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誰動了我的《格言》作文
前兩天,我找剛買的《格言》雜志,卻怎么也找不著。
問家家,家家說:“我帶到班上看了。媽媽,我同桌也想借我的《格言》看,可以嗎?”
“當然可以了。你給同桌推薦的嗎?”
“恩,我還在美術課上畫《格言》里的畫呢,我同桌說她也喜歡上面的畫!闭f完,家家給我展示了一下他的畫作。
雖然是鉛筆畫的,可是線條還是很飽滿的,抽象的圖案,一棵呈愛心狀的大樹,上面棲息著一個女娃娃,長長的頭發,生動的表情,不是很美麗的那種,但是很有意味。
這已經不知道是家家第幾幅畫了,說起來還真要感謝《格言》呢,讓我發現孩子原來仿畫的本事還不錯,一度真是動心想讓他去學畫畫呢!
《格言》是一本以語言為主的文摘雜志,它的口號是“格言就是力量!”,由黑龍江出版社出版,每月兩本。
最初這本雜志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它與眾不同的設計,封面的配圖均是一些意境幽遠的抽象畫,而內文的插圖又是彩色的,或詼諧或寧靜,或夸張或簡約,加上文章篇幅短小,導語言簡意賅,回味無窮。如“水流奔跑不停,才獲得成為一道瀑布的可能!保ā陡斓責徇\動翅膀》);如“堅定不是一種思維,而是一串串腳印!保ā逗⒆拥拿卦E》)
我每次讀完《格言》會隨手放在書架上或是沙發扶手上,便于下次的翻閱。
不知道家家是何時翻開了《格言》,并且被雜志上那生動可愛有趣的插圖吸引了,所以我的《格言》常常會不見了,總要找他交涉幾次,他才肯給我。有一次,家家還鄭重其事地把所有的《格言》整齊地疊放在一起,大聲宣布:“這以后都是我的書了,你們不要隨便亂拿!”
我聽了,對孩子爸爸不無自得地說:“看,我的影響多大!”
因為比較喜歡這種輕松的風格,我還介紹給朋友的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里,《格言》提供了不同口味的文章。一些智慧故事,一些口技交鋒,讓我們領略到正反兩方不同的辯詞和人類智慧的無窮大;一些優美的臺詞,如介紹美國電影《冒牌天神》時讓我們知道“給自己一個機會成為奇跡”; 一些格言新說,反其道而行之,如“玩物喪志”是世人皆知的事實,但是所“玩”之“物”如果高尚,卻可以陶冶情操,怡情益性,提升品位和修養。很多人的成功就是因為其醉心沉迷于自己感興趣的“物”而成功的,如牛頓、愛迪生等等。
一些親情書信讓我們領略到人之真情,《小貓小狗回頭看》,是一位母親寫在寶貝九歲生日際的一封信,媽媽說:“今天是2007年的10月21日,公元1998年的10月21日下午4時20分和下午4時25分,你們分別被醫生從媽媽肚子里取出,為讓你們記住這珍貴的一天,媽媽請你們回頭看看來時的路,雖然布滿荊棘充滿艱辛,但也有許多五彩斑斕的玉石!媽媽陪著你們一步步走來,沒有一個空步子讓我們嘆息。媽媽希望,將來無論生活賦予我們什么,苦難、悲喜、幸福。。。。我們都要一步步走過,毫不畏懼。雖然媽媽生你們于貧寒之門,但媽媽有一雙勤勞的手,有一顆希望的心。媽媽希冀你們常懷感恩的心,雖無富貴身但有富貴心,對世間的任何人任何事,心懷富貴。年年歲歲,我們都需要回一回頭,看看來時的路。”
這是一篇多感人的文章呀,讀來字字如同說出身為母親的我們那共同心聲。相信我們的孩子讀了,也會體味到親情的可貴。
當我敲打到這里時,家家湊近說:“媽媽,你在寫什么?”然后在臺燈下恍如發現新大陸一樣叫著:“媽媽,這么多《格言》,你都藏哪里了,你看你看,”他拿出一本封面上畫著一個圣誕樹的《格言》,“我就記得有一本上面畫了漂亮的圣誕樹呢,你看,是不是和我們今天買的很象呀?”
那本《格言》是2008年1月下,桔黃的封底上畫著一個美麗的海底世界,一棵雪白的圣誕樹上掛滿了禮物,小手杖啊小鈴鐺啊小星星呀,層層疊疊,飛舞在蔚藍的星空,與周圍游弋的魚兒相映成趣。色彩如此鮮麗,構圖如此精妙,怎能不讓孩子念念不忘?
現在,《格言》經我的手到了孩子的手,又經孩子的手,傳到了同學們的手,仿佛是一個無窮盡的書之鏈,綿綿不絕,而在那盡頭處,是孩子們一張張歡喜滿足的笑臉。
【誰動了我的《格言》作文】相關文章:
誰動了我的培訓效果?08-14
經典勵志愛情電影《誰動了我的夢想》06-21
是誰撥動了我的心弦周記05-09
誰動了我們的簡歷07-28
沃爾瑪超市實習報告(誰動了我的琴弦)08-19
大學生,誰動了你的實習薪酬07-31
英語閱讀《誰動了我的奶酪》08-14
誰動了我的奶酪經典語錄05-17
《誰動了我的奶酪》經典語錄05-11
我是誰主題班會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