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的教育工作總結范文(通用4篇)
一段時間的工作在不經意間已經告一段落了,回想起這段時間的工作,一定取得了很多的成績,是時候在工作總結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那么問題來了,工作總結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的教育工作總結范文(通用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個人的教育工作總結1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缺少的不是知識,也不是職責心、愛心等,而是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等,這些都是消極的、無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自主性是一種壓抑,一種挫傷。
此刻,很多教師都明白這樣不好,但又苦于無處借力,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我們學習了《有效教學》一書!队行Ы虒W》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它不像一般理論書籍那樣深不可測,而是植根于現實教育,用質樸生動的語言從理論的角度探討了教學實踐一個重要問題:有效教學。
什么是有效教學呢?凡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結合自我的工作實踐,我思考著,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僅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放棄教學的職責,那么,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加個問號不等于提出一個問題,這樣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本事培養沒有什么價值。
經過學習《有效教學》使我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應當是學校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追求的基本目標。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想做到“有效教學”,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真實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現自我。其次要做一個善于反省的人,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教師自我,對自我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認識,可是真正會去反思的還比較少。
對于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進取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進取的行為改善過程。讓教師自我承擔起學習和本事提高的職責,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在“有效指導”中的有效“提問”與“傾聽”一節中提到:“有效教學基本狀態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而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教師高質量的提問,能夠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能夠說提問貫穿在每一天的教學中,貫穿在整個課堂中,可見,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提問。
的確,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藝。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以往的“教師主體”發展為今日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提問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本事的'重要途徑。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進取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書中對“什么樣的提問是有效的”給出了提議:一是使問題具有必須的開放性,二是使問題堅持必須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到提問要精心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依據教學資料的重點,抓住知識的關鍵,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到達以“精問”促“深思”,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同時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還要注意難易適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尋找學生的“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即在知識的“增長點”上布設懸念,使學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
其次,提問還要有層次性,問題之間要有內在聯系,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隨之逐步提高;此外,我們還應盡量為學生供給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激發、指導學生對學生提問,學生對教師發問等提問的多元模式,這些都是貼合學生學習需要的。
關于有效講授,書中提到了一條就是要幽默風趣,令學生堅持簡便活潑的心境。能給學生創造一個簡便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必須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旦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數同學會把注意力轉移出課堂,這樣便需要教師花時間去維持課堂紀律。
究其原因是教師的任務導向不明確。教師應當為學生供給較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學習的材料,而不應當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與教學資料無關的事情上,對教學中可能發生的影響教學的事件有一個預測和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對授課資料在時間上要做出合理安排,這樣才能夠充分有效的傳授教學資料,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
讀完本書,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我們要多讀書、多學習,掌握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導下進取開展有效教學實踐,最終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個人的教育工作總結2
暑假里閱讀了《教師的20項修煉》,我一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就萬事大吉了,看了此書才知作為一名教師教師職業有別于其他職業,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內在要求。所以,教師要想成為有藝術、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師,就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為、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范到個人風格,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完善,從細節入手,好好“修煉”。教師如何修煉呢《教師的20項修煉》從細節入手,從修煉教師形象、精練教師生活、錘煉教師專業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繪了有活力的教師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于從事教育的教師就應用“心”去讀的一本書。
本書涉及的20項修煉,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三項分別是教師的德行、教師的智慧和教師的規劃,以下就這三項談自我的一點體會。
《教師的.20項修煉》中的第6項修煉是:教師的德行——用德行育人。教師德行之本是善良與愛。教師對待學生的善良,是以愛心為基礎的,僅有愛生如子,才可能有教師對待學生的本質的善良。有教育者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教師調查的結果是:“有愛心,愿意跟學生交朋友的教師”,“對學生寬容,有耐心的教師”,“知識淵博,教課教得好的教師”,“風趣幽默,有突出人格魅力的教師”等位居前列。這些都反映了教師的“德行”,也就是一名教師的道德品質、做人的品格、育人的智慧。其中“愛心”位居第一。教師德行中的愛,表現為教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關愛學生。愛學生,是教師善的標志。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可謂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范。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體會到,僅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學生,學生才會愛你。教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之窗的盞盞燭光,完美的人生是被愛所喚起的!皢栴}學生”不是一天之間就構成的,“問題學生”不都是有學生自我造成的,教師在的演變過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職責。我們就應用愛心呼喚愛心,用真誠撞擊真誠,用高尚塑造高尚。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
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做他們學習的伙伴和朋友,教學相長,共同提高。只要能夠堅持用德行去教書育人,同時掌握必須的工作技巧,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并不是一件難事。
教師的修煉,其實是教師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煉。僅有那些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愿景、不安于現狀、富有終身學習的愿望與潛力、用心體悟教育魅力的教師,才能真正透過修煉,感悟教育的真情與真諦,收獲“教育人生”的幸福與歡樂。要成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師,每個教師都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都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為、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范到個人風格,作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革新,從細節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教師啊,無論你是否偉岸英俊,是否靚麗動人,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氣質,你的形象就會價值連城,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專業品質,你就會對學生具有百般的感動力,感化力,感召力。
個人的教育工作總結3
《守望教育》是一本抒發教育夢想的真情之作,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一個“愛教育者”的真摯情懷。書中說“正是憑著我們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渴望和對人的完善的關照,我們才會對現實的教育、現實中的人的命運心懷依戀,對紛繁復雜的教育現象堅持一顆平常之心,對細微的教育事件持一種深切的人文幽思,對我們的點滴思考堅持一種溫暖的人間情懷,同時也對現實中的各種教育問題給以理性的批判與必要的反思,”作者對教育熱情、思考深深地打動了我。
劉教授在《守望教育》這本書中用教育隨筆的形式傳播著自我的教育夢想與信念。他從生活中從一些常人皆知的小事出發,洋洋灑灑,別開生面的`微言大義展此刻我們眼前,比如,他對教師生命權的注重,對孩童世界的尋找他用一種低調的言說姿態,從個人的切身經歷或感受入手,他始終都是以一種局內人——而非把自我排除在言說對象之外,“隔岸觀火”——的姿態來應對復雜的教育世界,應對我們的教育賴以生長的社會,把“自我也燒在那里面”,真情實感油然而出。
劉鐵芳的《守望教育》一書,還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闡述了我們今日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如何讓每個教育者都能在自我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斷地追問,在不斷質疑、追問的過程中,催生教育實踐智慧,改善、提升每個教育人的教育生活質量。
在《研究性教學: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一文中,劉教授指出:好的教學實際上只是為了把學生引入“問題”之中,引入他們屬己的“問題意識”之中,并且不斷擴展他們的問題意識。這樣,好的教學就不再是以其過程中的知識、技能的授——受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好的教學不再是一次性地解決問題,而只是經過暫時的解決問題來激勵、煥發學生更多的問題,煥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他們自覺地走上自我的問題思想之路。
這也讓我們對于現階段正在研究的“問題意識”的課題有了更深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更好的處理教與學的關系。畢竟“教”是為了“不教”,我們的研究性教學也并不是為了把每個人都培養成學術研究的專家,而意在讓每個學生都能自我“想問題”,能獨立思考、確定、評價、選擇、創造,視野開闊,并最終落實到對社會、自然世界以及自我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的關注之中。
作為一個普通的一線教師,我想守望教育首先是守望課堂。因為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還課堂以心靈的溫度,還課堂以思想的靈動,還課堂以生命的活力。精心設計問題,指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解決問題是我們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所以也是我們今后課堂教學研究的主要方向。堅守課堂,就是堅守教育之魂就是讓教育擁有生命活力。
個人的教育工作總結4
最近閱讀了《不教的教育》一書,經過閱讀學習,我深有感觸,原先真正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這本書運用了心理學知識,通俗易懂的讓家長明白了怎樣做到不教的教育,從中國傳統教育入手,用易、儒、道三家思想去印證無為和不教的教育。以下是我的幾點感悟。
愛,不僅僅要用心,還要會愛,首先要尊重孩子。書中有句話這樣寫的:“讓孩子成為他自我”,有多少家長做到了呢?家長總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口氣和孩子說話,總是期望孩子們做一個有著自我的思想可是做起事情確和家長思想一樣的人,可能嗎?孩子是孩子,請尊重孩子,給孩子自我的空間和時間去扮演自我的主角。書中的.經典語錄:“不要以為你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他是神奇的自然之子,有著強大的能量。他們甚至是我們的教師,而我們,要學會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讓閱讀陪伴孩子的一生。閱讀,就有改善智力、改變命運的功能。讓孩子愛上書,就是愛上思考,就是愛上歡樂。
家長的作用陪伴者支持者和玩伴,F代社會父母生活工作壓力增加,一方面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應酬上,一方面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讓孩子開始學習各種知識,并額外的學習很多才藝等,很少有人能抽出足夠的時間經常陪伴孩子玩耍,雖然我們物質水平提高了,可是再多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再好吃的零食都滿足不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再說學習≠智力開發,不要因為錯誤的拔苗助長而錯過陪伴孩子的最佳時間。
家庭系統影響孩子的一生。家庭是一個系統,為了堅持平衡,孩子作為家庭系統的薄弱環節,總是最容易受傷害的。書中講到孩子性格構成主要是因為孩子站在弱勢父母一方,孩子出現的心身疾病多是孩子為了糾正家庭系統錯誤而引起的。認識自我的家庭,注意父母的溝通方式,如何平衡這個系統,才不會傷害孩子,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不教的教育》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
【個人的教育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教育個人工作總結04-06
個人教育實習工作總結11-26
個人教育實習工作總結09-07
個人教育工作總結11-25
教育個人工作總結07-15
個人教育工作總結05-10
個人教育見習工作總結05-18
個人教育工作總結09-21
教育個人工作總結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