詢問為什么要畫這么多蘋果,幼兒說喜歡。這個貨架為什么連到2上,幼兒說不明白。
評價與分析
幼兒對教師的要求不明白,只是靠自己的意愿做,要讓幼兒明白蘋果和2是有關系的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指導幼兒了解架子上的水果數量和數字一樣多才連在一起,這個架子和2連在一起,所以就應畫兩個蘋果。
改善措施及目標
能手口一致的點數,并且把貨架物品的數量和相應的數字連在一起。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小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02-22
小班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03-30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10-26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小班(通用5篇)12-15
小班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通用80篇)04-13
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02-23
中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10-19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觀察記錄表03-18
大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精選100篇)02-17
中班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通用14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