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鄉鎮環保個人工作總結

        時間:2024-01-18 18:16:12 個人工作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鄉鎮環保個人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總結一般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鎮環保個人工作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鄉鎮環保個人工作總結

        鄉鎮環保個人工作總結1

          關鍵詞:鄉鎮企業;環境管理;主要對策

          我國的鄉鎮企業始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改革開放20年來得到了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的破壞日趨嚴重,并成為制約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不可忽視因素。因此,提高鄉鎮企業的環境管理水平已成為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我國進行小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必須把鄉鎮企業環境管理放在戰略的高度上予以重視。

          1鄉鎮企業建立環境管理的內涵

          環境管理是指運用經濟、法律、技術、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類損害環境質量的活動,通過全面規劃,協調社會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處理各部門、各社會集團和個人有關環境問題的相互關系,使社會經濟發展在滿足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時,又不超出環境的容許極限。

          鄉鎮企業環境管理的對象,首先是人們的意識和行為。通過誘導、約束和協調人的行為,來調控社會經濟與環境系統,使其功能、結構和運動過程有序化。環境管理的對象是人,但其調控的對象卻是社會經濟與環境系統。

          2鄉鎮企業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2.1環境管理體系是治理農村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法制和經濟調控手段不健全,鄉鎮企業為了占有市場,往往進行自發性、盲目性的發展;急于脫貧,急功近利,只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不顧社會整體利益,不從長遠角度考慮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在決策上形成“盲區”;盲目搞建設、上項目、上產品,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環境效益,“村村點火,處處冒煙”,形成點多面廣的污染源,使環境污染增加。而且,鄉鎮企業主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粗放經營型,生產技術水平低,工藝落后,設備簡陋,資源和能源利用率低下,產生大量“三廢”,導致各種污染物排放量過大。尤其許多鄉鎮企業是技術水平低的小造紙、小制革、小化工和小冶煉等大耗水工業,主要靠拼資源、拼設備、拼人力實現經濟增長,缺乏治理“三廢”的技術裝備,大量工業污染物未經任何處理或簡單沉淀后直接排入鄉村河道,造成水體大面積污染。在鄉鎮企業較為發達的`地區,水體水質普遍是Ⅳ類、V類甚至是劣V類。在河南、湖北,個別村莊因飲用水污染出現了“癌癥村”,一些村民也由此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水體污染已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農村的農業生產環境、農民生活環境甚至廣大村民,都成為鄉鎮企業“三廢”污染最直接、最嚴重的受害者,而農產品的廣大消費者則成為污染的間接受害者。

          2.2環境管理體系是彌補目前體系不足的重要途徑

          由于我國廣大農村交通不便、通訊手段落后,布局分散,規模較小,許多管理城市環境的成熟辦法難以實施。比如目前鄉鎮企業普遍是中小工業企業,有的甚至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生產,遍布全國各地,不可能普遍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或直接監測為依據執行排污收費制度。而且許多縣、鄉(鎮)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人員素質、技術設備等不滿足要求,傳統的依靠環保部門直接監控的環境管理體系對鄉鎮企業也收效甚微。面對嚴重的環境問題和管理環境的壓力,鄉鎮企業建立自己的環境管理體系是一明智之舉,也有著其必然性。

          2.3環境管理體系是滿足“綠色市場”的競爭要求的重要途徑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立法的“綠色化”要求鄉鎮企業加強環境管理。國際上“綠色貿易壁壘”的存在要求鄉鎮企業如果想將其產品(服務)打入國際市場,就必須重視環境保護,推行綠色管理,塑造綠色形象,努力開發綠色產品。同時國內綠色消費意識的增強,迫使鄉鎮企業加強環境管理。我國針對一些鄉鎮企業污染嚴重的現狀,出臺了《關于加強鄉鎮企業環境保護工作規定》,把鄉鎮企業的排污量納入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實施污染排放總量控制,嚴禁引進和新建污染嚴重的生產項目,對現行污染嚴重的小型造紙廠、制革廠、染料廠等鄉鎮企業責令其關閉或轉產,要求新建鄉鎮企業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等。

          3鄉鎮企業存在問題及其原因

          環境問題已經越來越多地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瑞然農村地域廣袤,對污染具有較強的降解能力,但鄉鎮企業所產生的污染總量已經遠遠高出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圍,其增長勢頭仍然讓人擔憂。與其它工業企業相比,造成鄉鎮企業環境問題有其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1)環保意識缺乏是鄉鎮工業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觀原因。主要表現在:①環保意識淡薄。不少地區的農村干部與鄉鎮工業職工對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缺乏應有的認識,對保護環境不會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而只是被動應付。同時很多農村居民對環境問題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相當多的農民對于資源的認識還停留在“自然界恩賜”的水平;②缺少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識。一方面,環境保護的戰略重心過于偏向城市環境;另一方面,對鄉鎮工業與環境保護要協調發展的戰略認識不足。當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發生沖突時,往往只顧前者,其至為了前者而通過行政手段阻止環境執法。

          (2)鄉鎮環境容量有限,管理體系不健全是鄉鎮工業環境問題產生的客觀原因。農村地域雖然遼闊,但是其生態環境是低層次的生態循環系統,農村生態環境是脆弱的,這就決定了農村環境容量的有限性。農村環境容量的有限性要求鄉鎮工業發展必須在環境容量許可的范圍內發展,不能只顧經濟增長,忽視環境保護。

          4對策及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環境意識,增強社會監督。在目前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公眾環境意識日益提高的情況下,應廣泛宣傳《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增強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意識,特別是鄉鎮企業環保法規建設和環境教育,引導鄉鎮企業的廣大職工學習環境保護知識,建立公眾參與機制,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檢舉和揭發各種違反環境保護法律和法規的行為。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多種新聞媒介宣傳和組織各種學習班等活動,發揮新聞監督的正確輿論導向作用,廣泛深入地宣傳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領導和企業人士對環境與發展問題的綜合決策能力,克服與傳統粗放式經營相聯系的思想和做法,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社會風尚,使廣大農民意識到保護自己生活環境的重要性。

          (2)增加投資力度,保障環境管理體制順利實施。應加大政府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力爭使環保投資與GDP的比重達到1%,進一步完善份稅制,財政管理體制,適當提高中央與地方共享稅中地方分成比例,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特別是省對市、市鄉的轉移支付。在每年的地方財政預算交排上保證基層環保部門的正常開支需要,使環保部門在查處污染企業時不再有顧慮。同時積極鼓勵民間資金投資環境保護事業,對其進行政策上的優惠,使其迅速產生效益,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環保產業;在適當的時候進行費改稅,將排污費,改為環保稅,使治污資金能有一個穩定的來源;積極探索排污權的交易,通過經濟手段使污染企業自覺減少排污量,實現排污總量的控制;改變對政府官員的考核指標,在試點城市的基礎上積極推廣“綠色GDP”,通過經濟手段減少環境污染。

          (3)重視城鎮和工業區規劃。從鄉鎮工業發展歷程來看,鄉鎮工業污染蔓延的原因均源于雜亂分散的工業布局。在鄉鎮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分布分散的情況下,難于建設集中的基礎設施,環境污染難以控制,這些均制約了鄉鎮工業升級換代的步伐,影響了規模經濟效益和小城鎮的建設與繁榮。因此應調整鄉鎮企業布局和發展大批中小工商業城市,在農村工業化進程中逐步形成相對集中、布局合理的工業區和工商業城鎮,繼續推動鄉鎮企業點源治理,把改善鄉鎮工業布局,推動工業區的建設當作鄉鎮環境管理的一項首要任務。

          (4)加大環境立法和執法力度,建立鄉鎮企業環境管理體系。加強環境管理,健全環境管理機構,是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環節。首先應加強環境法制建設,完善和健全環保法規,加強環境管理。其次,應建立環境管理網絡,把環境管理納入鄉鎮企業管理的軌道,各級環保部門應加強環境管理的力度,認真執行“三同時”和新、改、擴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控制環境污染,認真執行《關于加強鄉鎮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規定》等法規,并通過合理規劃,促進鄉鎮企業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5)轉變經營思想。建立低消耗、高效益的經濟結構。環保法制和標準的不斷完善制約著許多按現有方法生產的產品的貿易,同時也給許多產品尤其是有利于環保的產品創造一個巨大的貿易機會。這就要求鄉鎮企業經營者切實轉變經營思想,樹立綠色營銷觀念,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許多工業化國家的經驗表明,調整產業結構,結合當地資源和傳統工藝的特點,確定發展方向,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設備和工藝,大力推廣科技進步和清潔生產,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產業比重,是緩解和控制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鄉鎮環保個人工作總結2

          一、鄉鎮黨委政府的職能定位

          鄉鎮作為國家基層政權組織,具有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側重執行的特性。從當前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出發,鄉鎮黨委政府職能主要是:

          推進農村經濟社會更快發展。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心所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上。

          提供公共服務。要樹立“為政就是服務”的民本理念,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逐步發揮公共服務的職能。要為農民提供政策、科技、信息、法律等服務,創造良好發展環境;要提供農村社會保障服務,重點是建立農村養老保障、醫療保險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體系;要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中介組織,使之承擔相應的社會職能,為農民群眾提供全面、高效、優質的服務。

          加強“宏觀”管理。鄉鎮黨委政府要適應農村經濟結構和運行方式的變化,由以微觀管理為主向以宏觀管理為主轉變。在工作中要以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為主要依據,通過宣傳、教育、引導、監督等多種手段,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根據產業發展政策和相關市場行情,提出本地區產業結構、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的總體目標,明確具體的發展要求,對鄉域經濟發展實施有效的宏觀調控,切實維護農村經濟的健康運行。

          提升鄉村干部、群眾整體素質。要把提高鄉村干部群眾素質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一是抓好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重點是提高統攬全局、駕馭市場、組織經濟建設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從經濟發展戰略和市場客觀需求的實際著眼,拓寬選人用人視野,開發利用人才資源。三是加強勞動者隊伍培訓。采用普遍教育與重點培訓相結合,舉辦講座與現場輔導相結合、典型示范與掛鉤幫扶相結合的辦法,加強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文化知識、勞動技能和法律知識等方面的教育,不斷提高農村勞動者的整體素質。

          二、當前鄉鎮黨委政府職能現狀及問題根源

          近年來,石家莊市委以實施基層組織建設基礎工程為總抓手,積極推進鄉鎮職能轉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職能錯位。鄉鎮在經濟活動中扮演多重角色,有的隨意為企業擔保,造成了沉重債務負擔;有的代替中介組織和農民簽訂合同,造成了大量矛盾糾紛。二是職能越位。鄉鎮管了大量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部分鄉鎮在抓種植結構調整中搞硬性決策,無視市場規律,結果造成產品賣不出去,農民叫苦,政府尷尬。三是職能缺位。鄉鎮對農村科技文化、交通、衛生等基礎建設和農村社會服務機構的支持不夠,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社會治安較差。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的影響,也有體制的約束,具體來講主要有:

          鄉鎮管理體制與農村發展現實需要不適應。一是鄉鎮機構設置阻礙農村經濟發展。鄉鎮站所等事業單位仍以準行政組織的身份出現,習慣于“一元化”的集中管理方式,在新形勢下仍大包大攬行政事務。二是鄉鎮“責、權、利”分離現象突出。主要是管人與管事脫節、事權與財權脫節,“牌子響、責任大、權力小、協調難”。近年來,隨著農村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鄉鎮所承辦的上級任務越來越多,而鄉鎮的權力卻越來越小。公安、工商、稅務、交通、電力、土地等部門管理權的上收,導致條塊分割問題的出現,直接影響了鄉鎮整體功能的`發揮。

          鄉鎮施政用權與建設法制型政府、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和標準不適應。一是依法行政落實不到位。目前,農民群眾的民主意識不斷增強,對鄉鎮干部勤政、廉政、依法行政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鄉鎮干部仍習慣用行政手段處理問題。二是為農服務水平不高。長期以來,鄉鎮主要以管理為主,為群眾提供服務的意識不強、手段不多,不能適應農村形勢發展的需要。三是維護社會穩定力度不夠。一些鄉鎮干部在解決農村矛盾過程中方法不得當,采取強制性措施,甚至盲目動用公、檢、法部門的力量,結果造成矛盾激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鄉鎮的威信。

          鄉鎮干部隊伍狀況與農村工作現狀不適應。一是干部隊伍結構不合理。農業型的干部多,經濟型的干部少;行政管理型的干部多,技術服務型的干部少,制約鄉鎮服務職能的有效發揮。在全市11075名鄉鎮干部中,行政管理型的干部有6967名,占總數的63%,技術服務型的干部2760名,僅占25%;在鄉鎮黨政領導干部中,行政管理型干部占到76%,技術服務型的僅為xx%。二是干部隊伍管理不合理。鄉鎮作為基層政權組織,往往成為上級機關的“減壓器”。鄉鎮主要領導多從上級機關下派,大多基層工作經驗不足,而且往往是到下面“鍍金”,真正安心基層工作的較少;而在鄉鎮基層工作多年的同志,雖然經驗豐富,業務熟悉,卻感到政治上沒有出路,工作積極性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在鄉鎮機構改革問題上,壓縮機構、精減人員工作雖反復進行了多次,但大多流于形式,配套改革不到位,農民供養鄉鎮干部基數大的問題難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三是鄉鎮干部的素質急需提升。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強素質工程建設,但是,鄉鎮干部“三低一高”(文化素質低、科技水平低、致富能力低、年齡偏高)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觀。

          三、加快鄉鎮黨委政府職能轉變的建議

          鄉鎮職能轉變要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轉變觀念,創新機制,完善制度等人手,加強行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

          1.增強鄉鎮職能轉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夯實執政基礎。一是強化鄉鎮社會職能。變全能政府、管理政府為有限政府、法制政府、服務政府。主要突出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即: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包括市場環境、投資環境、人居環境、治安環境、生態環境等;制定科學發展規劃,確保本區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實現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切實搞好社會保障工作,特別是對農村的困難群眾給予及時救助;強化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二是緩解鄉鎮工作壓力。針對鄉鎮工作“責任狀”、“一票否決”滿天飛的問題,上級黨委政府要有針對性地做好清查工作,對與鄉鎮工作聯系不緊密的要限期廢除;對確需鄉鎮完成的,要科學核定標準,使鄉鎮干部能夠集中精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三是推進鄉鎮經濟職能轉變。要改革鄉鎮經濟發展指標的考評標準,逐步淡化GDP總量、增長速度排名等對鄉鎮干部在職務升遷、經濟

          待遇等方面所造成的影響,用干部綜合考核評價標準,引導鄉鎮干部積極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2.從現實需要出發,改革鄉鎮管理體制,進一步強化鄉鎮職能。一是對鄉鎮站所實行分類管理,明確職權劃分。根據鄉鎮站所的工作性質,可將其劃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服務性和專業性站所。比如農技站、農機站、農經站、畜牧站、文化站、計生站等,在人權、財權和事權上全部劃歸鄉鎮管理,對鄉鎮黨委政府負責。第二類為執法性或垂直管理的站所。如派出所、法庭、工商所、稅務所、供電所等,要堅持在鄉鎮黨委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鄉鎮黨委政府有權向其上級機關提出調整人員的意見。二是理順“條、塊”關系,強化責任意識?h(市)區業務主管部門要轉變職能,改變管理方法和手段,進一步加強行業宏觀管理,在業務發展規劃和制定管理標準等方面,加強對鄉鎮站所的協調和監督。要結合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工作,將宜下放給鄉鎮審批的事項堅決下放給鄉鎮;可委托鄉鎮行使的行政行為盡量委托鄉鎮行使。三是實施目標管理,確定工作職責。按照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根據設定各鄉鎮財政包干基數,實行鄉鎮獨立財政。另一方面,要建立鄉鎮稅收體制,縣(市)區稅務主管部門要與鄉鎮劃清稅種和征收范圍,各鄉鎮要積極培植稅源,強化鄉鎮一級理財、聚財的功能。

          3.用市場經濟的規則和要求來規范執政行為,不斷改進執政方式。一是拓寬服務領域。把服務的范圍延伸到二三產業,重點提供政策、法律、信息和技術方面的服務。二是創新服務手段。充分運用政策引導、典型示范、市場服務、綜合協調手段,堅持依法行政,防止在行政過程中的不作為和亂作為,糾正行政過程中錯位、越位和缺位的現象。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營造“千斤重擔眾人挑”的良好局面。三是提升服務層次。在探索利用市場經濟規則來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上,要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實行“一站式”陽光服務,即把鄉鎮的民政、勞動人事、司法、城管、土地、、計生、環衛等多個職能部門統一組織起來,集中設置服務窗口,對群眾所需解決的問題,實行“一站式”辦結。

          4.建設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管理體制,不斷提高行政效率。一是要完善激勵機制。對成績突出、群眾擁護的干部要予以表揚和獎勵;對素質不高,能力不強的要及時調整。二是創新工作機制。改干部包村、領導包片為按產業組建服務隊,形成突出一項產業、建立一支隊伍、成立一個支部、確定一名領導、制定一套管理辦法的新格局,促使各服務隊逐漸形成履行政府服務職能的經濟實體,推動農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三是健全民主管理機制。建立健全鄉鎮黨委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認真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相結合的制度;堅持鄉鎮政務公開和民主評議制度;完善鄉鎮干部的監督制約機制,切實增強鄉鎮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

          5.鍛造一支高素質的鄉鎮干部隊伍,不斷提高執政素質。一是完善選人、用人機制。要堅持結構合理、優勢互補的原則配強鄉鎮黨政領導班子,特別是要通過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等形式,把素質高、業務精、本領強的優秀干部按程序選進鄉鎮黨政班子。在工作中,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激勵措施,激活鄉鎮人力資源。二是不斷提高鄉鎮干部的整體素質。通過積極開展創建學習型鄉鎮活動,每年有計劃地組織鄉鎮干部進行專門培訓和掛職鍛煉,進一步提升執政能力和水平。三是穩定鄉鎮干部隊伍。要在工作上留住人、政治上激勵人、生活上關心人,通過設立鄉鎮干部津貼等方式,適當提高鄉鎮干部的待遇。

        鄉鎮環保個人工作總結3

          通過分析我國鄉鎮企業環境問題和探討鄉鎮企業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指出防治鄉鎮工業污染應從提高全社會環境意識、統一規劃、加強鄉鎮企業環境綜合整治,轉變經營思想,合理布局、控制產業方向與產品結構,從技術上減少鄉鎮企業的環境污染。

          我國的鄉鎮企業始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改革開放20年來得到了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的破壞日趨嚴重,并成為制約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不可忽視因素。因此,提高鄉鎮企業的環境管理水平已成為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我國進行小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必須把鄉鎮企業環境管理放在戰略的高度上予以重視。

          1 鄉鎮企業建立環境管理的內涵

          環境管理是指運用經濟、法律、技術、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類損害環境質量的活動,通過全面規劃,協調社會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處理各部門、各社會集團和個人有關環境問題的相互關系,使社會經濟發展在滿足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時,又不超出環境的容許極限。

          鄉鎮企業環境管理的對象,首先是人們的意識和行為。通過誘導、約束和協調人的行為,來調控社會經濟與環境系統,使其功能、結構和運動過程有序化。環境管理的對象是人,但其調控的對象卻是社會經濟與環境系統。

          2 鄉鎮企業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2.1環境管理體系是治理農村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法制和經濟調控手段不健全,鄉鎮企業為了占有市場,往往進行自發性、盲目性的發展;急于脫貧,急功近利,只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不顧社會整體利益,不從長遠角度考慮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在決策上形成“盲區”;盲目搞建設、上項目、上產品,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環境效益,“村村點火,處處冒煙”,形成點多面廣的污染源,使環境污染增加。而且,鄉鎮企業主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

          粗放經營型,生產技術水平低,工藝落后,設備簡陋,資源和能源利用率低下,產生大量“三廢”,導致各種污染物排放量過大。尤其許多鄉鎮企業是技術水平低的小造紙、小制革、小化工和小冶煉等大耗水工業,主要靠拼資源、拼設備、拼人力實現經濟增長,缺乏治理“三廢”的技術裝備,大量工業污染物未經任何處理或簡單沉淀后直接排入鄉村河道,造成水體大面積污染。在鄉鎮企業較為發達的地區,水體水質普遍是ⅳ類、v類甚至是劣v類。在河南、湖北,個別村莊因飲用水污染出現了“癌癥村”,一些村民也由此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水體污染已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農村的農業生產環境、農民生活環境甚至廣大村民,都成為鄉鎮企業“三廢”污染最直接、最嚴重的受害者,而農產品的廣大消費者則成為污染的間接受害者。

          2.2環境管理體系是彌補目前體系不足的重要途徑

          由于我國廣大農村交通不便、通訊手段落后,布局分散,規模較小,許多管理城市環境的成熟辦法難以實施。比如目前鄉鎮企業普遍是中小工業企業,有的甚至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生產,遍布全國各地,不可能普遍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或直接監測為依據執行排污收費制度。而且許多縣、鄉(鎮)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人員素質、技術設備等不滿足要求,傳統的依靠環保部門直接監控的環境管理體系對鄉鎮企業也收效甚微。面對嚴重的環境問題和管理環境的壓力,鄉鎮企業建立自己的環境管理體系是一明智之舉,也有著其必然性。

          2.3環境管理體系是滿足“綠色市場”的競爭要求的重要途徑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立法的“綠色化”要求鄉鎮企業加強環境管理。國際上“綠色貿易壁壘”的存在要求鄉鎮企業如果想將其產品(服務)打入國際市場,就必須重視環境保護,推行綠色管理,塑造綠色形象,努力開發綠色產品。同時國內綠色消費意識的增強,迫使鄉鎮企業加強環境管理。我國針對一些鄉鎮企業污染嚴重的`現狀,出臺了《關于加強鄉鎮企業環境保護工作規定》,把鄉鎮企業的排污量納入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實施污染排放總量控制,嚴禁引進和新建污染嚴重的生產項目,對現行污染嚴重的小型造紙廠、制革廠、染料廠等鄉鎮企業責令其關閉或轉產,要求新建鄉鎮企業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等。

          3 鄉鎮企業存在問題及其原因

          環境問題已經越來越多地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瑞然農村地域廣袤,對污染具有較強的降解能力,但鄉鎮企業所產生的污染總量已經遠遠高出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圍,其增長勢頭仍然讓人擔憂。與其它工業企業相比,造成鄉鎮企業環境問題有其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1)環保意識缺乏是鄉鎮工業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觀原因。主要表現在:①環保意識淡薄。不少地區的農村干部與鄉鎮工業職工對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缺乏應有的認識,對保護環境不會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而只是被動應付。同時很多農村居民對環境問題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相當多的農民對于資源的認識還停留在“自然界恩賜”的水平;②缺少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識。一方面,環境保護的戰略重心過于偏向城市環境;另一方面,對鄉鎮工業與環境保護要協調發展的戰略認識不足。當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發生沖突時,往往只顧前者,其至為了前者而通過行政手段阻止環境執法。

          (2)鄉鎮環境容量有限,管理體系不健全是鄉鎮工業環境問題產生的客觀原因。農村地域雖然遼闊,但是其生態環境是低層次的生態循環系統,農村生態環境是脆弱的,這就決定了農村環境容量的有限性。農村環境容量的有限性要求鄉鎮工業發展必須在環境容量許可的范圍內發展,不能只顧經濟增長,忽視環境保護。

          4 對策及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環境意識,增強社會監督。在目前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公眾環境意識日益提高的情況下,應廣泛宣傳《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增強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意識,特別是鄉鎮企業環保法規建設和環境教育,引導鄉鎮企業的廣大職工學習環境保護知識,建立公眾參與機制,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檢舉和揭發各種違反環境保護法律和法規的行為。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多種新聞媒介宣傳和組織各種學習班等活動,發揮新聞監督的正確輿論導向作用,廣泛深入地宣傳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領導和企業人士對環境與發展問題的綜合決策能力,克服與傳統粗放式經營相聯系的思想和做法,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社會風尚,使廣大農民意識到保護自己生活環境的重要性。

          (2)增加投資力度,保障環境管理體制順利實施。應加大政府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力爭使環保投資與gdp的比重達到1%,進一步完善份稅制,財政管理體制,適當提高中央與地方共享稅中地方分成比例,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特別是省對市、市鄉的轉移支付。在每年的地方財政預算交排上保證基層環保部門的正常開支需要,使環保部門在查處污染企業時不再有顧慮。同時積極鼓勵民間資金投資環境保護事業,對其進行政策上的優惠,使其迅速產生效益,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環保產業;在適當的時候進行費改稅,將排污費,改為環保稅,使治污資金能有一個穩定的來源;積極探索排污權的交易,通過經濟手段使污染企業自覺減少排污量,實現排污總量的控制;改變對政府官員的考核指標,在試點城市的基礎上積極推廣“綠色gdp”,通過經濟手段減少環境污染。

          (3)重視城鎮和工業區規劃。從鄉鎮工業發展歷程來看,鄉鎮工業污染蔓延的原因均源于雜亂分散的工業布局。在鄉鎮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分布分散的情況下,難于建設集中的基礎設施,環境污染難以控制,這些均制約了鄉鎮工業升級換代的步伐,影響了規模經濟效益和小城鎮的建設與繁榮。因此應調整鄉鎮企業布局和發展大批中小工商業城市,在農村工業化進程中逐步形成相對集中、布局合理的工業區和工商業城鎮,繼續推動鄉鎮企業點源治理,把改善鄉鎮工業布局,推動工業區的建設當作鄉鎮環境管理的一項首要任務。

          (4)加大環境立法和執法力度,建立鄉鎮企業環境管理體系。加強環境管理,健全環境管理機構,是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環節。首先應加強環境法制建設,完善和健全環保法規,加強環境管理。其次,應建立環境管理網絡,把環境管理納入鄉鎮企業管理的軌道,各級環保部門應加強環境管理的力度,認真執行“三同時”和新、改、擴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控制環境污染,認真執行《關于加強鄉鎮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規定》等法規,并通過合理規劃,促進鄉鎮企業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5)轉變經營思想。建立低消耗、高效益的經濟結構。環保法制和標準的不斷完善制約著許多按現有方法生產的產品的貿易,同時也給許多產品尤其是有利于環保的產品創造一個巨大的貿易機會。這就要求鄉鎮企業經營者切實轉變經營思想,樹立綠色營銷觀念,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許多工業化國家的經驗表明,調整產業結構,結合當地資源和傳統工藝的特點,確定發展方向,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設備和工藝,大力推廣科技進步和清潔生產,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產業比重,是緩解和控制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鄉鎮環保個人工作總結4

          一、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淳安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由于建設新安江水電站,使淳安和遂安兩座千年古城、五大集鎮、30萬畝良田及絕大部分基礎設施被水庫淹沒,29萬人移居他鄉,淳安由建庫前的甲等縣、富裕縣變成建庫后的貧困縣。經歷了十年倒退、十年徘徊、十年恢復、十年發展的曲折歷程,經歷了因湖而貧、因湖而名、因湖而興的歷史。經過多年的努力,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和有了快速的發展,但目前淳安縣仍是浙江省25個經濟欠發達縣之一。自千島湖形成以來,淳安縣就擁有一級的環境空氣質量和Ⅰ~Ⅱ類的千島湖水質,生態環境優良。如今千島湖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秀水”,是部級風景名勝區和全國旅游強縣?h域內有森林、溪流與水庫等多種生態系統,物種資源非常豐富,顯示出優良的生物多樣性,為生態縣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特別是享譽世界的千島湖,如今已成為淳安的響亮品牌和發展依托,資源優勢與后發優勢日益顯現。未來的千島湖,是以湖興縣的基礎,是生態立縣的基礎,是旅游強縣的基礎,是淳安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在全縣人民的艱苦努力下,生態立縣帶來了碩果,生態經濟日益壯大,以千島湖優良生態環境為依托的生態經濟逐漸成為淳安經濟的主導。20xx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67.4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0xx年的9210元增加到171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xx年的3215元增加到4816元。全縣旅游經濟總收入由20xx年的7.2億元增加到19.3億元。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千島湖水質保護成效顯著,總體保持在國家I~II類水質標準,全縣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一級標準,全年空氣環境質量為優良的天數達到98%,生態人居更加舒適。以生態公益林建設為重點的生態林業建設工作持續開展,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3.9%。20xx年初浙江省委書記超洪祝在淳安視察工作時指出:“千島湖是淳安的寶貝,是浙江的寶貝,也是中國的寶貝”。未來千島湖必將成為淳安最具時代的戰略資源,最為突出的比較優勢,最為寶貴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保護千島湖的良好生態,保護全縣的良好生態,是淳安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淳安發展的希望所在。

          二、當前生態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發展與保護難度加大。淳安的經濟發展尚處于工業化初期,經濟總量偏小,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第一產業比重較大,第二產業基礎薄弱、規模小,與杭州地區周邊縣市的差距日益擴大,經濟增長方式仍以粗放型為主。盡管淳安在生態縣建設上有不少獨特優勢,國家和省市對我們加快生態縣建設也寄予了厚望,但淳安經濟欠發達的特殊縣情,在客觀上也給生態縣建設帶來很大難度。淳安地處山區,土地資源十分缺乏,人均耕地僅為0.035公頃,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劇了水土流失,對千島湖水生生態系統造成威脅。不僅如此,淳安的工業基礎設施、城鄉建設等用地也十分緊缺,缺少發展空間。全縣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洪旱災害、地質災害頻繁,縣域范圍內林業植被質量不高,針葉林比重大,闊葉林、混交林比重輕,中幼未成熟林比重大,成熟林比重小,水土保持及水源涵養等生態功能相對較弱。目前千島湖周邊以及島嶼上的森林植被以先鋒植物群落馬尾松林為主導,樹種單一,林相單調,難以形成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不僅景觀異值性差,而且影響生物多樣性,不利于松毛蟲天敵的繁殖,導致森林病蟲害頻發。全縣礦產資源點多面廣規模小,資源的開采工藝簡單、設備落后,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此外,由上游安徽入湖水量占總入湖水量的一半以上,千島湖水質受安徽來水水質的影響較大,水體保護任務艱巨。

          二是生態建設資金投入不足。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集鎮和村莊的環境基礎設施如生活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難以實施,環境優美鄉鎮建設任務很難如期完成,已成為影響生態縣建設的重要因素。按照部級生態縣考核要求,全縣80%的鄉鎮要達到環境優美鄉鎮考核標準,按此計算,我縣在20xx年應有18個鄉鎮通過環境優美鄉鎮考核驗收,而到目前我縣環境優美鄉鎮達標的只有5個,按此進展,要按時達到部級生態縣標準,則每年至少要創建環境優美鄉鎮4個。經調查分析,我縣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的關鍵環節是要解決鄉鎮所在地的生活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問題,目前除千島湖鎮、楓樹嶺鎮、威坪鎮、姜家鎮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成投入使用和千島湖鎮、臨岐鎮、威坪鎮、姜家鎮、石林鎮、文昌鎮、梓桐鎮、中洲鎮的垃圾中轉站建成投入運行外,還有19個集鎮需要新建或擴建污水處理設施,15個鄉鎮需要新建垃圾中轉站,經測算,需要投入資金在1億元人民幣左右,其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7000萬元,垃圾中轉站3000萬元,而這些資金雖然上級將有部分補助投入,但以我縣現有財力,在短時間內籌集如此巨額資金進行投入是十分困難的。

          三是創建體制機制不完善。生態縣建設內容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縣各部門各鄉鎮的共同參與,更需要政策機制的保障。目前縣級成立了創建生態縣工作領導小組,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親自掛帥,設有專人負責的工作辦公室,但許多職能部門和重點鄉鎮,對生態創建工作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普遍存在著無機構、無人員、無經費現象。同時部門聯動機制、生態縣建設聯系制度、以綠色GDP為基調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都尚未建立。另外生態鄉鎮建設獎勵政策以及重點工程資金補助政策尚未完善,千島湖環境保護的投入機制不夠健全,僅靠淳安一縣投入,難以保護承擔長遠保護千島湖的艱苦任務。自水庫形成以來,我縣嚴格貫徹環境保護政策和產業導向,在為下游提供I~II類優良水質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發展,而區域間的生態補償制度的政策力度不夠,影響了千島湖保護的持續投入。

          四是鄉鎮政府和企業創建氛圍不濃。鄉鎮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和扎實有效的工作是生態縣創建工作如期實現的關鍵。但在具體工作中,有少數鄉鎮和企業對生態縣建設工作認識有片面化的趨向,還沒有將其當作根本性任務來抓,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能正確對待和從自身找原因,而是強調客觀理由。在領導中,仍有不少同志對生態建設存在“說說重要,做做次要”的現象;在社會群眾中,對自身參與環保工作與生態建設工作的義務和責任認識程度低;在企業領導中,受“利益最大化”動機的驅使,有的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因缺乏有效的維護保養,污染物不能確保達標排放等。

          三、創建生態縣實踐機制的幾點思考

          生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關系到淳安未來的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為深入推進生態縣建設,確保20xx年力爭20xx年實現生態縣目標,就如何推進生態縣建設在實踐機制上有重點地作幾點思考和分析。

          (一)扎實推進“以湖興縣”戰略,著力完善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發展是硬道理,對于欠發達的淳安來說,經濟總量小,人均收入低,基礎設施落后是必須面對的實現問題,解決一切問題要靠發展。目前在生態建設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缺乏地方公共財力,只有不斷的加快發展,才能快續地增加地方公共財力。而在特殊的千島湖與經濟欠發達的基本縣情下,如何加快發展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面對淳安的實際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又好又快地發展,換言之,就是要在保護中加快發展,在加快發展中強化保護,實現發展和保護的雙贏,堅持走“生態立縣,生態經濟強縣,全面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特色發展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淳安的發展戰略不斷深化,從“一種養二加工三服務”到“無工不富、無農不穩、無商不活”,從“強農重工興旅活商”到“一體兩翼三支撐”,從生態立縣、開放興縣、基礎強縣到全面實施千島湖“品牌發展戰略”。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新形勢新要求,縣第十二次黨代會全面確立了“以湖興縣”的發展定位,“以湖興縣”的具體內涵是:大力實施環境立縣、旅游強縣、工業富縣、文化名縣、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戰略,全力把淳安打造成休閑度假勝地、中國水業基地、生態宜居福地、都市農業園地、文明和諧境地。這些戰略和目標中,包涵著科學發展觀,統籌著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淳安近幾年在“以湖興縣”定位的指導下,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生態住居、生態環境和生態文化等等方面取得的快速發展,實踐證明這個戰略定位和戰略目標是正確的,是一條符合淳安特點的又好又快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是加快發展之路,也是生態建設之路,更是一條雙贏之路。

         。ǘ⿵娀鶎幽繕素熑危ν晟撇块T鄉鎮干部考核機制。從幾年來創建工作的實際情況,難點和困難在基層政府和各職能部門。根據《淳安生態縣建設實施意見》,要確定今后五年生態縣建設重點工作任務,明確各鄉鎮部門在生態縣建設過程中的職責。一是落實生態縣建設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各鄉鎮部門對本轄區本部門的生態建設負責,實行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在20xx年前“一主兩副”等重點鄉鎮逐步建立環保機構,配備專職環境保護工作人員,20xx年前所有鄉鎮配備專職環境保護工作人員具體負責,做到責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建立部門權責明確、分工協作的機制,將建設生態縣目標完成情況列入鄉鎮部門和干部的政績考核內容;二是全面進行生態鄉鎮建設。生態鄉鎮建設是生態縣建設工作的基礎和細胞工程。要按照先易后難,分步實施,逐年推進的原則,制定生態鄉鎮創建推進計劃,到20xx年力爭80%的鄉鎮達到環境優美鄉鎮標準。圍繞這一目標。一要把生態鄉鎮建設與落實年度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相結合,推動生態縣建設順利實施。二要把生態鄉鎮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推動我縣早日實現“以湖興縣、融入都市”的.戰略目標。三要把實施生態鄉鎮建設與做好考核迎檢準備工作相結合,推動生態鄉鎮建設早出成效,多出成果。在此基礎上,按照創建市級、省級生態鄉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所提出的20%、30%、40%的生態村比例要求建設一批生態村。四要深化清潔鄉村工程。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控制工農業污染,全面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和沼氣工程,努力提高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衛生廁所普及率和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率。五要盡快出臺激勵政策和扶持政策。盡快建立切合實際的激勵政策,重點扶持和鼓勵生態鄉鎮建設。對鄉鎮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收集處置工程予以政策扶持,并給予項目投資的補助。對年度完成各級生態鄉鎮創建任務并通過命名的除上級部門獎勵外,再給予配套獎勵,并在生態建設工作中成績突出的鄉鎮和個人給予宣傳表彰和重點獎勵。

         。ㄈ┘哟蟾鞣交I資力度,著力完善財力投入機制。資金籌集難度大,重點項目難以實施,一直困擾著生態縣建設的推進。由于資金不到位,集鎮和村莊的環;A設施如生活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不能配套,生態鄉鎮建設推進緩慢;由于缺乏資金,下山脫貧、安置脫貧致富工作很難實施,貧困人口比例很難達到生態縣建設要求。生態縣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任務艱巨,投資額大,單純依靠財政投入,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必須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和產業化的籌資新路子。根據“政府宏觀調控與社會共同參與的方針”,開展動員全社會力量,實行政府、集體、個人三方面結合政策,鼓勵多方投資,提高資金利用率,盡可能將生態建設各項工程項目按照市場進行運作,吸引社會力量與資金來參與實施,以確保生態縣建設中重點項目按計劃實施。一是將生態縣建設的重點工程有側重地納入到國家及生態省、生態市建設的重點工程中去,充分利用省市政策,通過各種途徑積極爭取生態補償利益最大化,爭取國家、生態省、生態市建設進程中重點工程的部分專項資金。二是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確實保證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所需經費,不斷增加投入,建立生態縣建設專項資金,增加千島湖保護基金的籌集額,爭取全縣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投入占GDP的比重逐步達到3.5%以上,用于千島湖水環境保護和生態縣重點項目建設。三是廣開市場門路對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等工程項目,主要依靠項目資金的投入,輔以國家政策性貸款資金扶持;在環境污染物防治上,依據“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并輔以環保專項貸款;在城鎮鄉村環境綜合整治上,堅持“誰污染誰負擔,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采取單位與公眾參與相結合的方法,并輔以城鎮維護建設費和基礎建設配套費補助;在生態旅游和生態資源開發保護上,一律按照“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全面征收排污費和資源補償金并通過地方財政上級部門補助解決;四是拓展市場合作資金,采取多種形式,充分利用民間、個人、組織的資金參與到生態縣建設中來,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五是加大生態補償力度,按照“誰收益、誰補償,誰破壞、誰恢復”原則,建立生態破壞限期恢復制度,加大上下游的生態補償力度和上級政府生態補償力度

          (四)廣泛宣傳教育,著力完善生態文化普及機制。生態建設涉及到千家萬戶,要使生態建設長期堅持下去,生態文化必須在廣大群眾中得到普及,把生態建設轉化為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覺行動,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圍。政府要繼續加強生態縣建設的宣傳教育,堅持以正確的輿論為導向,切實抓好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媒體的公益宣傳和正面專題報道;堅持以“多綠”創建為載體,夯實創綠系列基礎;堅持以推動生態建設志愿者隊伍活動規范化、正常化為抓手,提高生態縣建設的社會化進程;充分利用中小學義務教育和各級黨校的各類干部培訓,提高各階層群眾的生態建設知識素養。當前工作的重點要放在鄉鎮農村,要通過多種手段,結合新農村建設,大力開展鄉風文明教育,真正把生態文化、生態價值和生態文明觀念根植于廣大村民。通過宣傳教育,切實增強社會各界的環境意識和生態意識,真正把縣委縣政府建設生態縣的決策,轉化為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為生態縣建設提供堅實的思想保障和群眾基礎。

        鄉鎮環保個人工作總結5

          今年以來,我鄉小城鄉建設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縣建設局、規劃局、環保局、交通局、工業局等的直接領導和支持下,鄉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根據年初與縣政府簽訂的工作目標,結合本鄉的實際情況,做到目標明確,精心組織,層層落實,求真務實抓措施、抓管理、抓實效,以“新、實、細”三個字作為工作指南,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為了更好地發展來年,現將20xx年度小城鄉建設工作目標完成情況總結如下:

          一、強化領導,不斷提高對建設好小城鄉意義的認識

          自從20xx年我鄉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建設項目以來,鄉黨委一直深感責任更重,壓力更大,在一手繼續抓完善發展的基礎上,一手又在制定更高的目標,建設出更好的實績,繼續爭創,幾年來曾組織相關人員到外地學習參觀,更大程度地拓寬全鄉廣大干部群眾的視野,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超前意識,不斷提高對抓好小城鄉建設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使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我鄉的近幾年的建設,縱比有成績,橫比有差距,同時實踐證明,抓好小城鄉建設工作,它不但標志著一個地區的三個文明建設程度和精神風貌的形象,而且能拉動其他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又是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黨委、政府一班人十分重視,特別面對目前的既要保吃飯,又要保建設的實際情況,保吃飯又不能停止建設,保建設資金怎么辦,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所以做到千方百計統籌兼顧,通過多種形式,宣傳發動,部署落實,制定目標,落實措施,明確責任,規劃建設,多渠道籌措資金,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在嚴格按照集鄉建設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實行土地招標拍賣,取之于土,用之于建,滾動發展,全鄉上下緊密配合,形成合力,各單位、各部門各自履行職責,做到跟蹤管理,熱情服務,全方位的推進城鄉化進程。

          二、進一步樹立目標意識,強化規劃、建設、環保、管理并重

          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嚴格執行已修編的集鄉建設總體規劃,集鄉建設主要以六都寨至長鄄公路和荷梅公路為主,以及村路為主;有待繼續規劃發展的是各村的組道。村莊建設主要以自然村(三個組以上的稱為自然村)及行政村和中心村為主,以此來指導其他開發建設,確保建設通村率達到100%,同時強化建管并重和公共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20xx年主要有鵝立、九下、牛寨嶺、廣莊、永樂公路建設,全鄉全年總投入目標320萬元,實際投入366.5萬元,占總投入目標的 122.1%,還有投入:農民建房122戶、3660萬元,文化郵政大樓60萬元已驗收,國土大樓60萬元已驗收。在整個工程建設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實行工程項目的招投標,一律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陽光操作。今年以來我鄉特別注重抓建設管理不放松,已經啟動青龍村塘家沖集中建房規劃和長鄄村集中建房規劃,尤其是各類建設必須按國土審批,有的也按規劃建設,堅決反對隨意性、任意改變規劃,切實做到無規劃不建設;

          二是抓質量安全管理,抓好安全就是最大效益,抓好安全就是最大穩定,抓好安全就是對人民生命財產最大負責,抓好安全責任大于泰山,確保全年無一重大事故的出現;

          三是抓已建的各項配套設施管理,包括綠化、電力、電訊、自來水、下水道等;

          四是抓管理隊伍的建設,有專職城管隊伍,加大管理力度,規范管理程序,管理責任區分工明確;

          五是抓好環境衛生管理,增加環衛人員,提高環衛人員勞動待遇,做到有專人清潔打掃,有固定垃圾場地,常抓不懈,確保按規劃、快建設、重管理良性循環;

          六是創新型的把危房改造工作抓到實處,讓52戶危房、無房戶分成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因災倒房戶和一般貧困戶五個級別落實到實處,共發放資金51萬余元。得到了上級領導和鄉黨委、政府的高度評價;

          七是在抓建設發展的同時,注重環保,保證我鄉20xx年節能減排20%,還給群眾一個更清新的生活環境;

          八是農村公路建設8公里,其中牛才嶺村3.6公里、禾力村4.4公里,完全實現了村村通,在農村公路養護方面,也進入了全縣先進行列;

          九是工業企業也實現了良性發展的勢頭,今年工業總收入1個多億,實現利潤90多萬元,為我鄉的經濟發展起到龍頭作用。

          三、強化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意識

          今年以來,我鄉建設管理工作應該說好于往年,無論是工作的`管理規范程度,執法的力度,包括處理各項矛盾糾紛,業務水平、服務意識、管理收入均有明顯好轉。今年初我們緊密圍繞著市交目標,結合我鄉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辦公室的管理目標,并與各工作人員簽訂了全年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確工作的各項制度和管理程序,確保正常工作的開展,在工作中我們體會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地方性經濟的發展變化,特別是有關收費政策的限制,村建辦公室的發展,也同時帶來危機感。首先要先保證工作人員的吃飯,才能保證好發展,故此我們必須在管理上、服務上、執法上狠下功夫。

          一是要強化宣傳力度,依法建設、依法管理、依法收費,提高全民守法意識;

          二是要抓好規劃,擴大效果,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增長經濟拉動發展,提高管理水平,杜絕違章建筑,確保管理百分之百的到位;

          三是熱情服務,跟蹤管理,用我們的熱情態度、優質的服務、高速的工作效率感動建設者、留住投資者,促進更多更好的項目建設落成。

          四是繼續抓好有關基礎設施配套工作,完善相關配套工程,保證所有投資者、建設者有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生活環境,保持良好的可持續發展態勢。

          四、存在的問題

          1、建設功能齊全的小區還需進一步完善,同時要啟動我鄉詳細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2、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配套工程建設相對滯后。

          3、公共綠化和小區綠化暫時不夠達標。

          4、環衛管理力度還需加大,缺乏標準的公廁。

          五、明年打算

          1、嚴格執行集鄉建設總體規劃,明確集鄉性能與職能,建立良好的城市形態。用地布局必須合理,功能分區一定要明確,對未來的集鄉建設能夠提供指導性作用,將城市設計的思想貫穿于集鄉建設總體規劃過程中,對集鄉建設的空間形態,用地布局,風貌特色作統一規劃,使集鄉建設充滿藝術魅力,力求在近期內建設具有水鄉特色的新型荻垛集鄉,創造出宜人的生活環境。

          2、強化集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合理安排各項設施的規劃與布局,提高生產與生活水平。

          3、改善集鄉生活居住環境。

          一是提高綠化的覆蓋率,大力開展種花植樹活動,形成以居注單位庭院綠化為基礎,以道路綠化為網絡,橋頭綠化、青龍綠化為點綴,六都至長鄄公路綠化為重點的綠化格局。

          二是要加強環衛治理,不斷加強領導和宣傳的力度,強化組織建設,加強管理,全面推行落實環境保護治理目標責任制,提高居民衛生意識,按規劃設計的標準,逐步完善沖水式公廁,保持街道的長期清潔衛生,達到美化、凈化鄉區環境,建立風貌獨特、景致宜人的綠化系統。

          4、按現代化集鄉建設標準,正確處理好集鄉規模,擴大所帶來的鄉區結構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環境保護等諸多矛盾,保持集鄉建設的連續性和實施的可能性。

          5、結合近年的經濟發展和建設需要,在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的基礎上,將繼續編制好有關小區的詳細規劃。

          6、面對現實,展向未來,縱橫相比,既做到量力而行又做到盡力而為,有所為有所不為。

          7、今后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經濟發達,社會繁榮,科技興旺,設施配套,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小城鄉。

        鄉鎮環保個人工作總結6

          一、確保垃圾密閉化工作完成全年任務

          今年我區六環路以外80%地區要實現生活垃圾密閉化管理。這項工作已經列入區政府折子工程,作為重點督辦對象,今年的指標特別明確,任務非常艱巨,沒有任何退路可走。因此,各鄉鎮要引起高度重視。

          一要克服困難,加大資金投入,確保垃圾密閉化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各鄉鎮要堅決克服“等靠”思想,不能因任何原因而影響垃圾密閉化管理工作的開展。只要有暴露垃圾站點,就必須密閉管理,絕對不能“等靠”。鄉鎮應加大資金投入,購置運輸車輛或對現有垃圾車輛進行改裝。

          二要加強督查。區市政管委要不定期對街鄉鎮的垃圾密閉化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對檢查出的垃圾暴露點,發現未密閉到位的.,區市政管委要召集屬地管理單位及主管領導到現場辦公,督促解決。

          三要加強協調配合,相互支持。各街鄉鎮、各部門要充分利用現有政策,積極爭取市級資金支持,確保XX年垃圾密閉化管理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二、環境整治工作要建立長效機制

          環境整治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需要長抓不懈。各鄉鎮要結合各自實際,總結經驗,擺脫過去運動式的治理慣例,切實把環境整治工作抓實。

          一是把環境整治工作納入考核各鄉鎮副職領導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全年工作的重要內容,層層簽定責任書。

          二是各村清理垃圾清理要確定專人負責,建立責任制,保證垃圾隨時清理。確保有穩定的鎮村兩級清掃保潔隊伍,保證必要的環衛經費和完善必要的環衛設施。應盡快落實環衛清掃人員經費和適當地添置小型機械清掃設備。

          三是各鄉鎮要對各村環境整治工作定期進行檢查評比。

          三、村級公益事業專項補助資金要重點用于環境建設工作

          村級公益事業專項補助資金是市委、市政府統籌城鄉發展,對每個村每年分別補助8萬、15萬,我區的村級公益事業專項補助資金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分別撥付過兩次。在今年的環境建設大會上都已經講過了,在這里我再強調一下。

          四、城鄉結合部地區要加強環境整治

          永順、梨園、潞城等城鄉結合部地區的管理涉及流動人口、出租房屋、環境衛生、社會治安等工作,情況復雜,問題很多,一直是我們城市管理的難點和熱點。所在鄉鎮要把環境整治工作,特別是對“城中村”、流動人口聚集區的管理和整治列入議事日程,加強調查研究,制定具體可行的工作方案。要以拆除私搭亂建、搞好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為重點,努力實現城鄉結合部地區社會管理規范到位,環境衛生明顯改觀。

          五、環境整治要強化協調配合,凝聚工作合力

          城市環境的綜合整治,涉及社會各個方面,任務十分繁重。各部門和鄉鎮都要著眼大局,合理安排,通力配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確保環境秩序綜合整治工作整體推進。

          一是在具體工作中,要堅持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的原則,遇到問題和困難時,要多溝通、多協商,絕不能推諉扯皮,相互掣肘。

          二是區市政管委要發揮主體作用,搞好綜合協調,全力主抓,率先垂范,做好榜樣,為其它部門領好路、帶好頭。

        鄉鎮環保個人工作總結7

          幅員33平方公里,鎮地處西郊9公里。下轄6個行政村、1個場鎮居委會,總人口2.3萬人。

          鎮黨委、政府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聲勢浩大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堅持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作為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作風工程來抓,著力建立長效機制,提高認識、周密謀劃,精心組織、扎實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突出表現在一是徹底結束了鎮近20年來場鎮交易以路為市、占道經營的歷史,商品交易分類、規范、有序進入了指定區域;二是徹底結束了鎮主要干道萬豐大道(也是過境公路-縣道德孝路場鎮段)長期以來逢場即堵、擁擠不堪的歷史,如今的萬豐大道,寬闊通暢;三是無條件全部拆除了場鎮商鋪林林種種、千姿百態的遮陽棚、遮陽傘及各式各樣的廣告牌,各條街巷重現寬敞明亮;四是及時添置了一批環衛設施設備,加快建設了一批環衛基礎設施,不斷強化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硬件保障;五是鎮城鎮及各村組的五亂”現象得到強力整治,清潔化、優美化、秩序化初見成效,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贊譽。

          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明顯的成效,鎮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關鍵在于鎮黨委、政府堅決有力地貫徹執行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結合本鎮實際,敢闖敢試,探索建立了一系列長效機制,把全鎮城鄉環境治理工作逐漸引入了制度化、有序化、科學化的軌道。

          建立干群聯動機制。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第一。堅持實行“干部帶頭、全民參與”一是干部帶頭。主要指鎮全體黨政領導帶頭宣傳,深入大街小巷、田間院落,向廣大群眾宣講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意義和要求,讓大家理解、支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帶頭清掃,鎮黨政主要領導定期帶領黨政班子成員及中層干部,打掃環境衛生,清理衛生死角;帶頭碰硬,梳理出全鎮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存在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多年來屢治未果的痼疾頑癥,逐一研究制定處置方案,由鎮黨政主要領導率領由交通、公安、建設、工商、畜牧、衛生等有關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組,重拳出擊,強力攻堅,群眾拍手稱快;帶頭承包,每一位黨政領導均與簽訂責任書,聯系承包了場鎮某一區域、某一村居或某一方面的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對其實施指導、督促,其成效與個人全年目標考核掛鉤。二是全民參與。主要指廣泛深入地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機關、進家庭、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村莊、進景區“七進”活動,分別舉行啟動儀式,以一系列主題活動為載體,通過黨政領導和機關干部的表率帶頭作用,激發、吸引全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活動中來,形成了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熱潮。

          建立督查問責機制。一是加大督查力度。成立了由鎮分管領導牽頭的全鎮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督查組,第二。每周不定期深入城鄉第一線開展2次以上的明查暗訪,對正反兩個方面攝影、拍照,制作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專題片,定期組織鎮村干部集體收看、評議,同時,向全鎮各單位編發督查通報,表彰先進,鞭策落后,納入全年目標考核。二是設置曝光臺。向社會各界公布了全鎮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舉報熱線,安排專人負責接聽、登記;醒目位置張掛了專用舉報箱;鎮廣播站設置了曝光臺,定時對通過督查組、舉報熱線、舉報箱等各種途徑收集到問題進行曝光。凡被鎮本級及上級黨政、新聞媒體曝光的單位,其聯系承包領導、單位主要負責人及直接責任人均將按相關細則被處以定額罰款,直接上繳鎮財政。三是實行約談問責。對經督查、舉報存在問題的'單位,第一次由聯系承包領導約談該單位主要負責人,第二次由鎮紀委書記約談該單位主要負責人,第三次則由鎮黨政主要領導直接問責該單位的聯系承包領導,并給予通報批評和定額罰款。

          建立環境保潔機制。一是加強教育。清掃容易保潔難”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保潔之所以難,第三。主要是因為很多群眾環保意識淡薄,尚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針對此,鎮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七進”活動,采取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結合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著力加強環保教育,培養大家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努力從源頭上促進保潔工作。二是加強巡查。針對一些經營戶和個人亂倒垃圾比較嚴重的現象,張掛宣傳警示牌的同時,建立場鎮管理辦公室巡查制度和社會舉報制度,對經巡查和舉報發現的亂倒垃圾者,一律按相關規定給予強制清掃或處以罰款的處罰,并對舉報者給予獎勵,形成良好的社會監督機制。三是組建保潔隊伍。城鎮,聘請了4名保潔員,分片分段負責相應區域的保潔工作,既及時制止破壞環境衛生的行為,又及時清除各種垃圾。農村,各村分別聘請了1-2名保潔員,主要是對沿道路、沿溝渠等重點部位實施保潔。目前,鎮黨委、政府正考慮引入市場化機制,著手研究將場鎮清掃保潔,以及將各村垃圾收集到鎮垃圾中轉站等事項,整體承包給勞務公司,以便將政府從沉重的保潔清運壓力中解脫出來,集中力量抓好災后重建、推動經濟發展。

          建立垃圾處置機制。一是采取“戶集-村收-鎮運-市區處理”垃圾處理模式。場鎮,第四。由場鎮管理辦公室負責安排、聘請人員,將場鎮各處的垃圾,用機動三輪統一運往鎮垃圾中轉站由鎮處置;農村,各農戶將收集的垃圾倒入本院落垃圾池,各村聘請專人進行收集,或運往鎮垃圾中轉站由鎮處置,或運往本村填埋場由村處置。鎮政府花錢買服務,與市環衛處簽訂垃圾清運處置協議,由市環衛處按照每天一次的頻率,派專車到垃圾中轉站,運走垃圾并予處置,徹底解決了全鎮垃圾清運難、處置難的問題。

        鄉鎮環保個人工作總結8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中央和山東省的正確領導下,在加快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構筑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國際大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進程中,十分注重環境保護,強化資源節約,珍惜大自然賦予的秀美風貌和獨特環境資源,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城市,努力實現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在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163億元的同時,生態環境得到了應有的保護和改善,全年環境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31天,優良率達90.7%;人均占有公共綠地11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9.76%。經濟社會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城市面貌、生態環境、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初步走上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正在成為最具投資吸引力、最適宜創業和居住的城市之一。在城市發展的帶動下,農村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年農民人均純收入xxxx元,同比增長xx。1%。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不斷改善,為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提供了良好條件。

          自年國家環?偩謫迎h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以來,我市政府和群眾熱烈響應,積極參與。在省環保局的認真指導和市、縣級市兩級環保部門的精心組織下,通過三年多艱苦努力,我市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膠南市隱珠鎮、鐵山鎮、膠州市李哥莊鎮、平度市南村鎮4個鎮獲得“全國環境優美鎮”稱號,8個鎮獲得省級環境優美鎮稱號。17個鎮完成了環境規劃的編制和批復工作。創建活動推動了鎮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鎮經濟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美化了村容鎮貌,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增強了生態環境意識,提升了鄉鎮生態文明水平,推進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在全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偨Y三年來的創建工作,我們主要有以下體會:

          一、爭先創優,努力營造創建工作的濃厚氛圍

          “誠信、博大、和諧、卓越”是的城市精神,也是做好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的精神動力。多年來,我市在城市環境建設和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但是廣大農村還面臨著飲用水源保護、村鎮環境臟亂差、污水集中處理率低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全市有400多萬人生活在農村,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成效直接關系到400萬農民的生活質量,也影響到城市300多萬人的生活質量。認真解決好農村環境問題就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體現,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時代要求。為此,我市各級領導對創建活動給予了高度重視,結合生態省、生態市建設的戰略部署,把創建活動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農村環保工作水平、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的重大戰略來抓。在工作中,不僅做到“六有”,即有組織、有計劃、有制度、有方案、有檢查、有總結,而且努力做到組織領導、宣傳發動、責任落實三到位,為創建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是把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提升到建設生態市基礎的高度。按照生態市建設標準,把環境優美鄉鎮創建任務納入了《生態市建設規劃》之中,提出到2xx0年實現80%的鄉鎮達到環境優美鄉鎮的目標。制定了實施方案,明確年度工作目標和任務,逐步推進。

          二是把創建工作納入了各級政府重點工作目標和重要領導的工作日程。每年度各市政府分管領導召開專題會議,對本年度的創建工作進行研究和部署,監督和檢查。

          三是把創建工作納入了政府環保目標責任書和政府績效考核范圍。完善考核辦法、明確考核標準。

          四是普遍建立了創建工作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建立了責任制,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專門班子全力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五是基礎工作常抓不懈、抓牢抓實。抓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強化宣傳,把創建意義和任務滲透到社會各領域,提高創建熱情,增強創建工作的主動性。抓培訓,除組織有關鄉鎮參加總局舉辦的培訓班外,還分級組織培訓班,培訓環境規劃、創建標準、程序等有關內容。對鄉鎮分管領導和有關人員堅持年年培訓,批批過關。抓指導,各級環保部門為推動創建工作的正常開展,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協調、耐心指導、認真把關;形成了政府、群眾齊心合力、共建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

          二、典型示范,推動創建工作全面開展

          全市84個鎮分布在五個縣級市。每個鎮的自然環境條件、經濟發展狀況、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差別很大,生態環境意識和創建積極性也不同。創建工作具有自愿性,要根據鄉鎮的條件和認知程度由鄉鎮自主決定,不能強迫。為全面開展創建工作,我們確定了分步實施、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創建思路。除強化宣傳發動外,要抓出典型,依靠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打開工作局面。我們把前期創建的重點放在全市13個重點鎮上。13個重點鎮均勻地分布在五個市,重點鎮的共同特點是: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強,基礎設施比較完善,領導班子對創建活動認識到位,創建積極性高。到年底,全市13個重點鎮全部完成了環境規劃的編制和批復工作,其中3個鎮成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5個鎮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環境優美鄉鎮占重點鎮的61%。目前這些環境優美鄉鎮已經成為其他鎮學習的榜樣,一些鄉鎮主動組織鎮、村領導干部到環境優美鄉鎮參觀學習。在第一批重點鎮的示范帶動下,全市創建工作蓬勃開展,20xx年我市計劃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2個以上,省級環境優美鄉鎮10個以上,重點鎮將100%達到環境優美鄉鎮標準。

          三、科學規劃,精心構筑美好家園

          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是提高農村環保工作水平,促進農村向可持續發展道路前進的有效載體。為達到創建目的,我們始終堅持環境規劃高起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目標,以解決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原則,立足于本地實際,確保所制定的環境規劃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可達性。在編制環境規劃工作中,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做好規劃間的結合和協調工作。目前我市城市化發展速度很快,新一輪鄉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正在進行,重點鎮在20xx年就已經全部結束,其他鎮正在進行。為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把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貫穿到社會發展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編制環境規劃時,主動與城鎮總體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相結合,優化調整城市區域和經濟布局,合理確定生態功能,突出生態特色。

          二是做好環境規劃論證工作。邀請專家對編制的環境規劃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進行審查,重點論證環境問題是否找全找準、重點是否突出、解決方案是否切實可行、與城鎮總體規劃和其他專項規劃是否銜接,提出修改意見,完善規劃內容。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環境規劃論證程序,使環境規劃的論證工作不斷程序化。鎮主要領導干部通過參加規劃的編制和論證,對全鎮的環境資源狀況、存在的環境問題、需要特別注意防范的環境事項有了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用生態保護意識綜合決策各項工作的能力不斷增強。

          四、突出重點,高質量完成創建任務

          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的過程不僅是獲取榮譽稱號的過程,而且是在更高的層次上加快發展、提高鎮域綜合競爭力的'過程。各創建鎮堅持以人為本、務求實效的原則,依據環境規劃,對照各項創建標準,在創建工作中把嚴重影響群眾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影響未來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作為重點來抓。結合實際,統籌安排、綜合實施了“五大”工程。

          一是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擁有優美、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小城鎮的最大魅力所在。在環境優美創建工作中各鎮首先抓環境綜合整治,切實解決了垃圾問題、污水和大氣污染問題,堅決打擊違法行為,杜絕了臟亂差現象。并把經營城市的理念運用到小城鎮建設當中,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成立專門的環衛保潔隊伍和城區管理隊伍,使鎮容鎮貌保持優美宜人。

          二是實施環境綠化美化工程。因地制宜地狠抓村鎮綠化、封山育林、通道造林和荒山綠化。建設了珠山、鏡臺山等森林公園,城區基本實現了沿河綠化成帶、公園小區綠化成片、街道綠化成網、庭院綠化點綴的綠化格局。城區綠化覆蓋率、鎮居民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均超過創建指標的要求。

          三是實施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按照突出重點、解決熱點、突破難點、打造亮點的思路,在道路建設、河道整治、電網改造、集中供熱、集中供水、污水處理、垃圾清運、文化活動場所建設等方面,加大投融資的力度,完善城鎮功能,提升了城鎮的吸納力和承載力。

          四是實施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工程。改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吃林為靠山養山、靠水養水、靠林養林,加強山、林、水的保護,有效保護了自然資源。開山采石、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整治。

          五是實施生態產業工程。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服務業,優化產業結構和功能布局,降低消耗,減少污染,集約利用,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膠南隱珠鎮積極推進技術創新,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造傳統產業,培育起手推車和橡膠輪胎兩大產業集群,其中手推車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0%以上,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

          在過去的三年里,我市環境優美鄉鎮創建活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積累了經驗,涌現出一批典型,但相對全市84個鄉鎮來說,環境優美鄉鎮的數量還很少。距離《生態市建設規劃》提出的20xx年80%的鎮達到環境優美鄉鎮標準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市有相當數量的鎮由于區位優勢差、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生態環境薄弱、在客觀上達到環境優美鄉鎮的標準難度很大,在主觀上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創建任務還很艱巨。

          今后將在以下工作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要繼續擴大宣傳、不斷深化認識。針對薄弱區域和薄弱環節加大宣傳鼓動的力度,深化有關領導對農村環境問題嚴重性和創建活動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創建的積極性。

          二是深化創建工作力度。抓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生態市、迎辦奧運會和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的有利時機,把環境優美鄉鎮的創建工作滲透到各個方面,使創建工作進入到快速、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鄉鎮環保個人工作總結9

          我市“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以下簡稱“環保專項行動”)自6月份開展以來,在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廳的指導和關心下,取得了明顯成效,現將情況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我市環保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市縣兩級環保部門共出動執法車輛1200余臺(次)、執法人員2800余人(次),檢查各類企業530余家,發現各類環境違法問題119件,立案查處36件,已處罰到位68萬余元;71家企業被責令限期整改,9家企業被責令停產整治,21家企業已整改到位,26家企業因未完成整改或無法整改已報請地方政府責令關閉,環保專項行動工作開展有序,重點突出。

          (一)突出飲用水源保護

          一是加強干旱期間水環境監管。針對我市連續嚴重干旱而集中式飲用水源安全形勢嚴峻的實際,市縣兩級環保部門加大了對敏感區域內涉水污染企業環保設施運轉監管頻次,在干旱期間將監管頻次從每月一次增加到每周一次以上;同時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和重點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進行了高頻次檢查和監測監控,有效確保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的安全。二是重視水環境應急管理。建立健全水環境應急快速反應機制,確保一旦發生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能及時應對,科學妥善處置。建立跨省跨流域應急聯動機制。積極與上游貴州省銅仁市溝通銜接,聯合制定了《懷化市銅仁市兩地環保部門跨流域環境應急工作聯動方案》,建立了與銅仁市的環境應急工作聯動機制,促進兩地環境信息溝通、環境風險防范和突發環境事故的及時科學處置。三是取締和關停水源保護區非法企業。

          (二)突出非煤礦山污染專項整治

          一是對我市炭質頁巖板巖無序開采進行規范。市環保局下發了《關于加強炭質頁巖板巖等巖石類礦產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縣市局對該類礦產資源開發嚴格把關礦產設定和環境準入,防止亂采亂挖造成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二是嚴厲打擊非煤礦山企業亂采亂挖、亂堆亂放、亂排亂倒污染環境行為。靖州縣對非煤礦山開展了專項整治,關閉了5家非法煤矸石礦點,1家非法開采鐵礦點,1家非法開采鋁土礦點。市環保局對污染隱患嚴重的非煤礦山企業進行了督辦。分別建議溆浦縣政府和通道縣政府對均坪鎮板溪采石場和力凡礦業跨界傾倒固廢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限期進行整改,消除污染。

          (三)突出醫療行業專項整治

          市縣環保部門對全市7家醫藥企業、133家醫療機構和1家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進行了排查。溆浦縣對文理生物公司存在超標排放違法行為,進行了立案查處,要求企業停產治理。鶴城區對市第一人民醫院因廢水污染防治設施已不能滿足該醫院現在的廢水處理需求,致使超負荷量醫療廢水直排的環境違法行為處以行政處罰5萬元,并責令企業整改。會同縣對該縣人民醫院廢水處理系統老化致使醫療廢水不能穩定達標的問題,責令醫院整改,該醫院投資三十多萬元整治到位。

          (四)突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問題整治

          一是加大了對廢水、廢氣排放企業的監管力度。市縣兩級環保部門共檢查了292家排污企業,發現各類環境違法問題59件,下達限期改正書52份,責令停產整治3家,報請政府責令關閉26家。二是市、縣兩級環保部門緊密互動,共同打擊廢水、廢氣等污染環境違法行為。市環保局對通過日常監察、12369投訴平臺、污染源在線監控平臺等渠道掌握的信息及時反饋給屬地所在的縣級環保部門,共同對環境違法行為給于嚴厲打擊。如中方群眾舉報洪江區萬源助劑公司超標排放水污染物,市環保局牽頭洪江區、中方縣環保局,共同進行調查處理,對萬源助劑廠進行了行政處罰,并責令其補辦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會同縣華潤錳業廢水總錳、懸浮物超標,中方縣金大地、辰溪縣華中水泥廢氣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超標,市環保局均下發《環境監察通知書》,責成縣環保局立案查處。三是認真辦理環境信訪投訴。到目前為止,市環保局共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12起,辦結率和滿意率均100%,受理環境問題投訴127起,已辦結122起,5起正在辦理中,成功調處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環境問題。

          (五)突出市本級整治任務

          1、加強市區飲用水源地集中整治。一是加強對飲用水源地環境監管。建立了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企業臺賬,堅持定期對飲用水源環境現場檢查,汛期和枯水季節,加大巡查頻次;二是堅決取締影響飲用水源水質的污染企業。上半年,鶴城區政府依法對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的12家小型廢舊塑料加工企業進行了強制關停;三是開展污染治理和生態恢復工作。通過爭取環保治理項目等方式籌措資金300多萬元,對我市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鳳坪溪入河口的水毀工程進行了維護,對廢棄采石場進行了植被恢復、修建了300多個防護墩及200余平米高標準的綠化帶。

          2、加強建筑施工污染整治。市住建局、市公用事業局和市環保局開展了建筑施工現場整治,加強對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的管理,通過落實工作責任,強化施工監管,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筑渣土對城區的污染逐步減少,城區環境進一步改觀。市住建局對強化了項目開工前安全生產條件審查并排查在建項目117個,下發隱患整改通知書60余份,要求建設單位及時進行整改。

          3、加強重點醫院及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執法檢查。市環保局、市衛生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醫療機構及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污染整治行動的通知》,兩部門聯合對市第一、第二、第三人民醫院以及天源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專項檢查,市三家醫院對存在的醫療廢物收集及貯存場所未裝配危險廢物標識牌的問題,市第二醫院醫療廢物貯存點未安裝防盜設施的安全隱患問題,按檢查要求進行了整改。

          4、加強工業園重點企業污染整治。市環保局、市工業園管委會高度重視湖南駿泰制漿有限責任公司的環境問題。一是加強依法監管。利用夜查、暗查、突查等多種方式,克服各種困難,強化對駿泰公司現場檢查,發現違法行為,堅決立案查處。7月30日,市環保局接到市區和中方縣城群眾陸續反映該公司制漿臭氣的投訴電話后,經現場調查和監測,該公司當天排放的臭氣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市環保局對該違法行為進行了立案查處。二是督促企業加強整改。不斷加大對駿泰公司環境監察力度,加大環境監測密度,多次責令該公司廢水處理、惡臭氣體治理及在線設施等環保問題進行整改,并確保整改到位。三是加強對企業宣傳和引導,幫助企業查找問題,規范運行監管,引導和警醒企業遵法守法生產經營,自覺履行環保義務和社會責任。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精心部署

          全國環保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后,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對會議精神進行了傳達貫徹。

          一是強化了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了由李自成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環保局局長任副組長,發改、經信、司法、國土、衛生、住建、工商、公用事業、安監、水利和環保十一個部門相關負責人為成員的環保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加強了全市環保專項行動工作的組織和領導;13個縣(市、區)成立了由縣(市、區)政府領導掛帥的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中方縣縣長親自擔任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組長,有力地推動了環保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

          二是制定了工作方案。市政府辦制定了《懷化市20xx年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工作方案》,13個縣(市、區)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定了實施方案。

          三是明確了工作任務和工作重點。今年環保專項行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工作:查處自備電廠、水泥、鋼鐵等減排重點企業環境問題;查處廢水、廢氣等污染環境違法問題;涉重金屬企業專項整治;排查醫藥行業、醫療機構及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環境污染問題。市政府還確定了四項重點任務,即市區飲用水源地集中整治、市區建筑施工污染整治、重點醫院及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執法檢查和懷化工業園重點企業污染整治。對這四項重點任務,市政府提出了具體整改要求,并進行了責任分解。各縣市區在環保專項行動中也突出了重點,溆浦縣重拳整治河道非法采沙,靖州縣強力推進非法礦山整治,辰溪縣大力開展河流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芷江對醫療機構污染進行全面排查,麻陽縣開展對非法企業強制斷電行動。

          (二)強化宣傳,營造氛圍

          一是結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實施進行宣傳。把“兩高”司法解釋的學習宣傳作為環保專項行動的宣傳重點。市縣兩級環保部門采取深入企業上門送宣傳手冊和召集企業集中宣傳學習的形式,對包括化工、醫藥、冶金、機械、危廢產生和處置單位及污水廠等企業進行“兩高”司法解釋的宣傳,共發放宣傳手冊500余本,宣傳單3000余份,讓企業很好地了解兩高司法解釋,自覺遵法守法。

          二是多渠道進行廣泛宣傳,為專項行動開展營造濃厚氛圍。為確保環保專項行動工作的順利推進,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廣泛開展專項行動宣傳,在各類媒體上發表相關信息報道90余條。同時,充分發揮“12369”環保熱線作用,暢通投訴渠道營造社會廣泛參與和監督的良好氛圍,通過新聞媒體公開報道,有力地促進了環保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

          (三)注重督查,務求實效

          為推進全市環保專項行動深入開展,20xx年10月17日市政府辦印發《關于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及環保重點項目督查的通知》,由市政府督查室、市環保局、市水務投資公司和市污管辦組成4個督查組,于20xx年10月21日至25日,對全市13個縣市區的環保專項行動開展情況及環保重點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督查。督查組深入各縣市區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和現場檢查的方式,認真幫助各縣市區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對發現的問題當場向相關縣市區予以反饋,并下達督辦函責令改正。督查結束后,對各督查組發現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對突出問題予以通報,下發了督辦函,并還將于11月25日對督辦函落實情況進行逐一核查。通過市政府層面的督查,起到了檢查和指導相結合,推進工作和總結經驗相結合的效果,確保了我市環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三、下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加強部門配合。完善環保專項行動部門聯動工作機制,經常性地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在整治違法排污企業的問題上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2、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對有違法行為的,堅決依法查處;對要求停產整治的,要求規定時限內完成治理;對污染嚴重、國家明令淘汰的企業,堅決取締關閉。

          3、進一步加強督查力度。各縣市區的專項行動工作開展的好不好,效果實不實,督查是最有效的手段。下步,我們還將向市政府建議繼續對全市環保專項行動進行督查,爭取督察組班子不散、人員不變、力度不減。

        【鄉鎮環保個人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鄉鎮環保工作總結07-27

        鄉鎮環保工作總結07-25

        鄉鎮環保工作總結模板06-11

        鄉鎮環保工作總結范文09-26

        xx年鄉鎮環保工作總結05-22

        2021鄉鎮環保工作總結范文09-26

        鄉鎮環保工作總結15篇05-12

        鄉鎮環保工作總結(通用6篇)05-11

        鄉鎮環保責任書09-0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