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秋節俗話
中秋節俗話1
中秋節從20xx年起,與清明節、端午節一樣,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講到中秋節,自然想到的是賞月、吃餅、觀潮了。那么,中秋節是怎么來的呢?它有哪些傳說、哪些習俗、又有哪些著名詩詞呢?那就讓我們話說中秋吧!
古代,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記載。后來,貴族和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到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時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是中原居民自北向南大遷徙時期,在遭受戰爭離別之苦的人民,以月餅相贈,晚上賞月,取團圓之義。至明清,已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國歷書上,一年分四季,每季有三月,八月正是秋季之中,十五又是一月之中,八月十五,故名中秋。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吃著又圓又甜的月餅,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關于中秋的美麗傳說是很多的。
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辨隙鸫伺e的.代價是罰作苦役,并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對美女的敬慕,人皆有之。每逢中秋,人們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
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烙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終于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后來,每逢中秋節,以吃月餅來紀念這次勝利。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吳剛折桂是關于中秋節來歷的又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李白詩詞的妙處,在于將吳剛從罪人身份變成為窮苦人做好事的好人。
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這又是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關中秋節詩詞選是很多的,因為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現將蘇東坡《水調歌頭》和辛棄疾《太常引》兩首詞抄錄如下:
蘇東坡《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中秋節俗話2
在中秋節這個團圓的日子里,一家人圍坐在方桌前一邊吃著美味的月餅,一邊賞著皎潔的月亮,是多么的幸福的一件事啊!可惜今年的中秋,爸爸又不能回來陪我們過節,我一直記得三年前,難得回來過節的爸爸給我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逄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然而逄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就這樣,這個故事傳到了人間成為了一種習俗,也就是我們的中秋節。
三年前的我在中秋到來之前,一直盼望著放假回家去過中秋節,終于等到了放假的那一天,我不知道有多么的快樂,我收拾好行李便急切的回家了。到家后,我發現爸爸回來了,都不記得爸爸有多少年沒有回來跟媽媽和我一起過中秋了,因為爸爸在外工作比較忙,所以這次爸爸丟下工作陪我們過節,我真的很高興。
夜暮降臨了,我們一家人都圍坐在在桌子面前,一邊聊著天,一邊吃著美味的月餅,爸爸還給我講了故事。在這歡聲笑語中,我們全家人過了一個幸?鞓返闹星锕。
中秋節俗話3
澤州中秋習俗是山西省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中秋節,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位于晉城市的玨山,自古就是祭月賞月的極佳場所。
晉城市澤州縣中秋節期間的主要活動:一是祭月、拜月,也被當地人稱為拜“月婆婆”。二是看望外祖母。三是賞月、吟詩頌月。四是廟會。
活動一般持續三天。農歷八月十三,發面、溫柿子、備果品;八月十四,蒸(或烤)月餅;八月十五,白天看望外婆、送月餅,參加廟會活動,晚上祭月、拜月。
按當地習俗,每逢中秋之夜,當皎潔的月亮冉冉升起時,要舉行大型祭祀月亮神的活動。玨山祭月活動由道姑主持,先在祭場中央設大香案,香案的擺放要朝著月亮升起的那個方向。案上獻蒸月餅或烤月餅一盤、精制的提糖月餅一盤;獻5盤水果,一般為柿子、毛豆、西瓜、蘋果、葡萄等,其中月餅和柿子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接著,紅燭高燃,焚香誦經,開始祭拜。祭月通常焚香三爐,頭爐28支,先祭月亮守護者二十八宿;二爐36支,祭三十六天罡;三爐72支,祭七十二地煞。三爐香焚罷,參與者應隨主祭者一起跪拜。祭月儀式結束后,參與者均可分得一份月餅和水果。老百姓在中秋節既可以舉家上山參加集體祭月,也可以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家祭,家庭祭月一般由當家主婦主持,過去大戶人家在八月十五要蒸28種動物用來祭祀。主婦祭祀完畢,全家人依次跪拜,然后由主婦按全家人數平均切開月餅,包括在家的和外出的,還有灶王爺的一份。
當地有結婚頭一年娘家為新成婚的女兒“送十五”的習俗!八褪濉钡氖桥降募胰撕陀H人,所送東西有粗月餅(即蒸月餅或烤月餅)9個、細月餅(即精制的糕點類月餅)9個、肉2斤、小米若干,俗稱“送四合”。月餅的`做法、配料非常講究,比如9個粗月餅中必須有蜂蜜紅糖餡的(祝福甜甜蜜蜜)、香油瓜籽餡的(“送子”之意)、紅小豆餡的(表示相思、思念)等。粗月餅一般沒有模具,全憑手藝做出各種花樣,其形狀均為較大的圓形面餅,內包餡料,表面裝飾面塑圖案,或蒸或烤而成,烤月餅用果木枝為柴。娘家人“送十五”到男方家后,與男方的家庭成員相互祝福、共話家常,中午一起吃“十大碗”,至傍晚時分返家。
“送十五”習俗僅在女兒婚后頭一年。第二年開始便改為女兒、女婿八月十五到女方家探望了,所帶禮品仍然是月餅、時令水果等,但是所送月餅就不能再有瓜籽餡之類的了,當晚要返回夫家,當地有“寧留女一秋,不許過中秋”的說法。
中秋節俗話4
剛剛開學就迎來了傳統的中秋佳節,由于最近一直奔波于蘇州上海之間,所以我決定留在了學校度過高中學習中的第一個中秋節。下午的時候就聽說我們要自己做飯,然后和汪老師一起吃月餅賞月,在忙碌中就到了晚上六點多,師妹來了,匆匆地催我們,汪老師已經去了,快點吧。等到的時候,看到了偌大的桌子上,擺滿了菜,連碗筷酒杯擠在空隙里,豐盛的大席。真的感嘆,現在的體育系師弟真厲害,這樣的一桌菜都能給做出來,且色香味俱全,體育出生的男生找女友時要更加的搶手了。賞月的環節大家比較八卦,調侃了身在美國的郭強博士,并給他傳遞了中秋的祝福,并向他炫耀我們吃到了汪老師珍藏的冰月餅。
歡聲笑語中,我們感受到的是汪老師和善可親、幽默風趣和率直真誠,這與平時的雷厲風行、嚴格要求和精益求精的風格完全不一樣。都說做汪老師的'學生很苦,很累,而也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更何況人都是有惰性的,自覺得偏向悠閑安逸的生活,而這種生活又很容易讓我們“停滯不前,被生活所累的”。一件接一件的事情鍛煉了我們處理事情的能力和效率;一個個挑戰性的任務在撞擊我們的能力底線,讓我們不得不從頭開始學起;一次次的修改培養了我們追求完美、凡事做到讓自己滿意,負責的態度。我發現汪老師這里有我永遠也學不完的財富,能再次成為她的學生我感覺的是幸福。
中秋節俗話5
今天,媽媽帶著我一起到鄉下奶奶家過中秋節。我心里就別提有多高興了。因為我已經好久不去奶奶家了。
路上,我讓媽媽幫我買了一個花,還挺貴的,我和媽媽都也點不舍,但媽媽還是買了。“奶奶,奶奶,我們回來了!”還沒到家門口我就大聲地嚷嚷。爺爺、奶奶忙著出來迎我們,我提著月餅給奶奶,奶奶的眼睛笑成一條線。
奶奶準備了一桌子的菜,我邊吃邊聊,不知不覺夜已很深了。爺爺對奶奶說:“快收拾,收拾準備祭月!蹦棠踢B忙把準備好的月餅、水果、粟子、菱角、花生等一樣樣擺放在大場中心的.桌子上。最中央擺放的是奶奶親手做的大圓餅,好大好圓就像天上圓圓的月亮。爺爺把早就準備好的鞭炮和我帶的煙花擺放到安全的場邊上,看奶奶已擺好了桌子,我就拿著打火機點燃了鞭炮和煙花?粗炜站`放的煙花,我都已分不清哪是閃閃的繁星,哪是美麗的煙花了。我開心得手舞足蹈。
我多么希望每天都過節啊!
中秋節俗話6
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它的形式與意義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并有相關的祭祀的記載。在民間,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加之相關詩詞的作用,中秋節更逐漸為人們重視。
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關注,中秋節也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中國城鄉各地,乃至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華人僑胞,中秋節這天都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民間諺語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中秋節還有吃芋頭的習俗。節日這天家家戶戶烹煮一鍋蕃薯芋頭,供家人食用。據說是感謝土地公公賜給窮人蕃薯芋頭以解困之恩德。還有把吃芋頭同元末漢人推翻元朝暴政聯系起來。"芋艿"和"遇難"的諧音,吃芋艿不忘國家和民族的危難。
中秋游樂。在江南一帶,因為江河湖泊縱橫交錯,"夜半湖生看串月,幾人醉倚望河亭。也是美事一樁。
【中秋節俗話】相關文章:
經典俗話04-05
母愛的格言俗話01-11
經典語錄之俗話03-10
俗話說的搞笑經典語句03-30
中秋節征文選:中秋節的記憶10-29
中秋節通知03-28
中秋節征文02-05
中秋節的寄語經典12-23
中秋節的諺語05-20