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題研究工作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1
一、確定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新一輪課程改革歸根到底必須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上
課堂教學評價無疑是發展性教師評價的重中之重,因此,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評價是發展性教師評價的最重要的熱點之一。
這是我們課題組將《教師發展性評價》的課題研究方向最終定位為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研究的原因。
1、建立發展性的課堂教學評價。
2、重構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內容,突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師生互動的評價內容。
3、強調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4、改變傳統的單一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建立多元的評價模式。
5、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科學管理。
二、確定研究的步驟及采用的方法
1、準備階段制訂課題實驗方案,設計各種實驗表格,制訂業務等級標準,成立課題組,明確責任分工。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學習。制定評價方案。
2、實驗階段按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按“學習實踐—診斷—反饋—反思—措施—再學習再實踐”的模式進行發展性評價的實踐操作,使被評價者逐步實現發展目標,同時積累研究資料,完善實驗方案。
3、總結階段進行課題研究的全面總結。對研究過程中形成的各種資料進行了梳理;進一步完善了《發展性教師評價方案》及各種評價工具,使之成為學校的常規工作;組織有關人員完成課題總結報告和各種鑒定文檔;請我區科研室對有關材料進行初步審查;召開結題會,向省規劃辦提請課題鑒定。主要采用了觀察法和自然實驗法進行。
三、本課題研究的結論完成了有關論文和評價方案的制定。
教師對發展性評價有了充分的認識,克服了傳統的單純以獎懲為目的教師評價制度的弊端,有利于教師業務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四、本課題研究的意義
1、實施發展性評價,是社會轉型的呼喚,是素質教育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是學校管理與教師評價體系發展的需要。
2、實施發展性評價,促進了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有利于學校管理方式的民主化、科學化。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升了教師的整體素質和學校的科研水平,深化了學!翱蒲信d!钡霓k學特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必須要定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抽查,將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一個檔次才是最重要的,相信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事情,在不斷的前進與發展中,教師的教學能力已經被看得很重,希望我們能夠一直保持下去!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2
二年來,我課題組以課題研究為龍頭,始終堅持“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育人”的方針,發揚科學、積極、求實、創新精神,加強領導,認真組織,不斷學習,勇于實踐,開拓創新,課題研究正常開展,教學研究蔚然成風。課題組全體成員緊緊圍繞課題方案中所確定的研究內容、目標、方法開展了一系列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研究,通過一些實實在在的學習與實踐研究,已取得了明顯的進展,課題研究取得了較大成果。在課題研究中,有45人次獲各級別獎勵。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
(一)、領導重視、成立機構、明確責任、全員參與。
為使我組《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研究》課題研究的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使課題研究走向規范化,科學化。學校將本課題研究作為重要事情來抓,成立有課題研究領導小組。課題研究小組成員名單及分工如下:
組 長: 蘇 琴負責統籌課題研究全局,指導課題開展工作,寫課題研究方案及課題總結報告。
副組長:羅錦英 負責課題資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課題工作開展管理及記錄。
組 員:顏居海 施一才 勞榮珍 周 勝 黃春紅 莫科進 張麗梅 鐘立菊 包麗梅 羅錦英 謝紅妃 (進行課題實驗,上研究課;做總結)
。ǘ┳龊谜n題研究主要活動設計
1、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1)、做好課題的申報和論證。
。2)、組建課題組,商議研究計劃。
。3)、請有關專家對課題組成員開展研究方法和有關理論的培訓。
。4)、撰寫開題報告和召開開題會。
2、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6月)
開始試驗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3月)
(1)、按研究內容的相近,成立若干小組。
。2)、開展問卷調查和有關測試。
。3)、繼續根據需要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訓。
。4)、組成的中心研究組,研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理論和實踐中的問題。
。5)、開展各類研究活動,內容有組織觀摩課、討論和分析教學設計、記錄和案
例分析、理論學習等等,不斷調整、改進策略,通過科研促教研。形成創
新思維培養課教案
。6)、每學期制定課題活動計劃,定每周星期二上午第一、二節為課題活動研
究時間。
。7)、每學期末做好資料歸檔、總結交流活動。
中期實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形成“創新思維培養課堂
教學模式”
后期實踐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探索“創新思維課堂培養
與對策”
3、總結交流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1)、處理數據資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開有關專題研討會,成果展示會。
。3)、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將研究過程中老師的有創新的、有價值的論文、課例、錄像、等加以整理、推廣。
。5)、結題鑒定。
。6)、在本地區內推廣成功的經驗和做法。
二、課題研究計劃執行情況
二年來,課題能按計劃,扎扎實實地開展。課題組針對課題研究中的問題,擬訂了課題實施方案與計劃,保證課題有序進行。二年來,課題組舉行校內課題研究活動近50多次,參加上級科研活動10多次。為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課題組還嚴格執行考勤制度,從出勤率上保證課題的開展。此外,選定的兩個實驗班級作為課題研究成效參照。二年來,我們認真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努力提高每個成員的理論水平。二年來,課題組結合欽州市教師繼續教育學習的內容要求與安排,每個成員都主動參加了市級組織的各項各次活動,與此同時,課題組組織全體成員定時學習教育教學科研理論,學習先進、有效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
2、充分保證課題研究時間。我們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上午用兩節課的課題活動時間,做到專時專題研究。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根據本課題研究的計劃,課題組成員系統學習了《中小學教師科研指導》、《欽州市教育科研管理辦法》、《走進新課程》、《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課堂教學與學習成效評價》、《中學語文課評估》、《中小學教師素質及其評價》、《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初步設想》、《觀念更新論》、《創新智慧論》《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情感教育教學的原則與環境》、《創新概念的鑒定及其研究意義》、《創新教育觀的內涵豐富性》、《創新思維教學模式淺探》、《從創新教育走向教育創新》、等等教育科研參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開展課題研究。規范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積極進行課題教學研究活動。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我們認真進行了公開課、優質課的說課、集體備課和評課活動,堅持做到上公開課的老師必須提前一周說課,并且說課后進行集體備課,對課題研究課展開討論,獻計獻策。公開課上完后,人人參與評課,真誠坦率地探討一些教學問題。通過說課、評課,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二年
來,通過老教師的展示課,青年教師的公開課,新教師的匯報課以及新老教師帶徒一系列活動,整體上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也加深了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課題研究中我們還十分注重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在研究的過程學校組織一部分教師到柳高、欽州一中、二中等一些學校學習、取經;同時還邀請了市縣教研員和專家來校作專題講座并指導教學科研工作。另外,我們圍繞課題,積極開展了第二課堂活動。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我們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特別是課外活動做到了具有學科特點,形式豐富多彩。二年來,我們成功地舉辦了多次全校性的語文創新活動。真正地豐富了校園生活,創設了語文學習的.氛圍,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三、課題研究無變更情況記錄
本課題從20xx年9月開始,在青云中學經過近5個學期兩個循環的實驗,二年來課題研究負責人、課題名稱、研究內容都沒有變更,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村政治課教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探究教學法的策略組織機構和體系。課題研究效果顯著,成績突出。主要成果以論文、報告、專著等形式。本課題研究二年來管理單位不變。本課題于20xx年10月完成研究工作。
四、課題研究成果出版、發表獲獎情況
1、創新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水平,二年來我校許多教師在市縣里舉辦的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獎。
2、二年來課題研究組發表或獲獎論文有: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教學策略運用的研究》、《農村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對策》、《情感教育的滲透---《背影》教學案例》、《如何落實農村教育》《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淺談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淺談和諧教育》、《淺談探究性閱讀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淺談如何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關于語文教學創新的探索》、《淺談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語文教學創新之我見》、《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效應》《語文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探討》《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淺談學生的心理思想特點與教育》《淺談如何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課題研究成果代表作:
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教學策略運用的研究》
2、《情感教育的滲透---《背影》教學案例》
3、《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
4、《淺談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5、《語文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探討》
6、《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效應》
6、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3
自申報微型課題研究以來,我時刻把我的課題研究放在心中,平時注意觀察,勤于思考,把研究落實在自己平時的教學中。經過為期幾個月的研究,我收獲頗多,F將我的課題研究總結報告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新課標對英語教學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這就將小組學習和小學英語教學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目前,我們都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進行著小組學習模式的深入探索,以期找到符合學生以及學校教學實際的有著校本特色的小組學習模式和策略。小組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礎教學形式的前提下,以“小組學習”為中心,通過開展小組學習,發揮小組的積極功能,使得英語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英語交流合作的過程。本課題就將針對小學英語課堂中小組學習的現狀,對小學階段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從而促進并完善該學習方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小組學習”這一創新式課堂教學實驗以一切為了兒童的健康發展為目標,以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重點。努力創設一個有利的英語課堂教學環境,改變舊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和課型結構,形成相應的創新式教學體系。具體要實現以下四個方面的目標:
1、營造輕松愉快的英語教學環境,讓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興趣,同時,讓學生找到合作的途徑,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學會與人合作。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學方式。
3.改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初步形成合作探究、交流、動手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
4.通過小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分享和合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取實驗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問卷法、對比法、文獻法、個案研究法。整個過程都以實驗研究為主,實驗教師以常規教學為依據,以個體實踐為主,課題實驗小組成員為輔,按學期分階段制定計劃,做好記錄、總結,討論撰寫體會,總結成果。
四、課題研究過程
。ㄒ唬蕚潆A段(20xx.03.15-20xx.04.30)
加強理論學習,主要包括與小組學習和英語教學有關的書籍、論文及報核心期刊等,在此基礎上,對本學校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就課題研究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論證,以確立具有針對性并且具有實踐意義的研究課題,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實踐。同時,收集有關該問題的相關材料及他人的`實踐經驗進行學習和經驗總結,進而明確研究方法,設計研究方案并進行開題論證。
1.對本學校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進行調查;
2.學習理論,收集相關材料、制定課題計劃;
3.明確研究方法,設計研究方案并進行開題論證。
。ǘ⿲嵤╇A段(20xx.05.01-20xx.10.31)
整理、研究相關資料,對問題進行深入剖析,設計出具體的策略,據此進行實證性研究,記錄實施的過程和效果,并根據實施的情況和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逐步形成研究體系。及時記錄和收集研究過程的原始真實材料和數據,書寫教學筆記。一個階段后,教師進行行動反思,調整行動計劃。
1.教學研究工作全面啟動,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
2.根據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實施情況和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方法策略,逐步確定典型有效的教學手段,師生反復進行教學實踐互動,逐漸形成教育教常態;
3.收集相關資料、數據并進行階段小結,小結需從教師、學生和師生互動三方面入手,力求面面俱到,并據此進行綜合評價。
(三)總結階段(20xx.11.01-20xx.12.31)
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分析、研究課題實踐情況,總結、提煉硏究成果,形成詳細、具體的研究報告。
1.整理并分析研究實施以來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的統計數據;
2.結合基礎教育理論和相關教研經驗成果進行總結反思;
3.撰寫結題報告,上交結題報告等資料,迎接專家組的鑒定驗收。
五、研究成果
通過課題的研究和教學實踐,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觀念,同時,培養了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新型的師生關系小組合作學習,增加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小組、小組與小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機會,學生獲得的表現機會要比傳統的教學方法更多得多。在合作學習中,師生間的關系不再是教師一味傳授,學生只管傾聽的傳統模式,而是師生間平等交流與互動的新模式。教師更多的是一個顧問和指導者,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活動與學生的活動及學生之間的活動有機地融為一體,提供了一種師生互動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師生間能夠平等對話與交流,真正體現教學的民主。在課題研究中,成功構建了小組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合作氛圍——明確合作目標——指導合作過程——匯報合作成果——評價合作結果。
在課題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如小組成員之間的消極依賴或組間的競爭,容易造成后進生的惰性;合作的時間較難把握,影響教學進度。個人獨立探索和小組合作的探索的有機結合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英語教學中小組學習策略的研究,并將已經構建的小組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校內加以推廣,讓實踐對此模式進行檢驗,并不斷的加以完善。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4
這學期到了市級語文重點課題研究驗收結題的時間了,因此,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做好結題驗收。作為組長,我在欣喜的同時也倍感壓力,一方面要完成課題研究的最后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帶領課題組老師對兩年來的研究工作進行總結,特別是寫好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不論如何,課題總算如期研究結束,感想頗多,現將本學期課題研究個人工作小結如下:
一、結題理論學習
課題研究就是到了結題沖刺的最后階段了,我們也不忘理論學習。這學期的理論學習,我們的重點放在了結題報告的書寫上。組織學習了《如何做好教育科研課題的結題工作》,讓課題組老師簡要了解教育科研課題的特點,系統概括科研課題的研究程序,知道應如何來做好課題的結題工作。在學習中我們了解教科研課題結題程序,懂得該怎樣來準備好結題資料,重點學習了應如何來撰寫結題報告。課題組老師認真學習,這學期做了三次的理論學習,并做好了學習筆記,
交流了學習心得,提高了教師理論水平。
二、本期工作回顧
1、在上學期進行客家土樓故事比賽的基礎上,我們對客家故事再次補充,著手編撰客家故事專輯,于20xx年x月終于把《客家土樓故事專輯》整理出版。
2、這學期開學初課題組就把學生收集的客家童謠集中起來,課題組老師把客家童謠整理成冊,編印成了湖坑中心小學傳唱客家童謠活動讀書活動教材一份,開學初下發給四至六年級的同學手中。
3、根據學期初制訂的課題研究計劃要求,我課題組于20xx年xx月xx日下午在六(1)班教室舉行了吟誦傳唱客家童謠比賽活動。比賽中四至六年級的優秀選手經過激烈的角逐,爭奪一二三等獎,最后五(2)班王春香奪得了第一名。比賽后,課題組及時進行頒獎、發獎品,極大地鼓勵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4、20xx年x月初,課題組根據客家童謠吟誦傳唱比賽的`材料,結合期初印發的讀書材料,再選擇若干有代表性的新童謠充實材料內容,終于把課題研究的最后一個成果《客家童謠新編》整理出版。
5、課題研究已開展兩年多了,課題研究的內容深入學生心中。特別在“民風民俗”的作文教學與土樓客家文化結合中,我校五(2)班學生李振鵬的作文刊載在CN作文期刊《小學生導刊》、《作文成功之路》上;
五(2)班蘇志宇同學作文刊載在CN級《學生周報》(樂知版)上,這是我們課題研究“土樓文化(世遺知識)與作文教學結合”實施取得的豐碩成果。
6、整理課題研究文字資料,收集老師獲獎證書及學生獲獎證書的復印件,課題組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所撰寫的有關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教后反思等論文集,寫好課題結題驗收報告,做好個人的研究資料、學習筆記等收集整理,歸檔。
7、整理課題研究成果,歸檔。
8、整理有關課題研究的照片資料,給照片附注說明文字。
三、結題工作展望
1、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撰寫、修改工作順利。
2、做好語文科題結題驗收工作匯報,等待市普教室領導、專家前來驗收、檢查。
3、我們真誠地希望實際語文課題研究工作能完滿結題。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5
學生活要接近尾聲了,家一定都對畢業設計充滿畏懼,在做畢業設計之前指導老師都會要求先寫好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家整理的《新課程背景下培養中學生生物科學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開題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文選題的理由或意義:
21世紀將是人類依靠知識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紀,世界將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和機遇,實施素質教育,深入開展創新教育,讓科學的光芒普照中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是當今教育的主旋律。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主旨的生物新課程,將科學探究作為的突破口,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展科學探究能力。這一能力的培養與新課程的實施緊密相連,自20xx年秋學期新課程在我省全面推行以來,探究教學中暴露的諸多問題使我們意識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決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應該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和總結。
一、時代發展的要求
1、探究能力與素質教育
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在教育領域里追求人的素質獲得全面發展,已經變成一種集體行動,成為國際教育的重要趨勢。在我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也已經成為21世紀基礎教育的重要方向!吨泄矅鴦赵宏P于深化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課堂教學形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究為主的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成為素質教育的關鍵之所在。
2、探究能力與創新教育
當前,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經成為我國整個教育的靈魂。正如文化教育學家斯普朗格所認為的那樣,“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個人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8]。即是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這種創造力集中體現的是科學探究的能力和科學精神,它才是教育真正需要“喚醒”的東西。
3、探究能力與科教興國
科教興國,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然而,我們在科教興國的戰略問題上,往往過多地強調科技的經濟功能,偏于技術的、物質的乃至產品的層面,卻往往冷落了科學探究、科學理性和科學思想對人、對社會的根本性作用。教育的“功利性”也總是與“應試教育”一起成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最桎梏。探究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為核心目的,通過科學方法、態度的訓練與養成教育,逐漸使科學理性之光真正照耀于億萬人的心田,激發人們不斷思考、不斷探究、不斷發現。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應該是科教興國戰略真正實施的表現之一。
二、課程的需要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是生物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生物科學素養詩民科學素養構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指公民參加社會活動、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很顯然,探究能力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每個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也是課程標準實施中的核心任務。探究性學習是學生認識生命世界、學習生物課程的有效方法之一!镀胀ǜ咧猩镎n程標準(實驗)》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等,重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果學生在學校期間親身經歷了科學探究活動,那么,當他離開學校時,對生物學會形成更深的印象和積極、正面的態度。高中畢業前,學生們應該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至少進行一次“真正的”的科學探究活動。在參與探究時,學生們應該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探究現狀的思考
20xx年秋學期我省全面實施了新課程,通過一個多學期的探索和實踐,許多教師已經積累了眾多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有待進一步挖掘,升華為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與此同時,新課程的實施也對廣師生在思想層面和操作層面都造成了極的沖擊,許多困惑和不解紛至踏來。在諸多問題中,“培養探究能力的策略”首當其沖。學生不知如何探究,教師不知如何指導探究等新問題在每一所學校中都存在。根據對我市部分地區學生有關探究能力的問卷調查,比照其他省市、學科的調查結果,可以總結為以下方面:
1、學生層面。
從“高中生學習生物學的動機”調查結果看,“問題解決”作為學習生物學的動機,得分最高,其中“探索未知世界的機會”是部分學生喜歡的。從“高中生對不同生物主題的興趣”調查結果來看,“與實際應用和實踐觀察”有關的內容是學生們最感興趣的主題。從“高中生對生物學不同學習方式的興趣”調查顯示看,學生們最感興趣的是通過“參加野外實習”、“在實驗室里進行研究”和“執行一項個人計劃”等活動進行體驗式學習(劉植義,20xx)。這說明學生樂于探究,希望通過課內外不同的探究形式解決問題,發展探究能力。但是,從“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現狀”的調查結果來看,部分高中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推理論證能力,但缺乏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思與批判等能力[20]。在探究實驗中多數學生還只重結果而輕過程,重數據而輕本質,沒有學會探究的方法,養成科學的態度(顧莉,20xx)。學生們渴望探究,但高考這根指揮棒多偏重結論性知識的考查,使得他們“不得不”忽視探究的過程,山東省有關高中生物新課程學習狀況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15](賀建東,20xx)。這些情況說明,高中學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還很弱,學生們的探究愿望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也沒有真正轉變為實際探究中的各項能力。
2、教師層面
從影響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因素的調查結果來看,“學生進行探究的內驅力、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發展水平、教師的科學素養、學習資源和探究學習環境”是影響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主要因素。在這些因素中,教師的科學素養尤其是引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策略是重要的決定因素[29]?茖W探究方法的獲得,除了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探索,不斷積累以外,主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培養和訓練,教給思維方法,指導思維路徑,使學生領會并付諸實踐,以逐步形成習慣,形成能力,并在交流中得到進一步強化[15](賀建東,20xx)。但是從“教師對探究性教學的理解和培養探究能力的教學策略”的調查結果看,部分教師雖然知道探究的主要步驟,但缺乏具體的教學策略。少部分教師甚至還不知道“什么是探究”,農村中學的有些教師對開展探究學習排斥性依然很強。這些現象充分的表明,多數在非探究學習中培養出來的生物學教師,若不經過職后專門的探究教學策略的培養和實踐,一開始很難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探究學習指導(紀琴,陸建身20xx)。此外,探究活動的開展由于受到時間、學習資源等因素的影響開展的并不普遍[16]。
以上調查結果映了在“學生的探究動機、現實的探究能力與教師的指導策略“三個方面存在著多對矛盾。學生想探究,但缺乏必要的指導和實踐,探究能力自然較低;教師想指導,但缺乏相應的教學策略,缺少解決探究活動中困難的途徑。面對這些問題和矛盾,畏難甚至退縮不前是行不通的,也是與國家推進課程的決心相背離的。我們應該找原因、想辦法,不斷探索與總結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策略,為新課程的順利實施和推進提供支持。
國內外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狀及趨勢:
1.探究能力的結構與表現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包括完成一定活動的具體方式,以及完成一定活動所必須的心理特征?茖W探究能力是一種能力,它的組成要素中不包括非智力因素,但二者會相互產生影響。國外的研究表明,科學探究能力是一種具有復雜結構的高層次能力。一般認為,科學探究能力是保證學生順利完成探究活動的具體方式和心理特征。對探究能力的理解,可以從多元智能的角度加以體會,其語言、邏輯-數學、視覺-空間、身體運動、人際關系、內省等智能,可以助我們全面的認識探究能力。它給我們的啟示是:探究能力評價應該采取多渠道、多種形式、在多種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境下進行。
但是,從多元智能角度構建的探究能力結構模型國內外研究還比較少,這一點使得我們在探究能力的把握和測量上難以適從。國內有學者參照吉爾福特的智力三維結構模型,構建了基本科學能力結構模型(申繼亮,20xx)。后來又有學者以此為基礎構建了以科學(探究)過程、科學內容和科學品質為三個基本維度的科學探究能力結構模型,并以科學品質為主要維度,列舉了評價學生探究能力的50條表現。
這50條探究能力的表現是從思維的深刻、靈活、敏捷、批判和創性角度編撰的.,雖然滲透探究過程的要素,外顯性強,但與中學常用的科學探究的基本程序不相吻合,而且這些表現比較繁雜,中學教師難以操作。“能力”是高中生物課程三維目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科學過程這一角度出發,明確列舉了高中階段學生應該學會的11個方面的探究能力表現[1],可以說是體現了上述模型中的核心部分。這些表現與探究教學(學習)的程序基本一致,將探究內容和品質滲透其中,以它為出發點形成教學策略,構建教學模式,進行探究能力的評價,目標明確也非常容易操作。
2.科學探究的程序和探究教學模式
能力總是和人的某種活動相聯系并表現在活動中。只有從一個人所從事的某種活動中,才能看出他具有某種能力。科學探究能力表現在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活動中,并在活動中得到發展,過來,這種能力也將直接影響和決定探究學習的效率和結果[17]。
探究式教學,亦稱探究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并獲得體驗的實踐活動。
探究教學的核心是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柴西琴,20xx)。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即是教給學生自主探索自然界和現實生活中科學問題的方法和技能。使科學教育面向真實科學是當代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而科學教學要與真實的科學探究相接近,就必須首先呈現出科學探究的“形”,或者說與科學探究保持“形似”。
教學策略是教師教學時,為達成教學目標所采用的教學取向,而非特別限定的某種教學方法。
3.1強調“過程技能”的策略取向。
早期培養探究能力的策略,其建立者采用了還原論的思維方式和過程分析方法,將科學探究過程分解為一系列立的成分,如觀察、分類、假設、推論、預測等。相應地把科學探究能力分解成一系列立的技能,如觀察技能、分類技能、假設技能、推論技能、預測技能等,稱為過程技能。其基本假設如下: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一系列過程技能的集合;這些過程技能是可以通過練習來立發展的;學生的過程技能得到發展后,就可以用來解決實際的`科學問題,科學探究能力也就得到了發展。據此提出的教學策略是,首先讓學生立地練習和發展這些技能,然后再結合起來解決更復雜的問題。
3.2強調“控制變量”等核心要素的策略取向。
有些研究者認為,科學探究的本質是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運用邏輯推理來解釋相關證據。這樣就把“科學思維”與“邏輯思維”聯系起來,并根據皮亞杰的理論,用控制變量的實驗來檢測學生的邏輯思維,把它作為科學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特征,建立了科學探究能力的邏輯策略。這種策略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描述成能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探究的能力。從本體論意義上來看,它并不能完整的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只是培養了“會進行控制變量的研究”這個突出的特征。
上述2種策略取向,無論是強調過程技能還是強調某一要素,都忽視了探究主體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對探究能力形成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一些從認知科學角度出發的研究者把科學探究看做問題解決的一種形式。在開展探究時,探究者從自己的“工具箱”里選擇“工具”。對任何一個給定的探究任務,并非需要所有的工具,其技巧就在于正確地挑選并知道如何去使用所需的工具。米勒將科學探究能力包含的成分分為三類:一般的認知技能(例如觀察、分類等等)、實踐的技能(例如,知道怎樣使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和探究的策略(例如,知道用重復測量來提高測量的可靠性)。在此基礎上,英國約克學的PACKS項目組提出了另一種培養探究能力的策略體系(Robin Millar,1998)。
這一策略體系將科學探究的主體和探究過程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具體描述了學生原有的認識和技能對科學探究過程中各環節的影響,擺脫了機械決定論和經驗主義的科學觀,深化了對科學探究能力的結構和功能的認識,對于研究和發展學生與科學探究相關的理解和能力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從上述文獻綜述我們可以知道,科學探究能力是一種具有復雜結構的高層次能力。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應該從探究能力結構的“過程維度”出發,明確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學生應該學會的各種探究能力,并以此開展教學和評價。在具體的探究教學過程中,應該繼續保持傳統教學中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良好習慣,注意關注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對探究能力形成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兼顧總體探究過程與各類探究技能的培養,同時加強對探究活動中核心要素的訓練,“以點促面”,使探究各環節要求的能力得以形成。在探究活動開展的各個階段,要重視學生的自我監控在其中的作用,最終形成完整的探究能力。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6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通過研究,確實改變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
。2)通過研究,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學會策略性地學習;
(3)通過研究,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學會做學習的主人。
。4)通過該課題研究,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新要求。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
合作學習成功最為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它有著非常堅實的理論基礎。王坦對其理論基礎做了簡要的分析,涉及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社會互賴理論、選擇理論、動機理論、凝聚力理論。
2、選擇理論認為,青少年學生有四種需要,即歸屬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樂的需要。選擇理論其實就是一種需要滿足理論,認為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場所,學生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
3、動機理論認為,學習動機是借助于人際交往過程中產生的,其本質體現了一種人際相互作用建立起來的積極的彼此依賴關系。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休戚相關"、"榮譽與共"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關系是動機激發的一個重要標志。
4、凝聚力理論認為,小組建設,小組評議及任務的專門化,不但可以使小組的成員協調工作,而且還使全班作為一個整體發揮整體功能。
四、課題研究價值
對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改變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同時又為新課程提出的改變學習方式豐富了一定的理論。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改變傳統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觀念,樹立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中的主動性學習為核心的教學宗旨,有重點地培養學生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主動性學習習慣,增強主動意識。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2、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在學習小組之間營造互相競爭的氛圍,組內每人尋找各自的競爭目標,五人擰成一股繩。形成"齊心協力,力爭上游,挑戰自我,永不言棄!"的信念。
3、對小組的成績的變化經常進行分析和對比,每次考試后對一、二、三名的小組分別給予:"三星"、"二星"、"一星"稱號以鼓勵,對進步的小組也給予鼓勵,對落后的小組給予激勵,對全體學生都有促進,進步的小組償到了成功的喜悅,未考好的小組中的.未考好的同學會感到對不起本組同學,會暗暗地下決心爭取下次考好,這樣各組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氛圍自然形成。
4、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各組組長自己有學習任務還要幫別人,這種精神要不斷表揚。其實,輔導別人的同時,自己對輔導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對各小組進步特別明顯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6、從方法措施入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自主學法"指導。通過學法指導,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意識地總結和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具體做法是備課中有"學法"設計,上課時有"學法"指導,課后有"學法"總結。實驗中,更要關注那些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僅靠自己還不會進行有效學習,因此對他們進行方法指導尤為重要。實驗時,力爭做到在建構新知識時,教給學生課前預習、查閱資料的方法;在復習時教給學生歸類、整理、綜合性學習的方法;在出現錯誤時教給學生糾正、反思的方法。學習指導方法很多,還可以結合班級實際,靈活運用教法傳授學法。學期末評選"自主學習小主人".條件是:愛學、會學、主動學、有創造性、有毅力、學習效果好、團結協作好等。
7、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努力創設適宜而新穎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參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一是創設專題性自主學習活動的空間。即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一段時間內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專題性學習活動,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如"成語趣話"、"錯字門診"、"古詩積累"、"佳作賞析"、"即興演講"、"制作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學科內容,又充實了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又進一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上進心,進而產生"不由自主"的自主學習活動,有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二是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訓練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智力結構的核心,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學生各種思維能力的訓練。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來參與接受信息,有利于改變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教會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方法?梢约ぐl學生的求知欲,將直觀生動地對學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7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自我國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法》以來,九年義務教育已在我國大力實施,為提高國民素質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顯得格外重要,九年義務教育在全國大面積的普及,并取消小學升初中畢業選拔考試,學生劃片就近入學的原則,給小學的師生減輕了壓力,同時也為素質教育的大力實施掃清了路障。
但是,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過程中,基本上消除了留級現象,學生以完成九年制的教育為目的。如此帶來的“學困生”問題日益凸顯,嚴重困擾著教育質量的提高和教育的發展,有些學生在小學時學習就已經感到吃力或學習跟不上,到初中后,學習科目的增多,知識的難度增大,教學的容量增加,學習任務的增重,少數學生還勉強能跟得上,可是部分學生就產生兩極分化,學習困難的學生總增加了,特別是農村中的留守學生更為嚴重,同時造成部分學生輟學,為高標準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帶來新的障礙,嚴重制約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嚴重影響我縣高中和職教生源質量。
鑒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關注農村留守“學困生”,如何轉化這部分“學困生”使之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已成為一項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課題,努力轉化,并盡可能地消除“學困生”,關系到九年義務教育的順利實施,同時也關系到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
初中階段是普及義務教育的最后階段,現在初中學習困難的學生數量不少,尤其是在農村中學輟學者大部分就是這部分學生。轉化農村留守“學困生”,是關系到普及義務教育的質量,關系到我國勞動者素質的提高,關系到教育優先發展和科技興國戰略的落實的大事。
農村留守學習困難的學生大都是智力潛能未得到很好開發的學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為他們創造發揮潛能的條件,或是幫他們渡過學困時段,這些學生大都可以成才,有的可能成為杰出勞動者。本課題的研究既可在人學理論、心理學理論及教育教學理論等諸多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又可為初中階段轉化“學困生”找到切實有效的途徑,所以說其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非常重要。
關于“學困生”問題本來就不是一個新名詞,過去叫“后進生”或“差學生”。有了教育就必然有“學困生”,不論什么時候和什么學校都會有“學困生”的產生,只是不同時間的“學困生”在界定和數量有所不同,在深入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學困生”的轉化問題就更凸顯出時代的內涵和意義。
關于“學困生”轉化的課題研究,全國一些地方和學校也有所關注和研究,我縣一些學校也做過一些嘗試和努力,但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辦法和模式。今年我校提出了提高初中教育質量,大力控制新形勢下學生輟學,我們針對“學困生”轉化這一課題作出探索,為在農村留守的“學困生”轉化問題尋找理論依據,并找出切實有效的轉化途徑而研究。
我校初中“學困生”情況?梢哉30%左右,我校一共有14班級,從我們調查和檢測統計分析中看到,我校“學困生”問題在近幾年也特別突出,在我們學校、有的學科可以說是非常嚴峻,尤其是農村留守的學生尤顯得更為嚴重。
二、學困生的定義及形成原因
所謂“學困生”就是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但其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的學生。“學困生”,過去又稱“低差生”、“后進生”。對于“學困生”的界定,我們認為“學困生”是指那些在知識、能力、品格、方法、體質等要素及其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開發,不能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不能完成初中階段的基本學業,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或“醫療措施”給予補償和矯治的學生。這些學生由于心理、行為、環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們逐漸學習跟不上,在正常教育環境中出現知識斷層、學習效果差。尋其根源,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因素有:
1、志向性障礙。學習無目的性、無積極性和主動性,對自己的日常學習抱自暴自棄的態度,把接受在校教育教學的活動看作是加在自己身上的精神負擔。
2、情感性障礙。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成天無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上課有自卑心理,不敢舉手發言;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欠帳日益增加,成績每況愈下。班集體生活中存有自卑感和恐慌感。久而久之成為學習困難學生。
3、不良的學習習慣!皩W困生”通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缺乏興趣,把學習當作完成父母、教師交給的苦差事。他們一般貪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聽講,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甚至抄襲、拖拉作業現象常有發生,即使有不懂的問題也很少請教他人。不能用正常的邏輯思維和合理的推理分析來對待學習。他們對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單純為應付老師、家長,學習并沒有變成他們內在的需要。
4、環境因素的影響。一是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一個突出因素。大多家長缺乏輔導、指導能力,對子女的學習往往是放任自流;有的家長教育方法不妥,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缺乏耐心缺少關心關愛;特別是近年來新的讀書無用思想的影響,認為讀與不讀,讀好與讀壞無所謂,這極大挫傷了孩子的上進心;二是不少家長長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留守無人管束,農村“留守兒童”現象非常普遍;三是網絡負面東西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也是造成“學困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5、教育自身的因素。一是教育教學資源的分配不均;二是有部分學校的管理不到位,學生德育工作不力,造成學習風氣氛圍不正不濃;三是部分教師工作責任心較差、教學能力不強、教學方法不對路等等。
三、轉化“學困生”應堅持的原則
以教師特別的愛奉獻給特別的學生!皫蛯W生一把,帶他們一同上路”。對差生高看一眼,厚愛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補出成效。
1、發展性原則。以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先生,給學生以無限的期望,給自己以莫大的鞭策,凡事向前看,處理問題不武斷。
2、可接受性原則。中學生是活潑發展的個體,他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可接受性、可塑造性,他們的思想尚不完全正確,知識有待進一步吸收,接受性極強,他們更多的需要外界的指導、幫扶與關愛。
3、科學、民主、平等的原則。講究科學正確的方法,采用民主的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放棄師道尊嚴,蹲下身來與孩子談話,走進學生的內心,讓靈魂觸動。
4、因材施教的原則。不同的學生情況不一樣,需要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樣,這需要施教者有高明的洞察力,如醫生看病一般,找準癥結所在,從而因材施教。
5、情感性原則。轉化學困生,要以理服人,要以知識育知識,要以情感人,要以行導人,在這諸多因素中,我們覺得情感是基礎,要貫穿始終,情感是對學生的愛,情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幫扶,學困生也才會在內心真正接受。
四、研究內容和措施
。ㄒ唬┭芯績热
本課題旨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將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相結合,將課堂教學中的共性要求和個性創造相結合,糾正教育實踐中的不良育人觀,構建符合本校特點,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轉化學困模式,從而促進全區的素質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農村留守“學困生”現狀研究。
調查研究我校農村七年級留守學困生的現狀、學生學習狀況,摸清我校七年級“學困生”的數量、分布,把握好課題研究與實施的起點。
2、“學困生”轉化教學的理論研究
。1)“學困生”教育特點研究。
。2)轉化思想研究。
。3)轉化策略研究。
。4)轉化模式研究。
3、學困生成因研究!皩W困生”的成因及“學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自身、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因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知識斷層、脫節等。“學困生”的心理分析等等.
4、學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方式如何適應“學困生”轉化,“學困生”教育管理及教育評價的研究對策。如何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學習習慣及學習方法,研究學校教育中的“學困生”轉化策略。
5、課堂教學如何轉變“學困生”,研究課堂教學中的轉化措施。設以下子課題:
我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該關愛“學困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何幫助“學困生”克服心理障礙,運用實驗手段,提高“學困生”學習興趣,運用情感策略,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學困生”的轉化和興趣特長培養的研究。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怎樣針對“學困生”。特別是課堂教學中怎樣分層教學。課堂上進行轉化,研究課堂教學中的轉化措施,發揮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學習方法對“學困生”轉化的作用。
6、“學困生”心理輔導及家庭教育的研究對策,特別是農村“留守學生”中的“學困生”的關愛和幫助。教師對學生關愛,情感作用于“學困生”,讓學生喜歡老師,喜歡學科,喜歡學習。
7、學校、社會和家長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學困生”轉化策略。
。ǘ┭芯看胧
1、落實培訓。加強課題組人員和教師的理論培訓,系統學習有關學困生教育教學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成果,不斷提高認識,始終以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研究工作。
2、定期研討。每期組織1-2次專題教學交流,及時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問題。
3、加強指導。定期深入學生,走進課堂,了解教師教學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指導學生有效開展學困工作的開展。
4、分步推進。課題組將以我校中七年級四個班級作為研究的樣本,在點上先行探索,檢驗相關措施的有效性,不斷積累指導大面積教學的經驗,然后將相關經驗成熟后在全校進行推廣。
5、專項評比。每次測試完對教師和相應的班級開展一次學困生轉化教學經驗成果專項評選,對在研究中形成的有效經驗及時總結和推介,激發我們研究該課題的積極性。
五、研究策略和方法
。ㄒ唬┭芯坎呗
由于各種不同的原因造成了學生的學習困難,從而使這些學生自卑自暴自棄。但是,他們真的是不想上進嗎?不是。有句格言說得好:沒有不想成為好孩子的兒童。因此,針對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薄⒁龑W習困難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學習困難學生不善于自我評價、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因而容易降低學習目標,放棄堅持不懈的學習努力。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形成恰當的自我意識。幫助他們尋找學習困難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長補短,擺脫學習困難的困境。
。、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
正確的學習態度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一般學習較為持久、認真,即使是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和內容,他也可以對它持比較積極的態度,克服困難,堅持學習。所以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
3、優化課堂教學的手段
學習困難學生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因此他們的轉變也只能是逐步進行的,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教學由易到難,使學生層層有進展,處于積極學習狀態。師生活動交替進行,多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對學生進步及時鼓勵,發現問題即刻糾正。對待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教育他們學會如何學習。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困難學生的最大困難是不知道如何學習,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學習的關鍵應該是掌握學習策略。應結合語文學科的知識特點,幫助他們掌握控制自己知覺、注意、記憶和思維活動的普通認知策略、解決本學科問題的特殊策略、反省認知策略和學習努力程度調控策略等.讓學習困難學生掌握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怠⒓ぐl好奇心,引發求知欲
在講授教學內容之前,先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際生活問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為學習困難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問題要小而具體,新穎有趣,有啟發性,并有適當的難度,使他們“跳一跳摘到桃子”。引發學習困難學生的求知欲,也要注意知識的積累。他們的基礎知識較差,只有當某一知識領域內的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才有可能使他們對這一領域的`知識產生求知欲望。
。、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個別輔導的質量
幫助學習困難學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課堂教學中要能照顧到這些學生,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對在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老師幫助補缺。為了補缺補差,要利用自習課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補課。作業要做到區別對待。還應積極開展同桌教學,伙伴教學,合作教學,以優帶差,幫助他們一起進步。
。ǘ┭芯糠椒
促進農村留守“學困生”有效發展的研究是一個需要教師參與、學習、實踐、反思的研究過程。本課題主要采用調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觀察法、對比法、文獻研究法和實驗研究法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借以發現問題、探索教育技術規律、開展教育技術研究的一種方法。確定調查對象的基本方法——抽樣。要求做到兩點,一是基本原則:所選的調查研究對象必須總能代表總體。二是抽樣的概念:就是從總體中抽去樣本的過程。抽樣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科學的挑選總體的部分作為總體的代表,以便通過對這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說明總體的足夠可靠的資料,準確的推斷總體的情況,從而認識總體的特征和規律性。
。2)案例研究法,中外學者尚無普遍公認的、權威的定義,一般認為,案例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具體現象的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是對教育活動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能夠反映教育某些內在規律或某些教學思想、原理的具體教學事件的描述、總結分析,它通常是課堂內真實的故事,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實記錄。對這些“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規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案例的結構(每個完整的案例大體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僦黝}與背景——每個案例都提煉出一個鮮明的主題,它通常應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常見問題、困擾事件,要富有時代性、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谇榫趁枋觥咐枋鰬且患膶W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課堂實錄,無論主題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復雜,它都應該以一種有趣的,引人入勝的方式來講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應來源于教師真實的經驗(情境故事,教學事件)、面對的問題;當然,具體情節要經適當調整與改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緊緊環繞主題并凸顯了討論的焦點。
。3)實驗觀察法,教育研究中的觀察法即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借助于感官或輔助儀器,對處于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感知,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方法。也有研究者認為,觀察法是人們通過感官,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學生或教育現象的一種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中的觀察法要遵循如下基本要求:第一是觀察的自然性,即對觀察對象不加任何干預和控制。第二是觀察的客觀性,即在觀察中,觀察者要力求避免主觀和偏見,防止有偏向的態度和情緒介入,如實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和內容。第三是觀察的細致性,即觀察要嚴謹細致,不僅要善于抓住稍縱即逝的現象,而且切不可疏漏細節及偶然出現的現象。在觀察中要注意以下五個問題:一是觀察的目的性,做到觀察的整個過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二是觀察的客觀性,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進行觀察研究;三是觀察的全面性,即要全面地、系統地、動態地觀察研究對象;四是觀察的典型性,即要從各種類型的觀察對象中選擇能代表一般的典型進行觀察;第五是觀察者的訓練。觀察法的途徑有如下幾條:一是參觀;二是聽課;三是列席學校的各種會議;四是參加學校的各種集體活動。觀察法的一般過程包括如下幾個步驟:一是制定觀察計劃;二是進入觀察領域;三是開始觀察和記錄;四是結束觀察。
。4)文獻研究法,他是指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需要,通過查閱文獻來獲得相關資料,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所要研究的問題,找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從中發現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是課題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幾乎所有的課題,都要先進行文獻研究。文獻研究法在語文探究學習中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研究現狀,從而為我們確定課題提供參考。文獻法的一般過程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分別是:提出課題或假設、研究設計、搜集文獻、整理文獻和進行文獻綜述。
。5)實驗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是通過人為地控制某些因素,揭示某些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方法。教育實驗研究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人為地影響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教育現象因果關系的一種研究方法。它是一種特殊的科學實驗活動。教育實驗涉及三個基本的要素,即實驗要改變的教育要素或教育條件、要控制的不被改變的相對穩定的要素和條件、要觀測的結果。教育實驗的基本結構就是由這三個具有邏輯聯系的基本要素構成的,在教育實驗方法論上,三個基本要素分別被稱為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
自變量是指由研究者操縱對被試產生影響的條件或變量(即采取的教育方法或措施等),是研究者呈現給被試的刺激變量。教育實驗的自變量一般是根據研究目的來設計的,如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材內容、課程結構、師生關系、德育方法、管理制度等等,都能作為一項實驗的自變量。
因變量,是指由自變量的作用而導致的被試變化的結果。因變量是對自變量的刺激作出的反應,是一種結果變量。在教育實驗中,因變量往往與被試身心發展的水平、程度、狀況有關,如對知識的掌握水平、能力發展、思想品德的發展程度、情感的發展、教學質量、學校效能等等。
無關變量泛指除自變量以外一切可能影響研究結果,而對實驗可能起干擾作用的因素。無關變量對實驗并不是真的“無關”,它只是研究者在實驗中未作為自變量的、不打算研究的變量。
(六)對比分析法,也叫比較分析法,是通過實際數與基數的對比來提示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異,借以了解教學活動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選好樣本借鑒現代教育理論,廣泛吸收各校先進經驗,采取行動研究法,在實踐中提升理論,在理論指導下完善實踐。轉化“學困生”研究是一個螺旋式的不斷加深的過程,每一個螺旋發展圈又都包括計劃、實施、觀察、反思四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基本環節。促進有效發展的研究是一個需要教師參與、學習、實踐、反思的研究過程。本課題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進行研究,同時將運用調查問卷、量化分析等輔助方法。
六、課題過程設計
本課題研究的時間為20xx年12月至20xx年6月,其進程如下:
。1)準備階段:(20xx年12月)收集有關資料、進行系統學習;制定研究計劃,形成實施方案;通過調查問卷、教學質量摸底,建立“學困生”名冊及檔案,并對“學困生”成因進行分析,制定出促進其有效發展的具體措施。擬訂研究方案,組織召開課題動員會,成立研究組織機構。所研究學校提交“學困生”名單,并建立“學困生”檔案庫。學生問卷調查。對“學困生”成因進行定性分析。向區規劃辦或區教育學會申報立項。
。2)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實施研究方案,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調整方案,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采取不同的轉化“學困生”措施,召開教師及“學困生”的座談會,對促進其有效發展的具體措施進行科學、客觀的驗證,形成階段研究報告和轉化“學困生”模式。
(3)結題階段:(20xx年6月)檢測研究成效,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寫課題結題報告,召開課題研究成果現場會,編寫課題研究資料集。
七、研究目標及成果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對“學困生”進行教育轉化,探索形成“學困生”的原因,探求轉化“學困生”的根本途徑,形成階段研究報告和轉化“學困生”模式,并且使“學困生”盡可能地轉化,讓他們在學校內留得住,學有目標,學有信心,發揮出自己最大潛能,學業有所進步合格,都成為社會有用的之才。
1、找出“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弄清學困生的類型及特點,使學困生盡可能達到:能正視自己,找出個人的優點和缺點,明確學習目的,樹立學習目標,樹立“我能行”“能學好”的信心。
2、根據“學困生”不同類型特征,尋求轉化的不同方法策略,讓“學困生”找出自己知識斷層的癥結,盡量做到個人主動去學,能找老師、同學幫助學,完成自己的階段性學習目標,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3、在實驗研究中,爭取轉化成功率在達80%左右,使這些學生在學習、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學困生”在學習上有大的進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在班級內找準自己的位置,不失時機地主動去表現自己,真正融入班級大集體之中,以達到不求人人升學,而使人人合格成才的教育目的。
4、初步形成農村初中“學困生”轉化的理論框架、實施策略、操作模式、轉化方法等。
5、學校、教師、學生在研究實踐中形成自身的經驗和成果。
總之,“學困生”轉化工作是一項既有利于國家、有利于學校、同時更有利于學生個人的大好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需要教研部門的認真研究,需要學校、老師、家長、學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得事,學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學困生的轉化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耐心又恒心才能完成,這是一項關系到義務教育的普及,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大事,需要全社會都來關心才能做好。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8
一、學期達成的研究目標
這一學期,我課題組在前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工作。通過上學期的初步研究,發現我校低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模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處于零狀態。只有在研究中發現了問題,才會促使教師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于是,本學期,在二年級重點進行了課堂教學的自學指導,以帶動學生課外的自主學習。同時,在低年段積極推進語文活動,以此為平臺,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意識,形成了簡單的語文自主學習的方法,為幫助他們養成初步的語文自主學習習慣、形成基礎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學期研究重點
1、自主和集中學習相結合,提升了課題組成員的理論修養。
2、加強課堂指導,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圍繞課外自主閱讀,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競賽活動。(整班朗讀、講故事比賽、寫讀后小記等)
4、課題組成員各司其職,組織好分管活動并隨時收集過程性材料。
三、學期研究主要收獲
這一學期,我課題組主要依托“課堂研究”和“閱讀活動”,進行了扎實有效的教學研討,開展了豐富多樣的語文活動,對教師、對學生的語文能力都有了提升。
課堂:
本學期,我課題組圍繞《培養農村低年級學生初步的語文自學能力的實踐研究》這一研究課題,在低年段及三年級開展了課堂教學的研究。通過研究,增強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堂合作學習、課外主動閱讀的有效性,逐步積淀他們的語文素養。
在xx老師執教的.《學棋》第二課時教學中,始終執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這兩個徒弟跟秋學下棋,是不是都成了高手呢?”當學生用文中的語言交流后,宋老師追問:“讀到這,有沒有什么要問的?”利用課堂這么有限的時間,給學生提供質疑、釋疑的平臺。從低年級起,就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正是這樣的訓練,才能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xx老師執教了三年級的《古詩兩首》中的《絕句》。布置學生課前預習時,不光要求讀準、讀順本詩;還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查工具書,了解什么叫“絕句”,詩人簡介,寫作背景等。課前預習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得到了檢查和補充。在其中一處教學環節中,全班學生分成男女生兩大組,根據詩意,結合圖意,聯系背景,分組完成了文包詩的創作。課前的自主預習、課堂的合作學習,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活動:
在20xx年xx市“迎六一”講故事(演講)比賽的通知精神的基礎上,我校計劃在5月18日下午第二節課開始,舉行校級的選拔賽。屆時將評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輔導教師若干名,最優秀的選手將代表學校參加全市的比賽。
在校級比賽的前夕,為了讓參與的面更廣,低年級的老師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課外書中選擇喜歡的故事,利用課余時間,借助拼音,自己讀準、讀順、讀熟;并自己試著把故事講下來。這一做法正符合低年級孩子的表現欲望和讀書興趣,他們在家長的幫助下,能有模有樣地說下了故事,有的學生還加上了可愛的動作。
于是,低年級的老師一合計,利用每天的晨會十分鐘、課前五分鐘,讓胸有成竹的孩子走上故事講臺,繪聲繪色地講自己的故事。雖然話說得不夠通順,語氣比較單一,但是每班還是有選手脫穎而出來參加校級比賽。校級比賽如期舉行,有舞臺背景,有音響設備,有主持人,有數十位評委,各班選手按簽依次上臺。整個過程中,低年級的學生表現尤為出色:語言流暢,語調恰當,動作自然,讓臺下的評委老師不住點頭稱贊。眾望所歸,捷報傳來,我校派出的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兩名學生均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雖然參加本次市級活動的人選只是鳳毛麟角,但是,借這一活動的東風,讓低年級的學生激起了自主課外閱讀的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得到語言積累和表達的訓練。
剛開學,低年級的教師就根據“關于舉行20xx年xx市小學低年級整班朗讀比賽的通知”精神,緊鑼密鼓地組織學生進行整班朗讀訓練。讀教材,讀《補充讀本》,范讀,培養助手領讀,課堂精讀,課外自讀,讓每一個學生都聲情并茂地讀起來。5月25日的早讀課,學校組織評委到班現場觀摩評比。在6月5日的市級比賽中,我校的一年級兩個班均獲得了“市優勝班級”的榮譽稱號。這離不開教師的辛勤和有效指導,更離不開學生積極的朗讀興趣和良好的朗讀方法和習慣。
另外,利用時節特征,帶領學生在校園里找春天、吹蒲公英,讓學生畫畫、說說、寫寫;根據年級特征,記錄自己的讀書感受,可以三言兩語,寫得好的印上小紅花作為獎勵。因為有了這一研究的課題,參與的成員在理論學習和課堂實踐中不斷思考著。何露娟老師撰寫的《低段詞語有效教學一二得》、徐麗萍老師撰寫的《探求低段童話教學的核心價值和教學策略》,獲20xx年xx市優秀教育論文評比二等獎。
四、下學年打算:
1、下學年,課題組將根據年級特征設計預習卡,根據預習卡嚴格執行,并跟蹤預習卡的完成情況和收集。
2、為課題研究服務,改革課堂教學研討的模式,讓課堂中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能得到充分地體現。
3、有計劃地組織課外閱讀活動,出示閱讀書目,自主選擇。既有個人自由讀,又有整班共同讀。要有讀書記錄卡,要有讀書成果匯報。
4、鼓勵課題成員積極參與課題研究,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力爭在各自負責的領域有所突破。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9
一、開題會議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課題立項后,在縣教研室、學校聶校長及各領導的悉心指導下,由李XX老師負責召開了《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開題會。
通過開題會議使課題小組成員明確了課題提出的意義,確立了課題研究的方法和理論基礎,明確了通過課題研究所要達到的目標:從教師教的角度以20xx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所確定的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為基準,通過邊研究邊實踐的方式研究物理實驗教學設計優化,物理課堂中的實驗活動的原則和切入點,物理實驗課堂的組織與實施具體方式方法,讓學生通過實驗活動感受物理學之美,體驗實驗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創新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不折不繞敢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合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體驗物理學和人類社會的關系,體會用物理學為人類社會服務的意識;從課程的角度來說,通過課題研究豐富校本教材。
通過開題會議,確定了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進一步促使教師觀念的變化,提高對物理實驗重要性的認識;
2、改變目前實驗教學的開展方式,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驗活動中來;
3、形成初中物理實驗有效開展的策略。
明確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措施,并進行人員的分工,明確責職:
1、課題研究負責人:李XX
2、理論研究負責人:蘇XX、孟XX
3、實踐研究負責人:李XX
4、課題實驗管理負責人:陳XX
二、研究過程
。ㄒ唬⿻r間規劃:本課題總體時間約為1(20159月~7月)
。ǘ┭芯坎襟E和措施
1、課題研究的準備(20159月~201510月)
。1)全體課題組成員廣泛搜集中外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及實踐資料,每個成員都花較長時間系統學習這些理論及資料,摘錄重要理論和實踐經驗,提升理論水平,清除認識誤區。增強了對搞好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
。2)討論方案的概念界定,內容,實質,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根據方案的要求進行小范圍試點,論證方案的可行性,積累經驗,掌握基本的數據信息。
。3)課題組成員及全體物理教師集中研討,提出改進意見,并由負責理論研究的老師蘇XX和孟XX撰寫理論研究的成果,以指導我們今后的課題研究工作。
2、課題實驗(201511月~4月)
。1)課題組成員按照分工,通過研究教材、集體備課、上試驗課、實驗操作、正誤分析、調查方案、撰寫案例、考查對比等環節進行了大量的實踐。
。2)活動的開展。發動更多的學生積極地、熱情地、全身心地參與到活動中,指導教師則更要在課題方案的設計與提出,自身的參與,過程的調控,小組的分工與合作上精心準備,積極投入,研究探討上下功夫。
(3)由負責實驗研究的李XX老師對個案進行分析、整理,以教案設計的形式形成實驗教學的有效模式。
3、匯報成果階段(5月)
課改教師匯報各種研究成果,包括論文、材料、數據等。進行廣泛的交流和反思,并由陳盈利和李紅銳老師進行課題研究過程是的創新實驗資料進行整理,以豐富我校的校本教材。
4、修改完善階段(6月)在大量數據、案例、實驗基礎上,對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評價和修改意見。并由課題負責人撰寫結題報告。
5、上交專家評審(6月)
6、進行課題結題報告。(7月)
三、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結合情況
我們的課題研究程序:理論研究確定實驗教學的策略→通過同伴互助,由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進行具體實驗教學方法研討→課堂實踐→進行教學評價,發現問題→研討、反思,提出改進意見→進一步促進理論研究的發展。
利用研究成果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充分體現了實驗教學在創設物理情景,提高感知效果,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掌握實驗技能,啟發學生思維,增強探索精神,養成良好習慣等方面的作用。學生通過實驗教學不僅完成了知識與技能的自主建構,而且通過探究的過程,掌握了學習物理的方法,而且培養了他們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學生得到較快的發展,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益。
由三率和的變化不難看出,盡管我們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經歷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觀念的變化過程),但還是能肯定地說明通過物理實驗教學的研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研究成員的專業成長情況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建立了“XX縣東韓初中物理教學研究“博客,通過定期的研討交流、定期的成果交流與總結并撰寫材料,促進了研究成員養成了愛閱讀、善思考、勤寫作的學習習慣;研究成員自覺運用研究成果指導教育教學,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學水平,通過創建網班“XXXX”,也提高了課題組成員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能力,推動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研究成員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機構舉辦的教研活動和科研成果評比活動,形成了較強的科研意識和能力。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10
課題研究已進行半年有余,通過同組教師的協作努力,課題順利進行著,對此,本人特做出如下總結:
一、本年度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及成果:
1,教師理論水平等到較快提升
通過課題研究,全組教師共同努力,閱讀了量的教育理論書籍,查閱了很多文獻資料,學習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更新了教學觀念,促進了課堂高效率,在實踐的同時積極總結并撰寫論文,確實得到了能力的提升。
2,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得到有效的培養,從而在學校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課題研究與開展,學生能立完成只是結構的構建,有利于學生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通過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對知識進行了一次有效信息加工,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增強立體思維能力。
3,加強了師生的協作,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的提高,光靠老師的行動還是不夠的,關鍵是如何讓學生真正積極自主的學習起來,俗話說“教學相長”,通過老師的有效指導,學生漸漸自主的培養起學習的積極性并真正落實到實踐中,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
以下是教師獲得的科研成果:
王柳明《返璞歸真的文本閱讀談初中語文文本閱讀教學的教師角度》
第十二屆五四杯一等獎xx年
邵秋芳《有效朗讀,精彩課堂》xx年“金帆杯”二等獎
二、下一階段研究規劃
1,繼續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實驗,注意及時收集課題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
2,針對學生差異,在教師的`有效課前指導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重視整體知識的構建的運用,提升自己對知識有效加工的水平,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3,教師在,有效指導過程中,要側重思維方法上的指導,提供相關示范,鼓勵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提高學生探究新事物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習的樂趣。
4,積累教育資料,撰寫案例和論文。
三、感謝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多教師的指導助,特別是一些有實踐經驗的教師的引導,讓我在研究的過程中得以順利進行下去。特此表示感謝,本人將再接再厲。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11
我校于xx年3月承擔了全州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一般課題《初中課間操組織形式及內容改革研究》的研究工作。本課題于xx年3月形成方案,實驗時間原計劃從xx年3月——xx年年xx月但是由于研究時間短推遲到20xx年11月,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取得了明顯成果。獲得了7篇省級以上相關論文獎項,2次州級以上公開示范課活動。課題能按計劃進行并達到預定研究目標。
一、把握目標,加強培訓,保證課題實驗工作順利開展
本課題是在對進一步落實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基礎上,結合我校為一所農村中學,正規的體育場所和設施缺乏,群眾體育活動較落后。但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的不斷繁榮,學生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往的課間操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已經對學生沒有任何的興趣,學生對課間操產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厭煩的情緒,更有甚者產生了恐懼心理。但這不能說明課間操已經一無是處了,到了該取消的時候,而是提醒我們要轉變對課間操的認識,轉變課間操的組織形式、活動內容,加強對課間操的管理和評價工作,把學生對課間操的興趣重新找回來。xx年3月我校把傳統的課間操進行改革,并申報了州級課題。作為承擔全州的科研課題,既有科研促教,提高“課標”實施效果的目的促進學生自我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使學生在校期間掌握幾項運動技術和球類規則和簡單的裁判規則。又能通過實驗強化教師的科研意識,增強各教研組教研的氛圍。因此我們重視實驗教師的學習、培訓和課題可行性論證等工作。xx年5月舉行了課題開題報告會,由縣教科所領導指導,學校全體教師參加了會議,學校領導對課題的立項表示祝賀和支持,對課題實驗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并表示將在人力、財力和時間等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領導的重視給課題組教師增強了實驗信心,為課題研究工作順利開展的奠定了基礎。在開展研究工作的前期,重點加強對課題組成員的學習和培訓,學習和解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體育教學》、《中國學校體育》等雜志,了解和掌握大課間活動各種項目的技術,通過互聯網查閱有關大課間活動的知識。通過學習、培訓,提高了教師對課題實驗工作的認識,解讀了新課程理念,基本掌握了實驗操作程序,為課題實驗奠定了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整體規劃、逐步實施,推進實驗工作的有效開展
按照《初中課間操組織形式及內容改革研究實施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內容和實驗的步驟,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科學地擬訂了實驗步驟。在具體操作上主要以一個實驗階段為一周期,遵循整體規劃,分段實驗,全面推進的原則,每階段側重一個方面。
。ㄒ唬┭芯繙蕚潆A段(xx年2月~xx年3月中旬)
1、對學生進行課間操態度調查和分析,撰寫并通過課題可行性報告。
2、加強課題宣傳和課題實施過程的前期準備工作;準備實驗過程中使用的器材等。
3、組建課題組,及時召開課題開題會,做好實驗人員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4、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使教師了解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方法、研究過程、研究措施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內容。
5、收集整理資料。
。ǘ⿲嶒炑芯侩A段(xx年3月中旬~xx年年9月)
本階段又分為三個小階段:
。1)適應性階段(xx年3月中旬~xx年xx月)
。2)整改鞏固提高階段(xx年年3月~20xx年5月)
。3)研究成果形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xx月)
1、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驟,落實課題研究方案做好實驗過程的管理,定期召開實驗課題組成員工作會議,實驗有計劃、階段有總結、問題建議改進方案等,把實驗任務落實到位。
2、加強實驗進程的督導和質量的監控,確保實驗預期達到目標。
3、不斷完善課題研究方案。
4、積極開展各種競賽活動,檢驗課題研究效果。
5、聘請有關專家、教師進行課間操觀摩活動。
。ㄈ炇湛偨Y階段(20xx年9月~xx年年11月)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完成研究報告。
2、進行課題研究資料的整理和匯總工作。
3、實驗教師撰寫論文。
4、申請專家進行結題鑒定。
本校學生進行縱向對比分析。把改革后評價的結果與改革前學生參與課間操的態度進行對比分析,完成課題報告和課題總結,形成較完善的材料。每一個階段研究工作都根據計劃要求有重點、有針對性、易從某個方面突破、早出成效等方面來實施;強調各個方面交叉進行,貫串始終,相互聯系,有利于在實驗中不斷研究各個環節的相互關系。從整體上探索和構建在新課程標準下,更科學,更實效地開展大課間活動。
三、立足實踐,完善調整,逐步推進研究的成效
各種管理方案的建構和操作模式的完善,成效如何,都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來證明,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觀察記錄,發現和分析,用客觀事實和數據對研究過程進行檢驗和調整。xx年起,我們通過了問卷調查、大課間脈搏抽測、組織各層次的比賽,以及學校、縣、州、省各種教學和論文的評比,初中三年級初考高體育測試成績的實踐驗證,并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座談、師生實驗反思意見等形式反饋評價方案的可行性,此外還想通過縣體育教研活動把實驗成果逐步推出,征求各校同行對這些成果應用的效果意見,在以上做法的基礎上再根據工作實際對原方案的某些細節作必要的修改和調整。不斷充實研究人員和研究的項目和內容。
體育組把自身建設融入課題研究之中,全員配合,積極投入。兩年來取得了顯效的成績并取得階段性成果,其中有7 篇論文在《中國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學》雜志上發表,2篇論文在《安圖教育》雜志上發表。課題組內的體育教師的業務素質也得到了提升。xx年年在吉林省舉辦的體育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和延邊州教育學院舉辦的基本功競賽中有3人次獲一等獎。因而也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兄弟學校的認同,計劃在下一步推廣使用。
課題研究不但促進了體育組建設、提高了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專業素質,而且大大推進了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和學?傮w發展。根據學校實際條件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新課程理念,學校重新建構了競技、人文、娛樂為一體的體育運動會,并通過大課間活動展示我校的體育特色。通過大課間活動的開展,實現了校有特色、教有特點、生有特長的目的。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12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改善師生關系問題已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成為課程改革的焦點之一。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我校于20xx年6月申報立項了《高中政治課堂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研究》為省級課題。20xx年9月1日正式開始實驗研究。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本學年來課題組成員按課題研究計劃,積極開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F將課題活動與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新光學校前身是南平造紙廠職工子弟學校,現為省級、國家級體育傳統示范校,也是南平唯一的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在內的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由于我校與南平市少體校聯合辦學,承辦少體校學生文化課教學任務,同時,也是延平區定點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學生的生源差異較大,家庭背景與素質的差異明顯,尤其是高中生源素質差異更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目前我校師生關系的現狀還不能令人滿意。學生討厭老師,老師看不慣學生的現象廣泛存在;老師體罰學生,傷害學生自尊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結合我校實際,在我校進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研究是我校新一輪課改的關鍵環節點,是提升我校辦學水平再上新臺階的著力點,也是我!巴馇蟀l展,內抓管理”的核心點和突破口;同時,也是打造一支師德高、技藝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的有效載體,該課題的研究存在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現實需要;該項工作的有效展開,必將對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帶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為此,我們提出要想從根本上改善目前師生之間緊張對立的現狀,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先從教師著手。
二、對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的認識
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的核心問題。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傳統的師生關系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在當前,無論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轉變,還是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最終都要依靠師生互動與交往來達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課程背景下師生關系的現狀、特點、變化和發展,力圖尋找到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方法和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構建和諧校園,推進素質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同時,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更是我校今后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
三、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情況
(一)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思路
通過對師生關系問卷調查,反思目前我校師生關系現狀及產生師生關系不和諧因素的原因,從教師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師生關系建議,尋找與學生心理溝通的有效途徑。
第一步,通過采取師生平等對話方式,建立起溫馨的對話場景,讓學生走近教師,贏得學生對教師起碼的信任,為下一步教師走進學生內心世界,解讀心靈,溝通情感提供前提條件。
第二步,師生共寫“心靈日記”,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抒寫心路歷程,撥開成長中的迷霧,解讀學生心靈,指點迷津,搭建師生情感溝通的平臺,最終實現師生間零距離溝通,構建和諧校園。
(二)研究階段的劃分、階段目標及成果形式
課題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教育理論,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宣傳動員,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分工,適時進行課題開題論證。
課題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問卷調查,反思研究。發放師生關系現狀調查問卷,完成師生關系現狀調查報告。
2、理論學習,更新觀念。定期組織實驗教師,學習相關資料,了解高中生身心發展特點掌握教育對策。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3、對話交流,讓學生走近教師。教師從細微處入手,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創設和諧、寬松的溝通氛圍,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贏得學生的信任。
4、師生共寫“心靈日記”,走進學生,解讀心靈。學生把自己不愿說出的困惑、疑問、煩惱等,通過寫“學生心語”的形式記錄下來,如果需要老師幫助就交給老師,老師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學生的疑問,給予學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和觀點,最終實現師生零距離溝通。
5、案例跟蹤。要求實驗教師平時注意觀察,重點跟蹤幾個實驗對象,觀察他們的行為變化。每學期寫出幾個案例,課題組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
6、在高中開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和研究,每學年開實驗課一節,并收集教案和課件,刻錄光盤。
7、設置和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卡,對實驗學生進行成績和思想表現的跟蹤,采用學生自評和家長、老師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8、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如QQ、博客、郵箱等,暢通師生溝通渠道,指導學生擅用網絡收集資料、制作課件。
9、課題組教師每學年撰寫師生關系構建或和諧課堂教學的論文一篇。
10、定期檢查,重視反思。為使課題研究取得實效,課題負責人對課題實效進行中途檢查,定期召開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會,寫成階段性總結,匯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提出課題實施中出現的問題。
課題總結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收集、整理實驗原始資料,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申請結題驗收,進行成果交流。
四、課題管理及進展情況
1、20xx年5月26日,我們召開了《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研究》開題會,會上對該課題的來源及背景、目的及意義、研究內容及方法、階段劃分及目標任務、預期成果形式、課題的組織管理都作了具體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領導到位、人員到位、指導到位)、“四加強”(加強組織管理、計劃管理、實施管理、檔案管理)。完成了課題的立項和申報工作。
2、20xx年9月,為了解我校師生關系現狀以便更有的放矢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對實驗學生進行“師生關系問卷調查”,并撰寫了《目前我校師生關系問卷調查報告》。
3、20xx年9月10日,利用教師節的契機開展一系列構建師生關系活動。 設立多種形式的座談會、主題班會,暢通師生對話渠道;開展吐露心聲活動,以文字為載體,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開辟學生心語,小報和板報專欄,加深師生情感交流。并收集學生的小報、學生心語、學生作文、學生黑板報、主題班會教案;刻錄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主題班會光盤。
4、20xx年10月15日,召開課題推進會,邀請進修學校的莫云萍老師到校指導課題研究。
5、20xx年11月6日,要求實驗教師閱讀《中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在全體教師中開展“教書育人棄忌語,身正為范用愛語”師德建設活動,并印發教師教師忌事忌語,應事應語的材料。以轉變教師傳統的師生關系的理念,為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環境。
6、20xx年11月16日,高中年段召開家長會,改變以往教師講,家長聽的模式,采用座談會的形式,教師與家長面對面進行交流溝通,優化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為師生關系的和諧不斷創造外部環境。
7、根據我校高中師生關系的現狀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措施的實驗,課題組教師已寫出兩篇有關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論文。
8、20xx年3月開始,我校一方面通過學生心語、師生座談、學生小報、社會實踐、家長會等形式繼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并收集相關的材料;另一方面把重點放在政治課堂和諧教學模式的探究上,以力求通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促進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本學期來我校高中開展五步教學法實踐,該模式以“創設問題情景—學生自主探索—小組討論交流—教師設適時點撥—共同歸納創新”為主線,以學生自主探索活動為主體,以教師點撥為主導,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為中心,以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科素質、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
9、20xx年4月—5月我校參加高中課改優質課評選活動,高一政治教師以靈活運用五步教學法和課堂上和諧的師生關系,取得片區一等獎和市級一等獎第一名的突出成績。
五、具體做法及研究體會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把課題研究作為學校教科研的重點工作來抓。 由于此課題是我校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中時常發生的矛盾沖突引發而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緊張的師生關系,建立和諧的校園,直接關系到我校今后能否實現可持續和跨越式發展。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校領導高度重視,課題組成員協調分工,責任明確,將課題研究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之中。為開展此項課題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調動了實驗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加強學習,反思教育行為,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理念是教育行為的先導,教師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行為。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師與學生關系緊張,就是因為在他們的頭腦中仍存在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的傾向,“師道尊嚴”、“作為教師就必須要居高臨下”、“一切都得聽我的”等舊有觀念還根深蒂固。加之教師對正處于青春期中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缺乏必要的了解,在處理學生問題時方法簡單、情緒急燥,導致教師言辭、行為過激,師生間沖突對立。為改變教師簡單粗放的教育方法,我們在實驗班級學生中收集教師平時在訓斥學生時常用的有傷學生自尊心的忌語,經過整理編輯為《教師忌語100條》,在全體教師中開展“教書育人棄忌語,身正為范用愛語”師德建設活動。此項活動極大地觸動了教師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凈化了語言環境,規范了教師用語,樹立了正確的學生觀——學生是人,學生是未成年人,學生是有個性的人,學生是有潛能的人,學生是終究要長大的人。
(三)開展師生“心靈對話”活動,架起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梁。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發生著急劇的變化,他們開始擺脫對成年人的完全依賴。很多學生都有嚴重的逆反心理,要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可由于中學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閉鎖性,言論也開始有了一些隱蔽性。為了把握學生的心理動向,實驗教師們努力嘗試著各種與學生溝通的辦法,其中最有效的還是寫“學生心語”的形式。因為它的特點是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個別指導,以保密、尊重為原則,學生把自己不愿說出的困惑、疑問、煩惱等,通過寫“學生心語”的形式記錄下來,如果需要老師幫忙解決的就交給老師。這種方式學生比較樂于接受。
一開始學生不太信任老師,不敢寫得太實際,太誠懇,后來實驗教師向學生承諾: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點秘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望和試探,學生有了“安全感”,老師也得到了學生們的信任,學生們愿和老師用日記交流了。問題嚴重的,老師就找學生談心、開導,問題不嚴重的就給學生寫下批語,也就是留言。學生可以給教師提建議,也可以給老師提出批評,師生在日記中交談,在日記中理解。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13
1、在本階段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根據園本特色我們將在區域活動中追蹤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活動一:班級區域中的交往能力培養。
觀察區域活動中幼兒及交往能力的發展,并填寫區域活動記錄表:
A、我園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每班設置5種以上的區域活動,幼兒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區域活動。
B、在班級區域活動的設計中,教師會不定期的更換區域材料或投放新的材料。
C、在區域活動中,教師作為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鼓勵幼兒積極創新、大膽講述自己對區域工作的獨到見解。
D、在區域中,幼兒可采用流動時方法,進行互換交流培養,例:體驗廚房榨的果汁,可送到娃娃家等。
E、在區域中孩子的合作意識、團結意識、也得到了提升和發展,并能在日;顒又校玫嘏c同伴相處。
小結:通過班級區域活動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寬松適宜的環境,我們發現幼兒的交往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幼兒對區域活動興趣極高,從被動的交往到幼兒之間主動的交往。
活動二:園所公共區域的培養
A、我園對幼兒開放20多種公共區域。內容包含:圖書區、棋區、創意畫室、醫院、話劇館等,供孩子自由選擇。
B、分年齡段進行公共區域活動,更好地促進了除本班幼兒,幼兒與同年齡段幼兒進行語言及各種交往能力的培養。
C、混齡段開放區域活動,更好地進行了大帶小活動,幫助了幼小年齡段幼兒更好的語言及行為能力的交往能力的培養。。
小結:園所公共區域的培養擴大了幼兒之間的交往,對幼兒之間的交往是一種提升。
2、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教育活動。采用集體教育活動的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故事、兒歌、講述、談話、表演等手段,向幼兒介紹有關社會交往的知識,教給交往的方法,創造交往的機會,指導幼兒進行交往,使幼兒建立交往的意識,形成積極的交往態度,初步學習交往的策略。如在美術活動《好玩的泥》中讓幼兒合作完成一件作品;語言活動《小猴過生日》,音樂活動《我們合作來跳舞》等等,培養幼兒團結友愛、合作游戲的好品質,學會合作的方法。
(2、)生活活動。生活活動中發生的交往是真實的、自然的。如洗手、喝水、上廁所等是否按順序進行,不搶先、不擠別人;當同伴遇到困難時,是否主動用動作、語言幫助他。
(3、)在家庭生活中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綱要》指出:教師和家長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影響,教師和家長的.言行舉止直接、間接地影響幼兒,過程他們學習的榜樣。因此家長應以身作則重視自己與他人的交往,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4、)在游戲中培養有的交往能力。游戲能最大限度滿足幼兒內在需要,是促進幼兒社會的意識和交往的技能。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他們自愿的一種活動,在研究中,我們始終堅持“以游戲為幼兒和基本活動形式”,發現創造性游戲,特別是角色游戲是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開設了“娃娃家、民俗茶吧、超市、書吧、各個悟益智區、美發店、醫院”等等,在這些活動區中,幼兒充當了各種各樣的角色,在這些角色中,幼兒去和不同身份的人進行交往,學會了合作、解決沖突的方法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3、注重家園配合,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平時教師經常與家長聯系,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親子游戲、元旦家長與孩子一起包餃子活動,使家長了解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方式方法等,不斷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我們課題組成員將在現階段的基礎上,開展豐富的活動,進一步引導幼兒與同伴友好交往,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存在的困難及解決思路
1、對小年齡兒童進行個案觀察培養時,幼兒往往不能夠很好的配合,性格比較急躁,易哭鬧,不能夠很好地用語言進行交流解決問題。
2、對于個別性格有些自閉的幼兒,家長不能夠盡早的認識,不愿意協助我們進行調查,不能夠及時對幼兒進行語言等交往能力的培養
解決問題方法案:
1、細心、耐心的與幼兒溝通,幫助幼兒解決在生活中、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成為孩子的朋友。
2、幫助、引導孩子解決矛盾問題,讓幼兒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方法,從而更好的獨立解決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家長之間、的矛盾問題。
3、對性格自閉的幼兒,開展個案追蹤,調查分析的方法。
4、對個別自閉的幼兒,進行家訪工作,細心與家長交談,介紹相關育兒知識方面的書籍,促進家園共育的發展。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14
幾年來我們項城市第二初級中學課題組在全國中語會“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課題組領導下,在項城市教研室語文教研員朱伯英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在學校領導的全力支持下,通過全體老師的通力協作,在“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研究與實踐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嘗試和不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F就我們所作的工作向各位領導、專家匯報,請給予評審、鑒定。
一、實驗與研究背景
1、時代的需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學生需能讀書,需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保ㄈ~圣陶)我們現在大力推進的素質教育,語文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語文寫作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的成敗,關乎語文教育的成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創設易于讓學生表達內心情感的寫作情境,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時代責任,是培養時代新型人才的前提。在世界進入多元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開發,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皩懽髋d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是培養時代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2、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對學生進行寫作興趣的教育,是學生主動發展的需要,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極為重要。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倡導和重視學生的興趣學習。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去參與,去體驗;讓學生在體驗鍛煉中去思考、去學習、去表達,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勇于創新的精神。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有創意的表達”。這就為作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勵引導學生寫創新作文就是擺在師生面前的重要課題!皩懽髋d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進行創新作文的重要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意表達的重要措施。
3、 作文教學的現狀
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最好形式。但是,由于教育觀念的相對滯后,教學思維的定勢化,作文教學無本可依,無章可循,盲目性,隨意性很大,即便是教師講作文,也只是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巧,致使學生的寫作興趣低下,作文效果差,作文的語言表述能力低下。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寫作流程漫長,不能將雙邊活動有效的結合起來;師生活動脫節,學生處于被動狀態,不能主動地投入到寫作中去,學生對作文興趣不高,教學效果與教學投入、教學目標相背離;老師的辛勤勞動換來的是學生的無動于衷。面對困境,我們曾經作過許多嘗試,但仍然受傳統思想的束縛,進展不大。新的課程改革就像春雷一般,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也給作文教學帶來縷縷春風。自20xx年立項以來,我校迅速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研究及實驗計劃,工作迅速開展起來。
二、開展“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課題研究與實驗工作情況
(一)根據課題與實驗計劃,認真開展工作。
1、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
我校課題組在市教研室和學校的直接領導下,對新課程標準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探討和研究,從課程的性質、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等方面入手,論證了“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作文教學創新研究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和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意表達的重要措施。從課程標準中找到了“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實踐依據!皩懽髋d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作文教學創新研究也是讓學生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舉措。呆板、教條是不會讓學生形成良好個性的,只有激發興趣,創設寫作情境,學生才能愿意去寫,作文才會富有生機。
2、“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課題組的成立及其組織機構
課題理論指導:
課題實驗組長:
課題研究人員:
“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課題組成立后,迅速制定了各項工作計劃,同時,課題組對參加實驗的教師進行了分工,以保證實驗能夠有序進行。由趙光印、王樹東負責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有關信息,資料;由吳錦云、石留營、范銘華負責具體的實驗班教學;由張廣義、劉杰組織編寫《“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師生同題作文選》,《“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教師論文選》,編輯校報《未來報》。由張廣義校長負責召集組織各種教研活動和實驗匯報會。使“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課題實驗與研究工作分工具體,任務明確,按部就班,有序開展。
3、激發寫作興趣,盡快讓學生動起來。
學生是作文教學研究與實驗的主體,只有讓學生動起來,實驗才能夠順利進行。為此,教師必須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倡導“創設作文教學情境”創新研究,通過黑板報、“語文天地”專欄、課堂教學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當然,“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課題研究的前提是必須對現有的作文教學進行改革。改革不僅僅是變換樣子,作文教學的改革從形式到內容都有,涉及的面也非常廣。例如,作文模式的改革,開展課題研究之前的作文模式一般是這樣的:出示文題—作文指導——學生寫作——作文批改——作文講評——補償作文。一次作文要經歷兩周的時間,時間跨度長,老師是主角,F在,作文模式可就多了,有讀寫式作文教學模式;有發表式作文教學模式:有情境作文教學模式;有模仿式作文教學模式;有個性化作文教學模式;有新概念作文教學模式;有自批自改式作文教學模式;還有幾段式作文教學模式。林林總總的作文教學模式,確實給作文教學帶來生機。教師可以給學生加以介紹,讓學生能夠盡快地了解。再比如,發表式作文教學模式,用發表作品的形式,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將作文課堂教學的主體還原給學生,老師只是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學生組建文學社團,創辦刊物和手抄報,批改選取優秀作文,在自辦刊物上發表,優秀的推薦發表。這種作文模式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學生有自己的作文選,自己的事自己做,這本身就是對寫作能力的培養。
作文教學改革,在訓練內容上也有很大的改革:有根據學生實際的序列化訓練;有自定內容的專題訓練;有配合教材的擴展性作文訓練;也有跟隨中考而制定的作文訓練。在作文類型上有記敘文訓練專題;議論文訓練專題;說明文訓練專題;有命題作文訓練;半命題作文訓練;話題作文訓練;看圖作文訓練;自由作文訓練;片斷作文訓練;有寫作技巧的作文訓練;有作文語言的訓練;有作文結構形式的訓練;有作文寫作心理訓練;有作文寫作速度訓練。內容的革新也是豐富的,成效也是引人注目的。特別是序列化專題化作文訓練,訓練目標明晰,可操作性強,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作文教學改革中,涌現出許多符合作文教學實際的新形式、新內容!皩懽髋d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就是找尋符合新時代作文教學特點和規律的方法及路子。時代是在前進的,事物是在發展的,事物的特點也在悄悄的發生變化,這就需要老師要有寫作創新的思想意識,努力探尋事物的發展規律,在作文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實踐中,那些富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學形式和內容都符合新時期作文教學的規律,因此把握作文及作文教學的規律尤為關鍵。
4、創設寫作情境,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學生對寫作有了興趣,并不意味著學生就能夠寫出好作文來,要知道,寫作其實就是思維,沒有良好的思維訓練,就不可能寫出好作文來。因此,寫作必須進行思維訓練,會思維才會創新,即使是順勢思維,也能創造出新意來。“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是指打破傳統作文模式,充分尊重創作個性,發揮學生自己的創造天地,具有創意表達的作文實踐。思維創新是作文教學創新研究的重要途徑,“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就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提出具有獨創性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案、新問題,獨出心裁、標新立異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訓練分四步:形象思維的訓練(想象思維,聯想思維),抽象思維的訓練(縱向思維,橫向思維,類比思維),辨證思維的訓練(對立統一思維,肯定與否定思維,比較思維,多角思維),創造思維的訓練(發散思維,聚合思維,逆反思維)這就需要學生去觀察自然,觀察生活,深入社會。學生見得多了,感受深了,事物的形象自然就會浮現在頭腦中,再通過想象和聯想,學生的頭腦就會充實起來。因此,在形象思維階段,要多讓學生到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從思維的角度來看,寫文章是一個輸入與輸出的關系,沒有輸入也就沒有輸出。讓學生到社會中去,到自然中去,去觀察,去體會,去感悟,讓學生去采集創作之營養,去醞釀思想感情。累積生活,豐富創作之源,量的累積達到一定的程度,寫作就像泉水一樣噴涌而出。創設情境就是基于這一點來進行形象思維訓練的。我們分年級進行創新作文訓練。七年級的學生,從年齡上看,大多是十二、三歲,還帶有些天真和稚氣。學生好玩耍,對過去玩耍過的事情總是念念不忘,并且善于聯想和想象,而對現時的緊張學習又時時靜不下心來,強迫學生去寫作,學生只能是無病呻吟。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去聯想,去想象,學生的創作就會接連不斷的進行,因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感受生活、讓學生敢于模仿、敢于聯想和想象從而給學生以希望和力量,激勵學生去探索新的科學領域。當今世界,正處在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時期,人類的未來將怎樣生活?同學們在二十年后將從事什么工作?科學文化將會怎樣發達?宇宙定居點該怎樣設計?青少年對這些問題頗感興趣,我們可以設計類似于《我在20xx年國慶的時候》、《20xx年暢想》這樣的題目讓學生寫作,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又激發了學生為實現新生活、新目標而奮發學習的熱情。而七年級的學生又是剛剛離開父母來到學校這一陌生的環境中的,因此親情友情的培養也是寫作的重點。讓學生在興趣中閃現創新的火花,在親情的感召下迸發創新的靈感。八年級是基礎年級,通過一年的學習,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了提高,學生也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因此在八年級主要研究如何使學生在語言方面有所創新。九年級是升學年級,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和鍛煉,因此九年級作文教學主要研究在思維方面如何創新。三個年級課題分工明確而又互為一體,課題組教師密切合作,群策群力,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上好觀摩研究課,其他教師聽課后提出意見,使理論更完善,使寫作實踐更完美。同時,課題組注意積累資料,搞好總結,反復實踐,努力提高。
抽象思維的訓練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較強的判斷能力,具有一定的是非觀念,對社會對生活有一定的了解,能夠從不同的事物中歸納概括出其共同點,同時還要根據某一特點想到具備這一特點的事物,對于不同的事物還要加以比較,看他們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點,對于這些思考,如果用文學性的語言描繪出來,就會相當精彩,給人以深沉的思考,讓人回味無窮,這也是抽象思維之所以打動人的地方。思維的變通能夠創造出新的天地,辨證思維可以使人變得鎮靜、理智;如果運用到寫作中,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不可否認,模式化、程式化的教學形式給課堂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有利于普及新型的教學路子,但是,在同一模式同一路子的影響下,全局上下一個號,全部都吹一個調,模式的單一同時也嚴重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思維的凝固、模式的束縛、方法的僵化,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將之轉化為一種習慣。習慣思維,既定方式,簡單化、概念化諸如此類積習已久的痼疾,會嚴重束縛了學生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在寫作教學中,束縛了學生寫作創新的發展,抑制了學生寫作興趣的提高,也使作文教學陷入了困惑。其實造成這種被動的主要原因還在于我們老師自己思想太保守,理念過于落后,改革創新意識不強,拘泥于事件之中而不能自拔,不能跳出三界之外,立身局內,身在此山,難識廬山面目,困惑就會永遠伴隨著我們。如果立身局外,不在山中,我們就會發現:山重水復與柳暗花明之間,只是眼界的問題,困惑與豁朗之間,往往只隔著一層模糊并且遮擋人的視線的虛擬膜,一旦眼界開闊,灼灼目光釋化了這層虛擬膜,立刻就會出現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我想“反彈琵琶”就會引導我們到達另一種境界,跳出習慣思維、傳統模式的窠臼,把逆向思維合理地運用到寫作中,以此來收到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效果。
能不能在初中階段進行逆向思維訓練呢?實驗嘗試的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具體形象的事物也能夠開發學生的逆向思維,更何況初中生思維發展的特點表明他們已經能夠離開具體事物,根據抽象的命題進行推理和思考。因此逆向思維在初中寫作教學中的運用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寫作教學中怎樣進行逆向思維訓練呢?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嘗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是從教學內容、教學材料和教學設計上觸發學生在文章立意方面的逆向思維,強調反其意而用之。我們都知道,初中這一階段,學生的逆反心理特別強,這也表明初中生的思維具有很強的批判性,他們喜歡懷疑、爭論,不輕信教師、家長甚至是書本的意見。對一切都抱著批判的態度。對于這一心理特點,我們應該辨證的看待,至少應該看到它的優勢,不能只看到它的缺陷。通過創設一種情境,找準一個觸發點,讓學生從多方思考,積極踴躍的發言,同時適當進行點拔,充分發揮思維批判性中的積極作用,充分利用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使學生意識到寫作并不一定要按常規思路來定格。這就與他們的個性合拍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象找到了知音,話也多了,思維也開闊了,話匣一下就打開了。怕寫、厭寫的心理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這不僅能使一篇文章的寫作獲得成功,還能使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如把成語“畫蛇添足”的故事提到課堂上來,在使學生明白了這則故事的內容之后,不妨告訴學生,根據思維定勢,人們總是一味地批判這個畫蛇添足的人,說他不僅驕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別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辦事,總是覺得自己高明,比別人了不起,于是不顧客觀實際,主觀武斷,失敗了,不論對國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對于這位畫蛇添足者,你們覺得這樣是否合理?思維的批判性決定了學生固然要對這批判提出反對意見。于是教師可以因勢利導:“你們為什么覺得不合理呢?請講出理由。”好勝心理激發了他們思維的活躍性,答案多起來了!爱嬌咛碜阏咭苍S有獨到之處,他能給蛇畫足,這一行徑絕非可笑,也許這人的見識要比別人多,他不僅要想畫好這條蛇,而且要想畫的與眾不同,這說明這位舍人具有非凡的才能”;“但就從畫技和畫速而言,畫蛇添足者已遠遠超越了其他的舍人,飲酒卻是其次的事。從這點上看,畫蛇添足者并沒有把飲酒看得特別重,我覺得這個人是能夠成就大事的人”;“從畫蛇添足這一故事我們似乎可以發現,古代蛇的物種可能要比今天的多得多,我們也不能否認就絕對不存在有足的蛇,這也為我們研究古代蛇的物種提供了有利的證據”……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從思維批判性出發強調在立意上反其意而用之的目的也達到了。于是一篇篇精彩紛呈、見解獨到的《讀〈畫蛇添足〉有感》也就出現了。二是充分把握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變被動為主動,調動學生逆向思維的積極性。特別是善于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獨創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去進行逆向思維。初中生的心理極其復雜多變。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摸準學生心理變化的特點,把握準初中學生心理變化的脈搏,探尋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開拓作文教學的新天地呢?我們都知道,初中學生追求花樣翻新,不信老一套,不甘于墨守陳規,敢于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大膽創新。這是好事,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生活閱歷還不夠豐富,在寫作上還存在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象,會出現“心中有,筆下無”的情況。這時,我們就應該善于發揮學生特定年齡階段的優勢,讓學生大膽的想象,讓學生根據現實生活情形盡情地去創造,并且旗幟鮮明地允許學生去虛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這樣才會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這才是實事求是的。相反,如果一味地讓學生去寫生活中的真實感受,由于學生的閱歷少,能夠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就更少,學生的作文就會出現生編硬造的現象。極大的挫傷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不僅在內容上要求學生大膽的去創新,而且在寫作形式上,也要求學生以獨特的超乎常人思維的方式去創新,追求形式的新穎獨特。這樣,學生敢想敢寫,不懼怕寫作,這就是極大的進步。這也是學生跳出“怕寫”、“厭寫”心理壓力拘束的重要途徑。只要學生敢想敢寫,我們就不會擔心學生在寫作上寫不好。這就為學生的成功寫作邁出堅實的一步。三是樹立辯證關系,在逆向思維中注重學生心理感受的抒發,讓真善美之真氣得以充分的發揮。有情才有義,有情才有真善美。初中生的思想感情已經比較豐富了,他們的感知能力和情感因素已經達到成人水平。初中學生基本上能夠感知真善美,辨別假惡丑。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這方面的特長。一些在作文寫作上非常困難的學生,一旦寫起情書來,洋洋灑灑數千言,情真意切,蕩人心腸。究其原因,無非有兩點,一是“情”字引領,感情的萌動觸發了他們強烈的寫作愿望。二是他們有興趣,感興趣。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煽情,善于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創設易于讓學生表達的寫作情境,要引導學生抒發真情,注重發展他們的觀察力,在寫文章時,取旁人之不取,制勝于別人不起眼之處。于細微處閃爍感情的光芒。這種反向、發散思維法即從問題的相反方向進行思索,從而得出新的結論,發現新的形象。例如,有這樣一個題目:“你眼中的人”,通常人的思維是寫人眼中的人是怎樣的,但是,能否考慮一下,動物眼中的人是怎樣的?如果從這個角度去寫,定能夠寫出新的東西;又如寫牽;ǎ话闳硕噘澝浪掠谂实,奮發向上,逆向思維則諷刺它沿著繩索樹枝上爬,是不能自立的軟骨頭;寫荷花,歌頌它“出淤泥而不染”,逆向思考,也可以贊頌滋養荷花的厚實“淤泥”?傊,逆向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如果準確地把握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找準了指導學生寫作的最佳突破口,有目的地進行逆向思維訓練,就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開拓出寫作教學的新天地。
5、創設寫作情境,激發語言創新的興趣。
有創意的作文就是運用具有自己個性的語言進行有創意的表達。訓練可分四步:積累創新、模仿創新、改造創新、美化創新。語言是文章的表現形式,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裝!蔽恼戮涂烤赖恼Z言?v觀天下好文章,哪一篇不具有獨特的語言魅力!為此我們平時注意學生寫作情境的創設,努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大膽的去運用詞語,大膽的想象,引導學生運用成語、俗語、名言、警句、諺語等,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多樣的修辭格來美化語言,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豐富文章的內容。如讓學生去寫草叢里的鮮花,學生是這樣寫的:花兒掉在草叢里,急切地向外張望;花兒藏在草間,在和我們捉迷藏;花兒散在草叢里,在做健美體操;一陣風吹來,草叢里露出一張張笑臉;花兒閃進草間,不愿出來了——————
。ǘ嶒瀸ο蠹霸囼灧椒
1、實驗班與對比班進行對比實驗,設實驗班四個,對比班四個。
(1)對比研究法。教師分析研究實驗班與對比班的作文情況,收集資料,形成經驗。
。2)個案研究法。教師建立學生寫作檔案,進行個案研究,形成經驗,進行交流。
(3)文獻研究法。參研教師收集有關理論與經驗等文獻資料,分析與借鑒研究成果。
(4)信息反饋法。收集學生的信息,實驗班的信息,實驗教師的信息,進行分析研究;
2、作文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創新
針對我校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側重從兩個方面去探討。一是對寫作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可能大規模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可能獲得大面積的豐收。試想,一年只讓學生寫上二十來篇作文,一個學期只讓學生寫上十幾篇作文,那怎么能夠去更好更快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我們在寫作教學中,化繁為簡,直指重點,加大寫作的次數,重點通過寫作讓學生提高寫作能力,而不是重點通過寫作指導和作文講評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是對作文教學的內容進行創新。傳統的作文教學沒有一套完整的訓練體系,縱觀語文教材,很難發現在作文教學上的連貫性、體系性。教材中關于寫作的教學內容也是比較凌亂的,甚至是無序的。而傳統的語文教學是必須依照課本來進行的。因此大膽的改革作文教學內容也是我們研究和實驗的內容之一。通過大膽的嘗試,讓寫作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作文教學方式更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樂學,樂意去寫,這樣才有利于寫作創新。
3、交流經驗,推進科研。
在研究與實驗活動中,全體成員努力學習并借鑒一些優秀的作文教學理論,展開討論,并將適合我校的一些理論運用到教學中,對“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課題研究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把《“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教學與實驗”簡報》作為指導業務提高的重要理論依據和實踐材料,仔細研讀,認真體會,豐富了實驗教師作文教學研究理論知識,擴大了思維的空間,提高了實驗教師的業務能力。
4、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占有寫作時間。
沒開展“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課題研究之前,作文課堂一般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記,上周作文課第一課時作文指導,第二課時學生寫作,中間時間教師批改作文;下周作文課第一課時講評,第二課時補償,這樣兩周四課時的寫作模式從形式上看似乎很合理,但從實踐上看,效果甚微,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沒有充分的占有時間,仍然處于被動地位。再者,寫作能力的提高只能靠學生的寫作,這樣四周一次作文,學生一學期到底能寫多少作文?充其量也就是十幾篇,這樣的課上的再好也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縮短寫作流程,讓學生一周至少能寫一篇文章。為此我校實驗教師經過反復研究實踐,提出三種基本課型:
。1)讀寫一體化訓練模式
(2)展示發表式作文模式
。3)自批自改式評價模式
作文批改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學生通過批改,能夠知道自己在寫作上的優點,也能夠知道自己在寫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失誤,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對學生的作文批改要進行指導。從淺易簡單出發,逐漸的深入,逐步的提高,逐漸達到完全自行批改作文。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促進課題研究深入開展。
學生的生活,不論是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還是學校生活,相對來說都比較單調,學生的生活閱歷淺,往往寫不出內容豐富的文章來。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為寫作注入新的活力,就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
(1)、開展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閱讀與寫作是分不開的,沒有閱讀,學生就不會寫出好文章來。從閱讀文學名著到讀千字文,從閱讀測試到閱讀競賽,從課內閱讀到課外閱讀,我們采取不同的形式去督促學生閱讀,這樣就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拓了學生的思路,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如開展課前五分鐘演講,然后寫出自己朗讀這篇文章的心得體會,裝訂成冊,這就為創新作文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成立拓荒文學社,創辦《未來報》。報紙每月出版一期,從學生作文中選出獨具創新色彩的文章,進行分類整理,對比鑒定,編排出版,這樣極大鼓舞了學生作文寫作的興趣,提高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3)、舉行各項語文活動,推動“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實驗工作的進展。舉行全校范圍的閱讀大賽、作文大賽、演講大賽、詩歌朗誦比賽等活動,組織師生進行“同題作文擂臺賽”、定期舉行“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課題研究與實驗報告會,積極組織師生參加第二、第三、第四屆全國中小學生迎奧運作文大賽,這些活動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為學生作文創新提供廣闊的天地。
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上級領導的具體指導是我校“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作文教學創新研究和實驗取得成績的關鍵所在。張廣義校長親自掛帥,任課題組組長,副校長趙光印、業務主任王樹東、語文組長吳錦云都直接參加課題研究,市中學語文教研員朱伯英直接負責、指導我!皩懽髋d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作文創新研究與實驗工作,及時對課題組工作進行檢查指導,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法,研究布署下一步工作,使課題研究與實驗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學校出臺了許多相關文件,在政策上、資金上給予特殊的支持和關注,為“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課題研究與實驗提供了大力支持。校長多次指示,要加大教科研力度,讓教科研與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多出成果。學校的重視極大的鼓舞了全體參加實驗教師的斗志,作文創新研究與實驗工作呈現出良好的勢頭。市教研室對我校的“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寫作情境的創設”創新作文研究與實驗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幫助和指導,對課題組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指出工作中應該發揚的優點,也指出了需要改進的問題,有力地促進了課題研究進程。
沐浴著教改的春風,我們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謀求更大的發展。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15
一、課題的提出
小組合作學習(簡稱小組合作)是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和主要活動方式。研究性學習能否達成預期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小組合作的成效如何。在我國,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和技能的問題比較普遍。許多社會學家認為"合作的交往,較之競爭的交往在當今及未來世界里更為重要"。《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在當前英語課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先備知識存在差別,接受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也各有異同,這必然導致學生在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這種現狀中很多教師都在教學中嘗試使用合作學習這一新型學習方式。但是在實踐我們發現,很多情況下合作學習存在一些急待研究和改進的問題。為此,很有必要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研究和反思。
二、課題研究的對象
小學三---五年級學生
三、課題研究內容及目標
(一)、科學合理的選擇教學內容
是不是所有的教學點都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形式學習呢?不,一般來說,教師可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選擇合適的內容設計"小組合作";也可以先讓學生自學,質疑,對學生獨立不能完成的內容,改為"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小組合作"有目的有重點,避免了盲目從事,流于形式,從而收到最佳效果。
(二)、科學合理的設計學習任務
小組合作學習法在英語學科教學中具有很多優勢,但是,小組合作學習是否能取得成功,有一個首要前提,那就是任務的設計必須科學合理。因此,我們在組織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前,首先必須充分重視任務的設計。
1、明確教學目標,使任務具有典型性。
"任務驅動"的本意是通過讓學生去完成一個包含一定具體知識或能力訓練的實際任務,從而達到某個教學目標。因此,任務不是目的,任務只是手段而已。所以在任務設計時,一定要有非常明確的教學目標,使設計的這個任務是一個典型的任務。切不可為了任務的所謂"完美",而偏離本課的教學目標,或者造成教學目標的不清。應該按照"從大到小、逐步細分"的思路,每一個教學目標有相應的任務與之相對應,并形成一個訓練主題互不重復的系統整體的一個任務框架。
2、符合學生的實際,使任務具有科學性。任務的科學性體現在:任務的設計不僅要考慮英語學科內容的知識結構,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學習特點,循序漸進、合理安排。例如操作系統中的文件和文件夾的管理,這是很基礎也很重要的一部分知識內容,使用任何一個軟件都要用到文件。但如果因為它基礎而安排在第一節課,學生就不易理解,更不易掌握。什么是文件?為什么要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夾中?學生感到困惑的同時,造成了對進一步學習的心理障礙。因此,設計任務時,可以先設計一個繪畫任務,讓學生打開"畫圖"程序,在繪畫的過程中,鞏固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如應用程序窗口、菜單與工具按鈕的簡單使用,鼠標的基本操作,認識對話框等。同時在保存繪畫作品時,了解文件的概念。其次再設計一個編寫簡單文章的任務,讓學生打開"寫字板"程序,在其中進行漢字輸入練習及簡單的文字編輯,使用與畫圖中同樣的方法保存輸入的文章,了解文件類型的概念。有了前面的鋪墊,同時由于教學過程中,多人使用一臺計算機,文件管理的問題自然就成了學生的需求,接下來的任務也就隨之產生——使用"資源管理器",分班、分類建立不同層次的文件夾,同時對前面的文件進行相應的移動、復制、改名、刪除等操作管理。
3、注重分工的需要,使任務具有合作性。由于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因此任務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小組各成員的分工需要,要讓任務的完成必須依賴于小組內全部成員的努力,并能把總任務分解成小組內不同能力類型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的分任務。這樣可充分調動小組內每個成員的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到合作帶來的效率,并促進小組成員間情感的交流,從而促進合作意識的增強和合作能力的提高。如"設計新年賀卡"這個任務時,應注意賀卡的完成應盡量調動小組內每個人的作用,在評價標準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構圖、色彩是否美觀(2)新年賀詞是否有新意(3)語言介紹時是否生動。這樣,小組內美術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可以設計圖畫,語文比較好的可以寫新年賀詞,或者是小組內的一個同學負責操作電腦,一個同學負責內容上的設計,一個同學則準備交流發言。這樣,任務就具有了合作性。
4、在"任務"設計時要注意解決問題多元化。引導學生從各個方向去解決問題,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防止思維的絕對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產生大量疑問、不受固定模式約束的能力,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大膽猜想、判斷,并將其猜想作為邏輯推理的一種形式和發展學生創造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開闊思路,增加完成類似"任務"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能夠盡可能多地產生學習遷移。例如,在學習如何退出WORD程序時,可以用右上角的"關閉"按鈕,此時也提出還可以用其它方法來退出,一是讓學生明確還有退出程序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本知識。二是明確退出程序方法的多樣化,防止學生思想僵化,做到會思考、會創新、會實踐,就會"條條馬路通羅馬"。
5、加強橫向的聯系,注意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結合。計算機作為信息處理的工具,它的應用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任務的設計不僅要融合英語的文化性、綜合性,同時也要滲透其他學科知識,例如設計版面時,會涉及到排版、美學等知識,繪畫創作時,涉及藝術知識,處理數據時,涉及到統計學知識等等。另外還可以直接從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數學,以及文學藝術、環境保護等學科中挑選任務設計的素材。
(三)、合理分組,提高效率
合作小組的建立過程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過程,它關系到今后合作學習的效率乃至成敗,因此,小組的建立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小組合作學習一般采用異質分組的方式,即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性別、個性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在組內,每個學生都應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一項特殊的職責。此外,在小組劃分與組織時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則:
1、人數適中原則:一方面要考慮組員的參與機會,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動口動手,另一方面也要考慮組員分工的合理性,因此人數過多或過少都不能達到該目的。一般一個學習小組的人數以4~6人為宜。
2、優勢互補原則: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方法,把班級成員進行合理的分配組合,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在智力與非智力因素互補的前提下盡量合理組成在協作、競爭等能力方面水平均等的小組。如在"制作某某主題網站"這個任務中,可以這樣分組:把美工基礎好的、操作能力強的、組織能力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學合理分配到每個學習小組,從而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一個平等競爭的環境,調動起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適時調整原則:也就是既要保持小組成員的相對固定,以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又要注意不同階段不同學科的差異性,及時發現由于小組成員問題而造成的影響學習的苗頭,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并進行適當的調整。
4、方便實用原則:小組的座次排列要打破一般橫平豎直排放的方法,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排列方法,只要方便本組成員在課堂教學中相互討論、協作就可以。
(四)、合理分工,明確任務,責任到人
在合作的情境中,學生一般表現得較有信心,有安全感,不大擔憂失敗,其內部動機得到較好的.激發,但合作學習也容易因責任分散而讓學生產生依賴他人,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在分好組后,每一個小組應推薦一名小組長,負責組內分工、督促、協調等工作。同時教師還要時時引導并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每個成員都必須明確自己在小組任憑、實現目標中的角色定位,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種責任承擔主要全責在兩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組內分工的任務,二是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主動地協助他人,這種"積極主動地協助他人"不同于其他學習情境中"幫助"、"援助",而是組內成員應盡的義務和不可推辭的責任,因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沒有個人的成功,只有小組共同目標的達成。
(五)、經常開展組內交流,組際競爭。
要想實現"有效合作",組內經常開展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暢,合作過程中就容易產生問題甚至合作難以維系。合作小組內的交流形式多種多樣,有座談,交談,商討,成果展示或相互交換等。通過交流能增進理解,聯絡感情,達到心理共融和默契。通過交流可以及時了解同伴的學習工作情況,從而進行自我這幾天或相互調整,使合作得以滋潤和優化。通過交流還可以提高交際能力,推動學生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在提倡組內交流的同時,還可以積極開展組際競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組內合作的合作的凝聚力,培養團隊精神。團隊競爭能避免個人競爭因失敗而產生的自我貶低、自我拒絕的情感,同時會進一步發揮團隊成員的潛能,促進群體積極向上,成為小組有效合作和全組爭優達標的強大動力。
(六)、合理運用多維評價,提高合作成效
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環。小組合作評價突破了傳統學科教學中對學習單一的"作業評價"、"考試評價"模式,呈現出幾種評價多維交叉、有機結合的特點。從評價方式看,有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這幾組評價以前者為主,但又可多重結合。從評價內容看,有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其中以過程評價為主,主要評價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行為表現、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度、能力的生成變化。從評價的功能看,主要有:鑒賞功能——通過評價鑒別、評定學生的參與行為、效果,給予價值肯定,以促進相互學習導向功能——通過評價引導學生的學習探究行為在科學、正確的軌道上進行,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不斷"碰撞、對接、融合";激勵功能——通過評價使被評價者得到鼓勵與精神支持,使其充分發揮更大創造潛能和合作積極性。能否用好評價機制,是小組合作成交高低的關鍵。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 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對比、分析,了解本課題所涉及領域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汲取其中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在高中英語課程中應用網絡課程輔助教學提供理論支撐。
2、行動研究法 將小組合作學習設計的課程案例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去,并認真考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究、反思、改進課程案例的設計。
3、案例研究法 通過對教學案例的研究分析,探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思路,檢驗通過此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力圖找出教師教學的規律和學生學習的規律。
4、問卷調查法 面向學生的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對象為課程試驗班的全體學生,調查內容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輔助教學的理解等情況。綜合分析調查問卷中維度系數,對調查數據進行重新統計和分析,以便更好的改進此課程設計。
五、研究的初步成果
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課堂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是科學技術發展和新課程理念的趨勢,也是英語課程自身發展的需求。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課堂中有著更為現實的意義。
1、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制定相關的研究性學習任務,使學生充分了解到電腦其實只是一種工具,是同學們的小助手?梢詭椭覀兺瓿梢恍┚唧w的工作,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讓學生自己在完成小組任務過程中探索驗證,在完成小組任務過程中自己去學習體會,這樣做會使學生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增強自信,并逐漸養成大膽求知、勇于探索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實際學習和工作能力。
2、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出
合作學習小組主要是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自由組合的,研究方案的制訂、研究途徑與手段的選擇、實踐研究和取得研究結果,也是由小組成員共同去完成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擁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夠對學習過程自我設計和控制,而教師對學習過程的操控已無法和傳統課堂相比,僅在必要時給予學生以研究方法和學習條件方面的幫助。
3、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得到體現
英語課堂里宗旨是開發每一位學生的自身潛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研究性學習并非培養天才兒童,它面向的是全體中小學生,它并不十分注重研究的結果,而是要讓每個學生能夠經歷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提高自己的創造意識和能力。原來的課堂由于機少人多,許多學生坐在那里,沒能操作,當然只有講話或爭玩電腦,F在有條件的學校已經是一人一機,小組合作學習就能避免了教學中出現的一部分學生得不到充分的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賦予全體學生遠比傳統課堂教學中多得多的參與學習的機會和權利。每個學生都能選擇符合自己興趣的課題,并在課題小組中擔當一部分任務和職責,隨著研究的深入,自身的潛能得到發揮,提高了學生研究和創新能力。學習認真了,自然就達到了課堂教學高效率。所以,對于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率的組織形式。
4、學生的科學研究體驗和技能得到實現
現代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團體研究?蒲泄ぷ髡唛_展科學研究,通常都是組建課題小組或項目小組,按照制定的設計方案,由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終達到研究目標的。
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與科研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十分相似。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通過與同伴的共同努力尋找問題的答案或結論。為學生獲得科學研究與學習的相關體驗提供了基礎。
5、學生的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得到培養
在英語課堂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基本組織形式貫穿學習過程始終。學習課題研究的成敗,往往取決于小組成員間合作的好壞。為了達到這個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之間必須要互相了解、彼此信任,經常交流和幫助,還要能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同學之間的關系就應該是一種和諧、友愛的伙伴。研究性學習對于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提供了更多的鍛煉的機會。
六、困惑與反思
在深入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獲得了一些喜悅,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存在不少困惑:
1、將"合作學習"與個體獨立思考進行分離。
2、將小組合作怎樣有效性的學習。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相關文章:
薦課題研究的工作報告09-08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12-18
課題研究結題工作報告08-10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優秀10-18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范文09-06
微型課題研究工作報告01-09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精選12篇)05-25
兒童交往課題研究工作報告04-08
和諧師生課題研究工作報告06-30
德育課題研究工作報告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